学术投稿

膀胱平滑肌瘤1例

陈其伟;杜正顺

关键词:膀胱肿瘤, 卵巢肿瘤, 剖腹探查术, 子宫, 硬外麻下, 活动, 附件, 辅助检查, 对症治疗, 边界, 包块, 膀胱镜检, 尿常规, 肌紧张, 剥离术, 肿块, 盆腔, 女性, 尿频, 膜层
摘要:患者女性,25岁.左腰胀痛伴尿频20天,经当地对症治疗无好转入我院.查体:T 36.8℃.腹平坦,软,左中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妇检: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区扪及一质硬、边界欠清、欠活动包块,约8 cm×7 cm×7 cm.辅助检查:血、尿常规、AFP、CA-125均(一);B超:盆腔实质不均质回声团块,考虑左侧卵巢肿瘤;CT示:左侧卵巢肿瘤,不排除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未见异常.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及双附件正常,在膀胱左侧有一包块窿起,质中硬,稍活动,肿块位于膀胱体壁浆膜层,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行膀胱肿瘤剥离术.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治疗慢性咽炎咽异物感

    咽炎、咽异物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在排除由功能性疾病及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咽异物感的同时,我科对1999年以来的256例确诊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异物感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微波加中药及中药治疗两种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革;宋秀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后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6例流行性腮腺炎后脑膜脑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大多先有腮腺肿大,继之出现头晕、头痛,多见于年长儿和青少年.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仅有头痛、呕吐等,可有巴氏征阳性及脑电图异常,脑脊液大部分正常.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支持对症治疗.结论;本组病例主要采用干扰素、脑活素等抗病毒、改善脑细胞代谢及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跟坡;刘艳霞;石丰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剂量氯安酮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阑尾切除术常规选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选T11-12向头方置管,也基本能满足手术要求,但在牵拉阑尾,游离阑尾系膜时病人常有自诉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出汗,躁动,严重者心慌闷气,血压下降.传统方法是度冷丁、安定或度冷丁、非那根静注,大部分病人也能克服不适但不完全,我院麻醉科从2003年1月-2004年4月共做阑尾切除术87例,复合力月西,芬太尼的同时选一半再复合氯安酮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特总结如下:

    作者:贾东向;袁秋丽;叶铁虎;黄宇光;典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静滴致新月体肾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门诊号:4375,因患肺脓肿于2003年7月5日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T:36.7℃,P:110次/min,R:20次/min,BP:160/98 mm Hg(1 mm Hg=0.133 kPa),X线检查:肺浸润性圆片状浓密阴影.应用克林霉素1.6 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治疗3日后,患者感觉全身不适,双下肢凹性水肿明显并出现胸腹水,皮下散在出血点和淤斑,尿量:少于300 ml/日且尿液呈肉红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8 g/L,血红细胞2.3×10 12/L,白细胞1.3×10 9/L,血小板20×10 9/L,血沉101mm/h,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4.3 g/L,尿红细胞记数满视野,均一型占90%.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00 U,血清肌酐915 umol/L,尿素32 mmol/L,Cystatin C 8 mg/L,血清总蛋白55 g/L,白蛋白21 g/L.肾B超显示双肾大小未见改变,回声明显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双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全片中10个肾小球有6个纤维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占60%,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可见有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小血管无明显改变.停用克林霉素,并用血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临床诊断为新月体肾炎,依据为:(1)使用克林霉素;(2)尿检查异常;(3)生化检查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4)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5)停用克林霉素并给予一般治疗和透析治疗后病情好转;(6)无其它可能病因.

    作者:李宇峰;栾好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DTA-K2引起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4例报道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常见原因有采血不顺利,未及时混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EDTA-K2的使用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抗凝静脉血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现报道血常规检验中发现的4例典型病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合并多虑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4例更年期综合征女病人分别采用心理治疗合并多虑平治疗(33例,A组)和单纯用多虑平治疗(31例,B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A组SCL-90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B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41.94%,有显著性差异(x2=12.23,P<0.01).结论:心理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治疗作用,特别是能改善更年期病人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症状.

    作者:王以云;刘兰花;王秋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6例临床分析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其发病率不高,但常易误诊,我们对16例AHCM观察分析结合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宏宇;李秋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实施早期干预后TCD的变化

    椎-基底动脉为脑后部区域(脑干、小脑)的主要供血血管,到目前为止,尚无公认的这一区域供血障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实施早期干预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旨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李昌玲;李立芳;丰桂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洛伐他汀治愈便秘1例

    患者男性,70岁,系一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在3~4时睡眠中,始牙痛,旋心前区疼痛,伴呼吸困难和大汗淋漓.急诊入院后予吸氧、镇痛、扩冠、抗凝及保护心肌等治疗,6天后病情趋于稳定.该患者肥胖体型,有高血压病史10年,习惯性便秘近20年.大便通常3~5天1次.住院期间做辅助检查发现其血脂高,TC 8.54mm0l/L,TG 2.46 mmol/L,LDL-C 5.37 mmol/L,给予洛伐池汀20 mg,每晚睡前服[1].10余天后惊喜地发现大便较前通畅了,1~2天1次.有意将果导等停服,大便仍可保持在2天左右1次.住院3周出院时因其血脂仍高,嘱其继服洛伐他汀.后随访得知,该患者出院后遵医嘱一直在服用着洛伐他汀,未再服用果导等及其它润便剂,大便大体上仍可保持在2天左右1次,从未超过3天.其间患者曾有1次出外探亲周余,因忘带洛伐他汀致使便秘复返.继服后效果仍同前.

    作者:高子用;刘厚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氯丙嗪引起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氯丙嗪引起剥脱性皮炎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复曲膏防治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曲膏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防治作用.方法:用7%二硝基氯苯(DNCB)外涂于小鼠背部致敏,5天后用0.1%DNCB于小鼠右耳内侧反复激发,每隔3天1次,引起慢性皮炎模型,给药组于激发后涂抹复曲膏.结果:复曲膏能减轻鼠耳肿胀度,减少结痂动物数及浸润炎症细胞数.结论:复曲膏能抑制小鼠慢性皮炎-湿疹.

    作者:王贵林;黄先菊;雷元卫;朱慧玲;张燕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 248例恶性肿瘤病理统计分析

    目的:探索青川县医院恶性肿瘤病理检出情况,了解恶性肿瘤在年龄、性别上的分布以及恶性肿瘤的排位情况.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198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0日之间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恶性肿瘤1 248例,检出率为11.08%,男女之比为1:2;10~岁年龄组前以男性检出率高,15~年龄组到60~岁年龄组之间女性检出率高;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年龄平均39岁,而肉瘤为36.4岁.恶性肿瘤排位中男性胃癌居首,食道癌其次,而女性则宫颈癌与乳腺癌靠前.结论:本组恶性肿瘤病理检出率略高于文献报告,肿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关系密切.

    作者:杜正顺;陈其伟;刘德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8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随访研究

    目的:研究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愈后结局.方法:对83例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出院8年后,采用问卷对其综合状况进行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出院后复饮率为82.3%,平均每日饮酒量比过去降低(P<0.01),嗜酒者晚年躯体状况较差,部分人向酒中毒性脑病发展,患者8年后死亡率较高(30.6%).结论:无节制饮酒对人的精神、躯体损害明显,患者晚期结局较差,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作者:李志雄;李鹏梅;邵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膀胱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性,25岁.左腰胀痛伴尿频20天,经当地对症治疗无好转入我院.查体:T 36.8℃.腹平坦,软,左中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妇检: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区扪及一质硬、边界欠清、欠活动包块,约8 cm×7 cm×7 cm.辅助检查:血、尿常规、AFP、CA-125均(一);B超:盆腔实质不均质回声团块,考虑左侧卵巢肿瘤;CT示:左侧卵巢肿瘤,不排除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未见异常.在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及双附件正常,在膀胱左侧有一包块窿起,质中硬,稍活动,肿块位于膀胱体壁浆膜层,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行膀胱肿瘤剥离术.

    作者:陈其伟;杜正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97例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分析

    目的:探索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司法案件的特点.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组织专家进行再鉴定,输入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司法鉴定案件以农民、无业等社会底层人员居多,轻至中度智能障碍者占83.9%,未成年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6.8%),男性以强奸(13.4%)、盗窃(11.1%)、杀人(5.3)、抢劫(5%)、伤害(3.5%)等案件为主,女性主要为性侵害案件,占所有女性案件的88.3%,智能水平和鉴定结果性别差异显著(P<0.01),男性智能水平好于女性,有责任能力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司法鉴定案件有自身的特征性,这为我们研究和预防此类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作者:蔡德明;丁万涛;刘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度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离与母儿预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直接威胁母儿安全的产科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先兆子痫等.常合并眼底改变.而一旦合并视网膜脱离,则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安全.如何降低妊高征患者围产病率及母婴死亡率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我院从1995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妊高征480例,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13例(2.5%).为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离对母儿的危害,现分析报道如下,以期大限度减少母儿合并症.

    作者:杨君;骆亚平;杨华;王保君;孔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高征眼底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年4月-2004年4月,我科收治妊高征患者492例.分析妊高征眼底改变与妊高征分类的关系,并将妊高征患者的眼底改变与其血压、蛋白尿、病程、程度、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妊高征患者眼底改变患病率达90%.2.眼底改变及严重程度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成正比.3.视网膜病变程度越重,孕产妇死亡率越高,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病率也越高.结论:眼底检查可估计病情,作为妊高征的诊断处理及预后的可靠依据.

    作者:杨华;杨君;扈瑞丽;王世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患者P53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与P53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P53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患者P53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从正常粘膜、癌旁组织、腺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正常粘膜组与腺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与P53蛋白mRNA表达的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葛怀俊;周海滨;李真;楚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997-2003年间收治的10例IPF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有4例吸烟,均无家族史.咳嗽10例,咳痰8例,进行性呼吸困难9例,Veleros罗音10例,杵状指4例.x线表现为网状,毛玻璃样,小结节以及蜂窝状样改变.结论:IPF病因不清,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Veleros罗音,杵状指及胸片,肺功能进行综合分析是临床诊断IPF的主要方法.

    作者:李联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前后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前、术后的各项监测结果,评价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多导睡眠图中的睡眠I期、睡眠Ⅱ期、睡眠(Ⅲ+IV)期、睡眠长暂停时间、睡眠总暂停时间、睡眠中低氧饱和度、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的结果,按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配对对比分析.结果:睡眠I期、睡眠长暂停时间、睡眠总暂停时间、睡眠中低氧饱和度其配对分析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睡眠(Ⅲ+IV)期其对比分析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睡眠Ⅱ期、睡眠呼吸紊乱指数的对比分析结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并缩短呼吸暂停时间,提高睡眠中低氧饱和度.但对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没有明显的降低.

    作者:朱优立;马嵩;谢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