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孟连县流动人群疟疾状况分析

吕时生;贺琼;顾自平;王兴荣;鱼爱水

关键词:流动人口, 疟疾, 监测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流动人群的疟疾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发热病人血检统计表、疟疾病人月统计表所提供数据,由Epinfo软件分析不同类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差异.结果当地居民平均发病率为18.5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98%,外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阳性率18.43%,入境边民发热病人阳性率8.52%,外来流动人口、入镜边民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结论在开展当地居民的疟疾防治、监测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和入境边民的发热病人血检及阳性病人的正规管理.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7例儿童毒鼠强中毒心脏损害分析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全部中毒患儿6h 心肌酶均升高,24h达高峰,以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CK+MB)明显,心电图异常的患儿高达77.6%,提示存在心肌受损及传导系统损害.结论在抢救毒鼠强中毒病例中应积极保护心肌功能,防止心脏并发症.

    作者:陈敬华;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吸虫病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所致疾病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血吸虫病(schistoxomiasis)是仅次于疟疾的危害人类健康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全球有2亿人受感染,约6亿人生活于疫区,年死亡人数多达数十万.

    作者:张冉;易新元;曾宪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评论:全球消灭脊灰和脊灰模型

    Nielsen等对丹麦从1940~1953年的医院记录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研究,以评价旧的脊灰模型的推论.作者将脊灰确定为包括诊断为非麻痹型脊灰,麻痹型脊灰,疑似脊灰或初诊淋巴性脑膜炎的病人,严重性的分级从非麻痹型脊灰逐级提升到麻痹型脊炎,呼吸麻痹和死亡.

    作者:林明和;张立新;吴开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丝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总结和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自建国以来丝虫病流行特征和70年代以来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采取传播媒介防制,消灭传染源,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查治微丝蚴血症者,防、治结合等综合性措施.结果查明该区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病原为班氏丝虫.1977~1985年普查共调查流行区54 560人,占人口数的66.04%(54 560/82 620),查出微丝蚴血症者999人,微丝蚴率为1.83%.经过大力防治,该区于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8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丝虫病防治措施有效,效果显著.

    作者:钟璋平;马智超;邱定海;蓝燕;叶少辉;余家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江门市1983~2001年食品卫生监督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方法对江门市1983~2001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来发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2 459户次,受行政处罚35 207户次,总处罚率10.0%.1987年处罚率高34.7%,1999~2001年低2.8%.试行法13年的平均处罚率为13.5%,正式法6年的平均处罚率为4.5%;处罚种类警告并限期改进占55.4%,罚款30.4%,停业整顿6.5%,没收销毁食品7.4%,吊销卫生许可证0.07%,追回售出食品0.12%,没收违法所得0.04%.结论 19年来全市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呈良好趋势,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杨家慧;杨祥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尿排石汤重用软坚破血药治疗尿路结石52例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利尿排石汤重用软坚破血药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利尿排石汤中重用软坚破血药,用科学方法煎服药,每日一剂治疗.结果治愈44例(84.6%),好转6例(11.5%),无效2例(3.9%),总有效率为96.1%.结论自拟利尿排石汤重用软坚破血药治疗尿路结石疗效肯定.

    作者:梁善荣;胡新生;冯莉;刘培兰;林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地杨桃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研究地杨桃(Sebastiania chamaelea)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杨桃中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通过计算机检索,对照质谱库图谱鉴定挥发油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6辛酮、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和n-棕榈酸,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0.86%、19.95%和12.12%,三者占其总量的62.93%.结论提取的地杨桃挥发油具有药用性,为进一步药用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郭玲;梁振益;林连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例产后母婴同患麻疹的病例报告

    深圳市观澜医院收治1例母亲产后34d、婴儿42d同患麻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芳;陈宇;陈伟光;林启辉;王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云南孟连县流动人群疟疾状况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流动人群的疟疾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发热病人血检统计表、疟疾病人月统计表所提供数据,由Epinfo软件分析不同类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差异.结果当地居民平均发病率为18.5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98%,外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阳性率18.43%,入境边民发热病人阳性率8.52%,外来流动人口、入镜边民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结论在开展当地居民的疟疾防治、监测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和入境边民的发热病人血检及阳性病人的正规管理.

    作者:吕时生;贺琼;顾自平;王兴荣;鱼爱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国际和地区的交流日趋广泛,如何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及实验室如何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愈呈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尹江伟;吴振宏;邹晓春;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学及动物宿主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环境及其动物宿主感染情况方法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动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解剖不同动物,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的感染率为5.31%;用从华溪蟹体内分离出的囊感染家犬、大白兔、小白兔和豚鼠后,从豚鼠中查出囊虫;小白兔感染数日后死亡;大白兔感染122d后查到成虫和虫卵;家犬感染30d后查到童虫,90d后感染率达100%.家猫、家犬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6.25%(18/32)和14.29%(1/7),并从家犬的肺中检出成虫. 结论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病除在野生动物中流行外,家养动物的自然感染率也较高,可能是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

    作者:张光玉;王绍基;宋明华;单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Mf2基因的亚克隆表达与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Mf2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保护效果测定.方法将SjMf2基因亚克隆至pCEX-5X-3原核表达载体,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在ER2688中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免疫用抗原剂量为50μg/次.鼠,对照组分别注射FCA或PBS,在0、2、6周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周进行攻击感染,42d后杀鼠,观察减虫和减卵效果.结果在IPTG诱导下,表达载体中的SjGST基因与重组的SjM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以高效表达,形成了SjGST-Mf2融合蛋白,用这种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诱导产生了27.75%的减虫率和45.7%的每雌肝组织虫卵减少率(LEPF). 结论 SjMf2基因亚克隆至pGEX-5X-3载体后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

    作者:罗永慧;王庆林;易新元;曾宪芳;蔡春;张顺科;章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北京海淀城郊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城郊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分析宿主动物带毒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夜夹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应用RT-PCR扩增M片段部分序列检测宿主带病毒率,根据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SPSS(9.0)软件分析宿主动物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238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0.59%.其次为小家鼠,占25.21%.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褐家鼠为14.29%,小家鼠为0.就褐家鼠而言,尽管成鼠阳性率高于幼鼠,雄鼠阳性率高于雌鼠,但成鼠和幼鼠间、雌鼠和雄鼠间带毒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扩增阳性鼠和扩增阴性鼠体重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宿主感染危险因素重要的鼠个体因素尤其是体重.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城郊汉坦病毒感染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采样点的鼠密度与带毒率非正相关,但二者可能存在更复杂的关系.

    作者:左曙青;吴晓明;孙培源;张泮河;王炳才;汤芳;敦哲;蔡伟;刘啟;江佳富;曹务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交通事故致肝损伤76例急救分析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肝损伤后,进行手术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6例交通事故所致肝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合并伤的表现特点,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预后情况.结果交通事故致肝脏损伤在6h内进行手术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实施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抢救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黄进;毛志森;梁文贤;许思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1例多动症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特点及智力水平.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评定,同时对儿童多动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多动症儿童中智力水平基本正常,言语和操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结论多动症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可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

    作者:彭晓兰;林明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甲氰咪胍加阿昔洛韦治疗水痘患者16例报告

    水痘是儿科、皮肤科等常见的疾病,易在群体中传播,以往采取传统方法治疗,疗效不明显,病程绵长,易出现感染等合并症以致遗留瘢痕.我们采用甲氰咪胍加阿昔洛韦软膏治疗16例患者,临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南;麦世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保护效果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效果的关系,为正确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实践依据.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江门市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各抽2所学校,按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调查完成3针以上免疫的观察对象中,出生后乙肝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并设出生后24h内接种、1~12月接种和>12月接种等3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0.09%、1.87%和7.78%.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χ2=1 138.28,P<0.001).结论新生儿出生后是否及时接受乙肝免疫对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必须坚持0、1、6月免疫程序,出生后24h内开始接种乙肝疫苗.

    作者:卢关平;黄宝明;文美贞;许健莲;叶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泰市中学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教育历来发达,高考录取率十几年来一直位居山东省县(区)级前列.中学生在校就餐人数达16 000人,中学食堂卫生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师生饮食安全,我们于2002年9月对刚刚开学不久的39所中学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

    作者:韩富强;吴艳;王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方法自然沉淀法收集受精蛔虫卵,用紫外线辐射不同时间后恒温培养.结果紫外线辐射时间越长对受精蛔虫卵发育影响越明显,400μW·min/cm2,5~10min即能杀死受精蛔虫卵.结论紫外线辐射明显影响蛔虫受精卵的发育,可用来净化蠕虫卵污染食物、预防食物源性蛔虫感染.

    作者:彭飞;刘年猛;冯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9例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静滴加酒精拌韭菜外搽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情况.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29例新生儿硬肿症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5~1ml/kg静脉滴注,轻、中度1次/d,重度2次/d,75%酒精拌韭菜揉软后外搽硬肿症部位皮肤.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硬肿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酒精拌韭菜外搽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满意.

    作者: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