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市2002年碘缺乏病监测分析

邵永强;张孝和;陈档

关键词:碘缺乏病, 甲状腺, 肿大, 尿碘, 碘盐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市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后,碘缺乏病的流行动态,探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 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8个县(市),除洞头外每个县抽取东西南北中5个乡(镇),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抽取8~10岁3个班学生,每班抽取12份尿样,男女各半,一个班学生家中盐样. 结果温州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平均为4.30%,尿碘中位数为195.20μg/L,≥100μg/L的占81.8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68.88%.结论温州市碘缺乏病形势仍然严峻,应加大碘缺乏病危害宣传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率.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咸宁市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3年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强化结核病归口管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00~2002年咸宁市结防机构结核病人发现登记及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评价归口管理效果. 结果3年中全市结核病人发现水平、转诊及转诊到位率逐年提高,丢失率逐年下降,转诊率从71.8%提高到93.0%,转诊到位率从77.6%提高到91.6%,丢失率从22.4%降低到8.4%. 结论加强领导和行政干预,严格执法,规范综合医疗机构结核病人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制度,是提高结核病人转诊率和转诊到位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兰;雷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丝虫病流行与防治

    目的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为消灭班氏丝虫病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全民普查,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和流行分布情况,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制定和推广在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 结果自1958年发现有丝虫病流行后,在1970~1972年,共血检调查373 428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 120人,微丝蚴感染率为2.71%;致倦库蚊为传播媒介,经过分类指导,采取查治结合,全民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措施,到1986年,人群微丝蚴率已降为0.04%.1998年经广东省卫生厅审评,确认深圳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 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作者:刘益民;刘利共;张小岚;汤凌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824例猪带绦/囊虫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近12年来绦/囊虫病发病消长趋势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1991~2002年就诊绦/囊虫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2年来治疗绦/囊虫病人2 824例,本省病例2 525例,外省209例(10.59%).发病者以青壮年为多,且以农民发病人数为高(53.08%).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者占67.21%,其次为癫痫发作(57.86%).发病年龄小为1.5岁,大为85岁,以30~39岁组病人为多(23.41%),其次为20~29岁组(18.20%)和40~49岁组(18.70%).其中男性1 931例(68.38%),女性893例(31.62%).病人来自于本省17地市的113个县(市、区)和15个外省(市、区).结论分析结果显示,绦/囊虫病分布较为广泛,农村多于城市.1996年前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与近些年来人们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以及群众防病意识的提高有关.本分析结果对绦/囊虫病的防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李登俊;岳继娥;王忠磊;孔巧云;尹立新;毛德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平顶山市市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的消毒情况,指导托幼机构合理、正确地进行消毒. 方法2002年3~5月和2003年3~5月分别对全市24家托幼机构的餐(厨)具、室内空气,使用中的消毒剂等进行调查. 结果公办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空内空气、幼师(儿)手、餐(厨)具有消毒效果均好于私营托幼机构,2003年各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好于2002年. 结论应加强托幼机构特别是私营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作者:董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热带医学暨病毒性肝炎及肺结核病研讨会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南省败血症的病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败血症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2001年6月~2003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207例败血症,调查其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207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栓出病原茵22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茵102株,占46.2%;革兰阳性球茵94株,占42.5%;真菌14株,占6.3%;革兰阳性杆菌11株,占5.0%.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较高,在100.0%~54.5%之间;G+球茵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 结论条件致病茵感染引起败血症较为突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茵感染引起败血症居第3位,与海南是我国南方类鼻疽病的主要疫区有关.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茵株.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分别是治疗G-杆茵和G+球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赖燕燕;谷海伶;吴多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联机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难治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11例难治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行后稀释联机HDF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11例患者共行联机HDF治疗32次,治疗后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BUN、Cr、Na+、K+、Cl-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1例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后稀释法联机HDF治疗难治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邢柏;曾琦;李传梅;吴丽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套管在肝癌切除术后的应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1998年7月~2003年10月行肝癌切除手术684例,应用腹腔双套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永军;邹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pcDNA3.1/SjMf1粘膜免疫小鼠的保护力研究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pcDNA3.1/SjMf1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按常规方法构建pcDNA3.1/SjMfl.粘膜免疫采用滴鼻方法.供试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包括MPL、pcDNA3.1、pcDNA3.1+MPL、pcDNA3.1/SjMfl和pcDNA3.1/SjMfl+MPL组.第3次免疫后2周,每只经腹部感染(40±1)条尾蚴.45d宰杀小鼠,以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初次免疫前和攻击感染前尾静脉采血的收集粪便,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 结果pcDNA3.1/SjMfl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血清内特异性IgA和IgG及粪内sIgA水平.poDNA3.1/SjMfl和pcDNA3.1/SjMfl加MPL滴鼻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减虫率分别为27.97%和34.75%,减卵率分别为38.64%和43.37%.二者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pcDNA3.1/SjMfl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全身和粘膜免疫应答及部分抗击感染的保护力.

    作者:黄复深;易新元;曾宪芳;唐连飞;Larry McReynolds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平顶山农村地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评价平顶山市<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执行情况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 方法抽样调查点内的(除外出3个月以上者)全部人口.15岁以下儿童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15岁以上人群持续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直接拍胸片并查痰.PPD禁忌症者胸透,老年行动不使者以痰代透. 结果抽样实检人数3 494人,其中成人2 602人,儿童892人.PPD实际试验人数800人.成人受检率99.01%,儿童受检率99.33%,总受检率99.09%.肺结核患病率773/10万,茵阳患病率229/10万,儿童肺结核患病率340/10万,结核病耐药率28.57%. 结论农村肺结核疫情严重,结核病归口管理落实不到位,病人治疗不规律、不彻底.

    作者:王效伟;赵艳霞;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深圳市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Ⅳ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 方法对某地戒毒所1 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HIV抗体检出率5.01%,戒毒人群中15~35岁占93.67%;HIV感染者中,15~35岁占90.05%,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80.26%. 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马智超;祁志刚;魏宝升;常改凤;邱定海;蓝燕;叶少辉;余家;梁卓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35例均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法,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酚妥拉明静脉滴注. 结果35例中,显效3例,有效果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0%.治疗后平均10d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平均20d消失. 结论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冼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及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3年10月共计1 684例次ERCP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需要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两组,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 结果诊断性ERCP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性ERCP;诊断性ERCP并发症以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为主;治疗性ERCP并发症以急性胰腺炎、出血为主要表现;治疗性ERCP并发症重于诊断性ERCP;本组病人绝大多数均在24~96h内恢复,仅1例结石嵌顿病人需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 结论ERCP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患者基础疾病的改善,ERCP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术中的准确判断与处理,以及预防药物的使用.

    作者:陈盛;王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口港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提高和改善港区居民和进出港船舶生活饮用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海口港进行为期1年的生活饮用水(深层地下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检测205份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的超标率为8.8%,色度、混浊度、铁的超标率均为1.0%,肉眼可见物超标率为4.4%,其余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质卫生标准. 结论海口港居民饮用的深层地下水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作者:杨居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诊断应用体会

    滋养细胞疾病是由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疾病.病理学对于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是通过刮取官腔内容物后进行的病理检查.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超声对于各类滋养细胞疾病能准确的显示.因此,超声对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超声无创性、无痛苦可重复多次检查,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现以省妇幼保健院1999~2003年,B超提示为滋养细胞疾病的30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丘雅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后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 方法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1周对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术后3月摄像记录,取角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照组6例同样建立模型,在实验结束时亦取角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实验组:角膜植片成活,裸眼观透明.状况评价为0级4眼;1级2眼.病病切片示基质层胶原纤雏平行于角膜表面排列,前板层自体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移植的后板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对照组:角膜混浊,基质浅层见精大、明显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状况评价为3级1眼、4级2眼;病理切片示全角膜厚度为正常的2倍,角膜基质浅层出现新生血管,平行于角膜表面,上皮增生,有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增殖、排列紊乱.结论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方法之一.

    作者:胡立志;张宏;叶茹珊;彭爱军;朱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24例住院新生患儿病因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住院的病因及发病情况. 方法对1996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住院的824例新生患儿的病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7d内新生儿发病率为6.53%,其发病高的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为2.12%;7d以上新生儿发病率为7.48%,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u=2.92,P<0.01),其发病高的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2.71%. 结论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应注意引起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各种围产原因以及鼓励产妇早期喂奶,少量多次喂奶可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作者:邢愚;吴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25例误诊原因分析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发生于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层的结核菌感染,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病例可单独发病.X线胸片肺部可无结核病灶或仅有少许稳定性病灶,由于其常常缺乏形态学和病原学依据,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量减少误诊达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的目的,本文收集海南农垦总局医院误诊为其它疾病的支气管内膜结核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智;石慧芳;许少英;丁毅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西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和致病茵的药物敏感性情况. 方法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南宁市(含邕宁、武鸣县)所在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监测,对发现疑似脑膜炎患儿采集脑脊液和血液进行细茵培养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茵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共检测采自1 272例病例的1 212份脑脊液标本和1 193份血标本.分离出63株致病菌,其中从脑脊液标本中检出23株,从血液中检出40株.脑脊液和血液培养检出多的病原茵基本上一致,葡萄球菌多,其次是肺炎双球茵、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茵科细茵.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笨唑西林及环丙沙星敏感率均在80%以上,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很高.沙门茵、大肠杆茵、阴沟肠杆茵等肠杆茵科细茵对环丙沙星、头孢茵素的敏感性较高. 结论细菌性感染是南宁市婴幼儿脑膜炎致病因素之一.抗茵药物的选择使用应根据细茵药敏结果,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发生.

    作者:谭冬梅;董柏青;李翠云;唐振柱;林玫;方锦嵩;权怡;梁大斌;廖和壮;徐志一;P.E.Kilgore;W.A.Kennedy;J.D.Clemens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病因不清,发病率高,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123%.治疗棘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对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爱民;杨斌;刘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