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自立;焦佩英;梅静艳;郭惠芳;肖树华
2001年12月26日,本市某服装干洗店发生一起急性三氯乙烯(TrichIoroethy Iene, TCE)和四氯乙烯(PerehIoroethyIene, PCE )混合气体4人中毒事故.1中毒经过当日下午3:30许,该干洗店店主王某(男,35岁)见干洗机密封的窥视窗有液体渗出,前去观察并准备关机,突然窥视窗被高压气体冲破,里面的干洗剂喷出来将他击倒.他带着满身的泡沫液体本能的向外爬去,结果昏倒在门口.
作者:蔡笃和;周明岛;牛永茂;蒙绪发;周红妹;闵盛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收容教育所1992~2000年收容的3939例暗娼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②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3939例暗娼中梅毒检出率为10.81%(426/3939),其中一期梅毒占3.52%(15/426),二期梅毒占18.54%(79/426),早期潜伏梅毒占77.93%(33/426).结论暗娼中梅毒检出率高,加强对该人群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梅毒控制已刻不容缓.
作者:钟娜;陆玉珠;王芳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困扰我国卫生界的重大课题,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一亿三千万人,每年用于治疗乙肝的经费高达500亿人民币.据2001年5~8月份资料统计仅仅用于宣传抗肝炎药物的广告费用广州市736万元、北京82万元、海口市也有57万元,用于治疗乙肝的费用可见一斑.乙肝迁延变成慢性肝炎引发肝硬化、肝癌的治疗代价就更高,后果也极恶劣.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素质的主要传染病,积极预防,合理治疗能为国为民解除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阮国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用RAPD-PCR技术鉴别中国不同纬度地区嗜人按蚊,特别是海南岛嗜人按蚊与大陆嗜人按蚊间有无种型差异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海南、四川、江苏三地嗜人按蚊标本并传代培养,优化蚊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RAPD-PCR扩增和产物检测的条件,筛选5条TAPD引物.结果筛选出1条适合三地嗜人按蚊的引物并制定出了稳定的RAPD图谱,建立了RAPD-PCR分析嗜人按蚊种型的方法.结论不同纬度三地嗜人按蚊大部分谱带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谱带数不一定相同,且少数谱带是完全不同的.初步表明我国嗜人按蚊存在一定的种型差异,从而为解释海南嗜人按蚊在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面为何与大陆嗜人按蚊不同从分子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金玉明;王善青;王赛梅;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病人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4例甲亢心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治疗前组(10例)、恢复期组(8例)和临床治愈组(6例),采用多导心电检测与压力传感记录系统、血气分析仪、右心微导管及肺量仪分别描计各部位的压力波形及压力,再根据Fick氏公式计算心排血量(CO),再分别计算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及肺循环血流阻力(PVR).结果甲亢心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PAP),肺循环阻力(PVR)、右心室压力(RVP)、右心房压(RAP)、中心静脉在(CVP)、CO、CI和SVI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恢复期组和临床治愈组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TT3、TT4、FT3、FT4)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肺血管紧张性增加有关,其机理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促进肺循环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肽(ANP),或其他血管收缩因子分泌增加有关,而FT3、FT4可作为反映甲亢心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间接指标.
作者:何海武;符茂雄;许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作者:苏爱芳;李建国;孔祥桥;符绩超;朱庆;冯福;王卫;刘锦华;符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囊虫病者分为2组,第1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180mg@Kg-1,分8~10天服完,3个疗程,疗程间隔1~2个月;第2组吡喹酮剂量减半,疗程相同.以脑CT观察脑囊虫病者颅内病灶情况作为疗效评价.结果第1组治疗42例,治愈率为69.05%,有效率100%;第2组治疗10例,治愈率10%,有效率7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180mg@Kg-1治疗脑囊虫病效果好,明显优于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90g@Kg-1.
作者:苏林光;符健;贾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s,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患病率迅速上升[1、2],近15年中其患病人数已增长10倍,病例数仅次于淋病,在性病中排序第二位[3],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严重问题.我院门诊从1997年12月开展外阴HPV感染及其治疗的研究,共治疗女性尖锐湿疣96例.本文着重对病人的门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赵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黑龙江省于1992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1995年第四季度覆盖全省.截止1999年第一季度末,我省实施结控项目八周年.我省涂阳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治愈率也稳步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不能落实化疗而不能对他们进行评价,本文就七年中的全省239例未评价病例分析如下,以指导全省今后的结控工作.
作者:张景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铅对儿童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环境污染和儿童用品含铅量过高,再加上儿童对铅的易感性强,吸收率高,接触途径广,铅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危害日益严重.下面对儿童铅中毒的危害、流行病学状况、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作一简要论述.
作者:徐燕;张萍;徐保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甘×,男,53岁,汉族,无输血史.于2001年3月1日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化验检查:Hb 650g/L,RBC 2.40×1012/L.临床准备输血治疗,医院血库在给患者做ABO血型时,发现正反定血型均出现凝集,无法判定血型,送血站进一步定血型.经试验证实患者血型为AB型,是自身冷凝集素影响定血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尊严;刘秀梅;李宗民;李亚冬;王振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EEG及临床资料.结果95例中89例EEG异常,异常率为93.68%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基本平行.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EEG早期敏感性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并可作为推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作者:周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制的自凝窝沟封闭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在同一口腔内,一侧的牙齿作为试验组,对侧的同名牙齿作为对照组,对1 089名儿童无龋窝沟的第一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每隔三个月观察涂膜保留率和封闭剂的保护率.结果24个月的涂膜完全保留率为82.27%、封闭剂保护率为82.86%.结论该窝沟封闭剂具有明显的龋齿预防效果.
作者:黄胜起;蔡萍金;张晶;程道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和总结消灭丝虫病的策略和经验.方法1959~1984年采取以消灭丝虫病传染源为主要策略,开展试点普查、普查普治、反复查治.结果人群微丝蚴率从防治前的0.46%下降至防治后的0.10%,1984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嗣后,经多年的病原学、蚊媒及血清学横向监测,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感染蚊,2001年11月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万宁市通过上述对策已达到完全阻断丝虫病的传播和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作者:林明和;李海平;李皋琪;林照雄;黄秀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体外蒿甲醚与血红素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丙酮酸激酶(PK)的影响.方法以4~5周龄的血吸虫,置于含蒿甲醚和/或血红素的培素液内培养24h后,测定虫体的PGK和PK酶活力.结果体外,蒿甲醚(50μmo1/L)或血红素(50μmo1/L)对血吸虫的PGK和PK酶活力无影响,但两者伍用可引起两种酶的活力明显下降.结论蒿甲醚对血吸虫PGK和PK的影响具有血红素依赖性.
作者:翟自立;焦佩英;梅静艳;郭惠芳;肖树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捷的PCR检测食蟹猴疟原虫(P.C)的方法.方法检测样品来自人工接种感染P.C的阳性猴血膜及滤纸血斑.根据P.C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P.C特异引物Pc1和Pc3,用PCR常规操作对P.CDNA模板扩增.同时用多对间日疟原虫(P.V)特异引物对照比较.结果从P.C血样中扩增出425bp特定扩增带,而P.V红内期和子孢子、恶性疟原虫、伯氏疟原虫、人基因组DNA和健康猴血均未见扩增带;敏感度可检测1.68×10-6的原虫感染水平.同时发现P.C对多对P.V特异引物均出现阳性扩增带,以往一直未被注意.结论该方法检测P.C特异、敏感和简捷,提供了鉴别P.V与P.C的准确诊断.建议在PCR的P.V引物设计和特异性的检测过程,把应用P.CDNA检测列为常规对照,以提高检测质量.
作者:蔡贤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麻疹暴发病例中,现行麻疹野病毒流行状况,以及本土麻疹病毒的基因型.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咽试子标本,应用B95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在5例疑似病例中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40%.经RT-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属H1基因型,为中国本土麻疹野毒株.同时采用麻疹疫苗初免儿童血清中和新分离麻疹病毒,结果中和抗体滴度为1:10、1:20,说明我国生产的麻疹疫苗对我省现流行的麻疹野病毒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这是海南省首次用B95a细胞成功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并通过基因分型证实为中国本土野病毒,填补了海南省麻疹病毒分离的空白.
作者:林春燕;马焱;邓海英;孙莲英;周立文;陈海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收集1987年7月~1987年11月收治有异常心电图记录的登革热患者26例,对心电图异常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清钾浓度、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现报导如下.
作者:文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的感染率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采取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对956例患者的标本经培养鉴定,共检出解脲脲原体阳性197例,总检出率为20.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2.35%,女性检出率为29.73%;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解脲脲原体为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且感染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x2=44.04,P<0.01);同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作者:林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市遇到1例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IgM抗-E、IgG抗-E和IgG抗-c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因少见,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赵某,男,36岁,汉族,曾有多次输血史,因右胸部摔伤住院.Hb 70g/L,RBC 2.65×10 12/L,因需输血,医院血库配血主交叉出现凝集,送血站查明原因.
作者:刘秀梅;李尊严;李宗民;王振玲;李亚冬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