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夏杰琼;沈慧;陈晓虹;程金焱

关键词:膝关节镜, 功能锻炼, 依从性, 生活质量,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本科室接受膝节关镜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运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运用普通护理措施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估表调查患者的依从性,诺丁汉健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中73.3%(44/60)的患者对功能锻炼不依从,对照组中68.3%(41/60)的患者对功能锻炼不依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2.72±1.18)分,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得分为(1.92±1.29)分,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精力维度(7.11±1.82)分、疼痛维度(2.54±0.84)分、情感维度(3.21±0.91)分、睡眠维度(9.16±1.97)分、社交功能维度(1.83±0.64)分、躯体功能维度(2.25±1.40)分;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精力维度(9.53±2.24)分、疼痛维度(4.21±0.92)分、情感维度(4.42±0.64)分、睡眠维度(10.66±2.74)分、社交功能维度(3.10±0.84)分、躯体功能维度(3.31±1.13)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6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助于提高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碳酸氢钠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水疗法改善造影剂肾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前1 h,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1.25%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前按3 ml/(kg·h)速度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48 h的血肌酐(Cr)、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3-)、肾小球滤过率(GFR)、尿液pH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CIN发生率为4.5%(5/123),对照组为12.0%(1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一例出现需要透析、急性心肌梗塞、再次心肌梗死、脑出血、死亡等二级终点事件;观察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82.28±22.16)μmol/L、(82.06±22.79)μmol/L vs(93.89±45.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48 h血Cr水平与术前比较[(92.79±49.04)μmol/L、(93.89±45.75)μmol/L vs(94.97±22.79)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GFR、尿液pH值与术前比较显著上升[(99.04±31.53)mL/(min·1.73 m2)、(102.34±38.49)mL/(min·1.73 m2)vs(79.93±18.14)mL/(min·1.73 m2);(7.09±1.03)、(6.68±0.95)vs(6.16±0.91)],对照组GFR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99.64±34.88)mL/(min·1.73 m2)vs(79.51±20.34)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80.88±29.39)mL/(min·1.73 m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液HCO3-、K+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冠脉造影/介入患者围造影期使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肾脏功能.

    作者:李大严;俸永红;郑晓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翻转课堂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物理诊断学课程具有内容多、要点多、操作性强、学生理解消化难等特点,目前的传统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不能适应其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新型教学形式正迅速席卷全球.笔者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用于物理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精心制作教学视频和构建网上平台,使医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释疑解惑、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学效果理想,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矛盾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作者:刘震雄;赵曙光;窦维佳;秦明;王旭霞;王景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AIDS孕妇母婴阻断前后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孕妇患者母婴阻断前后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进行母婴阻断的AIDS孕妇患者152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双感生化项目,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52例AIDS孕妇患者中,母婴阻断前血清氯离子、乳酸、直接胆红素检测结果分别为(100.66±3.39)mmol/L、(3.08±1.42)mmol/L、(4.09±4.68)μmol/L,而阻断后分别为(101.51±3.24)mmol/L、(2.58±1.20)mmol/L、(3.37±2.48)μmol/L,阻断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孕妇母婴阻断前后主要生化指标总体上变化不大,仅有氯离子、乳酸及直接胆红素变化较大,临床治疗可根据其变化情况,观察机体所处的状态,对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翠娟;苏国生;磨立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安岳县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岳县农村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2014年1~12月安岳县农村50岁以上的447390名中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调查内容包括家族中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肥胖、个人生活习惯及特殊嗜好(包括劳动量、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情况等)、有无合并症等生活史及遗传史,并现场抽取血液进行血糖检测.分析统计各年龄段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显示,我县农村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4.49%(20088名),男性总体患病率为3.32%(7733/233254),女性为5.77%(12355/214136),男性高于女性,且随人群年龄的增加,男女患病率均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年龄、肥胖、饮酒、饮食、家族史及合并症等明显相关(P<0.05).结论 安岳县5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整体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2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因素主要为肥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龚世富;毛继;刘俊强;黄谦;余中国;刘志伦;李荃;代飞;王资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子宫体肌层注射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分为A组(n=34,垂体后叶素6U)和B组(n=36,垂体后叶素12 U),对照组患者术中未应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监测患者氧分压(SpO2)、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的上述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给药前后,观察组患者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和B组患者HR均降低,A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B组患者的HR在给药后3 min、5 min、10 min、30 min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与给药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给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30 min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对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秋娴;陈婵玉;谢昭雄;曾秀文;黄韩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82例,调查发生术后感染例数、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感染32例(6.6%),分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57.4%),革兰氏阳性菌15株(27.8%)以及真菌8株(14.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20.3%,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4.8%.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伤口异物、手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时应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以免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

    作者:欧洪波;王启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海南省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分析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海南省地中海贫血的发病,对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发生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患者血样,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向斑点杂交对其基因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采用Excel 2010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1693例样本中,α地中海贫血检出604例,占35.68%,其中东南亚型常见,其次为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检出246例,检出率为14.53%,CD41~42、-28、S-Ⅱ-654为常见突变,复合型75例,占4.43%.结论 地中海贫血在海南高发且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医疗机构和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采取大规模筛查和产前诊断等措施,防控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提高人群素质.

    作者:张继业;李晓娟;符生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73、p53和Ki67表达水平对囊性肾癌患者的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囊性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中的p73、p53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和癌症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囊性肾癌组织中p73、p53、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48例、47例、51例,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3例、0例和2例(P<0.01).不同分化程度(8例、27例、16例)、分期(10例、19例、13例、9例)、转移(26例、25例)和预后(29例、22例)的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7例、26例、15例)和分期(8例、18例、13例、9例)的癌组织中p7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73、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98,r=0.849,P>0.05),p73、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8.366,P<0.05).结论 p73和Ki67参与了囊性肾癌的分级和分期,但对预后的影响各有不同.

    作者:莫俊华;罗道升;莫志锋;梁镇锋;黄荏钊;李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00例变应性哮喘儿童,按父母知情同意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8例,对照组202例.观察组患儿予以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并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年.期间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期间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4个月治疗后,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27.67%,大于对照组的111.79%,观察组的呼气峰流速PEF(%)为117.38%,大于对照组的106.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5%(174/185),高于对照组的82.01%(155/1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喘息,控制哮喘,显著提高肺功能的FEV1和PEF指标,而且应用方便、安全性高,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曾霞;陈实;廖锋;冯小伟;王灵;吴少皎;邢琼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伤口治疗护理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对伤口治疗护理的效果,为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的深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月我院尝试了构建外科医生、专科医生及造口治疗师等组成的多学科伤口治疗护理团队模式,在分工合作基础下共同制订并实施方案.并于实施多学科模式前后12个月对医护伤口处理的工作量及医、护、患三方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多学科治疗护理团队模式后,护士处理伤口工作量增加了49.63%,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分别提高了18.24%、31.17%、22.04%.结论 推行多学科治疗护理团队模式,促进了医护合作团队文化的建设及伤口护理专业化进程,使医、护、患三方受益.

    作者:孙红;黄汉伟;曾茹英;李均贤;刘裕;祝月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DP方案)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和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20例)收治的66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将6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DP方案组和PP方案组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DP方案组中,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8例,RR为30.30%(10/33),DCR为75.76%(25/33);TTP为7.8个月,MST为13.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55%(18/33).PP方案组中,PR 11例,SD 16例,PD 6例,RR为33.33%(11/33),DCR为81.82%(27/33),TTP为8.1个月,MST为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57.58%(19/33).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PP组的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邹三鹏;薛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南朗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肺外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的沐舒坦[20.0 mg/(kg·d)]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沐舒坦[7.5 mg/(kg·d)]溶解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5 d及7d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差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3 d、5 d及7 d,观察组CI[(3.26±0.96)、(3.36±0.94)、(3.43±1.05)vs(3.04±0.82)、(3.19±0.87)、(3.22±0.93)]及PaO2/FiO2[(192±55)、(227±65)、(279±88)vs(165±46)、(197±54)、(237±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VWL[(7.96±1.93)、(7.53±1.96)、(6.53±1.56)vs(8.65±2.51)、(7.98±1.99)、(7.57±1.76)]及PVPI[(3.16±0.62)、(2.75±0.52)、(1.96±0.42)vs(3.75±0.62)、(3.25±0.77)、(2.73±0.7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8±1.9)d vs(8.4±2.2)d]及住院时间更短[(27.5±7.6)d vs(33.1±8.5)d]、死亡率更低[(12.0)%(6/50)vs(32.0)%(1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沐舒坦(20.0 mg·kg-1·d-1)可以显著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王文敏;苏华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炎症和血小板活化与深静脉血栓(DVT)之间具有相关性.P-选择素(P-selectin)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血小板活化的标记物.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P-选择素可能是DVT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浓度的增高与DVT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选择素在DVT的诊断、预后、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董嘉尧;罗美华;周成宇;朱桥华;黄维;于新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用药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8%~19%,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癌症患者急症中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住院的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更大.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及接受化疗患者较正常人群血栓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4.1倍和6.5倍[1].此外肿瘤相关的VTE的发生对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经费的支出都会产生严重影响[2],如住院患者VTE发病率增加、抗凝药物的使用、出血并发症、VTE复发风险增高及肿瘤治疗的延迟等.本文就一例膀胱癌患者合并左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从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机制、高危因素、防治、用药监护和患者教育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覃业语;杨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慢性缺氧型心脏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包括紫绀型先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型心脏病及高原型心脏病.慢性缺氧是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细胞在慢性缺氧应激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促进心肌细胞的存活和生长.本文就心肌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供基础及临床参阅和借鉴.

    作者:李伟;刘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运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运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高征患者74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肢体运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股静脉血液流速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峰值速率、平均血流速率分别为(41.5±6.8)cm/s、(39.7±7.6)cm/s,对照组分别为(31.7±4.3)cm/s、(28.8±5.0)cm/s,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观察组下肢血流峰值速率、平均血流速率分别为(38.1±8.4)cm/s、(35.6±5.2)cm/s,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27.9±6.5)cm/s、(26.7±7.4)cm/s,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高达10.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高征患者于分娩前后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肢体运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体血流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左媛;戴姜;董慧;肖红媛;于雪娟;白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洪亮;邱丽华;刁显明;张君海;袁梦华;敖永胜;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绞痛应用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同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324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肾阴亏虚、心阳瘀阻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内科药物治疗,选用药物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及普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滋肾通阳活血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闷、胸痛、气短、心悸、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总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积分指标均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05%,与对照组的58.6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炎症标志物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隶属于肾阴亏虚、心阳瘀阻证者,应用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同西医常规治疗可大幅度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中医证候,虽无法更显著地改善心电图指标,但可显著地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迎春;马丽荣;刘盼功;张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NP位点rs6797312多态性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汉族人群中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NSP)基因单核苷酸(SNP)多态性位点rs6797312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 以106例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因缺血性脑卒中在我院住院的汉族患者(进展组)和102例同期间在我院经健康体检排除脑卒中的汉族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所有人员性别、年龄、吸烟史和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绞痛史)等资料.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NSP基因SNP位点rs6797312的多态性,对所有人员进行DNA提取并进行SNP基因型分型.结果 进展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在年龄[(58±8.8)岁vs(57±8.5)岁]和性别比[进展组男女比例(65:41)vs(56:46)]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史[37.74%(40/106)vs 20.59%(21/102)]、高血压史[48.11%(51/106)vs 28.43%(29/102)]、糖尿病史[21.70%(23/106)vs 4.90%(5/102)]、心绞痛史[14.15%(15/106)vs 43.92%(4/102)]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均出现AA、TT、AT三种基因型[进展组分别为6例(5.7%)、42例(39.6%)、58例(54.7),对照组分别为4例(3.9%)、37例(36.3%)、61例(59.8%)]和A、T两种等位基因[进展组为54例(25.5%)和160例(74.5%),对照组为46例(22.5%)和158例(7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崇明汉族人群中NSP基因SNP多态性位点rs6797312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施德;谢娟;王文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HBeAg的相互关系,并评价Pre-Sl-Ag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我院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24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V-DNA载量.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者也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 248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re-S1-Ag、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62.5%(155/248)、56.0%(139/248)、36.3%(90/248);Pre-S1-Ag与HBV-DNA存在相关性(P<0.01,r=0.586),Pre-S1-Ag与HBeAg也存在相关性(P<0.01,r=0.459),且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更密切;以乙肝病毒HBV-DNA≥103copies/ml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Pre-S1-Ag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3.9%、90.3%、0.94、0.77、8.7、0.18、0.74.结论 Pre-S1-Ag与HBeAg相比,Pre-S1-Ag和HBV-DNA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能更准确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熊格;乔斌;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