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卢昊;雷泽源;刘婷;毛彤春;陈宇;李翔;樊东力

关键词:醋酸曲安奈德, 手术切除, 瘢痕疙瘩
摘要:目的:总结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控制瘢痕疙瘩生长后联合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耳垂瘢痕疙瘩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3~4次后,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术中保留部分瘢痕疙瘩边缘皮肤并行无张力缝合,术后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31只耳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26只耳治愈,4只耳有效,1只耳无效,有效治愈率约96.8%。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后手术切除能有效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盆底三维数字化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三维数字化人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多个领域[1]。其优点在于三维立体的人体解剖模型可以进行任意平移、旋转和拉伸,可以从任意空间角度、任意方位进行观察,远远优于传统、枯燥的二维解剖图片,这将为古老的发展了近几百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研究进行一场巨大的、跨时代的革命。

    作者:吴毅;谭立文;罗娜;张绍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8例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肝胆重症监护室主要针对肝胆胰等大手术后病危患者以及急诊收治的肝胆外科的危重患者进行监护。因患者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有时忽略了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3年6月30日至7月30日入住肝胆重症监护室的肝胆外科手术后15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紧张、焦虑等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手术后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方序;邱焱;罗基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次性输液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追踪淋巴结中的应用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为了彻底清扫淋巴结[1],术中会对肿瘤周缘组织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清扫,提高淋巴结检获数量[2]。腹腔镜手术需在CO2建立气腹后操作,因此无法直视下用注射器或长针头完成此操作。2012年8月至今我院50例胃癌患者利用一次性输液针与注射器相连,通过鞘卡,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胃肿瘤周缘组织的注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家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诊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obstructive renal failure, AORF)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上尿路结石完全梗阻是造成AORF的主要原因。目前微创手术是治疗AOR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1]。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将引流和取石同时进行,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3]。然而对上尿路结石致AORF患者能否急诊行MPCNL,其安全性及疗效目前报道较少。我院对38例上尿路结石致AORF患者急诊行MPCNL治疗,疗效显著并安全可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广伟;李华章;易应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对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并即刻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充填,对照组常规方法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的手术方法在面部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优先选择。

    作者:王益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运动解剖学理论的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思考

    身体功能训练是近几年由美国传入我国,受到了运动训练的专家们关注与研究,认为该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协调、灵敏、平衡性等运动能力,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1]。然而,由于运动负荷的增加与身体机能的不适应,难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本文就如何在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运动机能,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探讨如下。

    作者:杨杰;杨飞;黄文砚;胡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从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到单人操作法技术转变的培训

    在结肠镜检查中,掌握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方法,是完善和发展大肠疾病诊疗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结肠镜检查的插入方法分为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其中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1-2]。我院在国内开展单人操作法已十余年,并在西部地区多家医院通过进修医师培训进行了技术推广,培训中的一个难点是从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到单人操作法的技术转变,现就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甘涛;吴俊超;杨锦林;王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晚期宫颈癌术前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 PF组,39例)和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组( Taoxl组,39例)。 PF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Taxol组患者采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2组患者化疗后均全麻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PF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Taxol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和肾脏毒性。 Taxol组患者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30.77%,高于PF组的10.26%(χ2=5.032,P=0.025)。 Taxol组和PF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33.5个月和34.7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和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9,P=0.173)。结论2种化疗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差别较大,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顺铂联合5-Fu化疗方案。

    作者:肖正华;张晓静;林英;罗堂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正常跗管结构的高频超声解剖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正常跗管结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男20例,女20例)行高频超声(12 MHz)检查,从短轴切面与长轴切面动态观察跗管内肌腱、神经与血管声像图表现,测量跗管与胫神经短轴切面面积,并比较男女间差异。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能清晰显示跗管解剖结构。肌腱、神经和血管在声像图中表现为不同特点,易于鉴别。跗管短轴切面面积:男性(7.61±1.00) cm2,女性(6.61±1.07) cm2(P<0.01)。跗管内胫神经短轴切面面积:男性(9.59±0.75) mm2,女性(8.91±0.74) mm2(P<0.01)。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能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跗管结构,准确掌握跗管结构正常声像图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跗管病变的超声诊断效率。

    作者:华兴;陈光兴;何芸;郭燕丽;邓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行走能力。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程度、Holden步行能力、FAC步行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15.2±6.2) d、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9.4±1.5) 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松;邹玮君;邓宇杰;胡文杰;阳立;黄思达;范东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 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CCP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术前阿司匹林应用、合并内科疾病等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及不同血红蛋白( HGB)水平的患者分布情况。结果平均隐性失血量499 mL,占总失血量92.54%,HGB平均下降11 g/L,A2.3型与A3型骨折患者HGB<80 g/L入院时发生率6.62%,术后14.70%,A2.3型(862 mL)、A3型(698 mL)平均隐性失血分别高于A1型(430 mL)、A2.1型(450 mL)和A2.2型(415 mL),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2.3型与A3型骨折、术前阿司匹林应用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创PCCP手术显性失血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围手术期大量隐性失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A2.3型与 A3型骨折是围手术期HGB<80 g/L老年患者的早期预测因素。

    作者:黄强;沈杰;王序全;许建中;谢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1年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1例。抽取自身骨髓,送检、分离及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后,在X线透视下用一枚骨穿针经皮刺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术后加压包扎,随访复查X线片。结果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7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疗效满意,尤其是对于合并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瘢痕愈合者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龙;王明贵;贺小兵;王海;饶瑞强;姬彦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联合引导下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6%(29/32),其中置入下腔静脉支架11枚。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另有1例患者于肝静脉破膜、扩张后当天出现血性腹水,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复发率为9.7%(3/31)。结论介入治疗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中能够以较小的创伤、较快的恢复速度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已逐渐成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崔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86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二次手术比例、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为56.3%,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6.3%,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二次手术比例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颜端国;李茂贵;楼杨勇;冯江;胡炜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运动训练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1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1989~2013),全面收集有关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国内外文献287篇,经过排查,纳入文献11篇。 BBB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不训练组, BBB评分[加权均数差(WMD)=1.87,95%CI(1.50,2.33),Z=10.02,P<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志翾;饶莹;曾茜;周旭旭;林晓莹;梁楠;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对高龄患者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术前根据患者症状、查体与影像学检查准确定位病灶,进行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于术后近期(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52名,应答率100%。于术后中期(24~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47名,应答率90.4%,平均随访时间30.4个月。 JOA术前评分为(6.93±0.52)分,术后近期JOA评分为(11.98±0.72)分,其中40例(76.9%)达到优,10例(19.2%)达到良,2例(3.9%)达到可,优良比例达到96.1%。术后中期JOA评分(12.06±0.46)分,其中36例(76.6%)达到优,10例(21.3%)良,1例(2.1%)可,优良比例达到97.9%。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在LSS高龄患病者这一群体中的疗效满意,是适合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法。

    作者:全必春;余建民;肖启平;欧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的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眼术后1个月内发生滤道阻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不同部位,在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不紧密时,内部阻滞的患者通过缩瞳、角膜侧切口将前粘连的虹膜周切口分离,必要时扩大虹膜周切口,恢复周边前后房的交通;中部阻滞的患者重建小梁切口,确保其通畅;外部阻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结膜瓣、巩膜瓣剥离。结果眼压下降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显著。观察6~12个月,眼压稳定在13~21 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并不十分紧密,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恢复滤过功能的。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邱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

    细胞形态学是临床检验中技术较高的一门科学,与病理学检查相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血液疾病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8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涂片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局部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带教肩关节超声检查

    自20世纪80年代超声首次用于检查肩袖损伤以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仪器性能的提高,超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肩关节疾病的检查。由于超声具有高分辨力、实时动态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许多肩关节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肩关节超声检查是肌骨超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肩关节局部解剖知识的掌握是学习肩关节超声检查方法的重要基础,以肩关节局部解剖知识引导肩关节超声检查带教,有助于将理论与临床有效结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华兴;郭燕丽;何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体温、心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量、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超;刘海华;沙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