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吴松;邹玮君;邓宇杰;胡文杰;阳立;黄思达;范东东

关键词:足部皮肤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小腿前外侧皮瓣
摘要: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行走能力。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程度、Holden步行能力、FAC步行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15.2±6.2) d、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9.4±1.5) 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针刺跟腱减压术结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慢性跟腱炎

    慢性跟腱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采用外科手术干预。传统的大切口手术并发症较多,临床更倾向于微创手术治疗。我科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跟腱炎患者采用微创针刺跟腱减压术结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学桥;潘洪阁;王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之一,随着内镜检查的不断普及,胃肠道息肉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是治疗胃肠道息肉安全、可靠、微创的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传统的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使患者痛苦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无痛苦胃肠镜减少了其恐惧和痛苦[3]。然而,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或治疗增加了麻醉风险,良好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4]。本文对经无痛苦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

    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创伤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慢,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科学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们对本院1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秋岑;周骏;黄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少年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的增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6~20岁青少年颈椎钩突的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钩突-横突孔间距的发育规律和增龄特征,为青少年颈椎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青少年66例,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C1~T1,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在性别与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发育总体随着年龄和椎序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等颈椎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相关。

    作者:王星;王威;史君;张少杰;张志峰;李志军;张元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运动训练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1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1989~2013),全面收集有关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国内外文献287篇,经过排查,纳入文献11篇。 BBB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不训练组, BBB评分[加权均数差(WMD)=1.87,95%CI(1.50,2.33),Z=10.02,P<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志翾;饶莹;曾茜;周旭旭;林晓莹;梁楠;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女性盆底三维数字化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三维数字化人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多个领域[1]。其优点在于三维立体的人体解剖模型可以进行任意平移、旋转和拉伸,可以从任意空间角度、任意方位进行观察,远远优于传统、枯燥的二维解剖图片,这将为古老的发展了近几百年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研究进行一场巨大的、跨时代的革命。

    作者:吴毅;谭立文;罗娜;张绍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口入路寰枢椎脱位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枢椎脱位是常见的上颈椎疾患,由于寰枢椎正对口咽后方,手术入路仅能通过经口方式来进行[1]。口腔为有菌环境,为Ⅱ类手术切口。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重要,我科对采用经口入路行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新军;侯天勇;徐耀琴;方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局部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带教肩关节超声检查

    自20世纪80年代超声首次用于检查肩袖损伤以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仪器性能的提高,超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肩关节疾病的检查。由于超声具有高分辨力、实时动态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许多肩关节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肩关节超声检查是肌骨超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肩关节局部解剖知识的掌握是学习肩关节超声检查方法的重要基础,以肩关节局部解剖知识引导肩关节超声检查带教,有助于将理论与临床有效结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华兴;郭燕丽;何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智能手机应用于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的体会

    个人电脑和手机成为现代人获取资讯及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近年来有关厂商将掌上电脑的功能整合到手机中,出现了智能手机( Smart Phone)的概念。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1]。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中有着很高的普及率,以带教的小班为例,17名学生中有16名使用智能手机,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经常使用QQ、微信、拍照、录像等功能。智能手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何将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非常值得高校教师关注的问题。

    作者:郭洪峰;杨波;李香凝;文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发生相关风险性因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4例观察对象分为非糖尿病足组(NDF)及糖尿病足组(DF)2组,观察随访期间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DF组患者的HbA1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女性组与NDF女性组比较,其尿酸水平较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DF组尿微量白蛋白与NDF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钾、血清钠等生化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可通过观察HbA1c、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早预测及干预糖尿病足发生。

    作者:管凌志;童强;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对手术难易性评估的分析

    目的:对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手术前评估手术难易程度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全部胆道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1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全部病例均使用LC手术,术前进行MRCP检查。将真性胆囊息肉LC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30 min作为评判标准,手术时间不超过30 min为正常手术,超过30 min为有一定难度的LC手术。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位置、胆囊体积、胆囊管的角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的情况、胆囊管的长度、胆囊颈部是否存在结石等情况和LC手术难易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C手术的难易程度和患者胆囊管的长度、胆囊颈部是否存在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和患者的年龄、性别、胆囊体积、位置、胆囊管的角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的情况无相关性。结论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MRCP检测,对LC手术难易程度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伟;田宇剑;李界明;吴胜;唐晓明;陈金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剂量长托宁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无痛肠镜检查麻醉前给予小剂量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给予小剂量长托宁静注(小剂量组)、常规剂量长托宁静注(常规剂量组)及阿托品静脉注射(阿托品组),观察3组患者的下镜顺利程度、检查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总下镜顺利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小剂量组在检查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及阿托品组,且小剂量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及阿托品组。结论无痛肠镜检查麻醉前给予小剂量长托宁可明显提高检查效果,且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林承雄;李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晚期宫颈癌术前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 PF组,39例)和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组( Taoxl组,39例)。 PF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Taxol组患者采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2组患者化疗后均全麻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PF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Taxol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和肾脏毒性。 Taxol组患者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30.77%,高于PF组的10.26%(χ2=5.032,P=0.025)。 Taxol组和PF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33.5个月和34.7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和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9,P=0.173)。结论2种化疗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差别较大,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顺铂联合5-Fu化疗方案。

    作者:肖正华;张晓静;林英;罗堂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生素骨水泥链置入在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后的感染控制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链进行治疗后的感染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灶清除后,分别给予患者抗生素骨水泥链置入处理和闭合灌洗引流术,观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次数以及治愈率。结果研究组2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5±4.2) d;平均手术次数为(2.3±1.2)次;患者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2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5) d;平均手术次数为(2.8±1.4)次;患者治愈率为55.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良好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次数,提高治愈率,病灶清除后的感染控制效果好。

    作者:宋先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坐骨神经损伤后雏菊叶龙胆的修复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是否对坐骨神经损伤后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中是否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参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5只,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显微镜下缝合。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50 mg组、75 mg组和甲钴胺组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相应剂量的雏菊叶龙胆及甲钴胺注射,1、3、5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免疫组化分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阳性细胞比率。结果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与对照组、甲钴胺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有明显差异,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75 mg、50 mg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5)。3周时对照组、甲钴胺组、雏菊叶龙胆25 mg、50 mg、75 mg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分别为:(455.06±29.38)μm2、(679.03±81.48)μm2、(465.31±71.55)μm2、(670.24±91.26)μm2、(669.28±78.54)μm2,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周时各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可见雏菊叶龙胆25 mg组和对照组与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雏菊叶龙胆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参与。

    作者:刘鑫;藏金月;辛娟娟;马天怡;霍东升;蔡志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再手术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动力髋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率较高,有报道显示螺钉股骨头切出的发生率高达25%[1]。一旦发生内固定失败,就要面对二次手术的问题,二次手术难度大、风险大、花费高,对于继续采用内固定还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仍然存在争议[2]。我院对11例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勇;郭燕庆;兰海;信效堂;于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长期缺氧对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缺氧对紫绀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儿10例设为缺氧组,健康同龄儿童10例为对照组。核磁共振波谱仪(1 H-NMR)检测禁食后清晨尿液马尿酸含量。结果缺氧组与对照组的马尿酸含量分别为(47.15±32.88) mg/L和(346.698±13.555) mg/L,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长期慢性缺氧会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

    作者:仁国;孙国林;彭晓波;马瑞岩;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的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眼术后1个月内发生滤道阻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不同部位,在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不紧密时,内部阻滞的患者通过缩瞳、角膜侧切口将前粘连的虹膜周切口分离,必要时扩大虹膜周切口,恢复周边前后房的交通;中部阻滞的患者重建小梁切口,确保其通畅;外部阻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结膜瓣、巩膜瓣剥离。结果眼压下降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显著。观察6~12个月,眼压稳定在13~21 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并不十分紧密,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恢复滤过功能的。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邱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对高龄患者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术前根据患者症状、查体与影像学检查准确定位病灶,进行选择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于术后近期(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52名,应答率100%。于术后中期(24~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47名,应答率90.4%,平均随访时间30.4个月。 JOA术前评分为(6.93±0.52)分,术后近期JOA评分为(11.98±0.72)分,其中40例(76.9%)达到优,10例(19.2%)达到良,2例(3.9%)达到可,优良比例达到96.1%。术后中期JOA评分(12.06±0.46)分,其中36例(76.6%)达到优,10例(21.3%)良,1例(2.1%)可,优良比例达到97.9%。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近、中期JO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开窗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在LSS高龄患病者这一群体中的疗效满意,是适合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法。

    作者:全必春;余建民;肖启平;欧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9例分析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 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CNC患者9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9例CNC均于左侧脑室内,并与Monro孔紧密相连,其中4例位于左侧脑室中部脑室前的2/3,3例位于透明隔并向双侧脑室内生长,2例浸润于透明隔且和基底边侧粘连。 CNC中,MRI 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及等信号条索样结构与脑室壁及透明隔粘连。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性强化4例,中度和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分别3例和2例。 HE染色见大小均匀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突触素阳性表达6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3例。术后3例失去随访,随访的6例中,生存3年2例,生存2年4例。结论青年患者MRI显示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及Monro孔附近占位性病变,则提示为CNC;CNC免疫组化染色后大多数突触素阳性表达。

    作者:赵琳;张军;张琰君;聂书伟;唐宗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