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8例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罗方序;邱焱;罗基红

关键词:肝胆外科, 重症监护室, 心理护理
摘要:肝胆重症监护室主要针对肝胆胰等大手术后病危患者以及急诊收治的肝胆外科的危重患者进行监护。因患者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有时忽略了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3年6月30日至7月30日入住肝胆重症监护室的肝胆外科手术后15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紧张、焦虑等得到明显缓解,患者手术后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苦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之一,随着内镜检查的不断普及,胃肠道息肉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是治疗胃肠道息肉安全、可靠、微创的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传统的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使患者痛苦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无痛苦胃肠镜减少了其恐惧和痛苦[3]。然而,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或治疗增加了麻醉风险,良好的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4]。本文对经无痛苦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额部摔伤致同侧单眼偏盲1例

    头面部外伤导致视神经挫伤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多数患者就诊时视力已有明显下降,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就诊时视力较好,仅表现为视野偏盲视神经挫伤,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衡頔;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检查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体温、心率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量、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在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超;刘海华;沙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发生相关风险性因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4例观察对象分为非糖尿病足组(NDF)及糖尿病足组(DF)2组,观察随访期间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DF组患者的HbA1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女性组与NDF女性组比较,其尿酸水平较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DF组尿微量白蛋白与NDF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钾、血清钠等生化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可通过观察HbA1c、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早预测及干预糖尿病足发生。

    作者:管凌志;童强;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联合引导下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6%(29/32),其中置入下腔静脉支架11枚。术中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经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另有1例患者于肝静脉破膜、扩张后当天出现血性腹水,予止血、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复发率为9.7%(3/31)。结论介入治疗在布加综合征患者中能够以较小的创伤、较快的恢复速度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已逐渐成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崔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循证医学与外科手术学教学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正确的诊断、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1]。外科手术学教学是培养外科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外科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时时刻刻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本,选择佳的手术方式,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马翔宇;许斌;熊鸿燕;李亚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宫角妊娠( cornual pregnancy,CP)是指受精卵在靠近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处的宫角部着床并生长发育,因孕囊周围血运非常丰富且包绕的肌层较薄,一旦发生破裂,易引起失血性休克[1]。宫角妊娠采用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确切,而手术治疗风险较高,甚至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不易被患者接受[2]。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因可有效阻止产科出血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宫角妊娠。本文回顾性分析2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灌注甲氨喋呤治疗未破裂的早期宫角妊娠患者病例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梅;朱静;程湘;杨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长期缺氧对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缺氧对紫绀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法洛四联症患儿10例设为缺氧组,健康同龄儿童10例为对照组。核磁共振波谱仪(1 H-NMR)检测禁食后清晨尿液马尿酸含量。结果缺氧组与对照组的马尿酸含量分别为(47.15±32.88) mg/L和(346.698±13.555) mg/L,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长期慢性缺氧会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代谢。

    作者:仁国;孙国林;彭晓波;马瑞岩;肖颖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手术技巧及术后即时阴道B超的应用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是指利用负压吸引方法终止早期妊娠,是妇科常见小手术之一,也是每一个妇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手术,但因其无法在直视下操作,人流术后发生并发症也屡见不鲜,常见并发症为胚胎残留[1]。胚胎残留指人工流产后仍有部分蜕膜或绒毛组织残留在宫腔内,需再次手术清除,胚胎残留导致反复吸宫是术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对生育期妇女危害大[2-4],我们总结本院门诊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的1531例患者的手术经验,发现术中B超检查可显著降低术后胚胎残留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杰;杨冬雪;林秋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运动训练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1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1989~2013),全面收集有关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国内外文献287篇,经过排查,纳入文献11篇。 BBB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不训练组, BBB评分[加权均数差(WMD)=1.87,95%CI(1.50,2.33),Z=10.02,P<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志翾;饶莹;曾茜;周旭旭;林晓莹;梁楠;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鼠微小RNA miR-2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293细胞的活性表达

    目的:构建小鼠微小RNA miR-21的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293细胞中验证其活性表达,为进一步以此载体研究miR-21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根据小鼠miR-21的成熟序列及其上下游约170 bp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小鼠基因组DNA扩增含有miR-21前体的片段382 bp,克隆到质粒pRc/CMV,对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分析,鉴定完全正确后转染人胚肾293细胞,G418(1000 mg/L)筛选后获得miR-21稳定表达细胞系, Northern blot验证其在293细胞的过表达;同时构建pmiR-21-Luc reporte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21重组质粒共转染293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验证其调控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小鼠miR-21的真核表达载体,其可以在293细胞中稳定高效表达,荧光素酶活性实验证实其有生物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小鼠miR-2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miR-2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龙爽;粟永萍;任泂;孙慧勤;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1年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11例。抽取自身骨髓,送检、分离及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后,在X线透视下用一枚骨穿针经皮刺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术后加压包扎,随访复查X线片。结果1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7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经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疗效满意,尤其是对于合并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瘢痕愈合者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龙;王明贵;贺小兵;王海;饶瑞强;姬彦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智能手机应用于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的体会

    个人电脑和手机成为现代人获取资讯及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近年来有关厂商将掌上电脑的功能整合到手机中,出现了智能手机( Smart Phone)的概念。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1]。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中有着很高的普及率,以带教的小班为例,17名学生中有16名使用智能手机,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经常使用QQ、微信、拍照、录像等功能。智能手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何将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非常值得高校教师关注的问题。

    作者:郭洪峰;杨波;李香凝;文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再手术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动力髋内固定治疗后失败率较高,有报道显示螺钉股骨头切出的发生率高达25%[1]。一旦发生内固定失败,就要面对二次手术的问题,二次手术难度大、风险大、花费高,对于继续采用内固定还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仍然存在争议[2]。我院对11例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勇;郭燕庆;兰海;信效堂;于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运动解剖学理论的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思考

    身体功能训练是近几年由美国传入我国,受到了运动训练的专家们关注与研究,认为该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协调、灵敏、平衡性等运动能力,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1]。然而,由于运动负荷的增加与身体机能的不适应,难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本文就如何在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结构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运动机能,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探讨如下。

    作者:杨杰;杨飞;黄文砚;胡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并发症观察及其处理

    目的: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早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观察在我院行ICL/TICL植入术的患者46例(92眼),在虹膜周切手术和ICL植入手术中及术后半年出现的并发症,记录并发症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的情况。结果无1例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发生,术前虹膜周切后有8眼眼压升高,ICL植入术后有7眼眼压升高,均未超过28 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前 YAG 激光虹膜周切组虹膜出血及色素播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虹膜周切组(P<0.05),术中晶体损伤2眼,1眼行透明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TICL旋转2眼,术后视觉干扰主要表现阴影及眩光各1例,术后视觉心理改变1例。结论 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早期并发症少,基本可预防和控制,术后患者满意度极高,该手术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吴燕;罗涛;蒋炜;邱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对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并即刻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充填,对照组常规方法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的手术方法在面部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优先选择。

    作者:王益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从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到单人操作法技术转变的培训

    在结肠镜检查中,掌握一种快速、安全的结肠镜检查方法,是完善和发展大肠疾病诊疗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结肠镜检查的插入方法分为双人操作法和单人操作法,其中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1-2]。我院在国内开展单人操作法已十余年,并在西部地区多家医院通过进修医师培训进行了技术推广,培训中的一个难点是从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到单人操作法的技术转变,现就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甘涛;吴俊超;杨锦林;王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RI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9例分析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 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CNC患者9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MRI,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9例CNC均于左侧脑室内,并与Monro孔紧密相连,其中4例位于左侧脑室中部脑室前的2/3,3例位于透明隔并向双侧脑室内生长,2例浸润于透明隔且和基底边侧粘连。 CNC中,MRI 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及等信号条索样结构与脑室壁及透明隔粘连。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性强化4例,中度和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分别3例和2例。 HE染色见大小均匀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突触素阳性表达6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3例。术后3例失去随访,随访的6例中,生存3年2例,生存2年4例。结论青年患者MRI显示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及Monro孔附近占位性病变,则提示为CNC;CNC免疫组化染色后大多数突触素阳性表达。

    作者:赵琳;张军;张琰君;聂书伟;唐宗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喜辽妥联合镇痛灸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临床护理中主要适用于需长期输液及输注化疗药物等情况,不仅能解除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还能保护外周静脉[1]。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PICC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穿刺失败、脱落、静脉炎等。特别是在输注化疗药物时,由于化疗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操作不当可致局部软组织及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起给药静脉及临近组织出现红、肿、热、痛、血管硬结等化学性静脉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2]。因此探索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自2011年10月以来,开展喜辽妥联合镇痛灸治疗静脉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彩云;王林娟;刘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