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环形热压伤一例

王波涛;扬新蕾;赵玲珑

关键词:腹部, 真皮下血管网, 皮瓣修复, 多手指, 环形, 皮肤, 末梢循环, 肌腱外露, 热压伤, 末节指, 诊断, 延迟, 血压, 体温, 损伤, 食指, 脉搏, 机器, 患者, 呼吸
摘要:患者女,26岁,工作时不慎被热机器压伤左手食、中、环指,伤后2 d入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手食、中、环指皮肤全层环形损伤,食指和中指第2指节、环指末节指腹侧皮肤破裂,部分屈指肌腱外露,手指末端感觉减弱,末梢循环充盈延迟(图1).诊断:左手食、中、环指热压伤,Ⅲ度.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烫伤大鼠不同深度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烫伤大鼠不同深度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情况. 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别造成Ⅰ、浅Ⅱ、深Ⅱ和Ⅲ度烫伤,伤后24 h取创面组织标本,制作切片.采用细菌蛋白-生物素标记法(LS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α2、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0(K10)作为一抗,观察不同创面组织中表皮干细胞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结果Ⅰ度烧伤创面组织中,K10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的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数量多.浅Ⅱ度创面中,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残留的基底层和皮肤附属器(主要是毛囊)中,数量较少.深Ⅱ度创面中,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仅存在于真皮深层健存的皮肤附属器中,数量很少.Ⅲ度创面中,罕见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 结论表皮干细胞在烧伤创面中的分布与烧伤深度有关,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化的细胞来源.

    作者: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卞徽宁;成建定;徐盈斌;梁慧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面积《30%TBSA主要并发症分析

    笔者对本单位1991年6月~2001年6月收治的336例经湿润烧伤膏治疗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创面恶化、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脓毒症、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7种并发症与湿润烧伤膏直接相关.

    作者:胡永才;黄泽春;欧才先;许喜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97例严重烧伤患者血培养厌氧菌检出结果分析

    烧伤后继发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之一.据报道,外科感染中厌氧菌与需氧菌检出比为1.1∶ 1[1].笔者单位1996~2000年对97例烧伤患者进行了血培养,其中20例有厌氧菌生长,检测阳性率为20.6%.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伯怀;徐明;车舟;王贤普;杨书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家兔氢氟酸烧伤后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不同浓度的氢氟酸可引起皮肤严重损害或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会因低血钙而危及生命[1,2].抢救氢氟酸烧伤氟中毒时全身应用钙剂治疗,钙剂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5].有研究表明,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与心血管功能有关[6,7],本文观察了氢氟酸烧伤后钙剂治疗中血浆ET-1和cGRP在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阎锋;阮仕荣;胡安军;赵葆荣;李达;魏林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面积烫伤合并脱髓鞘脑病一例

    患者男,44岁,因不慎跌入热水池中致全身烫伤,于伤后1 h入院.查体:除双手、双足、左侧躯干外,其余部位均被烫伤,总面积84%,其中Ⅲ度34%TBSA,无其他复合伤.

    作者:郝迎学;赵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环形热压伤一例

    患者女,26岁,工作时不慎被热机器压伤左手食、中、环指,伤后2 d入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手食、中、环指皮肤全层环形损伤,食指和中指第2指节、环指末节指腹侧皮肤破裂,部分屈指肌腱外露,手指末端感觉减弱,末梢循环充盈延迟(图1).诊断:左手食、中、环指热压伤,Ⅲ度.

    作者:王波涛;扬新蕾;赵玲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鉴定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试验等方面予以鉴定. 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培养,7 d后收集悬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 结果小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lowDC)具有DC的典型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40、I-A/I-E, 不表达B7-1,与大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highDC)相比,其体外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 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GMlowDC形态上具有DC的典型特征,在细胞表型、细胞功能试验上具有未成熟的特性,说明所建立的培养未成熟DC的方法是可行的;rmGM-CSF的剂量与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一般说来,较大剂量的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成熟DC为主,小剂量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未成熟DC为主.

    作者:王强;彭毅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化学烧伤患者眼睑全层缺损的早期修复

    目的探讨化学烧伤导致患者眼睑全层缺损后早期修复的时机和方法. 方法化学烧伤致眼睑全层缺损患者18例(19只眼).4周内进行游离鼻中膈黏膜软骨瓣+肌皮瓣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其中4例眼睑再造与角膜移植同时完成. 结果再造眼睑及移植角膜全部成活,减少了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眼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化学烧伤致全层眼睑缺损应早期修复,包括为保护视力、减轻炎症进行的眼睑及时再造,和角膜有穿孔危险情况下与角膜移植同期进行的眼睑再造;鼻中膈黏膜软骨是再造眼睑较为理想的材料.

    作者:刘道功;牛希华;秦伟;李林;翟弘峰;王丽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特重度烧伤面积100%TBSA患者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油漆着火爆炸致全身火焰烧伤,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冰冷,口渴明显,烦躁,体温36.9℃,脉搏120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声音嘶哑,鼻毛烧焦,有黑色炭末样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韩焱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惊厥原因的分析

    本组46例患儿,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8个月~5岁.烧伤总面积4%~62%[(20.6±11.2)%],Ⅲ度创面均小于24%TBSA.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伤后2 h~8 d,其中发生于伤后48 h内43例,均为大发作,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并抽搐,双眼向上凝视,意识丧失.2例死于惊厥时误吸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4例死于败血症,其余治愈出院.

    作者:唐家训;倪福生;方德刚;王笃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烫伤创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TIMP-2)的变化以及创面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 方法制作30%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分为单纯烫伤组和bFGF治疗组.于伤后3、6 h和1、3、7、14 d取创面皮肤标本,检测再上皮化率及胶原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真皮内成纤维细胞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变化.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假烫组,分别检测上述各项指标. 结果 (1)伤后3~14 d,bFGF治疗组再上皮化率高于单纯烫伤组.(2)伤后3 h~3 d, bFGF治疗组和单纯烫伤组胶原含量持续下降,7~14 d开始回升,但仍低于假烫组(P<0.05).(3)伤后1 d,单纯烫伤组MMP-2、MMP-7 和TIMP-2表达增多,7 d时达到高峰,持续到14 d. (4) 伤后3~6 h,bFGF治疗组MMP-2、MMP-7的表达与单纯烫伤组相似;伤后1~14 d,3者的阳性表达强于单纯烫伤组. 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细胞外基质的活动会影响皮肤的胶原沉积;MMP-2、MMP-7、TIMP-2的表达变化是组织修复的重要步骤,与bFGF加速创面愈合的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顾小曼;孙晓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对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接受异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llo-ADM)移植后全身和局部多种细胞因子与移植物近期转归的关系. 方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四肢切痂创面上,移植xeno-ADM(12例,19块)或allo-ADM(15例,18块),其上覆盖自体超薄断层皮片,并以6例单纯移植自体中厚断层皮片(auto-TTS)的烧伤患者为对照.移植物成活后4~8周,收集局部组织标本、血清和xeno-ADM排斥后的创面渗出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型干扰素(IFN-γ)的含量.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物内IL-1β、IL-4、IL-6、TNF-α和IFN-γ的阳性细胞密度或着色强度相比较,xeno-ADM > allo-ADM > auto-TTS (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xeno-ADM被排斥后创面渗出液中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血清,但其血清IL-4与IFN-γ水平分别低于和高于未排斥时.xeno-ADM移植后血清中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allo-ADM和auto-TTS(P<0.05~0.01). 结论 xeno-ADM移植后可在局部检测到高水平的IL-1β、IL-4、IL-6、IFN-γ,可能与细胞杀伤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放大作用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将有助于解释xeno-ADM移植的不良转归.

    作者:姜笃银;陈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重度烧伤合并自发性气胸五例

    1990~2001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417例,其中合并自发性气胸5例(1.20%),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刚;陈桂华;李筠;陈积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新生儿烧伤四例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婴幼儿有着明显的不同.新生儿烧伤后,其全身治疗和局部创面处理具有一定特殊性,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关注.笔者单位近几年救治了4例严重烧伤的新生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炳伟;刘昌;邰宁正;谢江宁;孙晖;沈峻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含活性细胞的胶原支架复合皮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目的构建具有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观察其在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异种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软骨细胞胶原支架上培养3 d,形成真皮替代物.再将其放置于培养的上皮细胞膜上共同培养10 d,组成含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将复合皮移植于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处,记录其生长情况并于术后定期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胶原支架中可见生长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层表皮细胞.移植术后1周,复合皮与小鼠缺损创面粘连紧密,可见明显的血管化.术后6周,创面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缘融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 结论以脱软骨细胞胶原为支架构建的复合皮,可作为皮肤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组织缺损.

    作者:苏青和;杨敏杰;周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 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14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 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组明显不同(P<0.05~0.01);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组短(P<0.01). 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 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陆树良;廖镇江;向军;王志勇;杨丽英;史济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六例

    笔者单位1998~2003年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其中治愈4例,死亡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罗奇志;闫乔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创面15例

    笔者单位收治摩托车排气管致烫伤的患者15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丁德武;张劲光;翟丕力;胡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成批氯磺酸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一批因爆炸逃离现场时吸入氯磺酸致吸入性损伤的患者49例,其中男44例、女5例,年龄5~56岁;伴中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有32例,重度17例.

    作者:颉黄峰;裴仁模;邬春虎;孙晓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轻度烧伤后继发白癜风二例

    例1 男,42岁, 2年前双手被热水烫伤,在当地换药20余天创面愈合,无增生性瘢痕出现,局部仅有轻度色素脱失.1年前双小腿出现大片白斑,部位对称.既往体健,无家族白癜风史.

    作者:陈秦吉;王淑琴;马春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