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36例

方声教;叶胜捷;李泳焱

关键词:皮瓣修复, 手指, 皮瓣转移修复, 现报告如下, 电烧伤, 应用, 单位
摘要:2000年1月-2006年8月,笔者单位应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电烧伤36例(95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上肢热压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治疗

    目的 探寻肢体热压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8例上肢严重热压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减压术,但对肢体血运的改善不明显.行血管探查得知患肢均合并肱、桡、尺动脉或掌深、浅弓损伤,采用直接吻合、屈曲肢体吻合、大隐静脉移植等方式修复血管并移植中厚皮片或带蒂胸脐皮瓣封闭创面.结果 1例肱动脉修复后创面植中厚皮片者因无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术后4周血管再度栓塞导致上臂中段截肢.7例血管修复后创面移植皮瓣的患者肢体血供完全恢复并得以完整保留.结论 及时行血管探查和修复以及选择周围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是治疗热压伤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关键措施.

    作者:王强;赵玉玲;曹全斌;胡福兴;朱典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回植中厚皮与全厚皮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32例

    四肢皮肤撕脱伤临床上较常见,伤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及创面愈合质量、肢体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1993年12月-2006年8月,笔者单位将3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撕脱的自体皮肤制成中厚皮或全厚皮,移植修复原创面(以下简称回植),并观察其疗效.

    作者:赵茂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特重度烧伤合并硝基氯苯中毒一例

    患者男,26岁,面部、躯干及四肢因化学物品爆炸致伤(爆炸产物为氰化亚铁及硝基氯苯),伤后1 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痛苦面容、烦躁口渴,皮肤湿冷,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10次/min,呼吸21次/min.伤后18 h,患者出现精神恍惚、嗜睡、持续酱油色尿、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常规检查:WBC 23.8×109/L、血红蛋白108 g/L、血细胞比容0.32、血小板计数81×109/L.

    作者:郭志谦;刘敏;杨新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氯化镧对内毒素/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株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了解氯化镧(LaCl3)对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的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 264.7分为空白对照组、LaCl3组、LPS组和LaCl3+LPS组.前3组细胞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含2.5 μmol/L LaCl3的培养液、含1 mg/L LPS的培养液培养24 h,LaCl3+LPS组用含2.5 μmol/L LaCl3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换为含1 mg/L LPS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PCR测定iNOS的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NOS主要分布于各组细胞的胞质中,空白对照组和LaCl3组荧光强度极弱;LPS组荧光强度强,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4.4%,明显高于LaCl3+LPS组(11.8%,P<0.05).LPS组i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均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LaCl3可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LPS诱导的iNOS过度表达,减少NO生成,提示LaCl3能拮抗LPS诱导的iNOS过度活化.

    作者:娄远蕾;郭菲;汪泱;谢安;刘玉霞;李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源性机制的新认识

    纵观当前对创(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肠源性发病机制的研究,其发生发展可分为3个环节:(1)严重创伤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发生MODS.(2)损伤肠道产生的肠源性毒性因子、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及肠道淋巴途径,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作者:曹丽萍;邓诗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90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源性热休克蛋白90(HSP 90)在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加入HSP 90特异性阻断剂格尔德霉素后再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于缺氧后1、3、6、12、24、48 h用噻唑蓝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缺氧24 h,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缺氧1、3、6、12、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内源性HSP 90及AKT表达水平.结果 (1)缺氧24、48 h,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缺氧12 h即开始明显下降,缺氧48 h时明显低于缺氧组(P<0.05).(2)缺氧24 h,缺氧组细胞AI为(10.7±1.2)%,明显高于正常组[(1.9±0.3)%,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AI为(26.3±5.3)%,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3)缺氧12 h,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源性HSP 90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与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缺氧24 h,缺氧组有所下降,格尔德霉素+缺氧组则下降更明显.结论 内源性HSP 90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活力有重要作用,缺氧心肌细胞AKT表达水平可受内源性HSP 90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晓辉;彭毅志;王元元;黄跃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对肿瘤坏死因子α致HaCaT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HaCaT细胞凋亡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的表达情况,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HaCaT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NF-α小剂量组(10 ng/ml TNF-α处理)、TNF-α大剂量组(20 ng/ml TNF-α处理)、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后2组先用20 ng/ml EGF培养4 h后,再分别予以10、20 ng/ml TNF-α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荧光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的活性,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5、10、20、40 ng/ml的EGF处理HaCaT细胞,采用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TNF-α小剂量组[(32±6)%]、TNF-α大剂量组[(57±6)%]比较,EGF+TNF-α小剂量组、EGF+TNF-α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0±3)%、(28±4)%]明显下降(P<0.01),caspase-3活性降低、存活率上升(P<0.01).20ng/ml EGF处理细胞时,PPARβ mRNA及其蛋白表达强.结论 EGF在抑制TNF-α导致的HaCaT细胞凋亡的同时,亦增强细胞中PPARβ的表达.

    作者:梁鹏飞;黄晓元;陈北方;蒋碧梅;龙剑虹;张丕红;杨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自制高压注射器

    临床上常因局部组织压力大推注药物困难(如瘢痕内注射),而常用的注射器均不能完成此类操作.为此,笔者研制了一种高压注射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01236121.6),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者:周晓力;范立勤;周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 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 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 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 d 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5)%、(26±17)%、(28±16)%、(47±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 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 d(P<0.01).脓毒症患者TNF-α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 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 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作者:杨红明;于燕;柴家科;胡森;雷树红;张冬青;陶白江;张国安;贺立新;姚咏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皮下脂膜炎性T淋巴细胞淋巴瘤致臀部慢性溃疡一例

    患者男,44岁,2004年右侧臀部出现单发性、无痛性结节,未予以治疗.后因开车时臀部反复摩擦,结节表面皮肤破溃,溃疡逐渐增大.在外院治疗无效(用药成分不详),活检未见肿瘤细胞.2006年6月,患者自觉局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行走,收入笔者单位治疗.查体:患者右侧臀部溃疡14 cm×12 cm,中心明显凹陷,边缘略高于皮肤,中央坏死组织腐烂、有恶臭味,肉芽组织增生不良、老化、色泽晦暗(图1),其下有不规则的瘢痕增生区.

    作者:沈小鹏;贾赤宇;柴家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端粒末端转移酶反转录酶及bcl-2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端粒末端转移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端粒末端转移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e transcriptase,hTERT)可能在端粒末端转移酶活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勇;邢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在烧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烧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8例健康志愿献血者(健康对照组)及伤后48 h内入院的29例轻、中度烧伤患者(烧伤1组),9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2组),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REM-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TREM-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健康对照组、烧伤1组、烧伤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RE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4±0.13、1.24±0.09、1.46±0.07,细胞表面TREM-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4)%、(51±6)%、(71±7)%.烧伤1组、烧伤2组以上2项指标及血浆中TNF-α、IL-1 β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3组受试人员血浆中TNF-α、IL-1 β的含量与TREM-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8、0.72,P=0.000).结论 严重烧伤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REM-1表达增高,这一变化与炎性因子分泌相关;TREM-1参与了烧伤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闵安杰;张丕红;肖目张;任利成;张明华;岳丽青;黄晓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简易浸浴疗法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浸浴疗法是处理烧伤创面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浸浴治疗能减少创面细菌和毒素,降低创面感染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对20例烧伤患者应用简易浸浴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润文;李玲;连贵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移植Meek皮片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22例

    2005年3月-2006年6月,笔者单位对2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用Meek植皮机(上海贵群经贸有限公司)行皮肤移植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胜捷;张文振;李泳焱;陈如俊;庞淑光;方声教;章锦成;叶鹂柳;方庆伟;郑庆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温输液对兔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严重烧伤后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血液流变学的改变[1],休克期常并发的低体温能增加患者的血液黏度,对组织灌流不利,加重缺血性损伤及休克[2,3].快速有效地复温是烧伤休克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通过加温输液的方法对烧伤休克兔进行复苏,观察其血液流变学情况,以期为临床不断完善烧伤休克期复苏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谭清彦;杨传山;冯玉芳;王爱;张红英;王德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救治硝基氯苯烧伤16例

    1 临床资料1997-2006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硝基氯苯烧伤患者16例,均为男性,年龄23~53岁.伤后4 h内入院,烧伤面积1%~10%TBSA 9例,11%~20%TBSA 7例,浅Ⅱ~Ⅲ度.创面主要分布于面部.1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伴中度吸入性损伤;12例患者伴化学中毒[1],其中轻度9例、中度1例、重度2例;并发严重溶血2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1例.

    作者:张元海;杨顺江;余清卿;蒋瑞明;刘利平;叶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封闭负压引流对猪爆炸伤创面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技术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用电雷管在4只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各造成1个面积为(7.3±1.0)cm2爆炸伤创面,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8个创面)和治疗组(8个创面).两组均在伤后2 d行创面处理.对照组:创面清创后覆盖单层油纱;治疗组:清创后用VAC治疗.各组均于处置前及处置后1、3、6 d切取2 mm×2 mm×2 mm的创面组织行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周皮细胞的分化、Image C软件行毛细血管管腔面积计算及图像处理.结果 对照组处置前及处置后1、3 d,创面毛细血管较少,且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缺少周皮细胞包裹;处置后6 d毛细血管增多,有少量周皮细胞包裹.治疗组处置后1 d毛细血管增加,并有充足的周皮细胞包裹;此后有周皮细胞包裹的毛细血管逐渐增多.治疗组处置后1、3、6 d创面内结蛋白阳性颗粒吸光度值(2569±330、3984±377、9611±960)均高于对照组(91±54、199±85、1552±298,P<0.01).对照组处置后1、3、6 d毛细血管管腔总面积较小,分别为[(59±36)、(250±70)、(938±287)μm2],均小于治疗组[(818±234)、(4518±1080)、(9058±1656)μm2,P<0.01].结论 与常规换药相比,VAC不仅能使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内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还能促进周皮细胞分化,增加毛细血管管腔面积.

    作者:李学拥;李望舟;李跃军;吕小星;李靖;陈绍宗;李金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特重度烧伤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男,42岁,被热水泥烧伤后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抢救,伤后11 h转入笔者单位.其亲属述患者2年前曾有1次心悸发作史,持续2~3 min后自行缓解.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神情淡漠,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2/7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王伟;李永华;彭毅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36例

    2000年1月-2006年8月,笔者单位应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电烧伤36例(95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声教;叶胜捷;李泳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用辐照猪皮治疗烧伤患者36例

    1 临床资料2002年12月-2006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患者36例,其中男32例、女4例,年龄3~46岁[(26.2±2.3)岁].烧伤总面积为15%~98%,其中浅Ⅱ度3%~21%、深Ⅱ度11%~67%、Ⅲ度4%~87%TBSA.创面主要分布于四肢,少量在躯干.

    作者:胡建武;姜娟;任继魁;许刚;孙晶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