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仕良
电击伤是通过身体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组织受热及电场非热性损伤,可使皮肤发生凝同性坏死,甚至肌肉及骨骼严重损伤,常导致组织缺损、功能障碍.笔者通过对本单位460例电击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电击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电击伤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周湘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将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这一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见于多种疾病如炎性反应、烧伤、肿瘤、过敏等.在此病变过程中,人们已较深入地研究了细胞骨架及与细胞间连接相关的细胞间隙,而相对较少研究穿细胞途径(transcellular pathway).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尤其是透射电镜、基因敲除等技术的广泛开展,为研究穿细胞途径提供了较可靠方法,对其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湘兰;赵克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烧伤肢体创面治疗阶段,特别注重肢体的悬吊及创面减压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移植自体皮或异体皮的牛长及成活率[1],防止受压创面造成感染而引发烧伤脓毒症等问题.目前多采用悬挂输液瓶吊架、灯架、床架等传统方法,无专门的器具.为此,笔者研制出一种烧伤肢体治疗康复器,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69465.4).
作者:王年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研究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除了促进脂肪形成和胰岛素稳态外,还参与许多细胞功能的调控,如拮抗转化生长冈子β1(TGF-β1)的促纤维化效应[1-3].作为一种拮抗组织纤维化的内源性保护因子,PPAR在一些器官纤维化(如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中旱弱表达[4-5].在皮肤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巾,PPAR、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TGF-β1是否也有表达差异,是本研究的关注重点.
作者:杨崇志;胡大海;韩勇彬;蔡维霞;白晓智;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 建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大鼠模型.第1部分实验分为3组,每组9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均为10:1;(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第2部分实验亦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20:3;(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和20:6.术后从各组大鼠愈合创面取样,第1部分实验于术后2、3、4周取样,第2部分实验于术后3、4周取样,每组大鼠各时相点检测3个样本.行常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整合素β1的表达.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层厚度. 结果 (1)HE染色显示,术后各组大鼠创面的表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和单个核细胞浸润.(2)术后2~4周,第1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术后3、4周,第2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厚度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各组新生表皮中均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棘层和颗粒层为主.术后2周,第1部分实验中混合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自体皮组(P<0.01),且混合1组的表达(10 982±2169)明显强于混合2组(4240±512,P<0.01);术后3~4周,混合1组的表达仍明显强于自体皮组和混合2组(P<0.01).第2部分实验仅在术后3周时混合2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1618±171)明显高于自体皮组(1060±146,P<0.05). 结论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中,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和表达增强与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创面冉上皮化以及表皮层增厚有密切关系,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细胞很有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林恒;彭代智;严泉;周新;刘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5年4月以来,笔者单位对烧伤后蹼状挛缩瘢痕患者采用菱形皮下蒂瓣松解术修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王礼放;王德运;龙忠恒;刘杰峰;谢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烧伤后分解、合成代谢均升高,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体内物质消耗加剧,而外源性营养物质不能完全纠正高代谢时机体消耗,营养底物在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消化吸收转化受碍,底物堆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代谢紊乱.
作者:汪仕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和符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创伤、烧伤等应激状况下,体内GLN耗竭,自身合成的GLN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必须进行外源性补充.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烧伤患者在伤后第1天GLN即明显降低[1-2].凶此早期补充GLN对保护肠黏膜结构、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哪种补充方式更为合理有效,却有不同认识[3].为此,我们进行了以卜临床观察.
作者:陈蕾;王玉莲;赵全;李林;刘艳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男,46岁,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焊接时不慎引燃易爆气体及有机溶剂,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3 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头、面、颁、躯干、臀部及四肢,总面积达90%.其巾深Ⅱ度25%、Ⅲ度65%TBSA,伴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开、快速补液抗休克、预防感染等治疗,休克期平稳度过.伤后4~23 d,先后行四肢切痂、自异体皮混合移植、Neek植皮等手术共计5次.伤后3周左右患者四肢创面基本被覆盖,躯干创面仍在溶痂,体温38.5~39.8℃,偶有精神症状,腹胀明显.
作者:梁钢;孙建平;徐宏伟;张庆洋;娄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下睑颧部瘢痕临床常见,应用面部推进扩张皮瓣修复常会遗留较明显的供区切口瘢痕及继发眼睑畸形[1].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扩张眼轮匝肌蒂岛状颞区皮瓣治疗下睑颧部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养群;赵穆欣;吕淑珍;周传德;唐勇;李强;陈文;杨喆;李锋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患者体液分布及水钠潴留的影响.方法 成年重度烧伤患者3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伤后第7天开始分别为2组患者皮下注射rhGH(12 U/d)和等量等渗盐水,持续14 d.于伤后第7天(用药前)及伤后第14、21天(用药后第7、14天),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观察2组患者机体总水量(TBW)、细胞内水量(ICW)及细胞外水量(ECW),同时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24 h尿钠,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统计.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伤后第7、14、21天的TBW、ICW、ECW及24 h尿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2组患者数据合并进行统一处理后.伤后第21天TBW值和ICW值分别为(36±6)、(21±4)L,与伤后第7天[(38±6)、(23±7)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随着病程延长,TBW和ICW逐渐减少,适量廊用rhGH对患者体液分布和水钠潴留无明显影响.
作者:邵华伟;仇旭光;陈国贤;韩春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因浓硫酸烧伤全身多处,伤后30 min入院.诊断:特重度烧伤总面积85%,其中浅Ⅱ度72%、深Ⅱ度9%、Ⅲ度4%TBSA.人院后给予补液抗休克,青霉素、替硝唑抗感染等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作者:赵治国;刘培义;何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36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核心摘除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青;孙晋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存烧伤休克常用的临床监测指标中,尿量被认为是极灵敏的指标[1],因为在排除尿路梗阻和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尿量能准确反映肾脏的血液灌流情况,且能采用无创方法进行监测.但尿量应该维持在什么水平,烧伤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认识.早期认为尿量大于30 mL/h即可,之后提出尿量应大丁或等于50 mL/h,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应将尿量维持在大于或等于80,小于100 mL/h水平.本研究对烧伤休克期不同尿量水平时足甲襞微循环(FNM)指标进行观测,拟探讨尿量与外周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关系.
作者:张庆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与分组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05-2007年本院收治的35例烧伤患者作为早期肠内喂养组,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7.9±2.4)岁,烧伤总面积(71±10)%、Ⅲ度(45±16)%TBSA,其巾大烧伤面积为99.5%、大Ⅲ度面积为95.O%TBSA.选择未行早期肠内喂养治疗的2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1.0±3.0)岁,烧伤总面积(74±9)%、Ⅲ度面积为(44±12)%TBSA.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吕国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男,31岁,工作时不慎滑入强碱水池中,约2 min后被救出,全身腐皮脱落,疼痛难忍.送入当地县医院,仅给予补液,创面未进行冲洗及其他处理,3 h后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周玉新;徐立伟;刘兴盛;庞书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人三叶因子1(hTFF1)融合蛋白在减轻烧伤小鼠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hTFF1,诱导表达基因重组hTFF1(rhTFF1)融合蛋白.采用小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治疗组:给予一定时间和一定剂量的rhTFF1融合蛋白灌胃治疗;烧伤对照组:方式同前,改用等渗盐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通过胃黏膜外观、损伤指数和病理切片结果,比较前2组小鼠胃黏膜损伤前后的情况,并以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为参照. 结果 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特异性的rhTFF1融合蛋白.伤后1 d小鼠胃黏膜损伤达峰值,烧伤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小鼠胃黏膜糜烂发生率分别为22.2%和77.8%,损伤指数分别为2.0±1.2和6.2±2.0.正常对照组小鼠上述指标为0. 结论 rhTFF1融合蛋白能够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对小鼠烧伤后损害的胃黏膜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炜;王林;孙勇;吕尚军;张勇;彭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标准肠内营养(EN)、肠内免疫营养(EIN)液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EIN、EN+rhGH、EIN+rhGH组,每组32只.将大鼠制成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4、7、10 d抽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切取大鼠肝组织检测其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伤后各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7、10 d,EIN组和EN+rhGH组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EN组(P<0.05或P<0.01);伤后10 d,EIN+rhGH组血清内毒素[(0.37±0.07)EU/mL]、IL-6[(289±49)ng/L]、TNF-d[(1.87±0.32)μg/L]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0.39±0.05)、TNF-α mRNA(0.47±0.03)表达均低于EIN组[(0.48±0.08)EU/mL、(364±53)ng/L、(2.50±0.48)μg/L、0.67±0.06、0.66±0.05,P<0.05或P<0.01]. 结论 EN、EIN液与rhGH联合应用可减轻大鼠烫伤后的炎性反应,且rhGH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郭光华;蔡晨;张红艳;付忠华;徐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