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赖文;卞徽宁;郑少逸;高辉;熊兵;刘族安;孙传伟;陈华德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增生性瘢痕, 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体外培养体系, 调控作用, 不同浓度, 外源性, 分析前, 表达, bFGF
摘要:本研究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Fb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bFGF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调控作用.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烧伤合并脓毒症一例

    患者男,15岁,体质量95 kg.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伤后2 h送往当地市级医院救治,伤后第7天行削痂异种皮覆盖术,伤后第14天行清创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术后创面感染严重,微粒皮成活不良,未行浸浴治疗.伤后36 d转入我院.

    作者:曾丁;陶白江;孙可;胡晓春;吕广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烧伤患者家属康复知识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

    烧伤患者生理、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治疗后期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身体功能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查,以期为烧伤患者的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夏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水蛭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水蛭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HSFb)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Fb,在DMEM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10、50 kU/L水蛭素溶液,设定为相应浓度组,每组9孔;设常规培养为对照组.于培养后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测定细胞分泌TGF-β1水平,以及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果 10 kU/L水蛭索作用24、48、72 h后,HSFb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3±0.9)%、(30.1±0.3)%、(45.2±1.9)%,均高于对照组[(0.0±0.0)%,P<0.05];其他浓度组部分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作用于HSFb 48 h后,1、10、50 kU/L水蛭素组TGF-β1含量分别为(228.5±1.8)、(210.5±11.1)、(168.5±14.1)pg/mL,与对照组(265.0±1.5)pg/mL比较,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 kU/L的水蛭素可抑制HS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论 10、50 kU/L水蛭素溶液对HSFb增殖以及TGF-β1和胶原的分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刘达恩;李旋;张国佑;牛占国;易成刚;贾宇博;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时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对比分析

    治疗措施不规范、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往往为各种烧伤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1-3].本研究分析了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是否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申传安;柴家科;盛志勇;杨红明;贾晓明;贾赤宇;李利根;郝岱峰;李锋;曹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胰岛素对脂肪干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泌生长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选择第3代细胞经免疫表型鉴定及脂源性诱导分化鉴定.根据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将ADSC分为1×10-8、1×10-7、1 × 10-6mol/L 3个实验组,常规培养至70%融合时,更换为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 d.设无胰岛素培养液培养的ADSC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ADSC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分泌量;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和羟脯氨酸比色法,检测ADSC上清液对Fb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 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分别为(471±41)、(762±66)ng/L和(643±64)、(930±67)ng/L,与对照组(286±47)、(577±84)ng/L比较,其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1×10-6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培养上清液有明显的促Fb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以1×10-7mol/L组作用更显著(P<0.05或P<0.01). 结论 1×10-8、1×10-7mol/L胰岛素能显著促进ADSC分泌VEGF和HGF.

    作者:折涛;胡大海;张军;刘佳琦;张万福;蔡维霞;赵周婷;汤朝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清创术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早期清创结合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保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10例共10只患足,实施手术清创后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7~14 d,停止灌洗后维持负压吸引3~5 d,拔除引流管,术后3周左右拆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经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愈合,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不受影响. 结论清创术结合局部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有利于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的治疗,可保留患肢原始长度.

    作者:韩军涛;王洪涛;谢松涛;官浩;韩夫;李娜;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琥珀酸抑制人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实验研究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黏附作用是其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第一步 [1].琥珀酸是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临床感染标本及体外培养基中浓度均较高 [2].这些短链脂肪酸能使局部环境中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下降,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 [3].

    作者:任利成;黄晓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小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多因素分析

    2006年5月和2008年4月,我科分别收治了1批火焰烧伤患者.2批患者中多数烧伤总面积不超过30%TBSA,但入院后均发生了低蛋白血症,且难以纠正.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多人发生低蛋白血症令人费解,为此笔者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加深对烧伤后早期损害的认识.

    作者:李峰;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负压技术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63 kPa行24 h间断吸引,或以-10.64 kPa压力行24 h持续吸引.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并加盖等渗盐水湿纱布及干纱布.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及治愈方式. 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负压治疗组治愈方式以自行愈合(40.0%)及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40.0%)为主,常规治疗组则以带蒂组织瓣移植(66.7%)和游离皮片移植(23.3%)后愈合为主. 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等,值得推广.

    作者:胡恺轩;章宏伟;周芳;姚刚;史京萍;成智;王立夫;侯祚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简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免疫调节方式对烧伤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了解胸腺素和生长激素对烧伤及烧伤并发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8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未烧伤脓毒症组:正常大鼠注射LPS.(3)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胸腺素和LPS.(4)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LPS.(5)烧伤组.(6)烧伤脓毒症组:大鼠烧伤后注射LPS.(7)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胸腺素和LPS.(8)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rhGH和LPS.取各组大鼠脾脏组织及外周血标本,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情况,观察脾脏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计分),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及血清TNF-α、IL-4、IL-6、IL-10水平.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烧伤脓毒症组大鼠除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之外(P<0.01),其余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与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相近(P>0.05);但前一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为(1.50±0.76)分,IL-6、IL-4、IL-10水平分别为(0.0064±0.0012)、(0.0058±0.0024)、(0.0230±0.0021)μg/mg,与后一组大鼠[(2.87±0.04)分,(0.0083±0.0018)、(0.0102±0.0021)、(0.0310±0.0027)μg/mg]比较明显降低(P<0.01).(2)烧伤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和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烧伤脓毒症组;烧伤组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L-4、IL-10明显减少(P<0.01).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HLA-DR及IL-6水平与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接近(P>0.05);但与后组相比,前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TLR4表达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1). 结论有创伤与无创伤条件下,胸腺素与生长激素干预脓毒症过度炎性反应的效果接近;有创伤因素存在时,生长激素更能抑制该炎性反应.

    作者:窦懿;张勤;章雄;董叫云;唐佳俊;廖镇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面积烧伤并发肾病综合征三例

    例1 男,30岁.火焰烧伤后28 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全身多处,烧伤总面积95%,其中深Ⅱ度25%、Ⅲ度70%TBSA.患者入院时尿色深红.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等治疗.

    作者:曾明;罗高兴;林海波;杨世伟;周敬松;张帅;彭毅志;胡嘉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组控制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部分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糖蛋白,根据不同的分化阶段和造血祖细胞,可以将其分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及多潜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及干细胞因子(SCF)等.

    作者:张道坤;郑国平;杨建秋;金信良;吴继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 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MSC,设转染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Shuttle-CMV/VEGF 165质粒转染至MSC,空质粒组:转染pShuttle-CMV载体作对照,脂质体组:转染脂质体作对照,对照组:常规培养.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噻唑蓝法检测MSC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 结果转染组、空质粒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VEGF 165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为0.89±0.03、0.34±0.04、0.40±0.03、0.30±0.03,转染组与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 165蛋白含量依次为(778±35)、(543±24)、(561±28)、(571±23)pg/mL,与后3组比较,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第7天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转染组MSC中VEGF165蛋白表达电泳条带强度明显强于其他3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MSC增殖活性无影响.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VEGF 165基因对MSC的转染方法,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及其蛋白.

    作者: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钟清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严重电烧伤致脊髓损伤合并双眼白内障一例

    患者男,40岁.10 kV高压电击伤右上肢及枕部,电弧烧伤面颈部、胸部后1 h入院.患者烦躁不安,体温35.7℃,脉搏5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86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杨金存;王海涛;冯永强;王德昌;胡南;张诚;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深Ⅱ度烧伤创面汗腺干细胞标志物的变化规律

    目的 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19、be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创面及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CK19、CK14和CK10,基底层肌上皮细胞微弱表达P63和CK14,CK10表达阳性的终末分化细胞不表达bcl-2和P63.浅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其汗腺分泌部结构及上述蛋白表达未见异常.深Ⅱ度烧伤后7 d创面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P63和bcl-2表达增强;伤后8~10 d创面基底细胞增殖、迁移和鳞状上皮化,形成bcl-2、P63、CK19和CK14表达强阳性的实心岛状上皮结构,并随肉芽组织向创面浅层迁移,经鳞状上皮增殖完成创面再上皮化.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30 d,超常增殖的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仍强烈表达bcl-2、CK14、CK19和P63. 结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逆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生长滞后和肉芽组织过度增殖,这种失衡现象可能是导致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失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姜笃银;宗宪磊;付小兵;王魏;单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部氢氟酸烧伤106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8年10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106例,其中男93例、女13例.婴儿1例,成年人105例;职业性接触伤102例,生活伤4例.

    作者:张元海;叶春江;刘利平;蒋瑞明;倪良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烧伤后延迟复苏氧化应激对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延迟复苏氧化应激反应对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背部制成30%TBSAⅢ度烫伤后,根据海拔进行分组.高原实验组(海拔3840 m):高原即时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 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 mL/kg.兰州实验组(海拔1517 m):兰州即时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 mL/kg;兰州延迟复苏组,伤后6 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另取12只大鼠分为高原假伤组、兰州假伤组,每组6只,以37℃水浴模拟烫伤15 8,伤后不补液.分别于伤后6、12、24、48、72 h处死大鼠,取小肠标本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和总巯基(TSH)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ax、bcl-2基因的表达.同时留取2个假伤组小肠标本检测MDA、TSH. 结果两延迟复苏组大鼠伤后肠组织中MDA含量均高于两即时复苏组(P<0.05或P<0.01);伤后24 h兰州延迟复苏组MDA含量为(9.8±4.0)nmol/mg、高原延迟复苏组为(10.2±1.3)nmol/mg,均分别高于兰州即时复苏组(9.5±2.7)nmol/mg和高原即时复苏组[(9.6±1.1)nmol/mg,P<0.05].高原实验组肠组织中TSH含量均显著低于兰州实验组;高原延迟复苏组低于兰州即时复苏组(P<0.05).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12 h可见大量阳性凋亡细胞,高原即时复苏组、高原延迟复苏组、兰州延迟复苏组各时相点吸光度值均高于兰州即时复苏组(P<0.05或P<0.01).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12 h,肠黏膜可见大量bax阳性细胞.高原实验组大鼠bcl-2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兰州即时复苏组和兰州延迟复苏组伤后6、12 h表达均为阴性,其他时相点为弱阳性表达. 结论高原地区大鼠烧伤延迟复苏后,肠黏膜的严重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肠上皮细胞bax基因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可能是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周文军;张诚;刘毅;刘萍;马明;张世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瘢痕癌治疗八例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瘢痕癌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9~69岁.发病部位:肩胛间区1例、左臀部1例、右腋部1例、腘周或踝周部5例.

    作者:岳江涛;徐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掌背轴型岛状皮瓣修复二例手指热损伤创面

    例1 男,35岁,左手中指热压伤后1 h入院,创面3.0cm×2.0 cm,表面呈皮革状.X线片检查未见骨骼受损.入院后第2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清创,见左中指中、近节指背皮肤缺损约3.5 cm×2.3 cm,基底为伸指肌腱.

    作者:邓向东;王静;孙曙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