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锋;夏照帆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单体Re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个样本.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缺氧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48 h再缺氧培养12 h;另外3组细胞先常规培养48 h,分别用20、40、80 g/L人参皂苷单体Re预处理30 min再缺氧12 h,相对应设为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荧光漂白恢复(FRAP)实验观察细胞间连接通讯,以FRAP率表示结果.数据处理行组间或配对t检验.结果 (1)与缺氧对照组细胞LDH活性[(403±22)U/L]比较,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55±16)、(241±13)、(237±24)U/L(t值分别为5.1、5.2、8.3,P值均小于0.05).(2)细胞经激光淬灭后10 min,正常对照组FRAP率为(74.8±3.6)%;缺氧对照组FRAP率为(13.2±5.6)%;单体Re低、中、高浓度组FRAP率分别为(34.3±3.9)%、(36.2±3.1)%、(39.5±2.9)%,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41.9、-6.6,P值均小于0.05).结论 采用人参皂苷单体Re预处理可降低缺氧大鼠心肌细胞LDH的释放,明显改善细胞间连接通讯,对缺氧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剂量尤以20 g/L为适宜.
作者:李学锋;石小花;罗奇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患者男,26岁,被体积分数50%氢氟酸烧伤面颈部、前躯、双下肢、会阴部及左足.现场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面颈部、前躯、双下肢及会阴部约30 min,左足由于疏忽未及时冲洗.伤后1.5 h入院,患者自述创面剧烈疼痛.烧伤总面积18%,其中Ⅲ度面积1%TBSA,集中于左足背侧面,创面灰白色、明显肿胀、可见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12%TBSA深Ⅱ度创面,集中于前躯和双大腿前侧;5%TBSA浅Ⅱ度创面,散在分布于面颈部和双侧小腿、会阴部.见图1.图 1 氢氟酸烧伤患者入院时创面情况.a.面颈部创面表皮大多完好,脱皮处基底呈粉红色;b.前躯及左下肢创面表皮剥脱,基底可见栓塞毛细血管网,未脱表皮呈棕色;c.下肢创面,脱皮处基底可见栓塞毛细血管网,会阴部浅Ⅱ度烧伤;d.足部创面结痂,中心坏死,可见栓塞静脉治疗情况:彻底清除腐皮,流动水冲洗创面约40 min,同时静脉缓慢补充100 g/L葡萄糖酸钙溶液20 mL.
作者:张军;王凌峰;周彪;王宏;陈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肢原发性囊性淋巴管瘤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发生外漏,致小腿广泛皮肤坏死、胫骨外露,伤后6周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时见患者右下肢胫前30 cm×15 cm面积皮肤坏死,胫骨外露18 cm×3 cm(图1a),创面分泌物较多.触诊小腿肌群僵硬、弹性差.在右踝部可触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右足踝关节以远呈可凹性淋巴水肿.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右小腿扩创术,去除创面坏死组织,胫骨外露骨面行扩创凿骨至骨面有细微渗血(图1b),创面清洗止血后,周边创面移植患者左大腿刃厚皮片,胫骨外露部分及外围约2 cm创面移植18 cm×8 cm大小人工真皮(皮能快愈敷料,日本GUNZE株式会社,图1c),皮片缝合固定后适度加压包扎.术后4周行Ⅱ期手术,自体刃厚皮片成活良好,除去人工真皮表层硅胶膜,可见人工真皮大部分已血管化,创面中心部位仍有5 cm×2 cm骨外露(图1d),再次移植12 cm×4 cm大小人工真皮,其余部位移植左大腿刃厚皮片(图1e).Ⅱ期手术后2周,可见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外露骨面被类真皮组织完全覆盖,再次移植左大腿刃厚皮片,创面完全修复.术后1年随访,除植皮区有较明显的色素沉着外,植皮区柔软、无明显瘢痕增生,未出现破溃创面,未见淋巴管瘤复发(图1f),患者行走正常.
作者:王成;陈欣;张国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吸入性损伤是当前烧伤患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吕国忠等[1]曾报道过烧伤合并吸入性肺炎后心肌细胞膜的变化.本研究以烧伤伴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及大剂量维生素C联用对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黄崇根;顾在秋;蔡良良;赵朋;吕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患者男,45岁,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心脏病病史,有长达20年吸烟、嗜酒史(吸烟20支/d,饮酒300~400 mL/d).入院前5 h患者因醉酒持续昏睡,火焰烧伤后1 h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仍然昏睡,咽红、鼻毛尚存;创面分布于腹部、右上肢及双下肢,烧伤总面积达40%,其中Ⅲ度面积35%、深Ⅱ度面积5%TBSA,尤以背侧为重;创面呈皮革样改变,表面可见栓塞的静脉网,双足跟部呈焦炭样改变;伴有吸入性损伤.血压13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140次/min,呼吸27次/min,SO2 0.95,导出深酱油色血红蛋白尿.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23.72×109/L,血小板计数 561×109/L,红细胞比容0.57.
作者:张静琦;刘宁;李小兵;刘红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深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轻烧伤创面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较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临床上,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如:削痂、酶或中药溶痂、激光或超声物理清创等.近年来,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磨痂术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冯永强;王德昌;霍然;薛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人瘢痕疙瘩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胞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人瘢痕疙瘩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消化法及传代培养法分离筛选瘢痕疙瘩干细胞.选取原代和(或)第3代贴壁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加入CD29-藻红蛋白(PE)、CD34-PE、CD44-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90-FITC、CD45-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CD34、CD44、CD45及CD90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加入小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CK19)即用型单克隆抗体、鼠抗波形蛋白即用型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19、波形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Oct4的表达.取第1代细胞,应用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实验,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 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较为均一,以梭形为主,排列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该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低表达CD34、CD45等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分析显示67.66%的细胞处于G0/G1期,26.24%的细胞处于G2/M期,6.11%的细胞处于S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呈阳性、CK19表达呈阴性.RT-PCR法检测显示细胞Oct4表达呈阳性.诱导分化实验表明,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瘢痕疙瘩内存在间充质样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可能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达利;朱晶晶;邓呈亮;王波;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瘢痕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瘢痕组织上发生的恶性肿瘤.目前烧伤后瘢痕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南医院)近年收治3例因烧伤后瘢痕癌被延误诊治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云涛;颜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手部结构精细、功能特殊,一旦发生深度烧伤常累及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且易出现继发性出血和感染,治疗难度较大;创面愈合后往往因瘢痕增生挛缩出现较严重手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痛苦和心理负担.治疗时除修复创面外更应注重功能重建,早期清除坏死组织、运用各种类型皮瓣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保护间生态组织、防止继发性感染和出血,也有利于功能恢复和重建,可以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截肢(指)率.2007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对部分手部深Ⅱ~Ⅳ度烧伤患者实行急诊清创即刻皮瓣移植修复,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杨敏烈;赵庆国;吕国忠;储国平;俞舜;秦宏波;丁羚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瘢痕防治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导致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开展瘢痕治疗较为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手术和物理治疗为主,之后借鉴国外的综合治疗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缺乏统一和规范.本文旨在介绍瘢痕防治的临床方案及国际推荐的防治策略.
作者:黄国锋;夏照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研究表明,血必净(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能有效拮抗内毒素,下调促炎介质水平,调节免疫反应[1],减轻各种炎症介质对主要脏器功能的损害,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向MODS发展.笔者选用TNF-α、IL-6作为检测指标,观察血必净对严重烧伤早期SIRS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庆洋;孙建平;王永军;张水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4年9月-2009年9月,在杨大平等[1]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和临床研究的启发下,笔者设计以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功修复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沛;梁钢;崔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余明;于东宁;胡骁骅;黎明;张国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笔者单位2005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住院的89例重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治疗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复合治疗组25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40±13)岁,烧伤总面积(55±7)%、Ⅲ度面积(12±7)%TBSA;血必净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11)岁,烧伤总面积(53±38)%、Ⅲ度面积(12±5)%TBSA;乌司他丁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35)%、Ⅲ度面积(15±6)%TBSA;对照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40±14)岁,烧伤总面积(50±20)%、Ⅲ度面积(13±9)%TBSA.组间患者在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295~0.411,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作者:张庆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多,TGF-β信号转导的中介分子Smad家族,位于TGF-β家族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下游,通过调控核内靶基因的转录控制创面愈合和病理性瘢痕形成[1-2].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Smad 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瘢痕增生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等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瘢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作者:王爱丽;吴志宏;杨平;徐顺;顾耀辉;黄静;陈波;贾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压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溃疡.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的分期标准,早期压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一定时间后皮肤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充血征象,但表皮仍保持完整的组织改变.组织受压引起的缺血缺氧是其病理演变的主要诱因.许多研究证实:缺氧组织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1],而细胞凋亡机制也是近年来组织损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压疮组织中细胞凋亡现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早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作者:王艳艳;姜丽萍;张纯瑜;孙艳;涂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2006年6月-2010年8月,笔者应用牵引支架治疗6例虎口挛缩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2岁.4例患者为中重度烧伤后爪形手合并虎口挛缩,1例患者为虎口、掌心重度挛缩合并拇掌指关节过伸,1例患者为拇指内收合并拇掌指关节过伸.
作者:侯春胜;雷晋;郝振明;于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家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普通大耳白兔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每组6只.各组家兔麻醉后在左耳背制作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皮瓣大小为6 cm×3 cm,以耳中心动脉为惟一血供、1 cm宽蒂部为惟一静脉回流途径.术后分别于皮瓣下多点均匀注射 1 mL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625 U)、重组水蛭素(1 U),皮瓣原位缝合.观察皮瓣外观并计算成活率;术后1、3、5、7 d 取皮瓣远端组织检测血栓素B2含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各组家兔皮瓣完全坏死区域毛发脱落明显;术后皮瓣均肿胀明显,远端淤血形成,对照组颜色明显深于2个治疗组.术后1 d 重组水蛭素治疗组1只家兔、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只家兔、对照组4只家兔出现明显血肿.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3±1.7)%、(94.8±1.9)%,均高于对照组[(77.9±1.2)%,F=191.29,P<0.05].2个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接近(t=2.75,P>0.05).术后3、5 d,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6.68~30.55,P值均小于0.01),而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接近(t值分别为1.22、6.44,P值均大于0.05).结论 局部应用低分子肝素或重组水蛭素,可明显改善家兔皮瓣的静脉淤血,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廖毅;童庭辉;王太平;韩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酸烧伤指酸作用于组织局部,造成组织脱水和蛋白质变性,引起局部疼痛及凝固性坏死.酸浓度越大,烧伤程度越深.深度酸烧伤早期采用传统的暴露疗法,护理时间较长.近期笔者单位采用痊愈妥(成分为亲水性聚氨酯)湿性密闭敷料对深度酸烧伤患者进行创面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茵华;赵朋;华皎;陈碧君;杨敏烈;吕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治疗是近年来烧伤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复苏时间变化和联合使用维生素C对热力烧伤皮肤毛囊上皮细胞Bax蛋白及Bcl-2蛋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及处理 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200±20)g,由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适应环境饲养1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组、及时复苏组、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延迟复苏组、延迟复苏维生素C组,每组10只大鼠.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00 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5 mL/kg),100 g/L硫化钠溶液背部脱毛.假烫组大鼠浸入37 ℃水浴中15 s模拟烫伤;其余4组大鼠造成30%TBSA深Ⅱ度烫伤[1].及时复苏组大鼠伤后立即腹腔注射林格液40 mL/kg复苏[2],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大鼠同及时复苏组处理并给予250 mg/kg的维生素C,延迟复苏组大鼠伤后6 h同及时复苏组处理,延迟复苏维生素C组大鼠伤后6 h同及时复苏维生素C组处理.
作者:査天建;马少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