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874例女性乳腺检查结果分析

陈丽珍

关键词:乳腺检查, 年龄, 疾病发生率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由专科医生对首次诊疗的病人询问病史后临床触诊检查和B超检查,35岁以上或B超检查可疑则联合钼靶X线检查,对肿瘤病人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结果 5874例女性乳腺检查中患病4100例,患病率69.80%,乳腺癌13例,发病率221.31/10万;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肿瘤,共占60.91%;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癌在31-5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分别为49.64%、14.39%、277.32/10万,51岁以后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肿发病率低.结论 乳腺疾病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应加大此病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踇趾腓侧皮瓣临床应用15例体会

    目的 探讨踇趾腓侧皮瓣在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手指再造15例.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例,良6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及拇指再造,可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奇鸣;洪小芳;杨福周;余林权;孟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通幽聪耳片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通幽聪耳片的组方研究和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方法 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组方研究.运用半浸膏制粒法制备片剂.采用薄层色谱法(TCL)对处方中何首乌、川芎、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CL检出何首乌、川芎、丹参,经专属性、重复性考察,适合鉴别定性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通幽聪耳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每片不低于0.016mg,有效控制了成品质量.结论 组方合理,制备方法 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所建立的检测方法 简便可行,可用于通幽聪耳片的质量标准控制.

    作者:李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院2003年-2008年心脑血管中成药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心脑血管中成药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3年至2008年消耗的心血管中成药用药品种、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至2008年心血管中成药销售金额及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上升快.结论 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中成药应向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方便的剂型发展.

    作者:闫佳红;李得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穿刺是现代儿科治疗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而小儿静脉穿刺失败也较常见.本文探讨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3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1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及处理结果 .结果 对所有肝外胆管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局部病变及解剖变异、操作不当、经验缺乏是肝外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时发现肝外胆管损伤并及时合理的处理,愈后仍良好.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实施人工流产术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 mg/kg;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 ug/k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10 min后使用丙泊酚2 mg/kg.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速率均为80 mg/min,必要时追加适量丙泊酚.连续监测HR,MAP,Sp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全程丙泊酚用量、术后2 h镇痛效果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术后苏醒时间和全程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给药2 min及术毕各组HR、MAP、SpO<,2>均降低(P<0.05),B组SpO<,2>显著低于A、C组(P<0.05),术中SpO<,2>在85%-89%及<85%区段的发生率B组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2 h镇痛优者高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家敏;房晓云;徐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根治术分别设为观察组30例(应用吻合器根治手术)和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根治术).分别于术后一年对两组患者应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问卷进行随访测评及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组间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体生存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0.001).结论 骶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根治术优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黄秀丽;朱法清;陈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者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自蛋白尿组,比较组间年龄、病史、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闻的差异.结果 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及大血管并发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萱;尹建梅;王霁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体会

    目的 观察早期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无创性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无创性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在治疗开始后的1/2 h内PC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RR、pH、SBP和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较快纠正机体缺氧状况,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

    作者:许建新;徐杰;刘晓蓉;纪明锁;王一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疝环充填式修补术在复发性斜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40例腹股沟复发性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斜疝中,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6 d,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作者:陈愈通;杨雄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小儿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和斜刺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和斜刺两种方法 成功率的高低.方法 将我院儿科住院部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的1010例1岁以下的患儿分为两组做比较,实验组560例为直刺方法 入针,对照组450例为斜刺方法 入针.结果 直刺方法 入针成功率明显高于斜刺方法 入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腹股沟静脉抽血直刺入针方法 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罗瑞珍;李美花;林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舒氟美0.1 g,2次/d,疗程13周;试验组在按上述治疗的同时加入噻托溴铵(思力华)吸入剂18 ug,1吸/d,采用Handihaler吸入装置,并联合无创通气选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力(IPAP)10-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EPAP)4-6 cmH<,2>O,吸氧浓度(FiO<,2>)25%-30%,通气时间为每天晚上的8-10 h.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3周后病人的临床症状、急性加重次数及严重程度、健康状态、生活质量、肺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BiPAP治疗稳定期COPD病人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减缓COPD病人肺功能下降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远东;谭云辉;黄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ilon骨折40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根据损伤特点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9.8±8.7)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时间4-5个月,优16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例出现切口或创面愈合困难,经换药、清创植皮、皮瓣转移后均愈合.踝内翻1例,慢性骨髓炎1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防治并发症、积极合理地功能锻炼是Pilon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扬震;杨逸峰;黄育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4283份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血液感染的常见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血细菌培养,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血液培养阳性率为5.4%,检出细菌共2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2株(53.0%),革兰阳性球菌92株(40.0%),真菌16株(7.0%).大肠埃希菌60株(26.1%)占首位,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48株(20.9%).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有较高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本院血液标本检出率一般,了解血液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对减少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东红;林贵良;黄玉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和探讨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特殊护理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33例子宫脱垂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重要环节的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彩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种给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三种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将1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国产)、注射用洛赛克(进口奥美拉唑)和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 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三种用药方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成本分别为2627.0元、3838.0元、185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8.0、40.0、20.0.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优药物.

    作者:刘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蚓激酶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蚓激酶胶囊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蚓激酶胶囊及复方丹参注射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蚓激酶胶囊能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01),血粘度下降(P<0.05),表明该药能明显改善高粘状态以及脑的微循环,可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蚓激酶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复方丹参,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陈研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永东;王白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胶质瘤病四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4例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的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 和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1年,本组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病情恶化1例,死亡1例.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和MRI等相关检查,对脑胶质瘤病作出早期诊断,并综合利用手术和放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春华;周文斌;唐海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转复快室率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或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20 min.结果 20 min时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8.2%,无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大,起效更快.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永;于磊;王雪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