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纲;党丽丽;李建军;陈强;尚宏亮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致104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剂量、ADR发生时间、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患儿发生ADR的比例相对较高,占55.77%;以单次给药剂量10mL发生率高,占35.24%;ADR出现时间多数在用药初期,用药30m in内发生的占66.3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8.89%)、全身性损害(30.15%)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是热毒宁注射液ADR的高发群体,临床使用应辨证施治、规范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绚;张永;王珊珊;许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展快的领域.同时,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可使用的验证以及广泛使用的有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就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验证的概念、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物标志物验证的要求、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已验证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验证的过程以及未来面临的问题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作者:林志;周晓冰;吕建军;屈哲;霍桂桃;张頔;杨艳伟;王雪;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多巴丝肼片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以入榆林市星元医院就诊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共搜集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分级、UPDRS评分、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情绪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行为精神情绪、运动检查等UPDR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UPDRS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一般体格检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独使用多巴丝肼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贾振纲;党丽丽;李建军;陈强;尚宏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结合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2014年9月治疗的10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常规组),47例患者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曲美他嗪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NYHA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NYHA分级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美他嗪组的Ⅰ级、Ⅱ级心功能患者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组患者的LVEF%、LVEDd、EDV、ESV、FS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LVEF%、LVEDd、EDV、ESV、FS测定值显著的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前,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患者的显效率42.55%高于常规组的27.42%、无效率4.26%低于常规值的14.52%,治疗后曲美他嗪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结合常规抗心衰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
作者:卫莉玲;庞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莎仁高娃;印凡;程海东;赵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IL)-6、IL-8、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水平,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0% (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日夜间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50%肺活量大呼气流速(V50)与25%肺活量大呼气流速(V25)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IL-8、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孟鲁司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日夜间症状和肺功能,并降低IL-6、IL-8、NF-κB水平.
作者:刘调侠;李延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连续ig给予活络效灵丹颗粒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活络效灵丹颗粒高、中、低剂量(以生药计22.75、16.25、9.75 g/kg)连续ig给药26周,整个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测定体质量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13、26周及停药恢复4周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观察未见因给药引起的全身毒性反应,但高、中剂量组大鼠在给药中后期体质量增长缓慢,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初期摄食量下降;血液学检查中,活络效灵丹颗粒可使血小板(P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增高,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低,原因与该药活血化瘀作用有关;血清生化学检查中,活络效灵丹颗粒可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增加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固醇(CHO)水平;活络效灵丹颗粒可使肝脏、肾脏和肾上腺系数增高;停药后上述指标均可恢复至正常范围;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活络效灵丹颗粒(9.75~22.75 9生药/kg)对大鼠长期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作者:吴虓飞;高晓新;高阳;胡宇驰;曹春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赖诺普利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对其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赖诺普利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缬沙坦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及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67.5% (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较佳,具有较强调脂作用,并可延缓高血压所致的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周定;何祖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毒性剂量暴露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PEG-Det)的毒动学(TK),以评价系统暴露与剂量、时间及毒性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复给药分析药物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及代谢方式是否改变等特性.方法 32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sc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 μg/kg) PEG-Det及溶媒,每周给药2次,重复给药9个月.分别于首次(d1)、中期(d89)和末期(d260)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TK参数.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sc给药后,随血药浓度升高伴随血糖降低,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血糖降低幅度减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PEG-Det的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各剂量组的Gmax和AUCss降低,且给药末期(9个月)的蓄积指数(RCmax和RAUC)均小于1;各剂量组在给药不同阶段的消除半衰期t1/2z为20~30h;达峰时间Tmx和清除率CL2/F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与剂量相关.结论 Beagle犬重复sc给予PEG-Det 37.5、75.0、150.0 μg/kg,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暴露量增大;经多次给药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趋于平稳,体内无药物蓄积;且血糖降低幅度减少,在维持有效浓度和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由低血糖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作者:宋紫辉;项宗尚;李春雨;申文晋;吴雅丽;蔡永明;张宗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黑木耳多糖(AAP)和红松多酚(PKP)协同对60Coγ辐射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除对照组外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总吸收剂量为4.0 Gy,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辐射24 h后分别设AAP组,PKP组,AP(AAP与PKP协同)组及灵芝多糖(GLP)组,分别ig 75.0、25.0、37.5+12.5、75.0 mg/kg(以多糖或多酚水平计)相应药物,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喂养30 d后空腹24h处死,测定小鼠的胸腺、肝脏、脾脏、心脏、肾脏和脑的器官指数;瑞士—吉姆萨染液染色测定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碳廓清实验检测吞噬指数(α);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辐射后给药PKP、AAP、AP、TP和GLP都会一定程度升高小鼠肝脏、脾脏、心脏和胸腺的器官指数,增加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升高α和SI,其中AP组对辐射后修复效果较好.结论比较AAP、PKP、TP及GLP,AP显著的结合了AAP和PKP的优点,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对辐射后小鼠进行了大限度的修复.
作者:张乃珣;尹红力;赵鑫;刘冉;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养心氏片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的安全性,识别其不良反应(ADR)的性质、特点、发生率和潜在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药物源性、多中心、回顾性、非对照临床试验,监测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9家临床研究中心所有使用养心氏片、且符合伦理学要求的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ADR,以及ADR处理情况,统计Naranjo评分.结果 本次安全性评价共纳入3 002例患者,其中5人发生不良事件(ADE),主要为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口干、胃部烧灼、阵发性头痛和心悸),ADE发生率为0.17%.根据Naranjo评分运算法则,发现的ADR包括2例口干、1例心悸、ADR发生率为0.1%.结论 养心氏片的ADR为偶见,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由于ADR的例数较少(3例),年龄、病程、西医诊断等因素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红莉;王刚;闫充岱;陈明;迟路湘;唐学文;龙明智;顾宁;戈一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圣曲红曲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圣曲红曲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服用24周;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连续服用2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第12周)检测血脂数据及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治疗后(第24周)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IMT.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TG)分别降低55.60%和47.62%,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27.13%和23.9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28.18%和28.70%,以上三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第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46.79%,对照组HDL-C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oxLDL和IM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圣曲红曲胶囊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并逆转斑块的作用,逆转斑块的作用与辛伐他汀相当.
作者:王建平;王星初;施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皮肤科诊治的面部HD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和rhEGF凝胶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外敷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EGF凝胶,2次/d.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表皮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和表皮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表皮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TEWL值显著减低(P<0.05、0.01),但治疗组对表皮含水量和表皮油脂含量的升高作用和对TEWL值的减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 (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的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hEGF凝胶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HDD,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作者:侯国升;刘新庭;唐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山楂含有黄酮、多糖、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对黄酮、有机酸等有效成分研究较多,而对山楂多糖的研究较少.山楂多糖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以及调血脂等药理作用,其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山楂多糖的药理作用以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山楂这一植物药资源,进而研发相关新药提供依据.
作者:吕玲霞;辛立红;管仁伟;路俊仙;王萌;郭瑞齐;胡春苗;林慧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P-R间期和Q-T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能够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仙红;邢巧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收集并比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网站公布的、从2008年至今有关更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安全性信息的指令.结果发现我国发布的该方面指令较FDA的次数少,涉及品种和内容均少于FDA,提示我国应加强和加速氟喹诺酮类药品和其他上市药品说明书的更新工作.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作者:汤备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女贞子及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肥胖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有齐墩果酸、熊果酸、红景天苷、酪醇、女贞子苷等单体化合物.其通过保护β细胞和刺激胰岛素表达和分泌,以及对抗胰岛素抵抗产生拟胰岛素样作用,从而刺激各种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和脂质,促进骨、骨骼肌和棕色脂肪生长,平衡体内脂质、葡萄糖和能量的代谢,产生降低血糖、调血脂、抗肥胖的药理作用.
作者:孙雅文;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雷公藤多苷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考察不同生产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的一致性,为更好的完善该制剂的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70 min,35∶65→100∶0);体积流量1.0 mL/mim柱温30℃;检测波长218nm;进样量20 μL.结果 测定了7个厂家的指纹图谱,色谱图差距较大,提示不同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的化学成分不同或同成分但含量差别较大.确定了22个峰为雷公藤多苷片的共有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指纹图谱进行处理,不同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可明显区分.结论 市售雷公藤多苷片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生产厂家雷公藤多苷片HPLC指纹图谱差异较大,该方法为更好地控制雷公藤多苷片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李晓红;刘姿;姜明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高载药量番荔素纳米混悬剂(ACGs-NSPs),并研究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强效抗肿瘤药物ACG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用注射剂型.方法 番荔素、TPGS、SPC(质量比7:5:2)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ACGs-NSPs,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ACGs-NSPs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稳定剂TPGS、SPC组成比例对ACGs-NSPs的溶血性考察;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采用MTT比色法评价ACGs-NSPs对4T1细胞细胞毒性;建立4T1乳腺癌皮下小鼠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PTX)为阳性对照,考察不同剂量ACGs-NSps静脉注射给药对4T1肿瘤的抗肿瘤药效.结果 ACGs-NS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9.03±1.03)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4±0.03,zeta为(-17.7±0.16)mV,HPLC法测得番荔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7 2X-0.363 2(R2=0.999),在5~200 μg/mL范围内显性关系良好,载药量高达(45.03±0.72)%;体外释放较为缓慢;MTT试验中,ACGs-NSPs对4T1乳腺癌的细胞毒性显著强于游离药物(IC50,3.221 μg/mL vs 4.464 μg/mL,P<0.05);4T1荷瘤小鼠的药效学实验中,ACGs-NSPs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mg/kg)抑瘤率分别为76.09%、74.34%、42.03%;但高剂量组小鼠有死亡(3/10).结论 成功制备高载药量的ACGs-NSPs,且其对4T1乳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药效和小鼠存活率来看,0.2 mg/kg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作者:苏文晶;肖瑶;张明珠;洪靖怡;季宇彬;王向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