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用乙型肝炎腺病毒注射液TC007食蟹猴免疫原性、免疫毒性和生物分布研究

窦德虎;李建祥;张雪峰

关键词:治疗用乙型肝炎腺病毒注射液, 腺病毒, 食蟹猴, 免疫原性, 免疫毒性, 生物分布
摘要:目的 重复给予食蟹猴治疗用乙型肝炎腺病毒注射液(TC007),观察其免疫原性、免疫毒性、生物分布.方法 普通级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TC007低、中、高剂量(1.0× 109、1.0×1010、1.0×1011 VP/只)组,Ad5-Null (1.0×1011 VP/只,空载对照)组,每组10只,背部肩胛区sc给药,每周给药1次,共7次,停药恢复28 d.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分群检测,检测经TC007刺激后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特异T细胞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脏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抗Ad5抗体的中和活性,补体成分C3、C4及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给药期及恢复期结束,进行多个组织取材,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阅片,TaqMan探针qPCR法进行Ad5分布检测.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血浆中CD3+CD8+T细胞、CD4+/CD8+、CD3-CD56+ NK细胞、CD3+CD56+NKT细胞、巨噬细胞CD45+CD14+百分率均未见明显异常;Ad5-Null组特异T细胞均未见明显改变,TC007各剂量组针对HBV 3种抗原(Core、Env、Pol)分泌IFN-γ的特异性T细胞水平显著增加(P<0.05、0.01),停药恢复末期(d68),效应值仍略高;TC007各剂量组和Ad5-Null组食蟹猴肝脏组织中IFN-γ、TNF-α、IL-2均高于溶媒对照组,且呈剂量相关性,但TC007各剂量组与Ad5-Null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C007各剂量、Ad5-Null组动物均产生抗Ad5抗体,39/40例具有中和活性;TC007各剂量组补体C3、C4未见明显异常,高剂量组CIC轻微升高(P<0.05).Ad5主要分布于给药局部,在腋下淋巴结有少量分布,其他组织未见分布.TC007及Ad5-Null组均可见给药局部轻微至轻度皮下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停药恢复28 d,病变可见明显恢复,其他组织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 TC007在食蟹猴体内具有一定免疫原性,抗Ad5抗体具有中和活性,高剂量组可见轻微免疫复合物形成,未见免疫器官损伤,生物分布主要集中于给药部位,可产生特异性T细胞.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对脂糖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甲地孕酮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对脂糖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及常规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脂糖代谢功能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4.84%和30.00%,联合组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情控制率(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gG、Ig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治疗后IgG、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有9例(29.03%)出现糖代谢异常,4例(12.90%)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率为41.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 (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地孕酮联合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及晚期乳腺癌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薛辉;阚炳华;朱宏财;高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入组西安北车医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药物洗脱期后,随机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片,1片/次,1次/d.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次,1次/d.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肌酐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氢氯噻嗪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不良事件少.

    作者:赵彩霞;李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FDA对皮肤外用药活性成分人体大用量试验的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5月发布了“考虑列入OTC专论的外用药活性成分的大用量试验:研究要点和考虑的因素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大用量试验(MUsT)是评估外用药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标准方法,该指导原则对MUsT许多研究要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待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监管有益.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通量测序分析附子、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初步研究附子、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红参、附子分别采用8倍体积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制备醇提物.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5只,A组为附子醇提物单独给药组,给药量为0.415 g/kg,B、C组分别为附子、红参配伍比例1∶1(红参醇提物1.17 g/kg)和1∶2(红参醇提物2.34 g/kg)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d.给药结束后,于第8天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对粪便菌群的16Sr-RNA的V4区进行扩增,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利用Uparse software对序列进行分析,将相似性在97%以上的序列进行归并,生成分类操作单元(OTU);利用QIIME软件计算样品的菌群丰度指数(Ace、Chao1)、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结果 A组和B组的OTU数量较C组显著增多(P<0.05);A组和B组Ace、Chao1指数为1 393、1 368和1 085、1 057,C组Ace和Chao1指数为889和884,A组和B组较C组显著增多(P<0.05、0.01);厚壁菌门、拟杆菌们和变形菌门均为3组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在属的水平上,C组中乳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含量较A组和B组增加.结论 红参与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可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红参比例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作者:唐志丹;魏娟;欧阳慧子;何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YP1A1体外诱导活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人参皂苷筛选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hAhR介导的CYP1A1体外诱导活性评价模型,应用于体外快速筛选通过hAhR途径介导的对CYP1A1具有激活能力的药物.方法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将CYP1A1启动子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质粒上游,构建pGL4.17-CYP1A1质粒,并与含有hAhR编码区序列的pcDNA3.1-hAhR表达质粒瞬时共转染HepG2细胞,pGL4.17-control、pcDNA3.1(+)分别为pGL4.17-CYP1A1、pcDNA3.1-hAhR的空载体,建立hAhR-CYP1A1报告基因模型;应用AhR的完全激动剂TCDD(2 nmol/L)验证该报告基因模型的可靠性,应用该模型考察人参皂苷Rf、Rc、Re、Rg1、Rb、Rd、Rh2和Rg3 (20μmol/L)通过hAhR途径对CYP1A1的诱导作用.结果 经验证,报告基因模型构建成功;人参皂苷Rf、Re、Rg1和Rc对AhR具有激活作用,其中与对照组比较,人参皂苷Rg1、Rc对AhR激活效应显著(P<0.05、0.01),人参皂苷Rb、Rd、Rh2和Rg3对AhR无激活作用.结论 本研究建立基于hAhR的CYP1A1体外诱导活性评价模型,可为具有潜在CYP1A1诱导作用的目标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有效、快速的体外筛选手段,人参皂苷Rg1、Rc对AhR-CYP1A1激活效应显著.

    作者:霍旺;张广平;孙佳;苏萍;李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骨刺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两批骨刺片样品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以斑马鱼胚胎为试验对象,观察骨刺片样品A (0.01、0.05、0.10、0.20、0.30、0.50、1.00 mg/mL)、样品B(0.01、0.05、0.10、0.50、1.00、2.00、10.00 mg/mL)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检测;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两批样品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两批样品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相似,主要表现为高浓度下的致死作用,低浓度下主要以发育滞后表型为主;但二者作用浓度存在一定差异,样品A的半数致畸剂量(TD50)为225.4 mg/mL,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92.0 mg/mL;样品B的TD50为60.3 mg/mL,LD5.为1.382 mg/mL.UPLC-QTOF-MS分析结果显示,两批样品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某些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初步分析显示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的士的宁含量与斑马鱼胚胎试验结果呈正相关.结论 斑马鱼胚胎模型可用于评价骨刺片样品的急性毒性,两批骨刺片样品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均表现为高浓度下的致死作用,低浓度下,特别是样品B表现为轻度非正常表型,且均可逆.

    作者:刘静;张靖溥;孟杰;戴忠;马双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的7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每次30 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每次80 mg,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0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并于治疗后对两组采取颅脑CT复查,对患者的脑水肿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 (P<0.05).两组治疗10d后的ADL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水肿分级为D级的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峰值流速以及平均流速均显著升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以及搏动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缓解脑水肿,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江;曾爱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7h,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的临床有效率、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显著加快,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显著减慢(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快(P<0.05),观察组ACA和P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慢(P<0.05).结论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艳霞;李世学;王伟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肝癌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方法 从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等数据库获得关于二甲双胍与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风险的相关研究,评价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结果 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8篇,队列研究3篇;共计123 41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78 817例,对照组44 595例.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肝癌发病风险降低42% [RR=0.58,95%CI (0.52,0.65),P=0.000 01];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则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肝癌发病风险降低47% [RR=0.53,95%CI (0.13,2.21),P=0.38].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

    作者:谭晓勇;祝小航;罗茂;幸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抗菌肽药物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随着多重耐药的病原体数量持续增加,寻找合适的抗生素替代药物的需求日趋迫切.抗菌肽作为微生物自身的防御武器,尽管还存在毒性高、稳定性低和生产成本高等限制其开发成药物的问题需要解决,但由于其具有广泛的抗菌谱、特殊的抗菌机制以及不容易产生耐药性还是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化学合成等方式来规避劣势,开发抗菌肽药物,有望成为新一类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并取代传统的抗生素成为新的抗感染治疗药物.

    作者:康玮;王磊;荆宝琴;张金晓;熊思敏;申秀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酒石酸长春瑞滨胶束重复给药对Beagle犬肝、肾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长期重复给予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胶束(NVB-m)对Beagle犬肝、肾毒性的影响,同时设同类市售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NVB)进行毒性比较研究.方法 Beagle犬48只,按体质量、性别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胶束组、NVB组和NVB-m 6、12、24 mg/m2组,每组8只.NVB组给予24 mg/m2剂量的NVB,空白胶束组给予相同浓度的空白胶束,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给药.进行一般状态观察,称取Beagle犬体质量,取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集尿液检测尿常规,大体解剖称量肝、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般症状检查可见,NVB组、NVB-m 12、24 mg/m2组在给药期间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等症状,随给药次数增加而减轻.动物体质量在试验期间未见明显异常.血清生化检查可见,与对照组比较,给药期间NVB组及NVB-m 6、12、24 mg/m2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升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降低,其中NVB-m 24 mg/m2组对动物TP影响较NVB组轻微;NVB组及NVB-m 24 mg/m2组动物ALT升高(部分组别部分时间差异显著P<0.05、0.01),恢复期可恢复正常.尿生化检查、大体解剖及脏器质量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NVB-m长期给药对Beagle犬有轻微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肝功指标异常;NVB-m对Beagle犬无肾毒性;NVB-m与NVB没有明显肝、肾毒性差异.

    作者:张彩霞;钟飞;胡雷;刘艳菊;徐德璐;葛鹏;兰天龙;周博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冬凌草甲素抑制SW620结肠癌细胞增殖与BMP7-p53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研究ORI(5、10、15、20、25μmol/L)对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研究ORI(10、15、20 μmol/L)诱导SW620细胞凋亡作用;采用Westem blotting技术研究ORI对SW620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指标(Caspase-3)、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转染重组p53腺病毒实现p53的外源性过表达,p53抑制剂PFTα降低BMP7水平,检测ORI是否通过调节p53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凋亡、BMP7-p53信号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RI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W620细胞生长,上调PCNA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ORI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上调BMP7和p53蛋白表达;外源性过表达p53加强了ORI对上述蛋白表达的调控,PFTα则部分抑制了ORI的作用.结论 ORI可以通过激活BMP7-p53信号通路抑制SW62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

    作者:马妍;刘荣兴;朱茄慧;王涵;廖云鹏;任文艳;周林云;何百成;孙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胆管结扎胆汁淤积的改善作用

    目的 考察胡黄连苷Ⅱ (PSⅡ)对大鼠胆管结扎胆汁淤积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建立大鼠胆汁淤积模型,另取10只大鼠只分离胆管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0.5% CMC-Na),50只胆管结扎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0.5% CMC-Na)、熊去氧胆酸(UCDA) 100 mg/kg阳性药组和PSⅡ 80、40和20 mg/kg组,造模后各组连续ig给药7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体质量;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取肝脏称质量,计算肝脏系数;试剂盒法测定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匀浆上清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SⅡ对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和体质量无明显影响,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脏系数(P<0.01、0.05):PSⅡ 80、40 mg/kg给药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ALP、GGT、TBIL水平,80 mg/kg对血清TBA也发挥显著降低作用(P<0.01);PSⅡ 80、40 mg/kg给药均可显著升高肝脏SOD和CAT活性(P<0.05、0.01),对肝脏GSH-Px活性未见明显影响,均可显著降低肝脏MPO活性(P<0.05、0.01).结论 PSⅡ对于大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涉及的机制可能包括上调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炎性细胞活化和浸润.

    作者:庄辉传;许锐;王涛;相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渭南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96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第3、6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对比复发率,第6个月测定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及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及CRP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TNF-α、IL-1β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08%,对照组为8.33%;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UC进行治疗的方式切实有效,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够改变其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含量,同时降低远期复发率,效果值得肯定,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利平;王旭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康柏西普对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收集康柏西普与对照组比较对黄斑水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RCTs,合计1 3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康柏西普显著提高患者随访1个月[MD=0.08,95%CI (0.05,0.12),P<0.001],3个月[MD=0.09,95%CI (0.06,0.13),P<0.001]和6个月[MD=0.07,95%CI(-0.02,0.17),P=0.12]佳矫正视力(BCVA)及治疗有效率[RR=2.15,95%CI (1.29,3.57),P=0.003];显著降低患者随访1个月[MD=-79.71,95%CI(-107.52,-51.91),P<0.001]、3个月[MD=-61.12,95%CI(-82.42,-39.81),P<0.001]和6个月[MD=-67.95,95%CI(-201.37,65.46),P=0.32]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除随访6个月的CMT和BCVA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0.32),其余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剔除治疗方案差异(单次玻璃体腔注药)的一项研究再做Meta-分析后,两组6个月CMT和BCVA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0.001).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黄斑水肿患者,康柏西普短期内(3个月)比对照组更好的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可靠且耐受性好.

    作者:李春杏;张亚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其对骨转换、骨代谢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其对骨转换、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濮阳市中原油田濮东医院进行诊治的9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治疗,0.5 μg/次,1次/d.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L唑来膦酸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以恒定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骨转换指标、骨代谢指标,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 (P<0.05).两组治疗后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素(OC)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以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地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与对照组的4.1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法骨化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转换和骨代谢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学君;杨媛芬;柴明如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7年5月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入组后给予高血压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片.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压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收缩压(SB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且丙二醛(MDA)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SOD高于且MDA和AOP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与SBP水平呈负相关且MDA和AOPP水平与SB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2%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较安全,并可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李慧婷;贺继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FDA供企业用药物升压效应评估指导原则的介绍

    药品如果产生长期的升压作用,可使使用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在开发过程中系统地描述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逐渐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5月发布了“供企业用药物升压效应评估指导原则”,旨在解决药品开发期间评估效应时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的新药研发和药品监管有所帮助.

    作者:孙昱;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房颤患者80例均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对照组给予华法林2.5 mg/d,并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出院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为37.5%,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华法林比较,对有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任珍;王晓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难溶性药物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体的相互作用对于释放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载体与装载的难溶性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对释放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归纳总结可预测难溶性药物-MSN给药系统释放行为的数学模型.方法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SN作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干法进行药物装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载体的外观形貌及孔道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载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选取载药量及药物的氢键受体数量作为因素进行释放行为分析,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2因素3水平析因设计,完成体外释放实验;2、24 h累积释放度作为因变量,拟合数学模型.结果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SN为均一的球形,粒径约为400 nm,孔道呈放射状,孔径均一为3,6 nm.拟合模型显示,载药量比氢键受体数量对2h累计释放度影响更大,随着载药量的增加,2h累计释放度逐渐下降;在研究范围内,氢键受体数为6,载药量为50%具有小的2h累计释放度,为50.31%.24 h累计释放度则根据载药量的不同随着氢键受体数的改变呈现相反趋势,当载药量较低时,与氢键受体数呈正相关;当载药量较高时,与氢键受体数呈负相关.氢键受体数为6,载药量小于10%时具有大的24 h累计释放度,可达99.44%.结论 相对药物的氢键受体数量,载药量对于难溶性药物-MSN给药系统的速缓释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低载药量可以实现药物的2h快速释放及24 h完全释放,高载药量则反之.

    作者:刘曈;万龙;王可可;王晓帆;曲红娥;姜明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