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带血铅与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关系

刘月华;姚焕弟;邓红梅;袁转章;麦颖媚;韦凤

关键词:铅, 新生儿, 体格发育
摘要:目的 本课题检测东莞地区新生儿脐带血铅水平,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否造成比较明显的胎儿宫内铅污染.分析胎儿期不同铅暴露水平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影响,说明减少胎儿宫内铅暴露对子代体格发育的重要意义.方法 检测新生儿脐带血铅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脐带血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东莞市普通人群中,新生儿脐带血铅已基本降至相对安全的水平.脐带血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铅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 减少宫内铅暴露对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有重要意义.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cTnI,hs-CRP,CK-Mb水平动态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cTnI、hs-CRP、CK-Mb指标的动态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更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TnI、hs-CRP和CK-Mb水平的动态检测,同时与60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cTnI、hs-CRP和CK-Mb总体水平和在2-6h、12h、24h、48h、72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hs-CRP和CK-Mb指标联合的动态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卓伟;周远清;吕伟标;罗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附36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病态造血是MDS基本的特征, 也是MDS诊断的核心问题.参照FAB协作组1982年提出的分型与诊断标准[1],现将我院1990年~2000年收治的36例MDS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作者:何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28例分析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腹部手术后因各种原因近期再手术的28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手术探查有阳性发现27例,治愈27例,死亡1例.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有:首次手术操作失误共13例(46.4%);术后措施欠妥7例(25%);漏诊误诊4例(14.3%);未发现明显失误3例(10.7%);有待探讨1例(3.6%).结论 再手术主要原因为首次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措施欠妥,漏诊、误诊,及缺乏经验等.重视术前全面检查,正确完成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能有效减少再手术机会.

    作者:陈旭生;钟志辉;张子通;牛靖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无痛人流术的孕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使用异丙酚配伍芬太尼,观察受术者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 观察组无论是术中宫颈扩张,宫缩幅度,异丙酚的用量,还是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和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特殊人群)可以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简便易行.

    作者:伍学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胰岛素抵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左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 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作者:孙丽侠;吴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2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 对256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多虑平、多潘利酮、法膜替丁)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愈167(65%),好转38例(15%),未愈51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 FD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 药物治疗宜简单, 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敷患者有效, 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作者:张亚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对慢乙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联合用药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乙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临床诊为慢乙肝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促肝细胞生长索加丹参组, 促肝细胞组、丹参组及对照组共4组, 分别予药物一疗程(30天)后,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结果 治疗前后对比, 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肝纤维的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尤以促肝细胞生长素加丹参组.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与丹参联合应用促肝纤维化的作用优于单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或丹参.

    作者:张哲梅;王龙航;吴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在社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5~2007年住院的150例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 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坚持服药.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等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面推行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以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曾宇明;邓文彬;谢俊杰;罗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CS事件与斑块破裂有关,炎症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1].

    作者:孙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连续灌洗引流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灌洗引流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灌洗引流治疗47例严重颅内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行皮下潜行置管,脓腔-同侧侧脑室连续灌洗引流术:28例行双侧脑室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14例行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平均灌洗引流时间11.6±3.1乙39例(83.0%)严重颅内感染控制,8例(18.0%)死亡,13例良性脑积水自愈;26例并发恶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论 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病例行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依病情采取不同部位置管连续灌洗引流术,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 使用抗菌药,补允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颅内感染治愈率高;颅内感染控制后良性脑积水自愈;脑膨出、恶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胜初;周玉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中大出血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3年4月~2007年3月间收治的产科大出血患者6例急症行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子宫破裂2例,宫缩乏力、胎盘部分植入、子宫内翻,子宫卒中各1例均并发DIC.出血量1800~3800毫升,平均2700毫升.6例患者均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5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产科出血的原因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相关.结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剖宫产手术中或阴道分娩时发生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特殊处理抢救方法 .是控制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手术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

    作者:郭景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固定及康复训练

    目的 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康复训练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康复训练、随诊资料50例.结果 随诊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 骨折大部分愈合, 出现复位不良及内固定失败3例、死亡1例,手术患者优良率92%,而非手术患者优良率40%.结论 DHS内固定后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髋内、外翻,降低死亡率、康复训练和手术同时进行是取得良好的疗效方法 , DHS治疗是安全、有疗效的.

    作者:黄田;康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性61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为急性起病,有明确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其中急性脊髓炎34例,转移性肿瘤15例,脊髓出血性病变8例,脊髓缺血性病变4例.结论 对急性起病的脊髓功能障碍,除常规考虑急性脊髓炎外,应与其他脊髓病变的进行鉴别诊断,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为珍;郑茜;王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artter综合征一例

    1病例资料1.1基本情况:患者男, 23岁,因反复四肢乏力10年余,加重三年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乏力, 伴四肢肌肉僵硬、疼痛,下肢明显.严重时不能行走, 1-2天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查血钾2.1-2.4mmol/L.经补钾后症状有所缓解.发现空腹血糖升高1个月,空腹血糖5.6-7.6mmol/L, 无高血压病、慢性腹泻病史.

    作者:汤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腰椎病证型结合治疗心悟

    腰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和困扰着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情趣.笔者多年之临床实践, 采用疾病的诊断以现代医学为主, 而在治疗上则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原则, 进而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进行治疗.或针灸或中药或推拿或单用或兼用.一切围绕着有利于病患者的健康而展开, 一切治疗手段都在一个辨证施治的思想指导下展开.分则以弘扬各自治疗手段之绝对优势, 合则主次配合,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形成一整套完整系列的治疗体系, 不揣冒昧,略作陈述.敬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作者:林舟;孙立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35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官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 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作者:唐敏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RUNX3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UNX3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RUNX3、cerbB-2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RUNX3蛋向表达(40.0%)显著低于癌旁乳腺组织的表达(98.2%)(P<0.01),且与年龄、组织分化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均P<0.05), 而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无关(均P>0.05).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50.9%)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表达(29.1%)(P<0.01),且与肿块大小、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l豳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RUNX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erbB-2呈负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中RUNX3蛋白表达降低,其表达与年龄、组织分化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RUNX3、cerbB-2有助于提高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黎明;贺荣芳;姜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腔内注射两种不同黏连剂对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黏连剂胸腔内注射对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顽固性气胸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滑石粉组28例,凝血酶组24例,分别向胸腔内注入滑石粉和凝血酶,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滑石粉组有效率93%, 凝血酶组有效率88%,差异无显著性(P>0.05);滑石粉组胸痛发生率100%,发热发生率89%, 凝血酶组胸痛发生率17%,发热发生率21%.差异具有显著性(9<0.01).结论 两种不同黏连剂胸腔内注射对治疗顽固性气胸效果均显著,其中凝血酶组副作用小, 病人容易接受, 值得推广.

    作者:魏越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3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5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I例、Miles术2例.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5~300(平均165)min;术中出血量40~250(平均110)ml,术后1~6d肠蠕动恢复;术后住院时间7~11(平均8.5)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9m,1例出现轻度性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 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冉启华;聂岁锋;詹国庆;林文波;竹锡锋;陈颖虎;廖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小荆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联合麻醉在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老年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 年龄60-7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 左旋布比卡因5mg+芬太尼25ug与10%葡萄糖水配成2.5ml溶液20例;B组,布比卡因10mg+10%葡萄糖水配成2.5ml溶液20例.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 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平面消退时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寒战等副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镇痛完善.两组高阻滞平面及到达时间,麻醉持续时间, 肌松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B组低血压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与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要求, 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作者:方宁;黎敏;郭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