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赵欢;郭强;宁金丽;王倩男;杨彬;邹懿;杨东东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l 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 对红花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根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70,95%CI (1.19,2.42),P=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温中枢损害亚组[OR=7.90,95%CI (2.17,28.83),P=0.002]、5%葡萄糖注射液溶媒亚组[OR=2.05,95%CI (1.06,3.9),P<0.05]、用药疗程>14天亚组[OR=2.91,95%CI(1.34,6.30),P<0.05]、用药剂量≤20 mL亚组[OR=1.58,95%CI(1.02,2.43),P<0.05]、用药剂量>20 mL亚组[OR=1.91,95%CI(1.00,3.62),P=0.05]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以发热、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发生与溶媒、剂量、疗程有一定关系,临床应用须密切关注.

    作者:罗永;杨佳佳;李若茗;宋茵茵;赵越桃;丁选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尿液蛋白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及对尿液蛋白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文山州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各35例的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每次60 mL,每10小时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初始剂量设定为每次20 mg,每天1次,然后每隔1天将剂量增加12.5 mg,高剂量为每天150 mg.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新生儿结局情况(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以及HP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钙黏蛋白、24 h尿蛋白以及尿激肽原1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HP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钙黏蛋白、24h尿蛋白以及尿激肽原1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硫酸镁联合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该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显著降低尿液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袁凌;唐雪媛;贺圣丹;叶梅;徐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应用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6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较羟考酮单用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OR=3.85,95%CI (2.25~6.60),P<0.000 01]和降低疼痛评分[MD=-0.83,95%CI (-0.95~-0.70),P<0.000 01];能显著减少羟考酮的剂量[MD=-17.10,95%CI (-20.16~-14.04),P<0.000 01];能显著减少便秘[OR=0.58,95%CI (0.42,0.82),P=0.002]和恶心呕吐[OR=0.55,95%CI (0.37,0.82),P=0.003]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降低疼痛评分,减少羟考酮平均日剂量,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便秘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组头痛头晕、嗜睡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龚军;胡美琴;李荣峰;舒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银杏酮酯分散片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9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银杏酮酯分散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8 (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IL-8、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T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可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清中促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认知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本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血液乳酸水平;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并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9% (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9% (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乳酸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于辉;张菊明;欧阳蓓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比较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EGb76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β-TG含量的影响比较.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EGb761(1.02 mL/kg)组、银杏内酯ABC (5.13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2 mL/kg,以萜内酯计5.1 mg/kg)组、白果内酯(5.13 mg/kg)组,分别iv相应药物1周.给药结束后,家兔心脏取血,观察PAF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试剂盒法观察PAF诱导下血清中血小板因子-4 (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Gb761组、银杏内酯ABC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白果内酯组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银杏内酯注射液(43.76%)>银杏内酯ABC (35.3%) >EGb761 (26.52%)>白果内酯(5.48%).与对照组比较,EGb761、银杏内酯ABC、银杏内酯注射液均能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均使PF-4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1),EGb761仅显著降低β-TG表达(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PAF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强于银杏内酯ABC,可能是白果内酯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季传平;徐露;李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PI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并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3和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5个RCTs,共6 350例患者(试验组4266例,对照组2 0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I与安慰剂组相比,在综合疗效[RR=1.27,95%CI (1.12,1.44),P=0.000 2]和整体症状完全缓解[RR=1.42,95%CI(1.13,1.80),P=0.003]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RR=1.18,95%CI (0.97,1.43),P=0.0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PI对亚洲国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未显示出优势[RR=1.26,95%CI (0.80,1.97),P=0.32].结论 PPI能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疗效和整体症状完全缓解率,与安慰剂比较安全性相当.受纳入研究样本量和质量的限制,PPI对亚洲国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魏玉娜;户光;孙丹丹;付书文;曾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对慢性肾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用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和糖脂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伴有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非透析性CK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CK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均耐受,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CK)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酮改善了CKD患者的血脂异常状态,表现出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玉英;黄振兴;高新英;汪发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分子在体内的过程和命运.作为常规生物样本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如今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其高灵敏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评价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药物研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作者:李亚卓;慈小燕;伊秀林;曾勇;刘昌孝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碎补总黄酮促进大鼠诱导膜中VEGF、BMP-2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诱导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填充组和填充+TFDR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长段骨缺损模型,模型组骨缺损处仅克氏针固定,填充组及填充+TFDR组骨缺损处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填充+TFDR组ig给予TFDR(67.5 mg/kg),模型组及填充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骨水泥周围包绕的白色膜状物,模型组切取对应阶段的瘢痕组织,Elisa定量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膜中BMP-2、VEGF表达变化.结果 填充组B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填充+TFDR组BMP-2、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组和模型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同趋势.结论 TFDR促进Masquelet技术诱导膜中BMP-2和VEGF表达.

    作者:王庆丰;王孝辉;张彩丽;丁强;王雷;张海龙;秦晓飞;韩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氯沙坦钾治疗,50 mg/次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前3d剂量为50 mg/次,1次/d,之后减量至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蛋白尿定量、尿足细胞数及其标志蛋白(PCX).结果 治疗前,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

    作者:索秀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因其黑须发、益精髓、延年不老等补益作用在处方及中成药中广泛应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关于何首乌及其成分的药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何首乌包含葸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酚类、黄酮类、磷脂类等成分,关于何首乌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类及蒽醌类药理研究较多;具有抗衰老,降脂保肝、提高免疫力、治疗骨质疏松等作用,通过查阅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将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查阅古文献记载何首乌传统功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作者:任红微;魏静;高秀梅;石江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l 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赵欢;郭强;宁金丽;王倩男;杨彬;邹懿;杨东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g/次,每日2次)和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次,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以及两组患者SOD、MDA水平.结果 给予降糖药4周后,两组患者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格列酮患者则无显著性变化.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吡格列酮降低MDA水平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但增加SOD水平仅见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利于联合用药.

    作者:冯久双;刘颖;孙胜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到的倍半萜内酯,是银杏类制剂抗脑缺血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炎症免疫损伤,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并能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和脑部循环障碍,能全面针对脑缺血损伤的各种病理过程.简述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永鑫;李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氯雷他定片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氯雷他定片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样品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248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建立的HPLC法能有效分离氯雷他定及其5个杂质.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Ⅱ类药物的两点测定法分析样本的溶出度能区分氯雷他定片质量的优劣.结论 本品按各执行标准检验,总体合格率较好,通过探索性研究拟定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导企业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提高药品质量.

    作者:王玉;郑淑凤;郭伟斌;唐立超;黄剑英;李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015-2017年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感染MRSA的用药调查

    目的 了解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2017年该院院内感染MRSA的住院病历410份,对标本来源、抗菌药名称、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进行调查,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度指数(DUI),并对不适宜用药进行总结.结果 410株MRSA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51.46%)、脓性分泌物(22.44%)和血液(12.44%).410份病历中,共涉及6种抗菌药,其中替考拉宁使用多(32.81%),其次为万古霉素(25.79%)和利奈唑胺(23.08%);替考拉宁的DDDs大(1 512.35),其次为利奈唑胺(922.83)和万古霉素(907.20),所有药物的DUI≤1.0;用药不适宜病历57份(13.90%),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5份,43.86%)和溶媒不适宜(16份,28.07%);所有特殊级抗菌药物均未越级使用,但只有38份(9.27%)经专家会诊后使用.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是该院治疗MRSA感染的主要药物,且临床使用较好,不存在滥用倾向,但也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延缓细菌耐药.

    作者:肖晓林;金星;汪琴庆;朱锦婷;朱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安全用药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综述了甘草酸苷注射液、复方甘草口服液、复方甘草片等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从其引发的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生殖、消化、免疫等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阐述,其中主要涉及到的作用机制包括雌激素样作用、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等,希望能够指导甘草及其制剂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作者:武媛媛;顾坤;高茜茜;杨非凡;刘传鑫;李遇伯;范思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桂枝茯苓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后妊娠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后妊娠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2月--2016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丸.两组均为21d为1周期,6个周期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心理状态和治疗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流产率和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桂枝茯苓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利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并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健;聂润球;林丽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糖复康宁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糖复康宁提取物2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分别以遗传性ZDF模型大鼠和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SD大鼠为此次研究的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ig给予低、高剂量(5.0、10.0 g生药/kg)的糖复康宁提取物,金芪降糖片(455 mg/kg)作为阳性药,连续给药42 d,每周测定空腹血糖、给药第38天测定葡萄糖耐量.结果ZDF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糖值波动幅度保持在10%以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给药42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金芪降糖片及糖复康宁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35.9±8.4)%、(22.1±l1.1)%、(50.0±9.1)%;STZ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糖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1.1~21.6mmol/L),变化幅度相对稳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给药42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糖均下降,其中糖复康宁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金芪降糖片及糖复康宁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18.6±5.7)%、(21.6±7.2)%、(51.7±20.2)%.糖复康宁提取物低、高2个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 中药复方糖复康宁对2种2型糖尿病模型均发挥显著降糖效果.

    作者:魏滋鸿;李亚卓;李薇;武卫党;曾勇;高晶;司端运;陈俊杰;刘鸿生;伊秀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