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秀;裴素菊;张海英
肩胛骨骨折是少见的损伤仅占所有骨折的0.5%~1%.由于肩胛骨周围有肌肉和胸壁保护,所以只有高能量创伤才会引起骨折.临床上常见于多发伤病人,本文总结18 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探讨其损伤类型及手术适应证.
作者:徐建军;张立岩;陈日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 例.结果 49 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3个月.结果优34 例(69.4%),良11 例(22.4%),差4 例(8.2%).结论认为DHS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有固定牢固、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重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股骨上端骨质量及手术的规范操作.
作者:陈永坚;高林山;林卫海;戚春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润生;白海;郭进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199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有限内固定和单侧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35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益民;安美华;刘在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15 例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果 14 例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丧失平均28.2°,旋前活动丧失平均30.7°,旋后活动平均丧失25°.结论尺桡骨骨不愈合常见原因为创伤重及治疗不当,接骨板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立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肢体外伤后造成的单纯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以及肢体手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虽然有些肿胀可以通过抬高患肢逐渐消退,但需时较长,而且有一些肿胀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严重的可以造成肢体坏死的后果.
作者:吕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36 例腰椎滑脱患者,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20 例,Ⅱ度滑脱10 例,Ⅲ度滑脱6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和神经症状,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36 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8 例,良6 例,可2 例,差0 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作者:任亮;张国平;冯建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四肢急性关节脱位后,虽然复位多在瞬间内完成,但患处疼痛肿胀明显,加上患者精神紧张,很难配合医生施行手法复位.以往的关节脱位复位大多在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下进行,近年来,异丙酚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它具有体内无积蓄、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而彻底的优点.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为18 例急性关节脱位患者施行手法复位时采用了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皖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总结救治16 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四肢创伤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肢疼痛及其性质,观察患处局部感觉、表面皮温并积极治疗原发伤,去除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早期切开减压,减少或杜绝各种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预防或减轻肢体水肿,是防止伤肢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致残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存;杨艳芬;许丽芬;吴佩忆;高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伤,手法整复外固定因固定不可靠已较少应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钢板固定、记忆合金固定、张力带固定等,以普通克氏针髓腔固定为常用,但其缺点是针体极易松动滑移脱出.为此笔者设计了改进术式即克氏针加针尾圈钢丝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戚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长管状骨常发生骨折的部位,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临床治疗困难,传统方法多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或石膏外固定,易造成切口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肢体短缩、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采用实心胫骨髓内钉(UTN)治疗28 例胫骨骨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岩;陈日勇;胡燕;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评估轴形内固定(atlas fixator,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按Megerl法置钉常规摄定位X线片.42 例中39 例获得随访,平均21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23.2°,压缩椎体高度均恢复40.2%,14 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2 例有明显改进(2 例FrankelA级无明显改善).结论 AF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程银树;武进;汤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生活能力水平与手术并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为老年骨科患者提供佳的手术方案,从而减少围手术期致险事件的发生.方法将189 例60 岁以上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各脏器系统检验结果确定手术时机及手术种类,研究组则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确定所进行手术的种类.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出现各类并发症11 例,并发症发生率12.79%,死亡1 例,死亡率1.16%.对照组出现各类并发症50 例,并发症发生率48.54%,死亡6 例,死亡率5.83%.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活能力水平是评估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的重要的指标,以此为依据选择老年人所需进行骨科手术的种类,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索鹏;石亚萍;陈坚;王浩杰;周永顶;梅汉尧;陈永源;杨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9 例应用腹股沟连蒂皮瓣修复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29 例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分指,一期剔薄皮瓣修复手指外形.随访3~18个月,除4 例出现屈肌腱Ⅱ区粘连,3个月后行粘连松解术,手的抓捏握持功能和外观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股沟连蒂皮瓣是修复多指中节软组织缺损实用有效且可靠的方法,技术要求不高,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林芳;陈长河;赵科;陈文恒;罗仕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明胶及戊二醛交联明胶作为缓释剂的缓释效果.方法用不同浓度明胶通过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庆大霉素抗菌骨,采用微生物测定法测定其体内外释放特性.结果未复合明胶抗菌骨,其药物体外释放仅能维持7 d,8%、12%明胶抗菌骨能维持12 d,14 d,25%明胶抗菌骨药物体内释放维持14 d,而戊二醛联明胶未起到进一步的缓释作用.结论明胶可作为局部用药的缓释剂,而戊二醛交联对明胶缓释效果无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春源;张育敏;李宝兴;杨文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4月至2003年9月经治的25 例应用指背侧皮瓣的临床资料.拇指末节背侧缺损12 例,尺掌侧缺损11 例,虎口开大者2 例.拇指末端缺损大面积2.6 cm×4.5 cm,小面积2 cm×3 cm,虎口开大者皮肤缺损面积分别是3 cm×7 cm和4 cm×8 cm.第1掌背动脉偏示指型的16 例,中间型的4 例,偏拇指型的2 例,缺如型的1 例.虎口开大者行示指背侧轴形皮瓣局部转移的2 例.结果 25 例示指背侧皮瓣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因第1掌背动脉存在变异,行示指背侧皮瓣手术时要因型而异,不解剖分离第1掌背动脉、静脉、神经,按要求保留筋膜蒂的宽度.
作者:刘义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1年半内33 例有1周~3个月腰背疼痛体活动受限需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男9 例,女24 例)年龄为56~87 岁,经临床CT、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在C臂X光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果 31 例(92.9%)患者24 h内疼痛消失,2 例(16.1%)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CR+PR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作者:黄永杰;余江;刘英杰;董彦;梁智勇;杨伟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39 例浮膝损伤,按Fraser分型方法分为4型,Ⅰ型11 例,Ⅱa型9 例,Ⅱb型13 例,Ⅱc型6 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4 例骨折愈合,3 例股骨不愈合,2 例胫骨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后愈合,2 例胫骨感染,经清创、引流、皮瓣转移等而治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结论对浮膝损伤的治疗,视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适当内固定,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好.
作者:高先亭;朱裕成;杨太明;郑红兵;杨春;朱艾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十余年来,带锁髓内针以其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经典的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技术是闭合复位,C型臂监控下穿针和锁钉.但在许多基层医院,由于缺乏C型臂影像增强设备,大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3年8月在无C型臂的条件下开展了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关平;梁建科;柳光元;韩勇;张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新生儿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并不少见,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已有脓肿脓腔形成的患儿,可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是,由于患儿手术耐受性差,患肢不易稳定固定,容易引起冲洗管堵塞,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冲洗脓腔治疗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振武;刘玉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