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赵存;杨艳芬;许丽芬;吴佩忆;高海

关键词:创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摘要: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人,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总结救治16 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体会,认为:四肢创伤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肢疼痛及其性质,观察患处局部感觉、表面皮温并积极治疗原发伤,去除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早期切开减压,减少或杜绝各种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预防或减轻肢体水肿,是防止伤肢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致残的重要保证.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12 例胸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12 例病人术后随访6~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结论 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松青;胡金荣;李忠民;郑志祥;何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SRH钉棒结构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钉棒结构治疗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SRH钉棒结构治疗各种脊柱侧凸22 例,术前平均Cobb角62°,22 例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CT加密扫描,测量入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经3~1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平均18°,矫正率为72.5%;平均手术时间3 h 20 min,平均出血量1 050 mL,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6.8%.结论术前采用标准俯卧位CT扫描,根据扫描图象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由于内固定部件较少,所以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作者:阮永平;徐荣明;周雷杰;胡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随着影像学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普及,使医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使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也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但是采用的手术方法各家不一,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3月间采用颈椎前路手术--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宏喜;刘强;史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实心胫骨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是全身长管状骨常发生骨折的部位,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临床治疗困难,传统方法多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或石膏外固定,易造成切口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肢体短缩、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采用实心胫骨髓内钉(UTN)治疗28 例胫骨骨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岩;陈日勇;胡燕;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椎间盘、脊柱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4年间在我院骨科椎间盘、脊柱手术后的并发椎间隙感染的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并决定治疗方案;4 例患者保守治疗,3 例行手术治疗,均症状缓解,痊愈出院.结论椎间隙感染患者应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尤其B超,是决定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陈光胜;张丽萍;童肖广;黄楚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36 例4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按paley分型,剪力骨折8足,舌型骨折13足,中央塌陷型11足,粉碎型10足.对36 例42足跟骨骨折用撬拨复位跟骨整复固定器固定治疗,随访33 例38足,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8.4个月.结果按Marg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g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本组38足优良率84.2%.结论撬拨复位跟骨整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波;白左明;纪斌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F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分析和评估轴形内固定(atlas fixator,A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按Megerl法置钉常规摄定位X线片.42 例中39 例获得随访,平均21个月,观察内固定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改善23.2°,压缩椎体高度均恢复40.2%,14 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患者,12 例有明显改进(2 例FrankelA级无明显改善).结论 AF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节段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后路减压和复位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程银树;武进;汤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同侧下肢骨折

    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治疗上比较困难,且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13 例,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随访1~22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文;帅克宁;王军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曲克芦丁香豆素片在骨科的应用观察

    肢体外伤后造成的单纯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以及肢体手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虽然有些肿胀可以通过抬高患肢逐渐消退,但需时较长,而且有一些肿胀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严重的可以造成肢体坏死的后果.

    作者:吕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 32 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作者:温国宏;曹文华;王达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尺骨闭合穿针治疗儿童孟氏骨折

    目的观察:通过尺骨闭合穿针对儿童孟氏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2年10月间收治儿童孟氏骨折患者,用尺骨闭合穿针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优85%,良13%,优良率97.9%.

    作者:李俊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用95°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应用95°动力髁螺钉治疗9 例患者.结果 9 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个月,无不良现象发生.结论股骨粗隆下骨折95°动力髁螺钉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损伤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在骨骼重建方面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重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42 例,行异体骨植入的20 例,异体骨骨水泥(异体骨粒与骨水泥体积比为1:1混合)重建的22 例.结果 42 例患者随访3个月~2.5年,平均1.3 a.其中20 例用异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7个月,平均5.2个月.22 例异体骨水泥中有2 例骨不连,其余均愈合,愈合率为90.9%,愈合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0.5个月.结论异体骨和异体骨骨水泥在骨缺损的重建上疗效优良,异体骨应用范围更广,治愈率更高,异体骨骨水泥在治疗良、恶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上性能优越,尤其适应于生存时间长的骨肿瘤的保肢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列;任海霞;薛民权;赵春成;肖文兴;高浩;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h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2].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3],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4].

    作者:林梓凌;林应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原则和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0 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86 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GardenⅡ型13 例,Ⅲ型27 例,Ⅳ型46 例.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定,良好、中等和差者分别占45%、36%和19%.随访6个月~5年.结果疗效按Harris髋关节置换效果及术后X-Ray评定标准[1],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优良满意率93%,术后3~4周均扶双拐下地活动.达到伤前活动能力(92%);无1 例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下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双利;王金堂;李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 例.结果 49 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3个月.结果优34 例(69.4%),良11 例(22.4%),差4 例(8.2%).结论认为DHS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有固定牢固、下床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重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股骨上端骨质量及手术的规范操作.

    作者:陈永坚;高林山;林卫海;戚春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肌腱联合移位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畸形

    痉挛性脑瘫所致手的畸形临床常见,由于手部功能的重要性、精确性和复杂性,治疗脑瘫手的手术方式较多,各作者报道的手术效果各异.我科近年来应用类似于桡神经瘫多肌腱联合移位的方式治疗痉挛性脑瘫手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昌;于振武;王汉林;马文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的先驱--奥斯汀·摩尔

    奥斯汀·摩尔(Austin Moore)1899年出生在美国南卡罗莱娜州.摩尔从南卡的wfford学院获得了他的工科学位,并从那进入了南卡医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矫形外科.南卡医学院的Willran H.Johnson教授对他的指导激发了摩尔机械力学的天赋,并加深了他对关节运动的理解.

    作者:苏钟毅;尹芸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DIKFIX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51例

    目的观察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治疗松质骨骨折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DIKFIX可吸收螺钉治疗51 例,其中内踝骨折38 例,肱骨髁部骨折3 例,胫骨平台骨折7 例,距骨骨折2 例,尺骨鹰嘴骨折1 例,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手术部位红肿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1 例中,48 例伤口一期愈合,3 例开放性骨折二期愈合.51 例其中46 例经1个月~1.2年随访,无1 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瘘道形成,无骨折再移位,均骨性愈合.结论 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儒民;崔杰;刘瑞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但临床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并不少见,据报道其发病率为2.5%~13.5%[1~4].由于病理生理上的特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手术治疗上与青壮年有所差别,我们自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60 岁以上老年椎间盘突出病人42 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武任;王昌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