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非;阮狄克;丘强;何勍
我科自1995~2004年,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80 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46 例,随访44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亚生;温琦;李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992~2000年连续收治的132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72 例,女60 例,年龄41~81 岁,平均59 岁.病程6个月~24 a,平均29个月.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伴有系统性疾病者为75.8%.影像学示退行性114 例,发育性7 例,混合性11 例,其中11 例伴有Ⅰ°退行性滑脱.结果随访48~142个月,平均78个月,优良率83.5%.3 例Ⅰ°退行性滑脱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式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远期疗效与腰椎不稳、年龄及手术技术相关.
作者:阮狄克;何勍;王鹏建;丁宇;候黎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 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 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 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李振峰;李明;刘培来;张元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在C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1 例C3椎体转移瘤、病理骨折、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者,术后第1天颈痛消失,25 例3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2 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1 例出现椎管内渗漏致截瘫.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强化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缓解疼痛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陈新来;白龙;马灿泽;郑劲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8 例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28 例全部治愈,随访1~6 a,无骨折畸形愈合及肢体短缩,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小儿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宏东;高明暄;田琦;薛云;李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我们共配合实施了6 例同种异体膝半关节移植手术,手术过程配合良好,无1 例感染,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张俊;樊波;贾鹏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成人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近年来,随着带锁髓内钉技术的广泛开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者逐步减少,钢板取出后易发生再骨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3年2月有8 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取出后发生再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日东;何引飞;龚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水平面植入的佳方法.方法选用15具胸腰椎脊柱标本(T11~L5),随机分三组,分别模拟Roy-Camille、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先后植入直径5 mm、6 mm、7 mm椎弓根螺钉,观测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情况、螺钉穿破椎弓根情况和位于椎体内的大长度.结果 Roy-Camille法进钉点多偏椎弓根中心轴内侧,进钉方向与大多数椎弓根E角吻合较差;Magerl法进钉点与腰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较好,但进钉点方向与E角仍存在差异;节段性差异法与椎弓根中心轴吻合好.Roy-Camille法螺钉位于椎体内相对较少,Magerl和节段性差异法螺钉位于椎体内较多.植入5 mm螺钉时,3种方法的穿破量均极少,植入6 mm和7 mm螺钉时,穿破量和穿破率相应增加,三者中Roy-Camille法穿破率较高,节段性差异法较低.在胸腰椎交界处无论何种进钉法,使用6 mm或7 mm时螺钉均有不同程度椎弓根穿破,而在下腰椎使用7 mm螺钉的穿破量仍极少或无.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选用不同直径螺钉、不同进钉点位置和不同进钉方向植入螺钉,节段性差异法植入效果佳.
作者:周子红;殷渠东;郑祖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1年4月至2004年2月,我院采用肱骨自锁髓内钉逆行置入治疗肱骨干骨折9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延雷;杨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19 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9 例中,18 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脱位合并瘫痪Frankel A级4 例中有3 例术后症状无改善,其余16 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按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植骨块均在12~15周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作者:岳元辉;张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修复小腿和足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创面.方法以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28 例,均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在治疗小腿和足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作者:黄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 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 例行保守治疗,15 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保守组为1.92±0.58,手术组为4.93±0.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2.71±0.64,手术组为6.24±0.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4.23±0.75,手术组为7.80±0.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作者:李峰;唐接福;王少波;曾祥彬;满益旺;李卫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椎弓完整性滑脱症的X线、生物力学特点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病理进程.方法对82 例椎弓完整性腰椎滑脱症的正侧位、双斜位X线平片及CT图像(24 例加作CT扫描)进行分析.结果前滑脱68 例(68/82),后滑脱14 例(14/82),共累及84个椎间隙平面.L4~5间隙69个(69/84),L5~S1间隙10个(10/84),L3~4间隙5个(5/84);平片显示椎间隙狭窄53个(53/84),椎间小关节退变72个平面(72/84),两者并存者48个平面(48/84);CT扫描的24个滑脱平面椎间隙,18个平面显示小关节退变(18/24),20个平面出现椎间盘异常(20/24),两者并存者14个平面(14/24).82 例中5 例后部结构未发现X线异常(5/82).结论椎间盘异常和椎间小关节病变为腰椎不稳并导致滑脱的主要病理改变,在病理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病理力学;而椎间小关节是维系腰椎后部结构稳定性与生物力学功能的关键因素,建议下腰部手术时应尽可能保留后部组织结构.
作者:胡康洲;沈成华;郭贵华;邓巧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在重建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和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治疗跟骨塌陷性骨折25 例,临床随访6个月~2 a,平均1年2个月.结果 25 例跟骨塌陷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Kerr百分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0 例,良12 例,一般2 例,差1 例,优良率88%.结论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及自体骨移植重建跟骨塌陷骨折距下关节面完整和稳定性,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重建跟骨体高度及Bhler角,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云峰;俞卫忠;王晖;陆坚;何建新;刘百伟;刘延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 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钢板固定14 例,钛板固定6 例,锁式髓针3 例,环抱器1 例,植骨16 例.结果随访5个月~3 a,愈合率95.8%.结论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为创伤重、治疗不当、功能锻炼不规范.接骨板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立志;梁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为骨伤科疑难疾病之一,因其极不稳定,局部血供差,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给治疗造成许多困难.我院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13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树斌;王功流;梁传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早在1886年,德国的Hansmann就报告了应用接骨板治疗骨折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接骨板应用于临床;同时有不同材料制成的接骨板,如临床上常用的不锈钢、钛和钛合金制成的接骨板.在临床上偶然可以见到钢板断裂的病例.有报道,国外股骨中下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接骨板断裂的发生率为7.3%,国内为6.8%[1].本文通过复习资料来综述接骨板断裂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作者:任龙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K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K形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伤椎高度恢复90%者36 例,恢复80%者12 例,无K形钛板断裂和松动现象.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9 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 K形钛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作者:谭伦;郭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1 例,病变位于颈椎3 例、胸椎3 例、胸腰椎20 例、腰椎14 例、腰骶椎1 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9°~71°,平均32°.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1 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6 例,Ⅱ期后路内固定4 例.结果平均随访1.6 a,优良率为87.8%,植骨融合率为92.7%,平均矫正后凸角度15.3°(P<0.05),随访期间无1 例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罗晓中;唐玉湖;王绍珍;谭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8 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 28 例经6~54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据Macnab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9%.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全椎板切除回植式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作者:王守国;谢跃;左文山;王先泉;高聿同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