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与危险因素分析

麦笃雄;吴邦发;李燕;林鲁飞;蒙秀英;陈海兰

关键词:脑性瘫痪, 儿童,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小儿脑性瘫痪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病多见于男童,以痉挛型为多见,头颅CT或MRI检查、脑电图检查多有异常,易误诊为佝偻病等.小儿脑性瘫痪常见的围产期危险因素有母亲患妊娠期疾病、早产、多胎及高产次妊娠、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小、新生儿窒息、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宫内感染.社会性危险因素有父母亲生育年龄过大过小、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母亲从事体力劳动、月经紊乱、家庭暴力、吸烟.其他危险因素如旧法接生.结论应积极控制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预防脑性瘫痪的发生.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穿孔的外科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88年~2005年间在我院外科治疗的36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术式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术(或加胃空肠吻合术)1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6例,胃癌根治术8例.3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18.5个月、31.6个月.大体类型多为溃疡型(29/36例,80.6%),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32/36例,88.9%).结论胃癌穿孔病例常表现为年龄偏大、溃疡及穿孔直径大等,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汪志荣;王端焱;刘忠敏;陈锦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椎弓根内固定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4年9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的23例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随访4个月~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6例,良4例,优良率77%.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关键是充分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使老年人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虽然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通过置钉技术的改进,内固定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作者:朱伟红;苑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出血45例心电图分析

    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改变,临床上称为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1].我们对我院2003年~2004年脑出血45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对脑出血和心电图改变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麦惠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与上肢淋巴水肿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术与上肢淋巴水肿的关系.方法收集随访我院10年来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结果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是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避免上肢淋巴水肿有前途的技术.

    作者:韩华;潘辅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MicroScan AutoScan-4系统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对MicroScan AutoScan-4(MS-Auto4)系统筛选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在MS-Auto4系统对临床标本分离的150株Eco和65株Kpn进行ESBLs筛选的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做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150株Eco和65株Kpn中,经确证ESBLs阳性的有40株和21株,系统提示为可疑产为ESBLs的有60株和26株,可筛选出全部ESBLs阳性菌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8%,假阳性率为16.2%,没有造成漏筛.结论用MS-Auto4系统对Eco和Kpn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同时,可利用其专家系统对ESBLs进行筛选,有助于临床及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曹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子宫根治术对早期宫颈癌伴骨盆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

    目的研究子宫根治术及后续的辅助治疗手段,对早期宫颈癌伴骨盆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指标和复发机制.方法本院38例临床分期为IB~ⅡA的宫颈癌患者,均伴有骨盆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相同临床分期,但未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标本,作为对照组.子宫根治术后,再施以放、化疗手段进行术后的辅助治疗,随访统计各组患者的生存率.在各组患者治疗前,对血清中的鳞癌抗原水平进行检测;随后对切除组织中的细胞周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伴骨盆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2.6%,远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组患者70.0%(P<0.01);而复发率则达到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P<0.01).根据回顾性的资料统计,术后的放、化疗辅助治疗,对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在34%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鳞癌抗原(SCC-Ag)水平达到5ng/ml;而37%癌组织中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与对照组患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宫颈癌伴骨盆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子宫根治术及后续的各种辅助治疗的预后往往较差,尤其是那些血清鳞癌抗原水平高于5ng/ml,或癌组织中细胞S期的比例高于20%的患者.

    作者:龙世娟;苏玲;葛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苯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汀新、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死亡率及病残率.方法将16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及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洛汀新5~10mg/d;倍他乐克6.25~100mg/d,治疗0.5~2年.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复查,对治疗终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随访2年其死亡率及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洛汀新加倍他乐克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彭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儿异物吸入二例误诊分析

    病例1:患儿女,住院号NO.257,出生7天,因鼻塞2天、咳嗽1天入院.患儿2天来出现鼻塞,伴吃奶减少、烦哭.1天来出现阵发性咳嗽、痰鸣,偶有惊跳,无发热、发绀.查体反应可,鼻翼无煽动,三凹征阴性,胸廓对称,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对称,可闻及移动性干罗音,给予消炎治疗,病情无缓解.入院第2天中午,咳嗽增多,气促、发绀、哭闹,痰鸣加重,睡眠不宁,频繁惊跳.

    作者:饶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86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小儿脑性瘫痪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病多见于男童,以痉挛型为多见,头颅CT或MRI检查、脑电图检查多有异常,易误诊为佝偻病等.小儿脑性瘫痪常见的围产期危险因素有母亲患妊娠期疾病、早产、多胎及高产次妊娠、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小、新生儿窒息、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宫内感染.社会性危险因素有父母亲生育年龄过大过小、父母亲文化程度低、母亲从事体力劳动、月经紊乱、家庭暴力、吸烟.其他危险因素如旧法接生.结论应积极控制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预防脑性瘫痪的发生.

    作者:麦笃雄;吴邦发;李燕;林鲁飞;蒙秀英;陈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2组,分别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21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有效率95.23%,对照组20例,痊愈8例,显效7例,好转5例,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仅有3例出现腹痛、纳差,对照组中9例出现明显恶心、纳差、呕吐、腹痛,其中4例因不能坚持则加用胃粘膜保护剂,且还有2例肝功能有轻度损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8例65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81.3%)术前并存重要器官系统疾病,其中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75例(46.6%),心血管疾病54例(33.5%),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3例(26.7%).术后并发伤口感染12例,伤口部分裂开9例,肺部感染39例,心血管并发症36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结论年龄不是腹部手术病人的手术禁忌,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合理选用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应生;林景泰;胡以则;李志雄;鲁培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提高B超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率的措施及意义

    目的总结归纳日常工作中提高B超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率的一些措施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由我院B超诊断,后经手术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经腹首诊10例,其余11例经3种措施处理后得到超声诊断结果,手术后证实20例超声诊断正确,误诊1例.结论 3种措施有助于提高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的诊断率,提高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估测患者预后.

    作者:卞承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误诊与诊断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不典型结脑病人越来越多,往往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对我院1998-2-2003-8收治的53例不典型结脑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死亡率.

    作者:陈进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颈源性头疼的局部注射治疗

    目的为摸索颈源性头疼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门诊主诉头疼并有颈部僵硬、活动不灵的病人103例.男31例,女72例.用1%利多卡因5ml,康宁克通1ml[或利美达松、得宝松、骨肽、当归、丹参之一种],维生素B6,B12等.每次在颈部、枕部、头顶、前额等处选择2个注射点,每点2ml,3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治疗1.5个疗程.治愈85例[82,5%],基本治愈12例[11,7%],症状改善6例.结论颈源性头疼是颈椎病的表现之一,颈椎及颈部肌肉的损伤、退变、无菌性炎症和痉孪是头疼的主要原因.局部注射治疗可使药物在病变处充分发挥作用,减轻或消除软组织炎症,进而缓解或根除颈源性头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相文;李日光;吴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氟西汀及心理治疗,观察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前瞻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观察其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日新;梁春鸣;周儒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川崎病40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有关.为探讨其临床表现与诊治,本文对2001年1月~2003年12月40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雨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的探讨

    目的对本院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确定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且评价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溶栓治疗各自的疗效.方法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以后,对104例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死亡率,与本院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对其中的72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运用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nry Angioplasty)和支架置入术;32例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状况.结果对AMI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死亡率下降2.1%,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均有显著者性差异(P<0.05).其中PCI组住院期间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4%,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54.6±4.7%;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4例,3例择期再次PTCA.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4.4%,LVEF为46.3%±4.8%,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10例,8例行择期PTCA.结论院前急救非常有效的提高了AMI急诊的抢救成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AMI急诊PCI治疗可以及时开通被梗塞的血管(Infarct Related Arteries,IRA),与溶栓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AMI的死亡率(P<0.01),并且有效的保护心脏功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状况.

    作者:严治;李松;彭雄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悸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以心悸就诊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77例心悸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频次分为心悸频发室早组(10例)、心悸偶发室早组(25例)、心悸无室早组(42例)进行比较,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心悸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悸频发室早SDNN、SDANN明显低于偶发室早组(P<0.001),心悸并发室早组除SDANN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心悸无室早组(P<0.01).结论心悸患者HRV减低,反映了心悸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心悸患者室早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作者:黄峻;黄燕;鞠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佳乐施对腰-硬联合麻醉血管扩张所致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目的比较佳乐施及林格氏液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所致血压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佳乐施组,n=100例),B组(乳酸林格氏液组,n=100例),观察于注药前、注药后5、10、15、20、30分钟的血压变化及使用麻黄素的情况.结果A组于注药后5、10、15、20、30分钟各时间点,较用药前血压无明显下降(P>0.05),而B组注药后15、20、30分钟较注药前血压下降明显(P<0.05),B组使用麻黄素例数明显多于A组.结论佳乐施用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血管扩张所致的血压下降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周维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论 154例鼻内窥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11.69%,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0%.

    作者:曾春荣;李丰德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