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血流测定对胎儿脐带绕颈阴道分娩的监护

王安的;田维端;刘晓薇;李雅蓉;郑碧;胡裕群;蔡春梅;王先平

关键词:脐血流测定, 脐带绕颈, 产时监护
摘要:目的观察脐血流测定对胎儿脐带绕颈产时的监护作用.方法对1298例头位单胎行脐血流测定,动态观察脐带绕颈81例和无脐带绕颈276例产妇产程中脐血流的变化.分析两组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难产(产钳和剖宫产)率及不良儿结局.结果两组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难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儿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脐带绕颈组因胎儿宫内窘迫行产钳术和剖宫产术与阴道顺产的脐血流变化比较:S/D及RI显著升高(P<0.01),有显著差异;而FVR下降(P<0.05),差异显著,PI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带绕颈阴道分娩在产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脐血流S/D、RI及FVR明显变化,顺产脐血流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脐带绕颈大多能经阴道顺产,但产程中应动态观察脐血流变化,结合胎心监护更能提高产时对胎儿监护的质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联用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36例临床分析

    产科自从大规模推广新式剖宫术以来,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加之近年来多种社会因素,剖宫产术直线上升,剖宫产导致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给产科医生带来了不少困扰.自2003年3月-2005年5月住院我科分娩的产妇,其中36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术中术后使用了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现分析如下.

    作者:唐菊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6和sICAM-1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水平,探讨其与心梗后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45例AMI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sICAM-1和IL-6水平,并对AMI组分别按心功能不同和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对sICAM-1和IL-6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AMI组外周血IL-6、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9);②AMI心功能Ⅲ、Ⅳ级组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心功Ⅰ、Ⅱ级组(P<0.01),Ⅱ级组又较Ⅰ级组明显增高;sICAM-1水平同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IL-6无此变化;③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sICAM-1水平较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IL-6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29);④IL-6与sICAM-1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ICAM-1而非IL-6水平同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杜利清;陈晓春;秦林金;白剑强;袁红梅;陈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人足部慢性溃疡的修复

    目的总结老年人足部溃疡修复特点.方法分析了44例老年人足部溃疡,对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足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创面修复的复杂性.换药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游离植皮是安全、应用广泛的手术方法;皮瓣转移适用于有深部组织暴露者;截肢适用于肢体远端高度疑有癌变或已引起全身淀粉样变者.结论老年人足部溃疡修复顺序的选择为换药治疗、游离植皮、皮瓣转移、截肢(趾).

    作者:方明;张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氟西汀及心理治疗,观察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前瞻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观察其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日新;梁春鸣;周儒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的探讨

    目的对本院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确定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且评价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溶栓治疗各自的疗效.方法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以后,对104例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死亡率,与本院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对其中的72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运用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nry Angioplasty)和支架置入术;32例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状况.结果对AMI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死亡率下降2.1%,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均有显著者性差异(P<0.05).其中PCI组住院期间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4%,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54.6±4.7%;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4例,3例择期再次PTCA.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4.4%,LVEF为46.3%±4.8%,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10例,8例行择期PTCA.结论院前急救非常有效的提高了AMI急诊的抢救成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AMI急诊PCI治疗可以及时开通被梗塞的血管(Infarct Related Arteries,IRA),与溶栓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AMI的死亡率(P<0.01),并且有效的保护心脏功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状况.

    作者:严治;李松;彭雄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WLJY-9000型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精液分析彩色图像检测技术是评估男性生育力主要方法,也是男科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主要依据,在泌尿男科、生殖医学、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等临床和科研中有广泛应用前景.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不仅克服了单纯人工分析的缺点,而且为运动分析的标准化,为各医疗单位和研究单位之间以统一的标准对同一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分析与比较提供了优于主观目测的评定结果.本文就应用该项技术中的一些问题及精液动态分析标准化临床应用等进行评估.

    作者:周贞学;钟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关系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感染率明显增加,中心静脉导管在医院中应用于药疗、输液、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等,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并导致病人死亡率上升,在美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死亡率10-20%,ICU病房大于25%,因此降低感染率是非常重要的[1,2].本文对18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导管留置时间与其引起感染的关系.

    作者:朱永;何振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8例65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81.3%)术前并存重要器官系统疾病,其中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75例(46.6%),心血管疾病54例(33.5%),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3例(26.7%).术后并发伤口感染12例,伤口部分裂开9例,肺部感染39例,心血管并发症36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结论年龄不是腹部手术病人的手术禁忌,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合理选用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应生;林景泰;胡以则;李志雄;鲁培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的机制与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低血钾麻痹(thyrotoxic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THPP)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调查THPP相关实验室检查,并与原发性周期性低钾麻痹(primarily periodic hypokalemic paralysis,PPHP)对照,分别测定确诊的THPP和PPHP患者入院时血清钾、镁、钙、低血钾、24h尿钾、血CD3、CD4/CD8、IgA、IgM、IgG值,并分析两组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THPP患者24例,PPHP患者30例,THPP组和PPHP组入院血清钾均低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P组24h尿钾明显增高,血镁亦显著增高(P<0.05),THPP组总补钾量显著多于PPHP组;THPP组细胞免疫明显异常,心电图改变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THPP的发生机制,治疗THPP时主张持续补钾、限制镁的摄入,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控制低钾麻痹症状复发的关键.

    作者:陈志坚;古兴元;吴建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癌穿孔的外科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88年~2005年间在我院外科治疗的36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术式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穿孔修补术(或加胃空肠吻合术)1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6例,胃癌根治术8例.3种术式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18.5个月、31.6个月.大体类型多为溃疡型(29/36例,80.6%),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32/36例,88.9%).结论胃癌穿孔病例常表现为年龄偏大、溃疡及穿孔直径大等,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汪志荣;王端焱;刘忠敏;陈锦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关于我区部分医院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

    目的为了解我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区部分医院5356例次输血中出现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占17.6%(942/5356),其中发热反应63.3%(596/942),过敏反应36.7%(346/942).结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性别、输血次数、血成分制品及受血者过敏体质等有关.

    作者:冉光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国内外盛行的一种切除子宫的方式,它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微波加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找寻治疗宫颈炎的可靠、满意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子宫颈糜烂195例患者分别进行单纯微波治疗和微波治疗+保妇康栓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微波治疗与+保妇康栓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重度糜烂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治疗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与微波光+保妇康栓治疗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而微波+保妇康栓治疗乳突型与单纯用微波治疗乳突型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5)单纯微波治疗组与+保妇康栓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微波+保妇康栓治疗较单纯微波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健康女性35-40岁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探讨

    目的获得本地区35-40岁健康女性尿脱氧吡啶酚的参考值,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量丢失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在本地区范围内,随机抽样收集209例正常女性尿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脱氧吡啶酚,紫外酶法检测尿Cr,以nmolDPD/mmolCr比值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佛山城区35-40岁健康女性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为2.44~8.80nmolDPD/mmolCr;结论进行佛山城区35-40岁健康女性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的调查,获得本地区健康女性尿脱氧吡啶酚值,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量丢失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劲丰;苏荣;庄健海;叶俏霞;钟树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5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自80年代开展溶栓治疗以来,本病的治疗取得明显的进步,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梗死后的心衰发生率明显减少.我院自2000年5月~2005年5月共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采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明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血氨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高氨血症的作用,以及根除Hp治疗后降低血氨的效果.方法确诊为高氨血症的70例肝硬化患者行胃粘膜活检病理和14C呼气试验检查,Hp阳性46例,Hp阴性组24例.所有肝硬化患者给予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同时对Hp阳性者行三联根除治疗2周.方法洛塞克2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瑞贝克40mg,每日2次.在降氨及Hp根除后复查血氨.对同期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组(非肝硬化组)25例对照.结果 Hp阳性的肝硬化血氨浓度高于Hp阴性组,P<0.05;也明显高于Hp阳性的溃疡组,P<0.01.治疗后肝硬化Hp阳性组的血氨明显下降,P<0.01.而Hp阴性组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溃疡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作者:王皓;王果;祝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腹部皮瓣在腕、掌、指创面修复24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部皮瓣在腕、掌、指创面的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患者乐意接受,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朝波;陈审;王伟琴;陈祝演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5例脊髓损伤后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的升高,但是(ASLA)的脊髓损伤积分却没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小丽;林明侠;沈宁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对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多方面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变、运动耐量、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防治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患者多方面受益

    作者:梁伦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脑外伤后脑梗塞14例报告分析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于颅脑外伤时极易与原有合并症混淆,防碍了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我们收集了1995~2004年10年间颅脑外伤住院病人1334例,发现14例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世畅;王光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