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创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02例报道)

郑少鹏;林杰

关键词:颅脑损伤, 腹部损伤, 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外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创伤102例患者.结果 85例行急诊手术抢救,17例非手术保守治疗;85例手术患者中,75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急诊行颅脑手术者68例,腹脑同时手术者58例;68例开颅患者术前均CT检查确诊;85例手术者死亡16例,病死率18.8%,17例非手术者中8例死于创伤后6小时内,死亡率47.1%.结论诊治腹部创伤的同时,应重视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并应根据伤情的主次选择手术主次,条件允许者可同时开腹开颅;准确判断病情,有手术指征者,应尽快进行手术,避免失去手术抢救机会.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产妇合并急性肾衰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间孕产妇合并急性肾衰的十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情况及母婴预后.结果孕产妇合并急性肾衰的病因为肾前性衰竭和肾实质性衰竭的占40%.主要的产科并发症为重度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内科合并症为:急性肝炎、糖尿病、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本组病例发病的社会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其中无规则产检8人,规则产检1人,宫外孕1人.与非法行医相关2人.预防应加强围产保健,治疗包括及时终止妊娠,处理产科并发症,治疗内科疾病,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及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孕产妇合并急性肾衰是妇产科少见而危急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应加强产检,及时处理产科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以预防为主.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衰的关键.

    作者:邹娜;梁小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提高B超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率的措施及意义

    目的总结归纳日常工作中提高B超对阻塞性黄疸诊断率的一些措施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由我院B超诊断,后经手术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经腹首诊10例,其余11例经3种措施处理后得到超声诊断结果,手术后证实20例超声诊断正确,误诊1例.结论 3种措施有助于提高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的诊断率,提高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估测患者预后.

    作者:卞承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低频超声结合诊断胆道蛔虫病58例

    本组对我院2001年2月~2005年3月的308例急腹症病人,经B超诊断胆道蛔虫病并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低频超声结合诊断胆道蛔虫病的实用价值.

    作者:邓碧丹;杨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干蛛网膜下腔囊肿一例误诊

    患者男,34岁,银行职员.因左眼睑下垂伴复视、视朦3个月于2004年6月25日入院.该患者自入院前3月无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左眼上翻困难,晨起自觉较轻,傍晚稍重,伴复视、左眼视物模糊,无头痛、呕吐,无声嘶,无呛咳,地抽搐,无肢体麻木、乏力.既往无其它病史.查体:体温、血压正常.心肺腹(-).

    作者:蒙钟文;王尝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胰腺假性囊肿外科手术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胃道吻合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胰腺假性囊肿根据不同部位分别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27例、囊肿胃吻合4例、囊肿空肠侧侧吻合3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例.对合并有胆道结石者同时行胆道手术.结果 35例无死亡,术后1例急性胰腺炎,1例腹腔感染,症状消失25例,减轻7例,未缓解3例,手术有效率94%,囊肿消失22例,缩小10例,无变化3例.结论囊肿胃肠道吻合术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一种切实可行手术方法.术中应根据囊肿部位、多少来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林健敏;吴岑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微量蛋白尿的出现可使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升高4~6倍[1],同时可能预示向终末期肾病发展.而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和组织损伤的形成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因此改善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终末器官损伤具有预防以至逆转作用.噻唑烷二酮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一类新型药物[4,5],而罗格列酮是作用强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本文的目的是观察罗格列酮对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及尿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康伟;王肃;闫复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合并氟西汀及心理治疗,观察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前瞻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观察其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降压率、有效降压程度、生活质量定量指标及生活质量定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日新;梁春鸣;周儒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四川诺亚医疗科技公司即将于近期推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此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加速酶联免疫反应.它利用免疫反应中抗原、抗体结合部分形状互补、凹腔内氨基酸侧键的位置要有利于产生各种次级键同时有序施加的高频电磁波能促使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引起免疫分子振转的原理,从而使酶联免疫反应时间由原来得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在十分钟内完成,特作介绍.

    作者:黎毓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意外损伤和急性中毒90例分析

    儿童意外损伤是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它属于一类疾病.目前我国意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某些经济、文化、传统习俗等特点,我国儿童意外损伤的发生处于奇高水平[1].意外死亡居我国0~14岁儿童死亡顺位的第一位[2].儿童意外损伤不仅给众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所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创伤是无法估量的.它将给受伤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终生难以消除的影响.所以重视儿童意外,保护儿童生命及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已刻不容缓.现将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儿科急诊及住院儿童意外损伤和急性中毒90例分析如下.

    作者:廖凯;张月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床旁简易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危重病患者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并据CVP等调整临床补液.结果 54例危重患者中死亡3例,其余的均好转或痊愈.结论 CVP监测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梁守敬;黄永健;甄栋良;郑普光;甄玉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5例脊髓损伤后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脊髓损伤积分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的升高,但是(ASLA)的脊髓损伤积分却没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小丽;林明侠;沈宁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黄疸程度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黄疸程度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将足月窒息儿、早产儿窒息儿黄疸的发生程度与头颅血肿无窒息的足月儿对照比较.结果通过统计学检验,足月儿轻、重度窒息黄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轻、重度窒息黄疸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氧窒息严重的新生儿,不论足月与否,其黄疸程度反比无窒息缺氧的轻.

    作者:南卫东;王会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悸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以心悸就诊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77例心悸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频次分为心悸频发室早组(10例)、心悸偶发室早组(25例)、心悸无室早组(42例)进行比较,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心悸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心悸频发室早SDNN、SDANN明显低于偶发室早组(P<0.001),心悸并发室早组除SDANN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心悸无室早组(P<0.01).结论心悸患者HRV减低,反映了心悸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心悸患者室早的发生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作者:黄峻;黄燕;鞠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微波加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找寻治疗宫颈炎的可靠、满意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治疗子宫颈糜烂195例患者分别进行单纯微波治疗和微波治疗+保妇康栓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微波治疗与+保妇康栓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重度糜烂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波治疗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与微波光+保妇康栓治疗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而微波+保妇康栓治疗乳突型与单纯用微波治疗乳突型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5)单纯微波治疗组与+保妇康栓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微波+保妇康栓治疗较单纯微波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引产和新生儿窒息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和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将420例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前列腺醇33ug放置阴道后穹窿;对照组:静滴催产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16.4%,对照组为14.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过频,过强,发生率为8.41%,对照组为1.94%,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肯定,副作用为子宫收缩过频、过强,临床应用时注意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

    作者:王康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组20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32例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组心力衰竭发生率(90.0%)及死亡率(60.0%)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31.1%,15.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预后差.

    作者:卢干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目的了解小剂量肝素在治疗白血病合并DIC的疗效.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7例,采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5例治疗有效.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DIC,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治疗DIC的较好方法.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2组,分别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并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21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有效率95.23%,对照组20例,痊愈8例,显效7例,好转5例,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仅有3例出现腹痛、纳差,对照组中9例出现明显恶心、纳差、呕吐、腹痛,其中4例因不能坚持则加用胃粘膜保护剂,且还有2例肝功能有轻度损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胰腺癌71例临床分析鲻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缺乏特异性的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困难,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1日~2004年8月31日诊断的71例胰腺癌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其中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对策.

    作者:陈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3~12天.2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0例(41.67%),4周内治愈14例(58.33%).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张子恒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