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陈健东;陈大钧
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 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万荣;陈枫文;陈刚;莫树喜;丁援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36 例,按 Schatzker 分型,Ⅲ型 15 例,Ⅳ型 11 例,Ⅴ型6 例,Ⅵ型4 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予以植骨.结果 36 例中32 例获8个月~5年随访,按马元璋评价标准,优良率82%.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肯定,但强调关节面恢复与软组织损伤治疗并重.
作者:于洪波;赵刚;于永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化脓性膝关节炎经关节镜下清理并置管联合碘伏溶液灌洗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6 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包括炎性滑膜组织的清除、脓性分泌物、脓胎及浆液纤维渗出物的清理)联合碘伏灌洗3 d,同时结合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及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通过对上述病人膝关节治疗疗程及功能恢复的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 例均获随访,均一次性治愈,无复发病例.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优16 例,良8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碘伏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清创彻底、灌洗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红俊;杨红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66 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安心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
作者:石俊俊;纪斌平;赵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BMP-IGF-Ⅱ-bFGF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并比较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GF-Ⅱ,bFGF和bBMP,分别与PLGA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用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以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8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四环素示踪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种生长因子存在时间.结果 提取的小牛骨bBMP能诱导成骨,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明显优于PLGA(对照组),其诱导效果呈现PLGA/bBMP(B组)<PLGA/bBMP+IGF-Ⅱ(C组)<PLGA/bBMP+IGF-Ⅱ+bFGF(D组).结论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具有诱导成骨作用;bBMP、bFGF及IGF-Ⅱ与PLGA膜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成骨效应,同时PLGA膜对多种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126 例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 例(93个椎间盘),盘源性腰痛症11 例(11个椎间盘),腰椎滑移症16 例(16个椎间盘),腰椎畸形7 例(12个椎间盘).腰痛为主要症状者45 例(51个椎间盘),腿痛为主要症状者81 例(81个椎间盘).对取得的132个椎间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将其病理特点归纳分成为四种类型:a)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b)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c)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d)无以上三种特征性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腰痛组和腿痛组之间各病理类型构成存在差异.结论 病变椎间盘纤维环的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关系密切,其中,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扬生;陈其昕;周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体会.方法 运用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1 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解剖复位,骨性愈合.在愈合过程中骨折无移位现象发生及伤口红肿、渗液现象的出现.结论 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文骏;车坚;吴俊;吴亮;肖裕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37 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8 例,B型9 例,C型20 例,分别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L-梯形钢板、逆行带锁髓内钉、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 6 例骨折不愈合、3 例出现化脓性骨和膝关节感染、3 例出现钢板断裂.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优17 例,良14 例,一般2 例,差4 例,优良率83.7%.结论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蒋卫平;韦冰丹;杨晓明;冼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2月以来,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共42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 例中,男32 例,女10 例;年龄20~57 岁,平均年龄33 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8 例,高处坠落10 例,车祸撞伤14 例.按损伤节段:T11 3 例,T12 4 例,L1 13 例,L2 18 例,L3 4 例.其中爆裂骨折32 例,压缩性骨折10 例.术前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A级4 例,B级5 例,C级8 例,D级5 例,E级20 例.术前准备时间为5 h~12 d.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 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 例,三部分骨折14 例,四部分骨折6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 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 例,良28 例,可7 例,差2 例,仅有2 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 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 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李鹏飞;张思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邦荣;周龙;应江炜;张峰;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探查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再植术后48~96 h)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的意义.方法 将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在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的171 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探查组(治疗组)87 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84 例.治疗组在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后积极予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找出动脉痉挛或/和血栓形成段、予切除后行动脉端端吻合或取前臂静脉移植修复指动脉.对照组予罂粟碱30 mg肌注;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如无缓解重复推注;安定镇静及镇痛药止痛等保守处理.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情况.结果 治疗组成活78 例,成活率89.7%;对照组成活41 例,成活率48.8%,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手术探查有重要的意义,不能轻易放弃.
作者:魏鹏;王欣;陈宏;王晓峰;薛建波;周黎明;黄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5 岁,汽车修理工.因左腕金属异物疼痛12 d入院.患者12 d前工作时用铁锤敲击一废铁管时,一小铁块飞溅入患者左腕背侧,当时即感到疼痛,流血,只予简单包扎.近日感伤口部疼痛,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来我院摄片示:左桡骨远端金属异物2 mm×3 mm.
作者:翟延荣;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化脓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 例膝化脓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持续冲洗引流、早期功能锻炼,再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等治疗,通过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6 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复发.4 例慢性膝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2 例急性膝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Neer评分,优15 例,良5 例,可2 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持续冲洗引流、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膝化脓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单、疗效明显的优点.
作者:林瑞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胸腰椎骨折合并椎体脱位和骨块移位致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39 例早期胸腰椎骨折病例,应用早期后路切开减压、滑脱椎体复位、L型骨凿复位凸入椎管内的骨块加AF和U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9 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46%恢复至术后的8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90%恢复至术后的95%,椎管内无移位骨块,滑脱椎体复位,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A、B级中有5 例无变化,余均有改善.结论 应用早期后路切开减压、滑脱椎体复位、L型骨凿复位后凸入椎管内的骨块加AF和USS系统内固定能使骨折椎体复位,椎管有效减压,便于脊髓和脊柱功能良好恢复.
作者:谢鹤展;陈爱萍;谢合群;叶应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6月,采用介入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Ficat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 例42髋,其中男18 例,女7 例;年龄25~54 岁.术前疼痛时间4~12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双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6~36个月,平均22.5个月.21 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6分升至术后93.4分.22 例病人X线片显示髋关节保持基本生理形态,无明显坏死进展,3 例4髋症状加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其他方法,手术损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施能兵;黄平;吴笋;胡锐;蒋欣浩;袁勤时;刘异;胡晓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原发性下背部疼痛、颈腰神经根病、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等.椎间盘退变的特征性改变是髓核中蛋白聚糖含量的下降以及伴随的水份丢失.目前,启动和调节这一过程的生物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而,在治疗手段和疗效上,缺乏明确的对应性和有效性.以往认为椎间盘退变只是一种生物力学现象,但新近的研究表明生物力学的作用是次要的,更强调生物化学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椎间盘退变主要表现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matrix,ECM)成分的变化,而后者是椎间盘力学特征丧失的直接原因.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失衡将导致基质成分的紊乱,在此调节过程中一些生化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oproteinases,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两个酶系统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吴继彬;龚维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24 例腰椎滑脱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植入单枚椎体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治疗腰椎滑脱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4年(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愈合率达95.83%,无融合器移位,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8%.结论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能保证脊柱骨性愈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作者:姜荣权;王志强;郭文胜;卢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 例.结果 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文刚;余灵琪;郭翊;孙正文;庄宗兴;张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