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化脓性关节炎

林瑞新

关键词:关节镜, 化脓性关节炎, 清理术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化脓性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 例膝化脓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持续冲洗引流、早期功能锻炼,再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等治疗,通过定期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6 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复发.4 例慢性膝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2 例急性膝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Neer评分,优15 例,良5 例,可2 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术后持续冲洗引流、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膝化脓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方法简单、疗效明显的优点.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 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 例,三部分骨折13 例,四部分骨折5 例,其中骨折伴脱位3 例.结果 36 例获得平均13个月(3~28个月)随访,2 例失访.36 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7 例,良6 例,可2 例,差1 例,总优良率91.6%.结论 采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提倡.

    作者:徐刚;夏(钅监)芳;杨锋;陶勇;谢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6 例疗效分析

    目的 提高颈椎结核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经前路颈椎结核病灶清除后采用髂骨块植骨钢板内固定26 例.结果 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26 例均达治愈标准.结论 颈椎结核病灶清除后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不仅有利于结核的治疗,而且局部稳定性好,益于骨愈合,减少了畸形及晚发截瘫等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作者:郑和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观察24 例腰椎滑脱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植入单枚椎体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治疗腰椎滑脱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4年(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愈合率达95.83%,无融合器移位,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8%.结论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能保证脊柱骨性愈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作者:姜荣权;王志强;郭文胜;卢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OA和RA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报告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2~2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手术优良率94.2%,所有患者在疼痛、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的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满意,为取得更好疗效有必要加强术前教育及术后的康复指导.

    作者:李子恢;曹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5年5月,早期采用折断式空心加压螺纹钉,中期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近期采用钛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这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俞伟忠;李云峰;刘延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

    目的 评价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shape memory alloy encircling fixer,SMAEF)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ve plate,DCP)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院的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75 例,分别采用SMAEF(38 例)与DCP(37 例)进行内固定治疗.经6~30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骨不连发生率和疗效优良率.结果 SMAEF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P组(P<0.05),两组的伤口感染率无差异.SMAEF组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DCP组,骨不连发生率也低于DCP组(P<0.05).根据综合评定标准,SMAEF组疗效评定优良率高于DCP组(P<0.05).结论 SMAEF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抗扭转作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SMAEF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较少应力遮挡效应等优点,是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袁艾东;李文锐;李文虎;蔡广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丝线张力带钢丝联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1],对有移位的髌骨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采用丝线张力带钢丝联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8 例,效果甚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杰;刘志勇;卢启迪;吴传勋;吴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8 例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应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因此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18 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奇;杨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防治体会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伸直型居多.临床治疗此种骨折常见的方法是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如果治疗不当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严重影响或丧失肘关节活动功能.我院从1995~2004年共收治87 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形成肘内翻的主要原因是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及尺侧骨皮质被挤压、塌陷、嵌插导致远折端向侧方倾斜所致.因此通常在治疗值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时,如何降低和预防肘内翻畸形是值得重视并研究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尔班·木萨;吾斯曼·亚森;吾斯曼·牙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78 例胫骨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扩髓内固定治疗,其中男47 例,女31 例,开放性骨折32 例(Gustilo Ⅰ度11 例,Ⅱ度21 例),行闭合复位38 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CPM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75 例随访4~2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30周,平均14周.骨延迟愈合2 例,无断钉、骨髓腔感染、脂肪栓塞、关节僵硬及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感染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胫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罗东;陈健东;陈大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的构建及其诱导成骨能力的比较

    目的 制备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BMP-IGF-Ⅱ-bFGF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并比较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GF-Ⅱ,bFGF和bBMP,分别与PLGA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用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以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8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四环素示踪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种生长因子存在时间.结果 提取的小牛骨bBMP能诱导成骨,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明显优于PLGA(对照组),其诱导效果呈现PLGA/bBMP(B组)<PLGA/bBMP+IGF-Ⅱ(C组)<PLGA/bBMP+IGF-Ⅱ+bFGF(D组).结论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具有诱导成骨作用;bBMP、bFGF及IGF-Ⅱ与PLGA膜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成骨效应,同时PLGA膜对多种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几种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几种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指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 例,用食指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2 例,用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0 例,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2 例.结果 72 例皮瓣全部存活,18 例神经血管带蒂岛状皮瓣拇指异位感觉全部恢复,22 例食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中有16 例异位感觉恢复,6 例尚在随访中.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12 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8 例尚在随访中.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 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4 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几种岛状皮瓣各有优缺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李文东;陈宏;章伟文;王欣;周黎明;王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 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万荣;陈枫文;陈刚;莫树喜;丁援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防治

    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患髋功能和调整肢体长度.本文对术后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变的防治予以综述.

    作者:米坤龙;卫小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F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目的 回顾性分析AF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自体骨移植并AF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31 例,术后经平均2年随访,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0 例,大于90%的18 例,大于80%的3 例;31 例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椎弓根系统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减压的目的,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宁亚;刘列;左春光;王新虎;王建顺;赵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种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检查我们设计的膝关节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研究2001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218 例,其中男性147 例,女性71 例,平均年龄27.3 岁(15~49 岁).分别进行三种下蹲试验(小腿中立、内旋、外旋并下蹲),依膝关节的疼痛部位来判断半月板损伤部位,并与麦氏征和核磁共振影像和关节镜下所见为对照.结果 所有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蹲试验阳性率97.3%.与核磁共振的符合率为94.2%,与麦氏征的符合率为93.0%,与关节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5.7%.其中内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和91.2%.外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和90.8%.中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78.6%和69.4%,但对半月板后角的诊断准确率为88.6%.总体假阳性率2.7%,假阴性率1.8%.结论 三种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麦氏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高,虽然准确率低于关节镜检查,但是简便、无创、经济和无并发症.

    作者:张文涛;黄英;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 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 例,三部分骨折14 例,四部分骨折6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 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 例,良28 例,可7 例,差2 例,仅有2 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 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 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李鹏飞;张思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材料.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我们对符合研究条件的70 例82条指屈肌腱断裂伤,分别采用单纯缝合术和缝合后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访2~16个月,平均6.5个月,用TAM系统评定法来判定肌腱缝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治疗组46条肌腱,优22条,良18条,中6条,差0条,优良率86.96%;单纯肌腱缝合治疗组36条肌腱,优6条,良14条,中12条,差4条,优良率5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纯化脂肪颗粒是预防肌腱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

    作者:韩文冬;张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纤维环病理变化与腰腿痛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126 例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 例(93个椎间盘),盘源性腰痛症11 例(11个椎间盘),腰椎滑移症16 例(16个椎间盘),腰椎畸形7 例(12个椎间盘).腰痛为主要症状者45 例(51个椎间盘),腿痛为主要症状者81 例(81个椎间盘).对取得的132个椎间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将其病理特点归纳分成为四种类型:a)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b)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c)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d)无以上三种特征性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腰痛组和腿痛组之间各病理类型构成存在差异.结论 病变椎间盘纤维环的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关系密切,其中,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扬生;陈其昕;周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Charnley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

    作者:石俊俊;纪斌平;赵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