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目的 评价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用药.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0名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被随机分为三组,鲑降钙素每日100 μ组,鲑降钙素每日50 μ组,对照组.于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3次复查骨密度.结果 每天应用100 μ鲑降钙素疗效明显优于每天50 μ鲑降钙素组(P<0.05),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确疗效,应足量、足疗程应用.
作者:林纯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drome,FES)是重大创伤、多发性、复合型骨折以及大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并常与休克、颅脑损伤、胸肺损伤等多器官损伤并发,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从而带来极严重的后果.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7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孝华;吴元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5 岁,汽车修理工.因左腕金属异物疼痛12 d入院.患者12 d前工作时用铁锤敲击一废铁管时,一小铁块飞溅入患者左腕背侧,当时即感到疼痛,流血,只予简单包扎.近日感伤口部疼痛,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来我院摄片示:左桡骨远端金属异物2 mm×3 mm.
作者:翟延荣;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BMP-IGF-Ⅱ-bFGF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并比较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GF-Ⅱ,bFGF和bBMP,分别与PLGA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用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以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8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四环素示踪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种生长因子存在时间.结果 提取的小牛骨bBMP能诱导成骨,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明显优于PLGA(对照组),其诱导效果呈现PLGA/bBMP(B组)<PLGA/bBMP+IGF-Ⅱ(C组)<PLGA/bBMP+IGF-Ⅱ+bFGF(D组).结论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具有诱导成骨作用;bBMP、bFGF及IGF-Ⅱ与PLGA膜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成骨效应,同时PLGA膜对多种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2001年8月至2005年6月我科采用腓骨钢板内固定结合胫骨撬拔复位、植骨、松质骨螺钉、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有移位并合腓骨骨折的Pilon骨折12 例,获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海源;帅克宁;张明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4 例,对其病因进行探讨.结果 术前病程和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及不恰当的局部按摩推拿治疗与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有关.结论 骨化性肌炎发生后常导致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且无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应加强对此病发病因素的预防,以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张晚生;田树文;段伟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 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 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作者:梅盛前;陈其昕;徐利明;兰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AO分类C型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 对10 例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根据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10 例,时间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8 例,良1 例,可1 例.结论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以背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C型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勇;连霄飞;范茂洪;江学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66 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安心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AF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自体骨移植并AF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31 例,术后经平均2年随访,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0 例,大于90%的18 例,大于80%的3 例;31 例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椎弓根系统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减压的目的,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宁亚;刘列;左春光;王新虎;王建顺;赵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 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 例,三部分骨折14 例,四部分骨折6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 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 例,良28 例,可7 例,差2 例,仅有2 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 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 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李鹏飞;张思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体会.方法 运用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21 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解剖复位,骨性愈合.在愈合过程中骨折无移位现象发生及伤口红肿、渗液现象的出现.结论 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文骏;车坚;吴俊;吴亮;肖裕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脑脊液漏是椎管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有导致椎管内或颅内感染的危险.宝丰县中医院从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共进行各种椎管内手术391 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9 例,经过治疗均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朱国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2月以来,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共42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 例中,男32 例,女10 例;年龄20~57 岁,平均年龄33 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8 例,高处坠落10 例,车祸撞伤14 例.按损伤节段:T11 3 例,T12 4 例,L1 13 例,L2 18 例,L3 4 例.其中爆裂骨折32 例,压缩性骨折10 例.术前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A级4 例,B级5 例,C级8 例,D级5 例,E级20 例.术前准备时间为5 h~12 d.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
作者:石俊俊;纪斌平;赵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伸直型居多.临床治疗此种骨折常见的方法是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如果治疗不当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严重影响或丧失肘关节活动功能.我院从1995~2004年共收治87 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形成肘内翻的主要原因是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及尺侧骨皮质被挤压、塌陷、嵌插导致远折端向侧方倾斜所致.因此通常在治疗值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时,如何降低和预防肘内翻畸形是值得重视并研究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尔班·木萨;吾斯曼·亚森;吾斯曼·牙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四种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34 例急性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Dick、Steffee、RF和AF等四种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34 例经1年以上随访,Dick、Steffee、RF和AF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RF和AF在矫正后突畸形、恢复伤椎高度上较Dick和Steffee更好.结论 RF和AF复位固定效果优于Dick和Steffee.
作者:王勤业;罗亚平;冯夏莺;管志海;徐忠良;汤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37 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8 例,B型9 例,C型20 例,分别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L-梯形钢板、逆行带锁髓内钉、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 6 例骨折不愈合、3 例出现化脓性骨和膝关节感染、3 例出现钢板断裂.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优17 例,良14 例,一般2 例,差4 例,优良率83.7%.结论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蒋卫平;韦冰丹;杨晓明;冼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14 例,其中肩胛体骨折10处,肩胛冈骨折3处,肩胛颈骨折3处,肩峰骨折3处.结果 13 例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疗效优7 例,良3 例,可1 例,差2 例,优良率76.9%.主要手术并发症有腋神经牵拉伤、螺丝钉突入关节腔、气胸等.结论 对于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熟悉手术入路,操作细致,可低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卢生香;欧国潮;项惠灿;邱植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126 例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 例(93个椎间盘),盘源性腰痛症11 例(11个椎间盘),腰椎滑移症16 例(16个椎间盘),腰椎畸形7 例(12个椎间盘).腰痛为主要症状者45 例(51个椎间盘),腿痛为主要症状者81 例(81个椎间盘).对取得的132个椎间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将其病理特点归纳分成为四种类型:a)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b)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c)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d)无以上三种特征性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腰痛组和腿痛组之间各病理类型构成存在差异.结论 病变椎间盘纤维环的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关系密切,其中,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扬生;陈其昕;周韧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