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业;罗亚平;冯夏莺;管志海;徐忠良;汤峰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1],对有移位的髌骨骨折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采用丝线张力带钢丝联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8 例,效果甚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杰;刘志勇;卢启迪;吴传勋;吴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伸直型居多.临床治疗此种骨折常见的方法是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如果治疗不当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严重影响或丧失肘关节活动功能.我院从1995~2004年共收治87 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形成肘内翻的主要原因是骨折远端向尺侧移位及尺侧骨皮质被挤压、塌陷、嵌插导致远折端向侧方倾斜所致.因此通常在治疗值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时,如何降低和预防肘内翻畸形是值得重视并研究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尔班·木萨;吾斯曼·亚森;吾斯曼·牙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 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 例,三部分骨折14 例,四部分骨折6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 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 例,良28 例,可7 例,差2 例,仅有2 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 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 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李鹏飞;张思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四种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34 例急性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Dick、Steffee、RF和AF等四种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34 例经1年以上随访,Dick、Steffee、RF和AF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明显的复位固定作用,RF和AF在矫正后突畸形、恢复伤椎高度上较Dick和Steffee更好.结论 RF和AF复位固定效果优于Dick和Steffee.
作者:王勤业;罗亚平;冯夏莺;管志海;徐忠良;汤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BMP-IGF-Ⅱ-bFGF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并比较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GF-Ⅱ,bFGF和bBMP,分别与PLGA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用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以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8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四环素示踪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种生长因子存在时间.结果 提取的小牛骨bBMP能诱导成骨,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明显优于PLGA(对照组),其诱导效果呈现PLGA/bBMP(B组)<PLGA/bBMP+IGF-Ⅱ(C组)<PLGA/bBMP+IGF-Ⅱ+bFGF(D组).结论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具有诱导成骨作用;bBMP、bFGF及IGF-Ⅱ与PLGA膜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成骨效应,同时PLGA膜对多种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为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肌电图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均有重要价值.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30 例腕管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探查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再植术后48~96 h)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的意义.方法 将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在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的171 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探查组(治疗组)87 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84 例.治疗组在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后积极予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找出动脉痉挛或/和血栓形成段、予切除后行动脉端端吻合或取前臂静脉移植修复指动脉.对照组予罂粟碱30 mg肌注;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如无缓解重复推注;安定镇静及镇痛药止痛等保守处理.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情况.结果 治疗组成活78 例,成活率89.7%;对照组成活41 例,成活率48.8%,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手术探查有重要的意义,不能轻易放弃.
作者:魏鹏;王欣;陈宏;王晓峰;薛建波;周黎明;黄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4 例,对其病因进行探讨.结果 术前病程和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及不恰当的局部按摩推拿治疗与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有关.结论 骨化性肌炎发生后常导致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且无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应加强对此病发病因素的预防,以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张晚生;田树文;段伟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35 岁,汽车修理工.因左腕金属异物疼痛12 d入院.患者12 d前工作时用铁锤敲击一废铁管时,一小铁块飞溅入患者左腕背侧,当时即感到疼痛,流血,只予简单包扎.近日感伤口部疼痛,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来我院摄片示:左桡骨远端金属异物2 mm×3 mm.
作者:翟延荣;王银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14 例,其中肩胛体骨折10处,肩胛冈骨折3处,肩胛颈骨折3处,肩峰骨折3处.结果 13 例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疗效优7 例,良3 例,可1 例,差2 例,优良率76.9%.主要手术并发症有腋神经牵拉伤、螺丝钉突入关节腔、气胸等.结论 对于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熟悉手术入路,操作细致,可低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卢生香;欧国潮;项惠灿;邱植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 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 例,三部分骨折13 例,四部分骨折5 例,其中骨折伴脱位3 例.结果 36 例获得平均13个月(3~28个月)随访,2 例失访.36 例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7 例,良6 例,可2 例,差1 例,总优良率91.6%.结论 采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提倡.
作者:徐刚;夏(钅监)芳;杨锋;陶勇;谢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AF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椎板减压自体骨移植并AF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31 例,术后经平均2年随访,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0 例,大于90%的18 例,大于80%的3 例;31 例术后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F椎弓根系统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与减压的目的,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宁亚;刘列;左春光;王新虎;王建顺;赵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报告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2~2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手术优良率94.2%,所有患者在疼痛、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的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满意,为取得更好疗效有必要加强术前教育及术后的康复指导.
作者:李子恢;曹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化脓性膝关节炎经关节镜下清理并置管联合碘伏溶液灌洗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6 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包括炎性滑膜组织的清除、脓性分泌物、脓胎及浆液纤维渗出物的清理)联合碘伏灌洗3 d,同时结合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及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通过对上述病人膝关节治疗疗程及功能恢复的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 例均获随访,均一次性治愈,无复发病例.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优16 例,良8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2.3%.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碘伏灌洗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清创彻底、灌洗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红俊;杨红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126 例伴有腰腿疼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 例(93个椎间盘),盘源性腰痛症11 例(11个椎间盘),腰椎滑移症16 例(16个椎间盘),腰椎畸形7 例(12个椎间盘).腰痛为主要症状者45 例(51个椎间盘),腿痛为主要症状者81 例(81个椎间盘).对取得的132个椎间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将其病理特点归纳分成为四种类型:a)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b)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c)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d)无以上三种特征性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腰痛组和腿痛组之间各病理类型构成存在差异.结论 病变椎间盘纤维环的病理变化与腰腿疼痛关系密切,其中,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扬生;陈其昕;周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几种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指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8 例,用食指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2 例,用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20 例,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2 例.结果 72 例皮瓣全部存活,18 例神经血管带蒂岛状皮瓣拇指异位感觉全部恢复,22 例食指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中有16 例异位感觉恢复,6 例尚在随访中.大鱼际筋膜逆行岛状皮瓣12 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8 例尚在随访中.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 例感觉建立,为恢复保护性感觉,4 例尚在随访中.结论 几种岛状皮瓣各有优缺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李文东;陈宏;章伟文;王欣;周黎明;王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用药.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0名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被随机分为三组,鲑降钙素每日100 μ组,鲑降钙素每日50 μ组,对照组.于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3次复查骨密度.结果 每天应用100 μ鲑降钙素疗效明显优于每天50 μ鲑降钙素组(P<0.05),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确疗效,应足量、足疗程应用.
作者:林纯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防术后肌腱粘连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材料.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我们对符合研究条件的70 例82条指屈肌腱断裂伤,分别采用单纯缝合术和缝合后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访2~16个月,平均6.5个月,用TAM系统评定法来判定肌腱缝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移植治疗组46条肌腱,优22条,良18条,中6条,差0条,优良率86.96%;单纯肌腱缝合治疗组36条肌腱,优6条,良14条,中12条,差4条,优良率5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纯化脂肪颗粒是预防肌腱粘连的理想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
作者:韩文冬;张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98年2月以来,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共42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 例中,男32 例,女10 例;年龄20~57 岁,平均年龄33 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8 例,高处坠落10 例,车祸撞伤14 例.按损伤节段:T11 3 例,T12 4 例,L1 13 例,L2 18 例,L3 4 例.其中爆裂骨折32 例,压缩性骨折10 例.术前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A级4 例,B级5 例,C级8 例,D级5 例,E级20 例.术前准备时间为5 h~12 d.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三踝骨折(cott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应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因此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者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18 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奇;杨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