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化性肌炎4 例分析

张晚生;田树文;段伟生

关键词:膝交叉韧带重建,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 病因, 预防,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膝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4 例,对其病因进行探讨.结果 术前病程和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及不恰当的局部按摩推拿治疗与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有关.结论 骨化性肌炎发生后常导致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且无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临床应加强对此病发病因素的预防,以减少其发生率.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腓肠神经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缺损

    自2000~2004年,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远端筋膜皮瓣治疗小腿下段皮缺损13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 例,男8 例,女5 例;年龄24~61 岁,平均42.5 岁.交通伤10 例,其他伤3 例.其中9 例为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右侧11 例,左侧2 例.缺损面积小4 cm×7 cm,大5 cm×15 cm.13 例均合并胫腓骨骨折.

    作者:尚红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12 例.结果 本组经6~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达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多段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文刚;余灵琪;郭翊;孙正文;庄宗兴;张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7 例分析与治疗体会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drome,FES)是重大创伤、多发性、复合型骨折以及大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并常与休克、颅脑损伤、胸肺损伤等多器官损伤并发,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从而带来极严重的后果.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7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孝华;吴元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OA和RA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报告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52 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2~20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手术优良率94.2%,所有患者在疼痛、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的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满意,为取得更好疗效有必要加强术前教育及术后的康复指导.

    作者:李子恢;曹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5年5月,早期采用折断式空心加压螺纹钉,中期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近期采用钛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这三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俞伟忠;李云峰;刘延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37 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8 例,B型9 例,C型20 例,分别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L-梯形钢板、逆行带锁髓内钉、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 6 例骨折不愈合、3 例出现化脓性骨和膝关节感染、3 例出现钢板断裂.根据Kolmenrt股骨远端功能评定标准,优17 例,良14 例,一般2 例,差4 例,优良率83.7%.结论 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大限度获得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蒋卫平;韦冰丹;杨晓明;冼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66 例体会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66 例,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安心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F治疗胸腰椎骨折几点体会

    自1998年2月以来,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共42 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 例中,男32 例,女10 例;年龄20~57 岁,平均年龄33 岁.受伤原因:重物砸伤18 例,高处坠落10 例,车祸撞伤14 例.按损伤节段:T11 3 例,T12 4 例,L1 13 例,L2 18 例,L3 4 例.其中爆裂骨折32 例,压缩性骨折10 例.术前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A级4 例,B级5 例,C级8 例,D级5 例,E级20 例.术前准备时间为5 h~12 d.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种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检查我们设计的膝关节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研究2001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218 例,其中男性147 例,女性71 例,平均年龄27.3 岁(15~49 岁).分别进行三种下蹲试验(小腿中立、内旋、外旋并下蹲),依膝关节的疼痛部位来判断半月板损伤部位,并与麦氏征和核磁共振影像和关节镜下所见为对照.结果 所有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蹲试验阳性率97.3%.与核磁共振的符合率为94.2%,与麦氏征的符合率为93.0%,与关节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5.7%.其中内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和91.2%.外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和90.8%.中立下蹲试验对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78.6%和69.4%,但对半月板后角的诊断准确率为88.6%.总体假阳性率2.7%,假阴性率1.8%.结论 三种下蹲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与麦氏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高,虽然准确率低于关节镜检查,但是简便、无创、经济和无并发症.

    作者:张文涛;黄英;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0 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为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肌电图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均有重要价值.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30 例腕管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从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鹰嘴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 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万荣;陈枫文;陈刚;莫树喜;丁援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Charnley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

    作者:石俊俊;纪斌平;赵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6 例疗效分析

    目的 提高颈椎结核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经前路颈椎结核病灶清除后采用髂骨块植骨钢板内固定26 例.结果 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26 例均达治愈标准.结论 颈椎结核病灶清除后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不仅有利于结核的治疗,而且局部稳定性好,益于骨愈合,减少了畸形及晚发截瘫等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作者:郑和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观察24 例腰椎滑脱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植入单枚椎体间融合器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治疗腰椎滑脱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4年(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愈合率达95.83%,无融合器移位,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1.8%.结论 经侧后方斜行植入单枚BAK再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能保证脊柱骨性愈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作者:姜荣权;王志强;郭文胜;卢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的构建及其诱导成骨能力的比较

    目的 制备PLGA-bBMP,PLGA-bBMP-IGF-Ⅱ,PLGA-bBMP-IGF-Ⅱ-bFGF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并比较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GF-Ⅱ,bFGF和bBMP,分别与PLGA复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种诱导骨再生膜,用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以单纯PLGA膜作为对照组,分别在2、4、8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四环素示踪和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三种生长因子存在时间.结果 提取的小牛骨bBMP能诱导成骨,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能在体内诱导新骨的形成,明显优于PLGA(对照组),其诱导效果呈现PLGA/bBMP(B组)<PLGA/bBMP+IGF-Ⅱ(C组)<PLGA/bBMP+IGF-Ⅱ+bFGF(D组).结论 三种诱导骨再生膜均具有诱导成骨作用;bBMP、bFGF及IGF-Ⅱ与PLGA膜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诱导成骨效应,同时PLGA膜对多种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姜文学;曹现林;徐东明;胡茂忠;尤佳;孙洪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方法 分析60 例70 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 全部病人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全部平稳渡过手术期.结论 高龄病人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葛品芬;高琴;郭建栋;刘亚芬;顾莲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微创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邦荣;周龙;应江炜;张峰;徐荣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腿皮下绦虫1 例报告

    人绦虫病,以感染猪绦虫为主.绦虫通常寄生在人的肠道,而存于皮下者较为少见.我科曾治疗1 例,介绍如下.

    作者:曹兴;刘筑;田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至2005年,对58 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有成角稳定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其中二部分骨折38 例,三部分骨折14 例,四部分骨折6 例,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三角肌,间接复位并尽量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将锁定钢板置于肱骨的侧方,大结节下方5 mm处,克氏针临时固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将移位的大小结节固定于钢板上.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按Neer功能评定,术后功能优21 例,良28 例,可7 例,差2 例,仅有2 例肱骨头坏死,其中1 例术后功能较好.结论 锁定钢板有高度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韶华;徐荣明;马维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李鹏飞;张思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探查对处理断指再植动脉危象的意义

    目的 探讨手术探查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再植术后48~96 h)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的意义.方法 将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在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的171 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探查组(治疗组)87 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84 例.治疗组在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后积极予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找出动脉痉挛或/和血栓形成段、予切除后行动脉端端吻合或取前臂静脉移植修复指动脉.对照组予罂粟碱30 mg肌注;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如无缓解重复推注;安定镇静及镇痛药止痛等保守处理.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情况.结果 治疗组成活78 例,成活率89.7%;对照组成活41 例,成活率48.8%,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手术探查有重要的意义,不能轻易放弃.

    作者:魏鹏;王欣;陈宏;王晓峰;薛建波;周黎明;黄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