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金忠;尹建华;任兰芝;贾利民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进行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39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壁破裂但无神经损伤的老龄骨质疏松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复位、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39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背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神经损害症状或体征,X线片显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25.20±4.2)°矫正至(8.6±5.2)°,CT显示骨水泥无渗漏,后壁骨块不同程度复位.结论 球囊可应用于后壁骨折的椎体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明显.
作者:韩为;张华山;吴小春;路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行锁定接骨板(locked compress plate,LCP)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有随访记录LCP治疗的31 例Pilon骨折,其中Ⅱ型15 例,Ⅲ型16 例,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情况.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12 例,良16 例,可2 例,差1 例.结论 对于PilonⅡ、Ⅲ型骨折,LCP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办法.
作者:江正康;陶卫明;周炳华;庄科雄;陈飞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1 例.结果 31 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周.疗效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与HSS肘关节评分标准,优21 例,良8 例,差3 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自锁髓内钉固定牢靠,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是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贤;李旭;吴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发病率日趋升高.骨质疏松导致椎体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即椎体的大载荷与应变能力降低,使椎体出现压缩骨折的倾向.骨折部位的小梁破坏和刚度降低,导致局部载荷转移、微关节形成和微运动增加,引发受损椎体的疼痛和畸形[1].
作者:吴齐恒;韩日;欧阳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X线分级下选择手术方案治疗成人大骨节病的疗效.方法 对287 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依据骨端X线分级区分病情活跃程度及严重程度,选择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钻孔减压术、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加截骨、切开关节清理或合并截骨、人工关节置换、关节融合术,同时行大骨节病相关疾病的桡骨小头切除、髌骨复位、肱骨内上髁切除和肘、踝、腕尺管切开神经外膜切开减压术.结果 本组287 例术后随访1.5~5年,术后均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假体松动、下沉、倾斜、脱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坐骨神经牵拉伤、腓总神经压迫损伤及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有3 例关节血肿,经关节抽液后消失,2 例浅表感染,经关节冲洗后痊愈.采用Harris关节评分法评价髋关节的运动功能(优良率66.7%),采用HSS关节评分法评价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优良率78.8%),采用HSS关节评分法评价肘关节的运动功能优良率76.5%),采用McGuire评分法评价踝关节的运动功能(优良率68.6%),采用Macnicol标准判定肘、腕、踝管综合症术后效果(优良率75.0%).结论 骨端X线分级下手术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有利于根据病情活跃程度和严重程度,选择手术方案,做到治疗的合理化、客观化、个体化,提高疗效.
作者:杨雷刚;涂忠民;周军峰;高大龙;董舒;任军龙;解俊杰;张文凯;赵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 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龄32~65 岁,平均年龄50.3 岁.按Neer分型,其中Ⅱ型3 例,Ⅲ型20 例,Ⅳ型12 例.术后按照Ne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优28 例,满意4 例,不满意3 例,满意率91.4%.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作者:戴海波;邱志龙;唐新桥;梁培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高龄患者手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股动脉搏动点与髂前上棘顶点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旋髂浅动、静脉为皮瓣血管蒂,皮瓣面积12 cm×7 cm~22 cm×11 cm.结果 13 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手部外观较为满意.结论 髂腹股沟皮瓣具有血运丰富、血供可靠、成活率高及切取简单的优点,适用于高龄患者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高凤梅;苏红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大多数是稳定、无移位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20%是移位、不稳定的骨折,临床大多采取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穿针、肱骨近端髓内钉、钢板螺钉固定、半肩关节置换等.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骨质量、骨折前肩袖疾病及骨关节疾病,这些一般状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作者:张睿;陈云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测量了120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结果 显示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P<0.01)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采用X线片评定股骨近端骨量改变对于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侯宜刚;赵恒奎;张波;朱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后路椎板减压松解受压的硬膜囊及神经根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内结构暴露,易发生腰椎手术后综合征.我们自2005~2008年采用颅骨钉网系统重建椎管后壁治疗此类患者32 例,平均随访26.5个月,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贾金忠;尹建华;任兰芝;贾利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血管吻合方法进行断指再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1 例患者中男7 例,女4 例;年龄20~85 岁,平均38 岁.
作者:房玉轩;孙喜山;李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腿闭合性动脉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为17 例21肢小腿闭合性动脉损伤的患者行血管探查吻合,其中4 例无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17 例均行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术中发现动脉断裂7 例10肢,动脉栓塞5 例6肢,动脉分叉处断裂2 例,栓塞1 例,胫前及胫后均断裂2 例.12 例14肢探查后直接吻合,5 例7肢行静脉移植.小腿缺血至再通血时间3~12 h,平均7.5 h.血管吻合后全部行筋膜室预防性切开.结果 11 例14肢体成活良好,筋膜室减压处Ⅱ期植皮成活;4 例5肢术后皮肤部分坏死,行皮瓣修复成活;1 例术后血管广泛栓塞,肢体坏死,给予截肢;1 例术后出现持续高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截肢.结论 小腿闭合性血管损伤的治疗重点在早期诊断,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快恢复肢体供血,术后注意防止肾功能衰竭.
作者:李树秋;姚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病例分别选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手术等.现将我院1 例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致髂总静脉损伤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敏;席志峰;朱修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我院采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08 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钢板组优良率为92.6%,克氏针组优良率为81.5%,钢板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作者:万亿;李志强;李亚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颅底凹陷症是枕骨大孔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寰椎及枢椎骨质发育畸形.寰椎向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体积缩小,压迫延脊髓、小脑及牵拉神经根,且椎动脉受压出现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作者:王丽燕;史淑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移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3月至2007年8月收治了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 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对骨折端有限复位,以恢复肢体力线和长度,应用Bastiani外固定器固定胫骨,必要时采用有限内固定以稳定骨折端,同时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男8 例,女3 例;年龄17~58 岁.结果 随访8~29个月,11 例背阔肌肌皮瓣均完全成活,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完全覆盖、愈合,骨外固定器固定较牢固,骨折愈合快.术后4~7个月达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骨不连、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可Ⅰ期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改善骨折端的血运及抗感染能力,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固定较牢固,对骨折端创伤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胫腓骨复杂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文彬;杨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比性研究,评价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taphy,CSM)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针对39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1 例行前路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A组),18 例行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钛笼、cage植骨融合术(B组).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植骨融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生理弧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14~36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6%、1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4±30) min、(105±20) min,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60±45) mL、(110±20)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84.6%、9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6.5%和8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弧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钛笼、cage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椎体骨质保留多、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钟斌;邵高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以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02~2007年治疗的42 例胫骨平台骨折,均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内固定,部分处理合并伤.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根据HSS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本组共42 例,优24 例,良16 例,中2 例,优良率95.2%.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好、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目前微创要求.
作者:郝兴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切口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A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微切口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40 例股骨干A型骨折患者.结果 经6个月~3年(平均1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无锁钉及髓内钉松动、断裂,髋、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微切口复位、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A型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关节、骨折愈合率高及减少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杨英果;汤长华;张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自发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5 例.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2年,按Arner-Lindholm法评定标准评定,优4 例,良1 例.结论 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跟腱止点重建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跟腱断端固定牢固,效果良好.
作者:李军实;王书军;韩君豪;彭旭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