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汛;陈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瑛强;霍娟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5例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了脾切除术,效果良好.现将该疾病的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定雄;冯裕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28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结合文献综合评价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全组28例,右半结肠癌7例,左半结肠癌2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综合判定,掌握好适应症,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
作者:莫南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地探讨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局注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方法治疗支气管残端胸膜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用活检钳清除瘘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局部反复注入适量医用生物蛋白胶.结果接受治疗后,4例患者的支气管残端胸膜瘘在5周内全部闭合.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注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支气管残端瘘,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宏宁;陈永倖;罗美娟;占洁坚;潘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1983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262例精神病人的病历中,入院前、后有自杀的念头、自杀的言论和自杀行为等病史的75例住院精神病人为对对象,全部病历资料来自本院病案室.
作者:陈维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儿童甲亢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7例治愈,治愈率97.1%,1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儿童甲亢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江汛;陈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常引起新生儿残废或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如何诊断已成为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科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罗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小儿胸廓呈圆桶形,吸气容量、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少,气管支气管粘膜柔嫩,管腔小易充血水肿,纤毛运动差,粘液腺分泌少,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整个肺部含血量多含气量少,因此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淤血,终缺氧,现就150例小儿麻醉在呼吸管理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郭光琼;吴迎宪;金华;李德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由昆明白马制药厂提供)颈动脉穿刺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5例,并于同期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相近的病人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信;田秀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婴幼儿在重症肺炎的严重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探讨重症肺炎多器官损伤情况与临床关系,本文将我院近20多年来因重症肺炎死亡病例较完整的尸解资料结合临床对其主要器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韩栋光;朱华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自1997年5月至2002年8月,我们采用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段长祥;盛兴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农垦三亚医院建院已有四十年历史.四十年间,医院从原来仅服务局部的一家小型医院,发展至今成为一家医疗设备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对外开放型、琼南地区一流的综合性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更新更高的起跑线上,面对日趋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如何立足服务宗旨,再创新辉煌?笔者认为,努力实现现代化医疗科技是促进大发展的关键.
作者:陈元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我院三年内小于15公斤儿童的预充情况.方法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小于15公斤儿童260例,平均年龄29个月(1-4岁),全组病例无死亡.麻醉方法:全组病人采用静脉加吸入全央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预充用晶体为乳酸林格氏液,胶体为血定安、贺斯,血制品为红细胞悬液、血浆、人血白蛋白,以及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抑肽酶等.中度低温(30-32℃)、中高流量(2.4-3.0L/min/m<'2>).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6.66±6.02ml,主动脉阻断时间46.03±5.28分,预充总量676.41±121.32ml/例,平均每公斤体重预充量55.99±16.55ml,预充红细胞悬液血量:313.28±54.83ml,预充红细胞悬液占预充总量的42.31±4.68%,体外循环结束时余血量417.71±103.04ml/例预充晶体液;144.73±92.1ml,胶体液:139.5±128.24ml.结论:在储血室100ml安全平面时,预充总量550-700ml是安全的.
作者:于军;刘燕;张达雄;王中;王红卫;陈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39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作者:李斌;李新明;陈关良;王圣;王天松;马建林;吴明;张敬文;林劲;苏哲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每年的元月17日至2月25日,为美兰机场的春运高峰期,过往旅客成倍地增加,由于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显著,航空距离跨越大,这些乘客承受不了气温瞬间的变化,加之又因旅途劳累,饮食不当,飞机延误等待的焦急,以及候机室人员滞留太多引起的嘈杂、闷热等原因,极易诱发各种急症.笔者对2003年春运期间,过往旅客急诊病例做了如下统计分析.
作者:张莉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自1999年3月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伴持续性剑突下疼痛1月,加重2天于2001年12月10日急诊入院.近1月来因胸闷、气促伴剑突下疼痛就诊上级医院,并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IV级,慢性胃炎并以相应处理,患者胸闷、气促减轻,但仍有剑突下疼痛.自行要求2001年12月1日出院.来我院就诊当时,伴有恶心,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样,剑突下剧痛,并向胸背部放射,大汗淋漓,四肢厥凉,烦躁不安,有少许咳嗽,咳白色粘痰,有少许暖气、反酸,大便稀烂,无粘液脓血便,小便正常.患者患有胃炎30余年,自诉不规律发作.有慢性支气管炎史30年.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则服药.1994年患有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否认有婚外生活史.查体T36.7℃,P80次/分,R20次/分,BP22.6/13.3Kpa,神清,表情痛苦,面色苍白,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颈软,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无异常博动,双下肺呼吸音稍弱,可闻及少许干、湿性罗音.心尖博动点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未触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呈房颤律,二尖瓣区可闻及Ⅱ/Ⅵ级收缩期杂音.腹平坦,腹肌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稍亢进.辅助检查示心肌酶动态检查正常,大便OB(±),余正常.动态心电图示房颤伴差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脏彩超‘示左室壁稍增厚,左室前壁运动收缩力稍减弱,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射血功能降低,主动脉瓣轻度钙化,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返流;胸中CT‘示心影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右肺动脉增粗,考虑早期肺高压,双胸腔积液,考虑早期心衰,膈下位于肝右叶与心影间隙囊性阴影,大小约为5.0×7.0cm<'2>,边界不规则、清楚,考虑胃肠影可能性大;腹部B超示慢性胃炎,腹主动脉硬化并狭窄.考虑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肺动脉高压、左心室扩大、心房房颤伴差传、心功能不全Ⅳ级;2、双侧胸腔积液;3、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4、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予强心、利尿、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制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胸闷、气促好转,但剑突下疼痛持续不减,仍有恶心,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凉,予镇痛剂,如度冷丁治疗后症状有少许减轻,但仍有疼能.入院第3天查体发现患者剑突及脐之间可触及一包块,约4×4cm<'2>大小,有轻压痛,质软,有轻微博动感,表面光滑,边清,不易推动.腹部包块在数日后逐渐增大,博动明显,行腹部B超示膀胱右侧壁外可见9.7×5.8cm<'2>回声光团,边清,间有暗区,考虑腹主动脉瘤.腹部CT明确为腹主动脉下段及双髂总动脉动脉瘤.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作者:林李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肺挫伤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4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21例,传统通气组23例.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采用6-8ml/kg,传统通气组为12-15ml/kg,其它呼吸机参数按同一策略调整,比较两组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ARDS、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及肺部感染率较传统通气组明显缩短(P<0.05),且ARDS的发生率低于传统通气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减少肺挫伤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并降低肺部感染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龚立宏;李成继;彭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59岁,男,因咳嗽伴左侧胸痛1月加重伴气肾1周,于2002年9月18日入院.1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少许白炎,感左侧胸部持续性隐痛.1周前,咳嗽,胸痛明显加重,不伴咯血,声嘶,呛咳.既往无吸烟,饮酒嗜好.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呼吸动度差,左下肺叩浊,无干湿鸣.入院后经纤支镜活检,胸水查脱落细胞等检查确诊为左上肺腺癌T4N2M.辅查:ALT218u/L AST106u/L GGT313u/L ALP542u/L: TB、DBIL,IBIL正常.给予保肝降转氨酶治疗,ALT、AST一度下降,但3天后,患者出现黄疸,ALT288u/L AST250u/L TB76.06umol/L DB52.53umol/L IB23.5umol/L GGT1268u/L ALP1381u/L.转氨酶上升幅度1.3-2.3保;胆管酶上升幅度2.55-4.05倍,TB,DBIL,IBIL上升3-13倍.腹中CT多次检查均没发现癌肿肝转移的证据.在分析本病例权衡化疗利弊,征得家属同意后,选用健择化疗.第一次化疗后转氨酶ALT306u/IAST309u/L TB131.13umol/L DB91.3umol/L IB39.79umol/L GGT 1155u/L ALP1425u/L,转氨酶、胆管酶上升幅度仅1-1.7倍,较化疗前轻皮升高.经2个疗程后,胆管酶、转氨酶恢复正常.
作者: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协助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方法用日本富士公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做凝集试验,检测218例门诊和住院中怀疑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218例中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45例,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4例,阳性率97.8%,不符合临床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73例,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0例,假阳性率22.9%.两数据x<'2>=10.2,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辅助广法.
作者:姚崇武;洪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