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刘燕;张达雄;王中;王红卫;陈瑾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电解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方法 80例窒息新生儿和40例正常新生儿采用同一仪器测定其血清电解质.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Na<'+>、Cl<'->、Ca<'2+>与正常儿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组窒息患儿血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Na<'+>、Cl<'->、Ca<2+>的测定结果可和为分析病情及评价窒息程度的敏感指标,并可指导治疗.
作者:陈思红;张晓红;史雪川;姚映斐;李伟中;庄静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1983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262例精神病人的病历中,入院前、后有自杀的念头、自杀的言论和自杀行为等病史的75例住院精神病人为对对象,全部病历资料来自本院病案室.
作者:陈维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母婴传播HBV仍是我国HBV病人感染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观察127例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孕母新生儿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在出生和出生后3月、6月、12月的变化,从而揭示孕母HBV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在母婴传播HBV中的意义,为阻断母婴传播和HBV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浅部真力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日2次外用派瑞松霜涂于患处,疗程为3周.结果痊愈39例(65%),显效18例(30%),有效2例(3%),无效1例(2%). 总有效率为9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派瑞松霜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7年7月至2002年11月,我们采用腕踝针治疗肩关节痛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玖明;吴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小儿胸廓呈圆桶形,吸气容量、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少,气管支气管粘膜柔嫩,管腔小易充血水肿,纤毛运动差,粘液腺分泌少,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整个肺部含血量多含气量少,因此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淤血,终缺氧,现就150例小儿麻醉在呼吸管理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郭光琼;吴迎宪;金华;李德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通过对本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分析,发现懂得正确运用辩证诊治的中医人员使用甚少,而高达98%的非中医人员是使用中成药的主体.现将我院2002年2月-4月中成药处方9489张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中成药临床使用现状.
作者:黄凯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瑛强;霍娟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自制国壮鼻炎膏临床应用以来,治疗了鼻窒、伤风鼻塞、鼻渊、鼻槁和鼻鼽等.笔者收集了鼻窒和鼻渊使用国壮鼻炎膏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的祛瘀息风降压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30例,口服祛瘀熄风降压方,结合服西药卡托普利.结果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3.3%.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佳方法.
作者:冼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医学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纵观各家对本病的研究,每以阴虚燥热定论,多以养阴润燥为法,然而许多患者疗效并不理想,笔者在临床辨证中发现不少患者并无明显的阴虚燥热之象,而常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及血糖升高为主,从中医辨证多以脾虚血阏定论,结合历代医家论述及现代相关研究报道,本文试从以下方面对糖尿病脾虚血瘀证的辨治思路加以分析探讨.
作者:黄西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常引起新生儿残废或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如何诊断已成为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科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罗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届晚期而无法行手术切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肝癌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治疗策略有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基因置换或补充、反义核苷酸技术等.其中自杀基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吴宝安;李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高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宫颈炎的发生与感染、宫颈裂伤、外翻有关,治疗宫颈炎的方法很多,我院采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欧月兰;何琼波;李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骨不连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病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极为复杂,经常为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治疗较困难.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四肢骨折病人2160例,其中闭合骨折1608例,开放骨折552例,共发生骨不连42例,占1.9%.现报告如下.
作者:战民庆;孙树立;王春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各型的脑电图(EEG)变化并估测其预后.方法对联18例HIE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测并分析.结果脑电图表现与临床症状基本呈平行关系.结论 EEG检查有助于HIE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少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妇女脐带绕颈时,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超确诊为脐带绕颈,并测定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值),比较分析213例脐带绕颈者(观察组)和220例无脐带绕颈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1),但两组新生我重度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绕颈足月妇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胎儿监护下可行阴道试产.
作者:林文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150例胃癌手术治疗颈后因素的分析,探讨合理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式.方法对1987-1997年间收治的150例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100例,姑息性切除术43例;采用AJCC胃癌TNM分期,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4.7%、40%、27%;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60.0%、56.0%、42.9%及9.3%、7.0%、0.0%,两组术后3、5、10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极显著,P值均<0.0001;根治性切除组中切缘癌残留占2%,D≤N占64%.结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本组胃癌手术治疗颈后的关键因素,胃癌姑息切除、切缘癌残留及D≤N等可能为影响胃癌手术治疗预后的负面因素.
作者:李仁峰;杨作衡;王国雄;汤鹏;周卫平;方壮伟;蔡国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尿常规检验的仪器化带来了快捷和高效,而试纸条的检测亦越来越精确,但临床显微镜在检测形态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400例病人尿分析仪与显微镜的同时检测分析尿液的RBC和WBC的结果的差异分析,指出了2项检测方法联合的意义及其合理性.
作者:王晓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荧光PCR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探讨检测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方法.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对同份血标本分别进行了HCMV-DNA和HCMV-IgG、IgM检测.结果荧光PCR法检出的阳性率比微粒子酶免疫分析高(P<0.05).结论 HCMV-DNA-PCR及抗HCMV-IgM对病人同时检测,可提高HCMV活动性感染检出率.
作者:林寿榕;陈建森;卓光生;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