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32例临床观察

王红清

关键词:栓治疗,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剖宫产术后, 分娩后, 应用, 阴道, 报告
摘要:我科自1998年7月-1999年4月以来应用卡孕栓治疗阴道分娩后或剖宫产术后因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52例,报告如下.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派瑞松霜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浅部真力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日2次外用派瑞松霜涂于患处,疗程为3周.结果痊愈39例(65%),显效18例(30%),有效2例(3%),无效1例(2%). 总有效率为9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派瑞松霜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4例临床诊断与CT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常引起新生儿残废或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如何诊断已成为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我科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罗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的应用统计与耐药性的关系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新品种不断上市及广泛应用,药物的耐药性引起高度观注.现就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汇总和分析如下,全年销售的药物以金额和DDDS(即总用经量与限定日剂量之比值)两种方法统计用药的前十位.另外汇总检验科前三季度的药敏培养情况,商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邢巧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20例抢救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造影已证实90%有血栓存在,从而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急性心梗(AMl)早期(在6小时内)给予溶栓治疗,可使血栓迅速溶解,冠脉再通,从而缩小梗塞面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剂为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本人收集急性心梗早期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20例病人做一小结.

    作者:蔡青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腕踝针治疗肩关节痛38例

    1997年7月至2002年11月,我们采用腕踝针治疗肩关节痛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玖明;吴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观察

    我院应用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王祖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麻醉的呼吸管理体会

    小儿胸廓呈圆桶形,吸气容量、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少,气管支气管粘膜柔嫩,管腔小易充血水肿,纤毛运动差,粘液腺分泌少,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整个肺部含血量多含气量少,因此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淤血,终缺氧,现就150例小儿麻醉在呼吸管理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郭光琼;吴迎宪;金华;李德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吡嗪酰胺片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男性,34岁,因久咳且痰中带血,故来我所检查,胸透发现左上肺有阴影,X光片显示左上肺有空洞,痰涂片为阳性,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因是初诊病人,既往无过敏史,故使用短程疗法治疗.即口服利福平0.3g、异烟肼0.4g+链霉素注射液0.75g+吡嗪酰胺1g(广东华南制药厂,第二天感到口唇发麻,全身发痒.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8mg后,症状好转,主治医生认为可能是SM引起的过敏反应,故叮嘱病人停用链霉素注射液,继续服用RFP+异烟肼+PZA.

    作者:杨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39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作者:李斌;李新明;陈关良;王圣;王天松;马建林;吴明;张敬文;林劲;苏哲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神经内窥镜始于20世纪初,如Dendy Mixter Pufman Scerff等都曾用神经内窥镜处理脑积水,实行脉络丛烧灼,第三脑室造瘘等,但在很长时间内该项技术都能以被精神外科医生广泛的接受,其技术发展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适合于神经外科的内窥镜仪器,仪器的直径过大,光照度差,缺乏灵活性等致命的弱点.1960年Hopin透镜系统的发展是神经内窥镜的质量大为提高,Auer Criffith和Guciot等应用神经内窥镜处理更多的神经外科疾病.1986年Griffith等总结了神经内窥镜手术技术,将这一领域称为内窥镜神经外科.

    作者:刘洪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28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结合文献综合评价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全组28例,右半结肠癌7例,左半结肠癌2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综合判定,掌握好适应症,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

    作者:莫南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精子抗体不同亚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在不育症夫妇中,抗精子抗体是引起免疫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可引起自身或同种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若在不孕不育男、女任何一方的血清中检出抗精子抗体,则可诊断为免疫性不育.从而为免疫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1475例不育病人血清AsAb.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赵英;符生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本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77例,随机分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质量的观察

    目的总结我院三年内小于15公斤儿童的预充情况.方法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小于15公斤儿童260例,平均年龄29个月(1-4岁),全组病例无死亡.麻醉方法:全组病人采用静脉加吸入全央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预充用晶体为乳酸林格氏液,胶体为血定安、贺斯,血制品为红细胞悬液、血浆、人血白蛋白,以及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抑肽酶等.中度低温(30-32℃)、中高流量(2.4-3.0L/min/m<'2>).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6.66±6.02ml,主动脉阻断时间46.03±5.28分,预充总量676.41±121.32ml/例,平均每公斤体重预充量55.99±16.55ml,预充红细胞悬液血量:313.28±54.83ml,预充红细胞悬液占预充总量的42.31±4.68%,体外循环结束时余血量417.71±103.04ml/例预充晶体液;144.73±92.1ml,胶体液:139.5±128.24ml.结论:在储血室100ml安全平面时,预充总量550-700ml是安全的.

    作者:于军;刘燕;张达雄;王中;王红卫;陈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下消化道大出血52例内镜诊治分析

    下消化道大出血,为了明确病因,而进行肠镜检查.本科在1990年11月-2002年5月间共接诊52例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

    作者:王文文;吴克利;吴春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动脉痛20例

    颈动脉痛是一种原因未完全明了的颈动脉血管性疼痛综合征.本文报道笔者亲自诊治的急、慢性颈动脉痛20例,并对本病的病因、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有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作者:王道雄;赵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甲氰咪呱预防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附131例报告)

    肺心病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我院在治疗肺心病时,同时应用甲氯咪呱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海荣;章兴铭;熊光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采用海南福林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11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并与使用法国药厂生产的活脑灵对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何启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75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临床资料分析

    自1983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262例精神病人的病历中,入院前、后有自杀的念头、自杀的言论和自杀行为等病史的75例住院精神病人为对对象,全部病历资料来自本院病案室.

    作者:陈维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BeAg阳性孕母HBVDNA水平对新生儿HBVM的影响分析

    母婴传播HBV仍是我国HBV病人感染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观察127例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孕母新生儿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在出生和出生后3月、6月、12月的变化,从而揭示孕母HBV感染状态和病毒载量在母婴传播HBV中的意义,为阻断母婴传播和HBV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