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茁;欧阳碧山
本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40只断指再植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尤蝠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阻滞为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139例,分成两组,试验组(n=76),用镇痛复合液根据部位不同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以痛点为穿刺点,行扇形浸润注射,结合干热敷、适度制动、局部按摩等理疗.5~10天后,根据疼痛缓解情况,VAS降低≥5的病人无需进一步治疗,VAS降低<5的病人进行第二次治疗.对照组(n=63):组成与实验组相似.接受NSAIDs类药物治疗, 理疗措施同实验组.结果试验组效果优良率1周80%,2周92.1%,2周有效率10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优良率1周30%,2周57.1%,2周有效率76.1%,15例(23.8%)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浸润阻滞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高,未见明显的治疗并发症, 病程缩短,病人乐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方法.
作者:田国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我科收治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谭秋旁;陈彩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原因分析1.1 留置导尿会削弱宿主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使其易于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对尿路上皮造成机械性损伤,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等途径细菌进入尿路,促进病原菌的定植.
作者:文丽云;李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能生物离子治疗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分成两组进行观察.①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海南天光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能生物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指标为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0%,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6.15%;心电图缺血改善有效率为86.27 %,治疗后的24h动态心电图ST段总压低时间缩短以及ST段大压低深度减少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高能生物离子对心绞痛症状的近期改善有着肯定的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作者:姚震;陈靖;孔月琼;郑海龙;容琼文;刘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脑膜瘤手术中对减少输异体血量及术后Hb和Hct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膜瘤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n=12) 和ANHD组(Ⅱ组,n=12),两组均采用气内全麻.Ⅱ组手术开始前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和术后Hb、Hct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围术期出血量接近,Ⅱ组有9例完全避免输异体血,余3例各输异体血200ml;Ⅰ组病人均输异体血,输血量400-800 ml,显著多于Ⅱ组(P<0.01).Ⅱ组术毕Hb及Hct与Ⅰ组对比下降(P<0.05),术后第1和第7 天与Ⅰ组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手术病人术中减少或不输异体血.
作者:丁叁强;杨丹娜;郑淦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介绍医用微型夹板坚强骨内固定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急诊中,选择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例,行微型夹板坚强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固定方法简便实用,即时手术修复和重建了被破坏的颌骨解剖结构,其临床疗效佳.结论颌骨骨折急诊微型夹板坚强骨内固定,不仅具有减少了长期颌间固定时间的特点,且增加了骨折固位的稳定性,减少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的尽快恢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余海;钟伟;黄谢山;邢莉;乔翠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继发性癫痫的疗效 .方法 18例继发性癫痫根据发作类型,脑电图、脑地形图、CT、MR定位,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实施痫灶治疗.结果 OUR-XG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继发性癫痫1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发作消失6例,发作减少9例 ,发作无改变者3例,有效率83.33%.结论 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外科是治疗继发性癫痫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罗光华;刘小丘;段惠远;陈文飞;陈婕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寻找新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观察高能生物离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材料和方法按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确诊的,平均腰痛史为6. 58年的51例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用海南天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能生物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40分钟,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全部51例病人均完成了1疗程的治疗,治愈率66.7%,有效率100%,无无效者.结论高能生物离子是一种新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文汝;刘东辉;孙丽;李萍;马兴建;耿红;胡美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能生物离子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治疗;②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能生物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时间各为1个月。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定量表;②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等级;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组显效例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TCD结果提示治疗组的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能生物离子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治疗组无一病例病情恶化,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作者:林铁琴;苏庆杰;陈靖;王源江;陈志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期剪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一组观察组为(出生后36-48h,55例);第二组对照组为(以生后48-72h,85例对比)脐带残端剪断后采用我院药房购进的脐带粉撒在创面上。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效果差异较大,在生后48~72h脐带残端剪除出血量少,应用脐带粉后脐带干燥时间短,感染率为0。结论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达到收敛、止血、抗感染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诗芳;李秋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儿童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在慢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0名1~15岁健康儿童和180名患有慢性肝炎儿童的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 结果 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x±s)如下:HA(58±16)ng/ml,LN(115±17)ng/ml,PcⅢ(146±2 7)ng/ml,CⅣ(51±16)ng/ml.HA、CⅣ与年龄不相关(r=-0.022,P>0.05;r=0.070,P>0.05) ,而LN与年龄显著相关(r=0.128,P<0.01),PcⅢ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9,P<0.01).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与同龄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轻度慢性肝炎患儿除HA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外,其他3项均无差异.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的4种血清标志物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儿童中,有2种或3种以上的标志物显著性增加. 结论 4项标志物在儿童期有其年龄特征.它们可反映慢性肝炎患儿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因此,对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项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原-2的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90例疑似胰腺疾病患者分别用免疫层析法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和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淀粉酶.结果 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结果有19例阳性,敏感度为 90.5%,69例非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中阳性者5例,特异性为 93%,而血、尿淀粉酶的敏感度分别为 85.7%和 80.9%,与尿胰蛋白酶原-2结果比较,作X2检验,P<0.05.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指标,明显优于血、尿淀粉酶.
作者:徐金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行介入治疗;其中6例在灌注后用明胶海绵进行了栓塞.结果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腹水、患部疼痛得到缓解.CT随访显示明显有效2例,轻微有效15例,效果不明显5例.仅有1例在化疗后出现臀部疼痛、红斑和溃破,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其余21例病人均为正常.结论髂内动脉药物灌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作者:尹传高;朱立春;汪松;王悦;程先平;惠锦林;王彬;梅蔚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MH 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检测透析前、后血清CRP、CER、AAG和SAA水平.结果透析后血清CRP 、CER和SAA显著升高(P<0.001)和(P<0.005)、AAG水平降低,但(P>0.05).结论透析过程血液与人工透析膜接触可导致患者炎症反应,四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评价透析对患者炎症刺激中,同样敏感和迅速.
作者:段力平;王君娣;王永卿;陈艾;王庆秋;林叶英;徐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发病机理,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而进行了本研究.方法测定临床诊断为RV肠炎44例患儿及正常对照大便的双糖.结果 RV肠炎大便中的双糖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RV肠炎的发病是以RV损伤小肠绒毛为主,影响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同时小肠粘膜上皮内的双糖酶活性减退,致肠内乳糖及其他双糖吸收障碍,肠道内双糖增多,渗透压升高,水分渗出,导致水样性腹泻. 提示在临床治疗RV肠炎时,能否合理调节饮食,给予适当的消化酶,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目的.
作者:李建军;刘作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IE86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附录XIXF204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结果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大有效稀释浓度下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部颁标准中规定的热源检查法检测,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作者:孟雅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2002年2月28日至3月30日共收治麻疹病例9例,全部是在学校学生,现将流行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小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 .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苏卫红;隆习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87-20 02年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7例;其中肾上腺瘤者21例(78%);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 (22%),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术后肾上腺瘤者21例,血钾均恢复正常,19例血压恢复正常,2例仍高,肾上腺皮质增生者6例,血钾恢复正常5例,血压4例降到正常.结论原醛症定性诊断主要靠症状和生化测定,定位靠B超、CT,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荆志涛;刘近坤;高先华;高文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