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旁;陈彩片
我院2002年2月28日至3月30日共收治麻疹病例9例,全部是在学校学生,现将流行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小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报告采用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踝后侧皮肤缺损的结果. 方法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缺损大小沿足内侧轴线设计皮瓣,首先解剖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再游离深支的内侧支及伴行静脉,沿舟状骨骨膜及胫后肌腱浅层切取皮瓣.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6cm×6cm-7cm×9cm,随访2-4年,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足内侧皮瓣薄而柔软,特别适用于修复踝关节后侧的皮肤缺损.
作者:马心赤;柴益民;林崇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继发性癫痫的疗效 .方法 18例继发性癫痫根据发作类型,脑电图、脑地形图、CT、MR定位,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实施痫灶治疗.结果 OUR-XG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继发性癫痫1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发作消失6例,发作减少9例 ,发作无改变者3例,有效率83.33%.结论 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放射外科是治疗继发性癫痫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罗光华;刘小丘;段惠远;陈文飞;陈婕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 .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 以腭部为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1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 21例.结论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作者:金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的发病机理,为防治婴幼儿RV肠炎开辟新思路而进行了本研究.方法测定临床诊断为RV肠炎44例患儿及正常对照大便的双糖.结果 RV肠炎大便中的双糖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RV肠炎的发病是以RV损伤小肠绒毛为主,影响小肠的分泌吸收功能;同时小肠粘膜上皮内的双糖酶活性减退,致肠内乳糖及其他双糖吸收障碍,肠道内双糖增多,渗透压升高,水分渗出,导致水样性腹泻. 提示在临床治疗RV肠炎时,能否合理调节饮食,给予适当的消化酶,以达到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的目的.
作者:李建军;刘作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 .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作者:苏卫红;隆习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本组共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扩张型心脏病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1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接受动脉测压的病人均为循环功能衰竭者.
作者:陈华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于2001年6月-2003年7月共收治5例肠粘连病人,全部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赖云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6例急性期和18例缓解期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紫癜性肾炎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8 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8有助于监测紫癜性肾炎的进展.
作者:余咏文;张强英;李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MH 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检测透析前、后血清CRP、CER、AAG和SAA水平.结果透析后血清CRP 、CER和SAA显著升高(P<0.001)和(P<0.005)、AAG水平降低,但(P>0.05).结论透析过程血液与人工透析膜接触可导致患者炎症反应,四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评价透析对患者炎症刺激中,同样敏感和迅速.
作者:段力平;王君娣;王永卿;陈艾;王庆秋;林叶英;徐曼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本组平均病程为2.6年,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为脑内CA的主要临床表现; 病理表现为由窦状扩张的畸形血管构成,其内无脑组织;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类圆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MRI T1W以等信号为主,T2W以高信号多见,部分可见瘤周环形低信号,无占位效应,无血管流空效应;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脑内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效果较好.MR I是诊断脑内CA的敏感的方法.
作者:刘小丘;袁贤瑞;姜维喜;赵建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40只断指再植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尤蝠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期剪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一组观察组为(出生后36-48h,55例);第二组对照组为(以生后48-72h,85例对比)脐带残端剪断后采用我院药房购进的脐带粉撒在创面上。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新生儿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效果差异较大,在生后48~72h脐带残端剪除出血量少,应用脐带粉后脐带干燥时间短,感染率为0。结论脐带残端应用脐带粉达到收敛、止血、抗感染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诗芳;李秋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婴儿出生体重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因素,指导在城市社区中更好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方法利用孕产妇保健卡资料,调查了广州市1605例的足月正常、自然经阴道娩出的婴儿出生体重,并分析了婴儿性别、孕周、孕次、是否经产妇、产妇年龄、产妇文化程度、产妇体重等因素与婴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男婴和女婴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289g 和3207g,男婴体重显著高于女婴(t=2.29,p<0.05).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占4.5%和5.2%.婴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孕周(r=0.32,p<0.01)和产妇出生前体重 (r=0.37,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产妇年龄显著负相关(r=0.11,p<0.05)不同孕次产妇的婴儿出生体重存在明显差异(F=3.42,p=0.02),怀孕3次产妇的婴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怀孕1~2次和4次的产妇的婴儿.结论广州市婴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240g,婴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年龄、产妇体重、孕周、产次和婴儿性别等因素有关.
作者:黄细铭;艾玲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在肝癌及肝硬化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Array 360特定蛋白仪,利用散射比浊法对60例肝癌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70例健康人员对照血清CP进行测定.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CP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P的含量则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都非常显著(P<0.0 1).检测血清中CP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癌、肝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陈静;翁义锐;林寿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能生物离子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治疗;②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能生物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时间各为1个月。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定量表;②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定等级;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组显效例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TCD结果提示治疗组的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能生物离子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治疗组无一病例病情恶化,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作者:林铁琴;苏庆杰;陈靖;王源江;陈志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7例治愈出院,术后1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 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均及时发现得以及时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CCF血管内栓塞治疗应重视术后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张和妹;陈健龙;王鹏程;吴美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阻滞为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139例,分成两组,试验组(n=76),用镇痛复合液根据部位不同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以痛点为穿刺点,行扇形浸润注射,结合干热敷、适度制动、局部按摩等理疗.5~10天后,根据疼痛缓解情况,VAS降低≥5的病人无需进一步治疗,VAS降低<5的病人进行第二次治疗.对照组(n=63):组成与实验组相似.接受NSAIDs类药物治疗, 理疗措施同实验组.结果试验组效果优良率1周80%,2周92.1%,2周有效率100%,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优良率1周30%,2周57.1%,2周有效率76.1%,15例(23.8%)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浸润阻滞治疗效果确切,治愈率高,未见明显的治疗并发症, 病程缩短,病人乐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的方法.
作者:田国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能生物离子治疗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分成两组进行观察.①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海南天光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能生物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指标为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0%,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6.15%;心电图缺血改善有效率为86.27 %,治疗后的24h动态心电图ST段总压低时间缩短以及ST段大压低深度减少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高能生物离子对心绞痛症状的近期改善有着肯定的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作者:姚震;陈靖;孔月琼;郑海龙;容琼文;刘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422例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97例患者发生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MOF中90.72%为复治肺结核,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100% ,所有病例出现呼吸衰竭,95%出现心衰,肺性脑病占60%.结论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随受损器官数目的增多而增高,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并发MOF的诱因.
作者:朱惠敏;钟菊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