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奇;陈茂余
对北京地区61 34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为1/3067,较上海天津等地区高,应予重视.假阳性值多与宫内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双胎有关,多数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
作者:张巍;王汝琪;黄醒华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患儿女性,1天,生后发现膝至踝部皮肤部分缺如.足月顺产第一胎.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其母妊期健康.无服药史.体检:体重3000克,身长50厘米,神清,反应良好,头颈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
作者:林运娟 刊期: 1991年第06期
脐部疾患多发生于新生儿期,大部分需手术治疗,给患儿及家长造成痛苦及经济负担.我们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电热烧灼器治疗新生儿脐部部分疾患800余例,避免了手术,且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作者:王献良;李莲芝 刊期: 1991年第06期
随着围产期医学的进展,使新生儿医疗保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但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当前妇儿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今将我院1986~1 988年围产儿78例尸检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侯化珍;唐宝珍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儿血清维生素E(以下简称E)浓度.测得59例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肺炎、硬肿症、溶血症及早产等新生儿血值为2~3μg/ml,普遍低于4~5μg/ml婴儿血E指标.以单剂量20mg/kg口服给药,测得新生儿E 1/2(e)为32小时明显长于成人的7~1 2小时,t1/2(a)为12小时,表明口服后需一定时间在体内进行分布.我们推荐适宜的给药方案为:每72小时口服20mg/kg,可使峰浓度为2.0~2.5μg/ml,谷浓度大于0.5μg/ml.
作者:何渭;吴婉芳;张伟;赵玉娟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本文报道了经头颅CT扫描后确诊的42例SAH的临床分析,早产儿1 6例,足月儿28例,过期产儿8例.除1例正常分娩外,其余均有异常分娩史、产伤史.34例有窒息史.回顾性总结:引起SAH的主要因素是产伤,其次是缺氧,但正常分娩者偶然也可发生.出血部位以大脑镰与枕镰旁多见,其次是枕间镰与大脑大静脉.少量出血者无临床体症,一般性出血多数表现为嗜睡、双目凝视、肌张力低下、反应差等抑制型,少数可出现惊厥、尖叫、激惹等兴奋型.大量出血可表现昏迷、昏睡、面色发灰、口唇发绀、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作者:马敏珊;董季平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患儿,男,出生6小时,因四肢浮肿6小时,于1988年11月28日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双足浮肿,渐及四肢,但哭声响亮,一般状况好,由外院转来.患儿母亲妊娠期羊水过多,没有妊高征.孕6个月时曾患泌尿系感染,服用呋喃呾啶1周,来接受放射线照射.无类似水肿家族病史.体检:体重3600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正常,皮肤无黄染及硬肿,四肢浮肿,以膝以下部位明显,无红、肿和压痛,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肋下4 cm,剑下3 cm,质软边钝,脾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未发现其他器官形态异常.入院印象:新生儿水肿待查.
作者:童笑梅;罗凤珍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我院自83年5月~90年6月收治二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简称CAH),均经尸检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婉华;陈欣林;陈自励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本文介绍75例B超扫描尸检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按1:1选择同期经B超扫描排除颅内病变的高危新生儿为对照组.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X2检验,并按X2排序提出对HIE影响的有关因素,同时对防治的意义进行讨论.
作者:刘素云;刘海毅;李明霞;刘存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患儿,男,27天,母乳喂养,因呕吐、尖叫、进行性面色苍白2天,抽搐1天住院.体检:体温38℃,嗜睡、面色苍白,臀部皮肤针眼渗血不止,前囟饱满,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存在,心肺(一),肝肋下2.5cm.白细胞15.5×1 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1 80×109/L,凝血时间25分,脑脊液血性,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静注Vit K110mg,20%甘露醇30ml,4小时一次,地塞米松及对症处理.2小时后皮肤针眼渗血停止,仍抽搐.3小时后抽搐频繁,呼吸节律不规则,昏迷,前囟膨隆,右侧瞳孔0.2cm,左侧瞳孔0.5cm,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合并小脑幕切迹疝,遂行硬膜下穿刺,左右侧各抽出暗红色血液8ml,前囟平软,穿刺后3小时,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存在,次日抽搐减轻,开始吃奶,1 0天后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左上肢肌张力稍高,余正常.
作者:翟奇;陈茂余 刊期: 1991年第06期
1981.1.1~1988.12.31,本院分娩婴儿总数23503例,从孕28周至出生后28天围产儿死亡共计476例(死胎170例,死产51例,新生儿死亡255例),围产儿死亡率20.25‰,如按围产期Ⅰ计算则死亡率为19.32‰,为查明围产儿的主要死因及其有关因素,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依据,特将本组围产儿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自励;王陶 刊期: 1991年第06期
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时由于缺氧可使多系统受累,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影响预后重要的因素(1).
作者:王丹华;徐景蓁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患儿,女,第二胎第一产.第一胎行人工流产.胎龄周43+1,因臀位由他院急转我院行剖宫产术.产母24岁,孕早期曾多次接受X射线照射,以确诊垮结石,并行肾结石手术,用过麻醉剂、卡那霉素等.无家族遗传史,父母均体健无任何疾病,无嗜烟、酒史,非近亲结婚.母查染色体正常.
作者:刘菊珍;王鸾艳;孙建兰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患儿,女,47天,因全身皮肤硬结进行性增多1月余入院.患儿于1月前,面部出现4~5枚黄豆大小红色斑丘疹,次日面部斑丘疹增多,胸腹部也呈散在分布.5天后皮疹隆起,形成暗红色硬结,少数融合成片,渐向四肢扩展.伴纳差、易哭闹、精神萎.体检:神清,精神萎靡,全身皮下可触及黄豆蚕豆大小紫红色硬结,无压痛.颌下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2~3枚,质地硬,活动度差.眼睑轻度浮肿,结膜充血,口唇肿胀,咽部充血,颈软,心肺检查正常.腹软,肝肋下1.5cm,剑下3 cm,脾肋下0.5cm.余体检正常.
作者:陈召志 刊期: 1991年第06期
调查对象及结果本文采用非选择性地观察在本院新生儿科自1 989年2~4月住院的150例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入院时由皮肤科医师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其中97例新生儿入院后十天进行了复查.
作者:汤建萍;郑先杰;刘秀梅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从1983~1 988年在我院住院的1 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处理.按照Volpe提出的五种临床种类分类,微小型及强直型占78%,多灶性惊厥占18%.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生化代谢异常.感染引起的惊厥仅3例(6%).对不同原因所致惊厥的诊断步骤及处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庞汝彦;朱传(栖灬);赵时敏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我院产科婴儿室于1988年6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因无遮盖对新生儿面部直接照射引起轻重不等过敏性皮炎.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珍;虞人杰 刊期: 1991年第06期
近年来复数菌败血症发病率有所上升,新生儿期更易发生混合细菌感染,且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 984年1月~1 989年1 0月经血培养证实的新生儿复数菌败血症21例,分析如下.
作者:史凯 刊期: 1991年第06期
1989年8月~1990年7月我科共收治HIE 43例,并均作CT检查,认为CT检查对分度、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将CT的分度与临床作对比,认为HIE不同病理时期的CT检查在同一病人可有不同结果,CT检查时间过迟将导致分度过轻,作者以为选择病情稳定后的24小、时作为检查时间较为合适.
作者:白剑鹏;陈向荣;施秀清 刊期: 199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27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占同期66,51 6例活产儿的4.1‰.住院期间发病以产时窒息(149例)、肺炎(46例)、肺出血(38例)、RDS(18例)、硬肿症(68例)多见;院内死亡1 64例,病死率60.1%,死因以产时窒息(45例)、肺炎(26例)、肺出血(31例)、RDS(1 6例)为主.存活出院109例,随访106例.出院后死亡46例:寒冷损伤综合征1 7例、肺炎1 3例、败血症4例、遗弃3例、其它9例;24例死于出院后1周内、冬季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季.存活60例年龄1~1 2岁,其中2例严重脑瘫、5例1~2个肢体脑性瘫痪;20例已上小学,11例学习困难.
作者:郭俊良;赵丽萍;孙雪芳 刊期: 199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