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钠血症9例,原发病为腹泻、肺炎、败血症化脑、延迟喂养及鼻眼净中毒.病史均<2天.高钠病因:单纯水缺乏,丢失低渗液,输含钠液过多.症状及体征除4例腹泻患儿伴中重度脱水外,其余均不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有烦躁和嗜睡,肌张力增高5例.血钠在159~177mmol/L,血氯110~145mmol/L,血钾增高7例6.4~9.5mmol/L.治疗中除中重度脱水先予扩容外,全部用1/3~1/10张液缓慢48小时内输入.血钠在24~72小时内恢复正常.随访7例,1例化脑有智力障碍,其余智力正常.
作者:赵亚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新生儿重度酸中毒病情危重,如不能代偿或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数患儿易在短时间内死亡,为提高对新生儿重度酸中毒的认识,本文就我科收治的经血气分析后,血pH<7.10者共82例作一回顾性的分析.
作者:李明珠;摆正刚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对小儿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目前对于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较多,包括细胞内钙超载、能量衰竭、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作用、自由基损伤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方面,其中细胞内钙超载是细胞损伤的重要环节(1).
作者:吴晔;周丛乐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女婴,18天,以持续性发热5天,伴腹胀4天入院.1胎1产,足月顺产,人工喂养一般情况好,入院前5天出现打喷嚏,发热38℃,翌日体温高达40℃,腹胀,绿色粘液便3-4次/日.入院前1天仍高热,腹胀加重,精神差、拒乳.无呕吐及黄疸.体检:发育营养佳、体重3.9kg、体温38℃、精神反应差:面色灰暗、全身皮肤发花、口周发绀、呼吸浅促、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粗糙,心(-)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3.5cm质软,脾肋下2cm质软,肠鸣音减弱.化验、血红蛋白185g/L,白细胞13.2×109/L,中性粒细胞0.71,淋巴细胞0.29,便常规正常.
作者:郭云霞;马敏珊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微小棒状杆菌(cminutissmum)属棒状杆细菌,引起败血症较为罕见,我们从2例新生儿血注液中多次分离到该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宗淦;朱江;吴莹芳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女、第一胎第一产,顺产,孕40周,出生体重2748克,身长50厘米.出生后1,5,10分钟apgal评分均为10分.孕母27岁,5年前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现已正常.本次妊娠3个月内曾患感冒,非近亲结婚,亦无家庭唇正中裂畸形史.
作者:刘兴国 刊期: 1997年第04期
ABO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of the newborn,HDN)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了解和掌握本地区ABO HDN的发病率与特点,将对指导临床采用适当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2年10月-1994年10月对2336例合肥地区汉族活产新生儿及其产妇进行了ABO HDN的发病率及其特点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季钢;程功;张正华;柴竹青;王晓莉;王慧琴;万声贤;王玉红;严成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为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合并症,对102例患儿治疗过程中部分换血量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分析换血后恢复情况及不同换血量与疾病程度、病因之间关系及合并症,提示全部病例在72h内血液化验检查均可恢复,73.53%(75/102)病例换血量仅为公式计算量的30-50%,其中53.3%(40/75)病例可24h内恢复,HcT≥0.80时仍需按公式计算量的50%或全量换血,不同病因组间换血量无差异,继发贫血病列均发生在超量换血的早产儿.提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换血量.
作者:马永寿;周丛乐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新生儿硬肿症在农村基层医院发病率较高,且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990年以来,我们用维生素E外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界平;刘玉花;孟平英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动态变化,同时测定血清钙、钠等电解质浓度水平,并与正常新生儿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HIE患儿血浆ET、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钙、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随病情恢复过程ET及ANP逐渐下降伴血钙、钠浓度上升;病情轻重程度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及恢复时间有相关关系,提示ET与ANP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ET对血管作用主要通过钙调节机制,ANP通过钙拮抗机制对抗ET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在ET增加时ANP的增多可能是机体自稳态调节功能的表现.
作者:庄思齐;刘克明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当未结合胆红素异常增高时又可并发核黄疸,引起互亡或遗留永久的脑组织损害.
作者:王金蕊;朱生荣;康艺;顾永强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院于1995年2月~1995年10月在明确诊断前提下对48例新生儿内科性呕吐试用吗丁啉口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英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测定20例新生儿G6PD缺陷性溶血及1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红细胞SOD活性及血浆MDA浓度变化,结果显示:(1)SOD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2)光疗前、后MDA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光疗后SOD升高;(3)MDA与血清微量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r为0.412,P<0.01).以上结果提示:(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者遭受的过氧化损害增强;(2)光疗并不加重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过氧化损害;(3)MDA变化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麦友刚;郑念时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双胎孕2产1,孕37.1周,剖宫产助娩手术平顺.母孕期合并妊高征.无感染史.小女出生体重2 680克,生后阿氏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均为10分.生后查体未见异常.于生后3小时患儿体温不升、面色灰、肢端凉.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查体:呼吸浅促,70-100次/分节律整,口周轻度发绀,鼻扇,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肋下及0.5 cm.四肢肌张力弱,生理反射存在.经皮测血氧饱和度95%,给予头罩吸氧(6升/分),面色稍好转,于生后9小时,140次/分.生后24小时出现呼吸节律不整三凹征,伴呻吟,紫绀,面色灰暗.皮肤发花、发凉.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四肢肌张力弱..
作者:孙爱平;魏涛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本文报告了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35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内皮素(ET)及醛固酮(ALD)的动态变化,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AⅡ急性期值明显高于缓解期(546.80±334.52:286.44±278.0ng/L)也高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384.99±311.13ng/L),P<0.01.随着缺氧程度加重AⅡ活性增高,ET急性期值也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而且急性期ALD明显高于其它组.因此,我们建议在窒息和呼吸衰竭时早期检测AⅡ、ET及ALD为使用血管扩张药以增加脑血流改善缺氧缺血脑损害提供依据.
作者:李涛;苏瑞杰;虞人杰;李黎;郑直;邢万忠 刊期: 1997年第04期
患儿女,生后30分钟因窒息、苍白入室.患儿系第一胎,38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8kg.生后阿氏评分1分钟6分,5分钟8分,10分钟9分.母孕期正常,孕晚期有轻度贫血,Hgb 104g/L,Rbc 3.94×1012/L.羊水清,脐带、胎盘无异常发现.
作者:马雅玲 刊期: 1997年第04期
通过对我院产科1995年1月至12月正常出生的582例单胎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观察催产素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均值及高胆发生率分别为236.51±67.63μmol/L(13.83±3.95mg/dl)及34.01%;对照组分别为178.87±85.7μmol/L(10.46±5.01mg/dl)及24.9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且随催产素用量增加,高胆发生率有所增高,说明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需合理应用催产素.
作者:胡云英;赵飞飞;梁虹 刊期: 199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1997年第04期
催产素是产科常用的加强宫缩和促进分娩的药物.使用催产素是否与新生儿黄疸有关,意见不一.我们比较了自然分娩和使用催产素后分娩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楼建忠;楼慧丽 刊期: 199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