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丽;赵宇新;段振兰
癌症发热,一般泛指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发生的体温升高状态.癌症发热在临床上是很多见的.肿瘤本身、肿瘤并发感染、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脑部体温中枢部位受到侵犯等等都可引起发热.癌症发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低热、壮热、潮热、弛张热、稽留热,短至几小时、长至两三周的发热都可看到.癌症发热,即使是低热也会增加全身的慢性消耗,加之饮食减少,容易产生负氮平衡,促进恶液质的产生.
作者:高芳;周凤举;苏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硝酸甘油介入试验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护理,探讨提高专业知识及护理水平,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此项检查.方法 43例患者含硝酸甘油1 mg后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预防及观察护理方法得当使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做好硝酸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护理能使此项检查顺利进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
作者:潘国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要点及术中冰冻误诊原因,以期共同提高术中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冰冻切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复习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内眼血尿;冰冻切片示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内肿瘤细胞片状或巢团状排列,部分区域瘤细胞在肌间明显浸润,肿瘤细胞胞浆呈嗜酸性,冰冻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倾向尿路上皮癌.术后经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 膀胱副神经节瘤罕见,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作者:赵连花;肖华亮;吴晓华;杜娟;林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臂丛麻醉在肩关节复位中的应用.方法 40例病例分两组;臂丛阻滞组(A)丙泊酚组(B),观察两种方法对BP、HR、SpO2、麻醉效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丙泊酚可引起BP,HR,SpO2下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麻醉效果,满意度高于臂丛阻滞.结论 丙泊酚在肩关节复位手术中优于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赵杰;孙明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关系.方法 采用TIMI帧计效(TFC)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CSF组及正常血流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血浆中Hcy含量,并分析平均TFC与Hcy之间关系.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当,CSF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血Hcy水平与CSF现象密切相关.
作者:陆敏;吕海权;翚崇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Cortis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年轻恒前牙冠折根管治疗充填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的10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常规报管治疗后,实验组56颗患牙用Cor tismol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对照组51颗患牙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根管充填,观察两组术后1周及1a的疗效.结果 Cortismol糊剂根充后1周无疼痛发生率96.4%,Vitapex糊剂根充后1周无疼痛发生率7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rtismol糊剂根充1a后有效率98.2%,Vitapex糊剂根充1a后有效率94.1%,两者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 Cortismol糊剂用于年轻恒前牙冠折根充的治疗在减轻术后疼痛优于Vitapex糊剂,在长期疗效上两者均为较理想的根充糊剂.
作者:孙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血栓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6岁.主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 a,逐渐增大来诊.查体:右颈部可触及大小约4 cm×3 cm的搏动性肿物,边界欠清.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超声所见:于右颈动脉旁探及一大小为3.8 cm×3.1 cm×2.5 cm囊实性混合性肿物,具有搏动性,边界线欠清,形态欠规则,肿物内可见中等及低回声团块附着,肿物内大部分为无回声区,肿物与右颈动脉间似可见约0.2cm的破口.
作者:张俊红;闫仕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泵鼻饲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鼻饲,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人工推注间断胃管喂养法.结果 观察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每天平均进奶量、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和出生2周后体重平均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采用微量泵鼻饲,有效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楠;崔瑛瑛;李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为加快培养具有熟练专项技能,较强管理、科研和教学能力的护理骨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1],以满足我院飞速发展下对不同层面护理人才的需求,我院于2011-03在全院开设第一期护理骨干培训班,经过实践,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1 医院基本情况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728张,有24个护理单元,758名护士,2011-12新外科楼启用后床位增至1 080张,护理单元增至31个,同时面临晋级三甲医院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培养一批护理复合型人才[2].
作者:赵京红;杜亚莉;周晓娟;侯桂芳;张喜维;曹会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主动脉夹层致咯血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0岁.主因痰中带血3个月,加重3d就诊.患者于就诊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未予特殊处理.于就诊前3 d前患者咯血加重,约150 ml/d,曾就诊当地医院,考虑咯血为支气管扩张所致,建议转院继续治疗,起病以来,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不适,转入留观.予止血对症处理后,患者咯血有所减少,监测血色素波动在84~90 g/L,入院后第8天20:00及第9天2:00患者再次出现大咯血2次,分别为100~150ml,400~500ml,转入抢救室.
作者:曹东;杨晰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10年初,国家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积极响应,成立了以院长直接领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试点病房,一年多来医院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体会如下.
作者:李晓燕;常宇峰;苏德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大量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和人体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典型特征是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其中炎症触发信号如Toll样受体、补体系统、B细胞与天然抗体、作为前炎症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激活犹为重要.而且,在啮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针对炎症触发信号如补体蛋白分子[1]、细胞因子[2]和粘附分子等的抗炎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梁永会;文志勇;詹鸿静;陈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责任护士能级的划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是科室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护士终身学习和能力持续发展计划的首要步骤[1].如何运用科学有效临床分工方式,承担并完成相应能级的工作职责是摆在护理管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我院通过1a的临床实践,积累了相关经验,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用0.9%氯化钠替代75%酒精皮肤消毒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用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然后在同一患者的左侧和右侧前臂分别进行皮试,观察皮试结果和皮试局部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皮试阳性率减少了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而两组皮试局部感染率均为0.结论 氯化钠溶液可替代并且优于75%酒精进行皮试局部消毒,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李金香;阎丽君;刘绍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方法 通过2006-04-2010-04以来2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2例均治愈.结论 对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护理中应重视观察神志、生化指标、尿量等,低钠时应合理补钠,预防截瘫患者的并发症,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只有提高低钠血症的认识,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桂林;王妙珍;杨素青;马希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2005-2010年临床用血特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统计2005-2010年全市全血、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分别计算增长率.结果 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红细胞类、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结论 要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深入开展科学合理用血、加大冷沉淀制备力度等开源节流方式大程度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作者:胡文静;刘其中;骆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以及脑梗死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GHbalc<6.5%作为划分值,选取10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GHbalc<6.5%)和异常组(50例,GHbalc>6.5%).均给予常规治疗,未给予溶栓治疗,治疗4~5周后出院,出院时给予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跟随临床医护人员随诊2个月,随诊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再发例数、再发率、再发后死亡例数、再发后病死率.结果 GHbalc异常组的脑梗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提示预后不良,再发后病死率高,提示病情恢复较差.结论 控制并监测GHbalc水平对于糖尿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恢复评估、再发风险,估计预后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方法 对20例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头痛、恶心呕吐常见,发生率为100%,常伴多组颅神经受累;MRI可见不同程度脑膜强化;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降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14例.结论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讨论术中结肠灌洗在急性左半结肠梗阻Ⅰ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20例,术前无法行肠道准备,均采用胃肠减压和术中结肠灌洗的方法,均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5例,肺内感染2例和心功能衰竭1例,对症治疗均好转.无吻合口漏,无死亡.结论 术中行结肠灌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何世伟;苗润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改变成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医患、护患关系矛盾,导致巨大法律危险及经济损失,还有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技能演练也违背伦理道德要求,也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缩短在校医学生与临床医生、护士之间的差距,也是我们医学教育者的课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学校与临床无缝式链接过程.为充分发挥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实验室管理新理念、搭建实验室技能训练新平台以及高精尖仪器与普通仪器的应用整合工作,成为实验中心不断探索的任务.
作者:孙亚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