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王艳辉;赵艳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锻炼, 肺/病理生理学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不能完成以往身体健康时所能完成的工作和生活,生活质量下降[1].社区COPD患者平均住院次数为(6.10±2.61)次,平均住院时间为(56.65±15.91)d,直接经济负担约占家庭平均收入的1/4[2].而目前却无高效的药物缓解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而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尘肺和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全身的健康状况[3-5].我院于2009-09-2010-10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进行了呼吸训练并进行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用品创新体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劳动强度,减少交叉感染,使护理用品更人性化,促进优质护理,2005-2008年笔者利用业余时间,对心内科多项常用护理用品进行改革及创新,并申报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将创新自我体会报告如下.1护理用品改革创新举例1.1新型可塑性手指小夹板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液时固定手指,小夹板体积小,内芯由铝片制成,可塑性好,在长时间输液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将小夹板任意弯曲、塑形,轻巧灵活,既舒适又固定牢靠.

    作者:郭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的药学监护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num marneffei,PM)为条件致病菌,可寄生于细胞内,是众多青霉菌中惟一的具有温度依赖性的双相青霉菌[1],在25~28℃条件下生长特征是菌丝相,37℃条件下生长是酵母相,两者能相互转化,具有深部致病力,在东南亚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第3位,是引起AIDS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在我国,自1984年广西正式报道国内首例PM以来,已有多地区先后从人体分离出此菌.近几年随着HIV等感染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增多,PM有逐年蔓延的趋势,患者的病死率也较高.现就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报告如下.

    作者:黄月莹;刘弘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监护室护士长防范护患纠纷体会

    新生儿监护室是高风险多纠纷的科室,如何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引起我们护理管理者及每一位护理者的重视.从2009-06-01至今,我科针对相应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减少和杜绝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1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1.1 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新生儿监护室是无陪人科室,患儿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患儿离开父母的身边,家长有牵挂,不放心,焦虑,怀疑等复杂心理,护理中有一些护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表现为:家长当面咨询时或打电话咨询时,态度冷漠,不耐烦,语言简单生硬,不能耐心回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说话不严谨,解释工作不到位,贯用一句:“你找医生去!我是护士.”造成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到重视,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作者:郑晓翠;孟健;卢彩霞;郭淑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康派特医用胶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79例的护理

    目的 总结医用胶粘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的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 对2010-10-2011-10应用医用胶粘合手术切口的79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医用胶粘合切口的患儿的护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结果 79例患儿均痊愈,切口愈合良好,外形美观.结论 医用胶用于粘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使用安全,家属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崔建双;刘志杰;华文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用“新起点”健康理念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用“新起点”健康理念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实施以“新起点”健康理念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本次调查采用中山医大三院心理咨询室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患者,要求按指导独立填写.结果 实验组在出院前心理问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新起点”健康理念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提升幸福感.

    作者:曾华;莫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典型分泌性中耳炎1例分析

    对不典型分泌性中耳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9岁,农民.因“左耳痛、头痛4个月,面瘫2个月”为主诉人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疼痛,感轻微听力下降,伴左侧头部疼痛不适,可耐受,无耳鸣,无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经抗炎治疗症状稍改善,2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瘫,在当地县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渐加重,左耳听力下降明显,行头部MRI检查提示:左侧乳突炎伴小脑幕增厚,考虑合并颅内脑膜感染.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专科检查:左侧外耳道清洁,鼓膜完整,色稍红,稍向外膨出,不活动,乳突区无压痛,耳廓无牵拉痛.音叉试验:左耳传导性聋.行颞骨CT检查提示:左侧中耳、乳突高密度影.

    作者:周立辉;葛前进;刘迎辉;王戬;黄碧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以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纤溶、抗凝和凝血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当这些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因此测定这些因子的改变有助于诊断易栓症和监测血浆凝血状态.本文主要介绍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应用.1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中的应用1.1 PIH的病因 PIH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妊娠期凝血-纤溶机制的改变被认为是诱发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妊娠时,特别是在孕晚期即有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各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均较非孕女性增多.同时,孕期纤溶系统的活性也相应增强.因此,晚期妊娠凝血与纤溶之间处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作者:李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分组间IM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结论 测定颈动脉壁厚度、粥样斑块及其性质,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张俊红;闫仕政;师芳;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对于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及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医疗用品不断更新,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越来越广泛,品种也越来越多.竞争各医院消毒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使用已势在必行.但是在使用上如何加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管理不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就会给医疗市场造成混乱,给医院和各医疗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危害患者健康还潜伏传染病的流行,增加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应有损失和痛苦.所以各单位要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及管理.

    作者:薛利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6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2~3h,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 加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配合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换血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28例分析

    目的 探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疗效分析.方法 新乐市中医医院骨二科自2004-04-2008-04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对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28例急诊进行骨折固定治疗,参照Ovadia 等的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随访8~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本组优18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9%.无出现神经血管危象、骨外露及骨髓炎情况.结论 对于胫骨远端开放性复杂粉碎骨折采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提倡.

    作者:刘玉新;陈志霞;郭建欣;鲁贵生;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头孢噻肟钠所致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双硫仑样反应,现概述如下:金美顺[1]报道:例1:男,32岁.因“上感”给予头孢噻肟钠4.0g静脉滴注,只用一次,2d后,饮白酒75 ml后,出现全身颜面潮红,酒醉貌、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给予对症治疗,3h后症状减轻.例2:患者,男,4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给予本品治疗2d,用药后饮酒50 ml出现全身潮红、多汗、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于俭武;郭少华;李成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肝癌CT下射频消融治疗142例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术中并发症,规范护理应对措施,减少护理失误.方法 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作出整理分析,得出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出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142例肝癌患者,共行206次射频消融术,术中共发生11项并发症,以腹痛发生率高(47.6%),其次为上肢麻木、酸痛(12.6%).结论 介入护士对射频消融术中并发症可以做出判断及护理应对,减少护理失误.

    作者:王萍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少数民族截肢术8例的术中心理护理

    目的 帮助少敷民族截肢患者在实施截肢术中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方法 对8例少数民族截肢患者在手术中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术中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8例少数民族患者的截肢术顺利实施.结论 少数民族截肢患者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原因,在实施截肢术时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正确掌握其心理护理特征,不但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而且为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和护理奠定了基础.

    作者:赖章丽;陈立力;卢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管理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体会

    目的 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方法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规范护理质量监控目标,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服务流程.结果 有效地改进了护理质量,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确保疗养护理安全.

    作者:吴卉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MRSA感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流行,已成为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MRSA的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多部位感染、多耐药性,常引起感染的流行及暴发流行.MRSA感染已与HBV、AIDS并列世界范围内的3大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耐药机制的研究、选择筛查手段,有助于临床抗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本文对其感染现状及实验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苏利;马广信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新乡医学院三附院近3a收治的82例HFRS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仪器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HF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肝脏及植物神经系统损害,而肾脏损害较轻.结论 了解不典型HFRS以心脏/肝脏及植物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治,提高预后.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睡眠呼吸监测是一项精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术,以保证监测的质量和安全.导致SPSG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因环境改变不能入睡、仪器故障、导联脱落及图形干扰等.因此,监测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是监测成功的关键;导联放置部位应准确,固定松紧适宜,既能让患者安静入睡又能显示波形,这是监测成功的保证;护理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监测成功的基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监测过程密切观察各波形变化,以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导联的情况.

    作者:王静;谢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引发高热及寒战

    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引发高热及寒战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4岁.2008-07在我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1-07复查骨髓穿刺提示:骨髓进展至急变期,遂给予DA方案诱导缓解化疗1疗程.2011-08-08再次入院治疗,查体:T36.5℃,P 78次/min,R 18次/min,BP 110/70 mm Hg,HR 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脾脏重度肿大,甲乙线10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3 cm,质中,无触痛,边缘钝,未触及脾切迹.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增生极度活跃,G=96%、E=0.5%;粒系极度增生,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占20%,早幼粒细胞占21%,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全片巨核细胞超过500个,以产板型为主,可见小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小堆.

    作者:王结兰;詹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02例误诊分析

    我们统计了89例2005-01-2010-11我院及外院首诊误诊的纤维肌痛综合征( PFs)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F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首诊诊断的准确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2010年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102例,其中男13例,女89例,年龄26~71(52.5±12.9)岁.1.2主要临床症状1.2.1 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都具有症状.虽然有的患者仅主诉一处或几处疼痛,但1/4的患者疼痛部位可达24处以上.疾病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头、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患者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另一个所有患者都具有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患者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

    作者:周海核;齐挂娟;王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