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琳
目的 探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800例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790例患者均顺利检查完毕,患者立即清醒如常,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6例心动过缓、4例低血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无痛胃镜无痛苦、降低漏诊、误诊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岳青云;张文军;李桂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与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10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病后2周内采静脉血分离血清,28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BNP和NT-proBNP.结果 对照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612.34±155.87).NT-proBNP(μg/L)水平分别是(25.78±14.49)、(177.86±143.65)、(299.81±166.09)、(608.17±123.14)、(979.04±176.4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NT-proBNP可用于早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早期评价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室壁节段运动协调性.
作者:吴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护理工作的范围与内涵不断的拓宽[1].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也日益扩大[2]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整体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3].如何更新完善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探讨新的护理模式以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护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护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如下综述.
作者:崔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随之带来意外损伤的骨科患者也急剧增多,面对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住院患者,骨科护理人员如何开展安全工作,使安全意识始终贯穿在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我科在护理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并制定出相关预防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医院业务的流程再造在诸多文献中提及,其实质是改变不符合患者要求的老做法,再造社会需要、患者需求的科学流程,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是发展的趋势,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病理科的资料主要包括送检组织的蜡块、切片及送检申请单,我院针对以上资料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合和优化,完善和再造新的病理资料管理流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琳;李锋;张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遇到胸闷、胸痛的患者,我们预检分诊处肯定会非常重视,将其分到急诊科、甚至直接送进抢救室,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急症,但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急症患者,很容易放松警惕性,我们曾分诊过1例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预检分诊护士的疏忽,险些贻误病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兰;秦桂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近年来,全麻患者气管内插管麻醉的手术日渐增多.由于患者在手术中口腔内分泌物比较多,常常会使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湿润和固定不牢,而手术中气管导管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患者在手术中生命安全.现介绍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做法如下.1材料 3L公司生产的A-p型11 cm×7 cm粘贴手术巾一块.
作者:孙俊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Ⅰ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Ⅱ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6个月后,分别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 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TC、TG、LDL、HDL、IMT、CRP比较:Ⅱ组均优于1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均有治疗作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更优.
作者:张曙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加强术前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2~3h,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 加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配合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换血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本文对笔者收治的首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前房出血1例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70岁,左眼红痛,视力下降1周.患者1周前打麻将后觉左眼红痛,视力下降,伴头痛、恶心无呕吐.休息后无缓解.3d后在门诊求治,查体:视力:0.4/眼前手动,眼压:17mm Hg/Tn+1,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KP(++),Tyn(++),前房浅,瞳孔中度散大,瞳孔区少量渗出,晶体混浊,眼底不入.诊断:左眼虹睫炎,双眼白内障.
作者:邓青;胡庆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对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3岁.主因间断手足搐搦5a,阵发性意识不清5d人院.入院前5a,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手足搐搦,曾就诊于我院,查电解质,自述血钙低于正常(具体值不详),给予补钙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5d前患者于学校住宿夜间睡眠时出现夜惊,伴四肢抽搐,约20 min后自行缓解,后反复出现突然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意识不清,约5 min后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考虑“癫痫”发作,经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患者系双卵双胎,无产伤及窒息史,其母亲反应其自幼反应迟钝,智力较同龄人偏低,易呛咳.其母亲及弟弟查电解质未见异常.既往无手术、放疗;131Ⅰ治疗史.
作者:刘莉;谷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LBL和PBL结合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临床专业呼吸内科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5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主观评价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理论综合应用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BL和PBL结合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富成;王玉敏;杨常青;李惠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不孕不育已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阻碍受孕的因素可能在女方、男方或男女双方.不孕症的诊断通过病史即可确定.但要通过男女双方全面检查找到病因,这是诊治不孕症的关键,据调查,不孕属女性因素约占60%.属男性因素约占30%,属男女双方因素约占10%.需要广大患者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作者:许明健;李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合并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末研究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l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失眠、头痛、恶心、锥体外系反应、食欲下降等.结论 阿立哌唑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显著缓解阴性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肖剑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服务”,2010-10我科作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之一,在通过近1a多的试点工作中,以优化工作流程,改革工作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加强护士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优质护理,有针对性地紧抓优质护理管理重点及专科特点,促进儿科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现将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朱玉宸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易于诊断,而桡管综合征相对于尺管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当患者同侧上肢同时患有肱骨外上髁炎和桡管综合征时,易造成此类患者误诊[1],漏诊的可能性较大.笔者收治此类患者17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右侧13例,左侧3例,年龄25~52(平均38)岁,平均患病时间15 d~3个月.其中11例病例均在院内外按网球肘封闭2~3次,疗效不明显.其中封闭2次者5例,3次者6例.本院治疗3例,院外治疗8例,余8例首次来就诊.职业:泥瓦工8例,搬运工5例,大货司机2例,体育老师1例,会计(电脑)1例.
作者:汪步兴;周则旺;辛昂;熊厚发;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评价的教育活动,进行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影响人们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积极的社会态度,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终止不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现将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斐;李莉;刘翠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MSLT)中,潜伏期缩短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5次MSLT分析,保持闭眼时间,α波解体时间,睡眠潜伏期,直接进入REM期时间.结果 10例均为过度睡眠,其中白天过度嗜睡6例,1例出现睡眠瘫痪,3例猝倒,10例均进行MSTL检查: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 min,其中有3次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结论 MSTL对发作性睡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亚娟;管铁岗;沈林;李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院自2005一2008年共收治4例非外伤性大肠破裂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80岁.主因上腹疼痛16h于2005-12-04入院,入院前16 h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持续性剧痛,后迅速波及全腹,腹胀,无恶心,既往有支气管哮喘、便秘病史.查体:T 36.7℃,P 124次/min,R 20次/min,BP 80/50mmHg,心肺听诊双肺少量哮鸣音;腹膨隆,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下腹为重,肝脾未触及,叩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立位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胃肠减压管引出咖啡色液.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穿孔;(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中毒性休克;在积极抗休克同时,急症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示结肠内存有大量粪便,下腹及盆腔有较多粪便及少量脓液,据腹膜返折处约4 cm有一3cm×4 cm破裂口,破裂口上下肠管内可见大量质硬粪块,术中诊为直肠自发破裂,行乙状结肠造瘘,直肠部分切除,远端关闭;于2006-01-13治愈出院.
作者:麻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查找差错高发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3a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法律观念淡薄,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是主要的原因.结论 只有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法律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才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作者:刘先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