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72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平;魏建昌;张通;陈华翠;曾山崎;曹杰

关键词: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724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直肠癌患者(研究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CEA 与CA724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新辅助放化疗前血清CEA、CA72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8周后,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化疗后CEA、CA724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化疗后CEA、CA724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展组化疗后CEA、CA724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前CEA、CA72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724均高表达,两者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测定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A724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及肿瘤进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YFRA21-1、NSE对肺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角蛋白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项肿瘤标志物,分析3者在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原发性肺癌组.另外59例良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良性肺疾病组,6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FP、CYFRA21-1、NSE水平.结果 治疗前,良性肺疾病组和原发性肺癌组患者的AFP、CYFRA21-1、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发性肺癌组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 a期、Ⅲ b~ Ⅳ期肺癌患者的A FP、CY FRA21-1、NSE水平明显高于Ⅰ ~ Ⅱ期患者;Ⅲ b~ 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Ⅲ a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2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3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的AFP、CYFRA21-1、NSE明显高于有效组AFP、CYFRA21-1、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AFP、CYFRA21-1、NSE在肺癌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雷程琳;卢家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山东某院2012-2016年主要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

    目的 调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 -2016年主要多重耐药菌(M DROS)的分布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检出M RSA 529株,CRABA 718株,CRPAE 96株,VRE 4株,CRE 48株,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科、烧伤科及小儿科;主要检出标本类型为痰液标本及分泌物标本;送检的16株耐碳青霉烯的菌株中检测出13株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2型,3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5菌株.结论 CRABA、MRSA 是该院主要的MDROS,CRPAE、CRE、VRE明显低于类似报道;今后的工作应重点加强对各种M DROS的管理,而临床标本送检的及时性、正确性是获得可靠监测数据的前提.

    作者:郑海波;何平;王月玲;满思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孕妇感染标志物与新生儿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在巴南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6年在该院分娩的716例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716例新生儿中,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07%;其中545例乙型肝炎小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0例(1.83%)HBsAg阳性,171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2例(7.02%) HBsAg阳性;423例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母亲所生新生儿5例(1.18%)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乙型肝炎孕妇所生新生儿17例(5.80%)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孕妇,当血HBV-DNA<1.0×107copies/mL、107~108copies/mL 及> 108copies/mL 时其新生儿 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0.69%、6.41% 和15.49%;当孕妇血HBV-DNA载量>105copies/mL时,其乳汁 HBV-DNA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 乙型肝炎小三阳或 HBV-DNA阴性乙型肝炎孕妇均可以发生宫内感染;乙型肝炎大三阳及 HBV-DNA高病毒载量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率高;当孕妇血HBV-DNA>107copies/mL时,其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增加,建议孕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乳汁 HBV-DNA阳性率随血 HBV-DNA 病毒载量升高而升高,母乳喂养需谨慎.

    作者:李雪黎;张俊;汪成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微课在临床基础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实践

    该研究分析了医学检验技术目前的形势与临床基础检验实习带教中突显与其变化不适应的若干问题,提出建立微信示教平台在实习教学中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基于微信平台的视频微课的具体实施方案与评价,通过统一标准的技能操作、质量控制、形态学相关知识录制的视频微课,实现了知识点直观、系统化、学习与交流便捷,带教成效明显提高并为实习同质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小理;魏琳丹;梁钟智;胡秀秀;闵迅;杨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项指标在结肠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钙黏蛋白(P-ca)、上皮性钙黏附因子(E-ca)、β-连环蛋白(β-ca)在结肠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增生性息肉组、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各40例,同期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正常黏膜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石蜡切片中P-ca、E-ca及β-c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P-ca、E-ca及β-c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a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结肠息肉组织中阳性信号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上,且随病情进展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5);E-ca阳性表达于细胞膜上,且随着病情进展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β-ca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于细胞膜上,在结肠息肉组织中出现细胞质或细胞核异位表达,且随病情进展细胞质或细胞核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5).结论 P-ca、β-ca在结肠息肉中上调表达,E-ca下调表达,三者与结肠息肉的发生及发展紧密相关.

    作者:张海玲;马春涛;刘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期女性全血微量元素结果分析及其参考区间建立

    目的 分析浙江省不同妊娠期女性全血微量元素结果,探讨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共21151份孕妇孕期常规体检的检测数据,按其妊娠时期的不同分为孕早、中、晚期组,同时将1859例20~40岁的非妊娠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同孕期组受检者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结果,并分析其与对照组的差异,必要时建立孕早、中、晚期组各元素的参考区间.结果 铜元素孕早、中、晚期组与对照组,各孕期组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妊娠时间出现生理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各孕期组锌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孕早、中、晚期组缺乏率分别为5.6%、9.3%、5.0%;对照组铁元素与孕早期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孕中、晚期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结论 不同孕期孕妇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备孕及孕期女性需要持续监测微量元素结果,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铜元素宜分别建立各孕期参考区间作为补充依据;铁元素则建议以非妊娠期健康女性的数据建立参考区间作为补充依据.

    作者:张秋芳;李晓博;宁晓妮;林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酶活性及其基因R92H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酶活性及其基因R92H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深圳恒生医院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累及支数定义为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并作Gensini评分.另取同期深圳恒生医院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Lp-PLA2水平及其基因R92H多态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随着病变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不断增加,Lp-PLA2水平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基因型人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RR基因型患者的多支病变人数所占比例及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RH+ HH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水平及其基因R92H多态性与冠心病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张光辉;周金敬;陈爱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45例纳入研究组,取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卵巢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4及CD90的表达与患者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CD44及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44%、6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00%.临床分期Ⅲ ~ Ⅳ期、组织学分级G2+G3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6%、88.46%、88.24%,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 ~ Ⅱ期、组织学分级G1期及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的43.48%、31.58%、50.00%.临床分期Ⅲ ~ Ⅳ期、组织学分级G2+G3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91%、92.31%、88.24%,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 ~ Ⅱ期、组织学分级G1期及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的47.83%、36.84%、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其中CD44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62.07%,低于CD44表达阴性患者的87.50%,而CD90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64.52%,低于CD90表达阴性患者的8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过程,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马琳;刘杏巧;张志革;高敏;郑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724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直肠癌患者(研究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CEA 与CA724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研究组新辅助放化疗前血清CEA、CA72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放化疗8周后,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化疗后CEA、CA724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化疗后CEA、CA724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展组化疗后CEA、CA724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前CEA、CA72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A724均高表达,两者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测定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A724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及肿瘤进程.

    作者:杨平;魏建昌;张通;陈华翠;曾山崎;曹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 2对筛查诊断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筛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BPH的65例血清作为BPH组,64例健康男性的血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Lp-PLA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水平,并利用ROC曲线分析 Lp-PLA2与F/T 值对BPH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BPH组血清中Lp-PLA2、tPSA与fPS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发现,Lp-PLA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 95% 置信区间(CI)为0.680~0.833;F/T比值的AUC为0.715,95% CI为0.633~0.795;Lp-PLA2联合F/T比值的AUC为0.832,95% CI为0.756~0.892.结论 血清Lp-PLA2可作为BPH的筛查指标,且其联合F/T 比值对BPH的诊断效果比单项指标效果好.

    作者:杨华文;刁志宏;王婷;邱厚匡;魏彦琪;张智;花文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顶体精氨酸酰胺酶活性精子的其他精子参数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活性与精子常规和形态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男性不育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活性,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形态精子.结果 顶体酶异常组与顶体酶正常组的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体酶正常组与顶体酶异常组精子头部畸形百分率、颈和中段畸形百分率、主段和尾部畸形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顶体精氨酸酰胺酶对判断精子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作为评价精子功能,辅助诊断男性不育的有效指标.

    作者:沈丽燕;王家雄;宋丹;程洪波;杨慎敏;王改改;史轶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维生素D及炎性因子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比较有无神经病理性疼痛(N P)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维生素D(VD)及炎性因子水平,并分析两者对RA患者N P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RA 患者N P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RA患者并根据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量表(LANS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NP(+)及NP (-)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D、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分析LANSS评分血清VD及炎性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RA患者N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32例RA患者纳入研究,N P(+)组48例、N P(-)组84例.N P(+)组血清VD水平明显低于NP(-)组(P=0.001).NP(+)组VD缺乏(<21 ng/mL)人数明显多于NP(-)组(P=0.006),NP(+)组VD正常(≥30 ng/mL)人数明显少于NP(-)组(P=0.003),而两组VD不足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LANSS评分与血清V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376,P=0.001),而与各炎性因子间无显著相关(P>0.05),血清VD缺乏RA患者N P发生风险是VD正常RA患者的5.51倍.结论 血清VD缺乏是RA患者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RA患者NP无明显影响,补充VD是RA患者NP的潜在治疗方式.

    作者:明互琼;刘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对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2例,非SLE AID患者97例,非AID患者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结果 ELISA 法与IIFA 法检测ANA在3组受试者中平均符合率为78.8%.ELISA 法与IIFA 法检测 ANA 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98,P<0.05).AID组及非AID组均存在ANA检测IIFA+ LIA -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为主.AID组及非AID组IIFA+LIA -者荧光模式均以核颗粒型为主,分别占67.44% 和54.69%,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核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 -LIA+组中AID患者占73.3%,比例高于非AID组,AID组IIFA -LIA+患者以SSA/Ro60、SSA/Ro52、SSB/La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而非AID组IIFA -LIA+患者以anti-Sm、SSA/Ro52、SSB/La、CenpB为主要阳性抗体.结论 临床上诊断AID时应注重多指标多方法联合检测.

    作者:黄燕华;王伟佳;马京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银花和鱼腥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体外复制研究

    目的 研究金银花和鱼腥草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为阐明药用植物有效抗流感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 细胞为模型,研究金银花和鱼腥草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 金银花和鱼腥草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 H3N2和H1N1流感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6.28 ± 15.37)、(290.50 ± 34.82)μg/mL 和(428.97 ± 38.54)、(522.28 ± 36.48)μg/mL.结论 金银花和鱼腥草乙醇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琳枫;鲍欣欣;姚辉;李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联合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检测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8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CC-Ag、IL-6、TGF-β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组中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患者上述指标,并分析SCC-Ag与IL-6、TGF-β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SCC-Ag、IL-6、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 ~ Ⅱ期血清SCC-Ag、IL-6、TGF-β水平低于Ⅲ ~ 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血清SCC-Ag、IL-6、TGF-β水平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中分化血清SCC-Ag、IL-6、TGF-β水平低于低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与IL-6、TGF-β呈正相关(r= 0.371、0.497,P< 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 SCC-Ag、IL-6、TGF-β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上升越明显,SCC-Ag与IL-6和TGF-β呈正相关.

    作者:邵丹;朱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K-B法对自动化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药敏误差的校正作用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为参考方法,观察纸片扩散(K-B)法对自动化微量肉汤稀释(A TB)法产生误差的校正作用.方法 收集228株流感嗜血杆菌(HI),采用肉汤稀释法、K-B法、A TB法同时检测 HI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观察3种实验方法药敏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B法对A TB法产生误差的校正作用.结果 K-B法和A TB法与肉汤稀释法的一致率分别为77.19%、70.18%,二者联合可将一致率提高至86.0%,明显高于A TB法(χ2=16.600,P=0.000);A TB法的重大误差率(42.0%)明显高于K-B法(10.0%,χ2=13.306,P=0.001),K-B法与 A TB法的次要误差率和极重大误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8,P=0.272;χ2=1.182,P=0.227);K-B法可校正A TB法76.19% 的重大误差和53.57% 的极重大误差,K-B法对A TB法次要误差的校正能力较弱.结论 K-B法可合理校正A TB法产生的药敏误差,A TB法判定为氨苄西林耐药且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的菌株,建议采用K-B法进行校正,而A TB法判定为氨苄西林敏感且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则务必采用K-B法进行校正.

    作者:王战豪;王晓蕾;胡俊;杨莉莉;谢江;刘华伟;曹敏;郭元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IL-2、IL-4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白细胞介素(IL)-2、IL-4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66例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早产儿奶粉进行喂养,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给予维生素D.对比两组早产儿在治疗期间的血清25-(O H)D、IL-2、IL-4水平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血清25-(O H)D 水平及IL-2、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 d后,观察组的血清25-(O H)D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儿的IgA、IgM 和IgG水平在治疗前、治疗4、12 d后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在治疗期间,两组早产儿也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可靠.结论 通过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提高伴有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血清25-(O H)D、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免疫抵抗能力,但对其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证实.

    作者:刘艳平;张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及校准品评定D-二聚体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

    目的 评价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及校准品评定D-二聚体项目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的适用性.方法 收集2015年7-12月的室内质控数据,评定D-二聚体项目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SRw);利用校准品赋值时的不确定度及实验室测量校准品时产生的不确定度计算偏移的测量不确定度(Ubias);然后合成相对不确定度.结果 D-二聚体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为2.74%(D-二聚体浓度为1055 ng/mL).结论 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及校准品不确定度评定D-二聚体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简便可行.

    作者:杨利;赵小洁;李宝琴;耿玉兰;康琼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根据CLSI EP9-A3方案对2种仪器测定血脂水平的可比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迈瑞BS-2000M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贝克曼A 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2种检测系统间血脂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及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3文件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将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比较方法,A 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实验方法,测定40份血清标本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 C)、三酰甘油(T 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对检测结果通过广义极端学生化偏差(ESD)法进行离群值检验,选用佳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并计算各参数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可接受性,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检中心相关规定作为可接受标准.结果 通过ESD法确认离群值,排除离群值并补充相近水平的标本后,未发现离群值点.TC、TG、HDL、LDL 用加权小二乘法(WLS)拟合回归分析,APO-A1、APO-B、Lp(a)采用P-B回归分析,将 TC、HDL 的医学决定水平代入回归方程,其他的项目选择该地区参考值上限代入方程进行计算,除Lp(a)外,TC、TG、HDL、LDL、APO-A1、APO-B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2个检测系统测定TC、TG、HDL、LDL、APO-A1、APO-B可比性良好,偏倚都可接受;但Lp(a)不具有可比性,临床判定为不可接受.

    作者:王秋慧;云发超;薛克俭;张和平;王志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检测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该文对细胞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干扰素-γ在多种结核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周期性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可以提示结核病患者疗效,且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IL-2及GM-CSF的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肺外结核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且可以为结核病疗效的判断提供参考;IL-4在结核病中的检测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IL-17对潜伏性、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IL-10在结核病患者体内的周期性变化对疗效评估具有一定意义,但无法预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预后;细胞因子多态性的检测须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大样本量,相关影响因素必须相对一致才能得到相对较为精准的结果,为结核病的预测提供依据.对结核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相关受体水平、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对结核预测、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海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