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王焕彬;罗莹嘉

关键词:麻醉药物, 腹腔镜肿瘤切除术,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满意率(97 .67%)高于对照组(79 .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术后3 h和24 h警觉-镇静(OAAS)评分较术毕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 T1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 T0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T2时刻 HR 、MAP较 T0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观察组 T2时刻HR 、MAP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T0 、T1和T2时刻HR 、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 T1和 T2时刻 HR 、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七氟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效果明显,镇静良好,对患者 HR 、MAP和SpO2影响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帕罗西汀联合叶酸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早泄疗效及血浆5-HT水平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单用帕罗西汀及联合叶酸治疗原发性早泄的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五羟色胺(5-H T )水平变化.方法 筛选成都市363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原发性早泄患者126例,将入选样本随机分为A 、B两组,A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20 mg/d) ;B组帕罗西汀(20 mg/d)联合叶酸(0 .4 mg/d)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后以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 )及原发性早泄简表(PEP)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HT水平,并用SPSS16 .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A 、B组平均IEL T 分别由1 .21 、1 .18 min提高到8 .04 、9 .42 min . B组平均IEL T 的提高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组 PEP中各项评分及治疗后5-HT 水平明显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叶酸治疗原发性早泄比单用帕罗西汀取得了明显好的效果,并且其平均血浆5-HT 水平提升更明显,叶酸可辅助帕罗西汀提升血浆5-HT水平并改善原发性早泄症状.

    作者:胥艳;袁丹;陈昌珍;刘东亮;张超;朱蜀侠;龙家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凝血-纤溶-抗凝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84例AECOPD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对比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 )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抗凝血酶Ⅲ(A T-Ⅲ) 、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凝血四项检测指标PT 、APTT 、TT 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FD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E-COPD患者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凝血-纤溶-抗凝功能系统失衡状态,故在AECOPD患者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凝血、纤溶、抗凝指标.

    作者:杨友新;吴子娟;覃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排螺旋CT联合血浆CA199、CA50、CA242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分析

    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 联合血浆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50 (CA50)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分析.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77例胰腺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48例,胰腺良性病变例29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 检测,采用免疫放射法对血浆中 CA199 、CA50 、CA242水平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血浆CA199 、CA50 、CA242水平、CT 检测结果及单项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CT 诊断阳性8例,胰腺癌组39例阳性,整体阳性检出率为61 .04%,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77 .92%.胰腺癌组血浆CA199 、CA50 、CA242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199检测符合率高为75 .32%,CA242检测符合率低为45 .75%.与单项血浆CA199 、CA50 、CA242检测相比,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升高,漏诊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稍高于CT 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不同诊断方式特异度、误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多排螺旋CT 诊断胰腺癌准确度及灵敏度较高,但联合血浆CA199 、CA50 、CA242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诊断效能,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胡波;张川;王浩;朱杰;顾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IL-1β、TNF-α检测意义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有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水平,探讨DR与H U A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DR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高尿酸血症组(HUDR组)95例、无高尿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95例,另选择同期 Ⅱ 型糖尿病患者(T2DM 组) 、健康体检者(HC 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IL-1β 、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中 HUDR组 IL-1β 、TNF-α水平明显高于DR组、T2DM 组、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UDR 组患者增殖性 DR 为 42 .1%,显著高于 DR 组(27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3) ;HUDR患者血清UA与IL-1β 、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 .356 ,P=0 .000 ;r=0 .660 ,P=0 .000)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UA (OR :1 .857 ,95% CI :1 .123~3 .229) 、IL-1β(OR :2 .124 ,95% CI :1 .336~3 .715)、TNF-α(OR :1 .673 ,95% CI :1 .108~2 .275)均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UDR患者血清IL-1β 、TNF-α水平明显升高,HUA可能促进DR进展,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游慧;陈方;李恒;周游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白细胞介素22诱导胃癌细胞AGS分泌VEGF-A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2 (IL-22)诱导胃癌细胞AG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的分子机制.方法 IL-22刺激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系AGS细胞,或预先加入不同的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1 h后再利用IL-22进行刺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A的水平.结果 AGS 细胞经IL-22刺激后,VEGF-A的分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加入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预孵育后,IL-22诱导AGS细胞分泌的VEGF-A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核因子-κ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MEK1/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预孵育的VEG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IL-22可能经STAT3信号通路诱导AGS细胞分泌VEGF-A ,从而有助于胃癌的进展.

    作者:罗秀英;钟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清铁蛋白联合4种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老年肺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铁蛋白(SF)联合4种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老年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5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60例老年良性肺病患者作为良性肺病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血清SF 、糖类抗原125(CA125) 、癌胚抗原(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表达及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SF 、CA125 、CEA 、NSE 及CYFRA21-1 均高于良性肺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良性肺病组与健康对照组SF 、CA125 、CEA 、NSE及CYFRA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F 、NSE以小细胞肺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A125 、CEA以腺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YFRA21-1以鳞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与各指标单一诊断比较,5种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特异度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F 、CA125 、CEA 、NSE 、CYFRA21-1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8 、0 .762 、0 .761 、0 .712 、0 .781 ,5项指标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 .915 .结论 SF联合4种肿瘤标记物可提高早期老年肺癌患者诊断灵敏度,有效提高患者诊断价值,从而有助于患者临床预后的改善.

    作者:牛玉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与缺血性脑卒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C反应蛋白(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按照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分为疲劳组40例与非疲劳组7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法)测定血清IL-1β 、CPR和 Hcy 水平.结果 疲劳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非疲劳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疲劳组:t=23 .360 9 、18 .203 6 、9 .288 6 ,对照组:t= 39 .926 6 、20 .260 3 、21 .929 6 ,P<0 .05) ;非疲劳组 ADL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 .021 4 、6 .831 9 、16 .810 3 ,P<0 .05) .疲劳组血清IL-1β 、CPR和 Hcy水平高于非疲劳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疲劳组:t=14 .561 5 、17 .029 6 、13 .059 9 ,对照组:t=31 .631 9 、36 .998 3 、33 .670 0 ,P<0 .05 ) ;非疲劳组血清IL-1β 、CPR和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 .866 0 、28 .774 4 、26 .135 4 ,P<0 .05) .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与IL-1β 、CPR和Hcy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疲劳患者IL-1β 、CPR和Hcy异常升高,且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于学涛;徐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Lp-PLA2与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 、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检测指标的变化,以明确Lp-PLA2与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103例,H型高血压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组80例,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Lp-PLA2 、Hcy 、hs-CRP 、血脂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原发性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H型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 Hcy 、LP-PLA2水平高于 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组、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SE=0 .013 ,P<0 .05) .结论 LP-PLA2是反应血管炎症的标志物之一,与 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孝红;周涛;马润;李美玲;殷梅;李庆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4种血清心肌标志物在AMI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肌红蛋白(M yo )在急性心肌梗死(A M I)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AM 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MyBP-C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 、CK-MB 、Myo浓度,分别对观察组入院时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小于4h患者与大于或等于4 h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 h患者与入院时的血清cMyBP-C 、cTnI 、CK-MB和Myo 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MyBP-C 、cTnI 、CK-MB 、My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发病大于或等于4 h的患者与小于4 h的患者相比血清cMyBP-C 、cTnI 、CK-MB 、Myo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发病小于4 h的患者,血清cMyBP-C 、CK-MB 、My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血清cT nI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患者行急诊 PCI术后12 h 与入院时相比,血清cMyBP-C 、CK-MB浓度下降,血清cTnI 、Myo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血清cMyBP-C 、cTnI 、CK-MB和Myo在AMI患者中的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血清cMyBP-C 、CK-MB 、Myo浓度在AMI患者发病4 h内即开始升高,故可以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MyBP-C 、CK-MB浓度较入院时下降,故可以为PCI术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朱吉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对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甘孜州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结核组) ,另选择同期肺炎性胸膜炎患者70例(炎性组) 、恶性肿瘤患者70例(恶性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行胸腔积液的结核感染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 )检测,同时对结核组患者行外周全血IGRA 检测,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 )检测干扰素-γ(IFN-γ)浓度[179 .3(158 .1~276 .2)ng/L]显著高于炎性组患者胸腔积液的IFN-γ浓度[86 .7(55 .1~162 .2)ng/L]及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的IFN-γ浓度[92 .7(48 .1~178 .3)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外周全血 TB-IGRA检测IFN-γ浓度显著低于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2) ;胸腔积液 TB-IGR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外周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胸腔积液TB-IGRA诊断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外周全血.结论 胸腔积液 TB-IGRA 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诊断效率高于外周全血TB-IGRA .

    作者:李素英;余海霞;杨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LAMP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时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基层诊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LAM P法及抗酸染色涂片法对140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和 Kappa检验.结果 140例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法及 LAMP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 .3%(41/140)和45 .0%(63/140) .与抗酸染色涂片法比较,LAM P法的灵敏度为97 .6%(40/41) 、特异度为76 .8%(76/99) ,总体一致率82 .9%(116/140) .两种方法一致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 0 .642 , P<0 .05) ,两者一致性良好.在检测时间上,与涂片法相比,大批量标本检测中 LAM P 法所用时间较短.结论 痰标本检测中,LAM P法阳性检出率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批量检测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伊;黄文焰;邓君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维持.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满意率(97 .67%)高于对照组(79 .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术后3 h和24 h警觉-镇静(OAAS)评分较术毕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术后3 h和24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 T1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 T0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照组T2时刻 HR 、MAP较 T0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观察组 T2时刻HR 、MAP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T0 、T1和T2时刻HR 、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 T1和 T2时刻 HR 、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七氟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配伍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效果明显,镇静良好,对患者 HR 、MAP和SpO2影响小.

    作者:王焕彬;罗莹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Hcy及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循环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NT-proBNP 、Hcy及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NT-proBNP 、Hcy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体检健康者,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达91 .50%;病情越严重、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NT-proBNP 、Hcy及hs-CRP水平越高.结论 3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周龙;林岚;陈蓉;彭必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湖北人群CYP2D6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湖北人群中CYP2D6基因的多态性,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集137例志愿者静脉血,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分析 CYP2D6*10 基因多态性,测序法验证结果,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检测基因型分布,卡方检验进行验证,并将结果和以往文献相比较.结果 经测序验证,137例样本中,野生型(CC)为35例,出现频率为25 .5%;杂合子(CT)为52例,出现频率为38 .0%;突变型(TT)为50例,出现频率为36 .5%,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4 .5%,T 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5 .5%,和以往研究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湖北人群中CYP2D6*10存在较高突变频率,在人群中开展基因分型对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十分有必要.

    作者:曾嵘;毛晓兵;刘湘;黄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基因及分型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及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标本43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液标本56例,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 HLA-B27基因,同时采用荧光定量 PCR 染料法检测 HLA-B27 基因及分型.结果 流式细胞法检测 43 例 AS 患者中 40 例阳性(93 .02%) ,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39例阳性(90 .70%) ,两者符合率为97 .50%. 39例 HLA-B27者中B2704亚型者有32例(82 .05%) ,B2705亚型者有7例(17 .95%) .结论 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 HLA-B27基因准确率高,与流式细胞法有高度一致性,同时还能检测HLA-B27基因亚型,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作者:罗秀霞;尹志华;张春容;陈杰;叶志中;黄进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重庆市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目的 了解重庆范围内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7家医院、4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资料收集.采用SPSS21 .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来5年83 .8%(31/37)的医疗单位需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其中三级医院的人才需求达到94 .4%(17/18)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在各级医院及企业工作时,扎实的基本功用人单位是为看重的素质.结论 重庆市范围内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仍有一定需求.

    作者:邓晶荣;郝坡;邵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躁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 )水平,并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99例躁狂症患者(躁狂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血清CK水平,其中躁狂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躁狂组治疗前、治疗后2 、4 、6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 S )评分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躁狂症患者血清CK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躁狂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4 、6周血清CK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而治疗后2 、4 、6周躁狂组血清CK水平、BRM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躁狂症患者血清CK水平与患者预后指标BRM S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 .428 ,P=0 .010) .结论 躁狂症患者血清CK水平呈明显高表达趋势,且CK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杜娟;罗智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1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评估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作用,并探讨其对PHC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80例PHC患者,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HC)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测定血清CXCL13水平.统计软件分析患者CXCL13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CXCL13水平与肝功能预后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CXCL13 、AFP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PHC患者血清CXCL13表达明显高于CHB组、HC组,晚期PHC(Ⅲ、Ⅳ)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早期PHC(Ⅰ、Ⅱ)患者血清CX-CL13水平;肿瘤直径大于5 cm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患者;肿瘤转移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患者;腹腔积液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PHC患者血清CXCL13水平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胆碱酯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相关. PHC患者血清CXCL13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 .459 、P=0 .001) ,与血清清蛋白和胆碱酯酶分别呈负相关(r= -0 .319 、-0 .259 ,P=0 .004 、0 .008) . CXCL13和甲胎蛋白(AFP)组合的ROC曲线值为0 .938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 .8% 和100 .0%.结论 血清CXCL13在PHC高表达,与肿瘤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灏;翚缨;吴志懂;黄丽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有核红细胞异常增多1例

    正常情况下除新生儿外,外周血中一般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NRBC),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NRBC可不定数量的出现在外周血中.本次所报道病例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脾切除后外周血NRBC数量异常增加,且成熟红细胞形态明显异常,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静芳;陈卫民;马萍;朱迎星;宋爽;丁爽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清ECP、CRP和FeNO联合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C反应蛋白(CRP)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接诊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ECP 、CRP的表达,使用 FeNO 检测仪检测 FeNO 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组和对照组血清ECP 、CRP 、FeNO的表达,并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 、CRP 、FeNO的表达;支气管哮喘组在接受3个月的对症治疗后,比较不同疗效结果患者血清ECP 、CRP 、FeNO的表达.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ECP 、CRP 、FeNO水平[(15 .86 ± 1 .47)ng/L 、(4 .87 ± 0 .52)mg/L 、(61 .23 ± 11 .52)ppb]均明显比对照组高[(6 .62 ± 0 .63)ng/L 、(1 .04 ± 0 .23)mg/L 、(23 .58 ± 3 .40)pp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 、CRP 、FeNO[(18 .56 ± 1 .85)ng/L 、(5 .74 ± 0 .70)mg/L 、(66 .93 ± 10 .62)ppb]明显比缓解期患者高[(12 .34 ± 1 .47)ng/L 、(3 .69 ± 0 .37)mg/L 、(54 .54 ± 8 .02)pp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临床控制28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4例,临床控制组血清ECP 、CRP和FeNO明显低于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通过联合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 、CRP 、FeNO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在疾病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汪静;郑丽颖;李卓隽;李强;刘运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