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血液指标及血培养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邓猛

关键词:炎症, 血培养, 脓毒症, 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常用血液指标和血培养情况在脓毒症诊断和在预后中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4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实验室指标、血培养情况的差异,并根据血培养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观察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患者血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组患者的WBC、CRP、ALT、AST、BUN、Scr、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高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WBC、CRP、ALT、AST、BUN和Scr水平均较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类型与冠心病发生、冠脉斑块类型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类型与冠心病发生、冠脉斑块类型及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类型,探讨HP感染及其类型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并检测冠心病患者HP感染与冠脉斑块类型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HP-者25例、HP+CagA-IgG-患者40例、HP+CagA-IgG+55例,HP+患者冠心病风险为阴性患者的2.8,HP+CagA-IgG-患者冠心病风险为阴性患者的2.5,而HP+CagA-IgG+冠心病风险为HP-患者的3.3.HP-的冠心病患者软斑块16例(64%),明显高于HP+CagA-IgG-和HP+CagA-IgG+的患者,而纤维斑块6例(24%)、钙化斑块3例(12%)均明显低于HP+CagA-IgG-和HP+CagA-IgG+的患者,HP+CagA-IgG+(OR=2.78,P=0.02)、软斑块(OR=1.47,P=0.03)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HP感染患者罹患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而HP+CagA-IgG+是冠心病患者软斑块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钟巧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常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常州地区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状况以及分布特点,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及H PV疫苗研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常州武进医院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共32215份,检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共17种高危亚型和HPV6、11、42、43、81、83共6种低危亚型.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和>61岁组,并对HPV感染病例的年龄分布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样本32215例,检出HPV阳性样本8396例,HPV阳性检出率为26.06%.HPV高危亚型按检出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16(4.55%)、52(4.43%)、58(2.75%)、53(2.42%)、51(2.16%)、68(1.85%)、56(1.73%)、33(1.40%)、18(1.38%)、66(1.33%)、59(1.26%)、39(1.08%)、31(1.02%)、35(0.89%)、45(0.42%)、73(0.26%)和82(0.15%).H PV低危亚型由高到低依次为81(2.96%)、43(1.86%)、42(1.62%)、6(1.27%)、11(0.80%)和83(0.26%).结论 常州地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主要亚型为高危亚型HPV16、52.

    作者:曹佩霞;陈兰;施如霞;周蓓蓓;钟丽燕;李淑萍;孔彩霞;莫一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指标与低分子肝素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在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前后凝血象的变化以及凝血指标与外周血LMWH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KD患者LMWH治疗前和首次经LMWH治疗(治疗量为80 IU/kg)3 h后血浆标本,检测其LMWH含量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 LMWH治疗前后比较,APTT、PT、T 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的幅度与L M W H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424和0.690;D-D、FIB、ATⅢ的变化与LMWH量不相关,但D-D都呈升高趋势.结论 LMWH与APTT、PT、TT呈正相关,在不具备测量LM-WH条件的地区可以用APTT来代替.

    作者:曹盛吉;赵乙洁;王少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浆胎儿游离DN A在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胎儿游离DNA(cffDNA)在高龄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唐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建卡产检并进行血清学筛查和胎儿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3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羊水/脐血穿刺细胞核型分析为准,比较传统血清学筛查与高通量无创DNA检测方法应用于高龄孕中期唐筛效率,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血清学筛查出高风险孕妇26例(阳性率8.7%),其中DS高风险(21-三体)孕妇20例(唐筛阳性率6.7%),18-三体5例(1.7%),13-三体2例(0.7%).无创DNA检测出高风险孕妇9例(阳性率3%),均在血清学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范围之内,其中21-三体6例((2%)),18-三体3例(1%).高风险孕妇羊水/脐血穿刺细胞核型分析21-三体5例(1.7%),18-三体阳性2例(0.7%),正常2例(0.7%).血清学筛查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93.3%和94.9%,无创DNA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97.9%和99.6%.两种检查方法的总阳性率、唐筛阳性率、唐筛假阳性率、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运用无创DNA检测技术分析cffDNA对高龄孕妇DS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Autrax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对高敏HBV DNA检测的性能评价

    目的 验证Autrax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对高敏HBV核酸定量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 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相关文件,对基于Autrax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的HBV DNA高敏检测试剂进行正确度、精密度、检测下限、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及抗污染能力的性能评估.结果 正确度方面,该试剂参加2015-2016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正确率100%,且实测值与靶值偏差均小于±0.18 lg IU/mL.精密度方面,试剂检测高(106)、低(104)浓度标本的重复精密度及中间精密度CV值均小于5%.检测下限验证结果,低检出限20 IU/mL和定量限40 IU/mL的检出率5/5,且定量限40 IU/mL的重复精密度CV为3.18%小于5%.线性范围评价显示在40~108 I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0182 X-0.3182,R2=0.978).抗干扰能力验证结果,结合胆红素600μmol/L、血红蛋白7 g/L或三酰甘油4.5 mmol/L对于高浓度(106)、低浓度(104)水平的标本无干扰影响,干扰物质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偏差均小于±0.45 lg IU/mL.抗污染能力验证结果,与阳性标本间隔放置的阴性标本未检出阳性结果.结论 基于Autrax全自动核酸提取工作站的高敏HBV DNA检测试剂的正确度、精密度、检测下限、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均表现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懿雯;李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乙肝的正确检出率.方法 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该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比较采取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为86.25%(69/80),较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的患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率72.50%(58/8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V-DNA阳性率为77.50%(31/40),较观察组HBV-DNA阳性率90.00%(36/40)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两种不同的检验手段都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检出率更高,为了尽量降低误诊率临床推荐使用检查乙肝病毒大蛋白.

    作者:张彬;王奎山;宋华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Lp-PLA2、Hcy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和研究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互联系,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数表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因胸痛于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是否伴有病变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组患者均通过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Lp-PLA2、Hcy水平检测,并探讨两组间,差异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间的相互联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Lp-PLA2及Hcy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Lp-PLA2及H cy水平增加,临床应重视对二者的检测,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莫昌玉;杨志伟;陈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预防性健康体检快速筛查沙门志贺氏菌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PCR方法快速筛查健康体检沙门志贺氏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3256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培养法检测沙门志贺氏菌,比较两种方法筛查沙门志贺氏菌的优劣.结果 沙门氏菌PCR法检出46例,检出率为为1.41%,传统培养法检出41例,检出率为1.26%;志贺氏菌PCR法检出39例,检出率为1.20%,传统培养法检出数32例,检出率为0.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检测沙门氏菌灵敏度100.00%、特异性为99.84%,检测志贺氏菌灵敏度100.00%,特异性为99.78%.PCR法在人力、办证时间、满意度上优于传统培养法,成本上显著高于传统培养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R法技术含量高、客观性强.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能很好地筛查肠道致病菌,提高沙门志贺氏菌检出率和准确性,省时省力,效率高.

    作者:朱素芬;谭翰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MCV、RDW、LDH及骨髓异常染色体联检在MDS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脱氢酶(LDH)及骨髓异常染色体(位)联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4例MDS患者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34名体检正常者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MCV、RDW、LDH水平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异常染色体检测结果(FISH阳性率),分析其与MDS诊断间关系.结果 MDS患者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FISH阳性率明显高于MDS其他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测阳性对MDS的阳性预测价值63.85%~77.67%,阴性预测价值34.58%~37.79%,联合MCV、RDW、LDH水平及FISH检查其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8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似然比也明显高于单个指标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LDH水平升高及FISH检测阳性与MDS有不同程度相关性.结论 MCV、RDW、LDH及骨髓细胞异常染色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MDS的诊断正确率,对MDS分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危H PV感染型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 R-H PV)感染型别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对2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15种高危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出H PV感染247例,总的H PV感染率为97.24%(247/254),其中一型感染率为81.10%(206/254),多型感染率为16.14%(41/254).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HPV感染型别前七位出现频率数依次为16、58、18、52、31、33、59型 ,这些型别是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型别 ,16型非常突出 ,占总出现频率数的58 .64% (173/295 ).H PV分型检测有利于妇产科医师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 ,也有利于临床医师锁定高致癌型 HPV感染者 ,并对其感染者跟踪随访 ,以便筛检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东英;赵雪;耿建祥;邓中平;黄华艺;唐玲丽;秦雪;袁凯志;黄淑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国内生化检验研究领域可视化计量分析

    目的 通过对近年来已发表的国内生化检验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揭示当前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合理的探索思路.方法 全面检索C N K I,收集1997至2016年间发表的生化检验相关研究,提取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相关信息.采用CitespaceⅢ对相关信息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研究3308项;生化检验研究在1997~2016年间呈逐渐上升趋势;解放军总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福州总医院为国内生化检验研究发表量多的机构;田亚军、董振南和谷峰是该领域文献发表量多的研究者;《世界新医学信息文摘》发文量高;研究学科方面,临床医学的发文量高;研究热点为临床生化检验、生化分析仪、影响因素、溶血标本和试剂盒等;研究前沿为临床价值、肝硬化、应用价值、血液标本和诊断价值.结论 本次研究分析了国内生化检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蔡晓娜;杨沛;贾喻惠;王丽馨;陈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间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神经功能、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内皮祖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时研究组IL-6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刘子豪;王海霞;刘林林;冯晨芳;刘颖;刘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38例骨髓坏死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分析

    目的 讨论骨髓坏死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为骨髓坏死的临床患者的临床表现、原发病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单项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在骨髓坏死患者的增生程度、坏死程度的判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名骨髓坏死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占78.95%,非肿瘤疾病患者占21.05%,主要有高热、出血、持续性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全血细胞减少、LDH、ALT、AST升高.38名患者中,8名非肿瘤患者均好转出院,30名肿瘤患者7例仍存活.结论 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预后差,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联检能提高诊断率符合率.

    作者:杨再林;刘灵;张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患者胰岛素、C肽和血糖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血糖及C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组(观察1组)53例和糖尿病肝功能正常组(观察2组)67例.另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2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CP)、餐后2 hC肽(P2C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肝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FBG、2 hPG、HbA1c、FINS、P2INS、HOM A-IR、CP、P2C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各指标水平高于观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与FBG、2 hPG、HbA1c、FINS、P2INS、CP、P2C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4、0.190、0.220、0.230、0.195、0.083、0.289、0.724,P<0.05).结论 胰岛功能、血糖代谢在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3种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肝脏损害.

    作者:张广清;林学壬;葛晶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MHD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慢性肾病患者14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超高组,其中正常组患者68例,超高组患者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 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心排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研究hs-CRP、IL-6、TNF-α与LCMI、LVEF、E/A、CO、生活质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s-CRP正常组与hs-CRP超高组之间,在LV-MI、LVEF、E/A、CO等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IL-6、TNF-α分别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于LCEF、E/A、CO、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在MHD患者中,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作者:王会苗;张颖;陈超;牛青青;张国英;牛昭;贾存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靶向核受体RXRα的淫羊藿抗炎活性成分的快速精准鉴定

    目的 建立从中药中高效精准鉴定靶向核受体RXRα的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通过受体-配体识别结合的原理,将中药淫羊藿抗炎活性馏分与核受体RXRα蛋白共同孵育,捕获配体小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和质谱识别并鉴定配体化合物,生物学技术手段进行化合物活性验证.结果 从淫羊藿抗炎馏分中快速筛选出核受体蛋白RXRα的小分子配体宝藿苷Ⅰ,生物学活性测试显示该配体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细胞炎症反应,且具有RXRα依赖性.结论 受体-配体识别法能够有效鉴定淫羊藿抗炎馏分中靶向核受体RXRα的活性小分子,该法为天然产物和中药活性成分的精准鉴定提供新的思路,为新型RXRα天然小分子调节剂的快速筛选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方慧;鄢庆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56株M RSA防耐药变异浓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两种药物对56株临床分离M RS A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 PC).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56株MRSA的MPC90分别为4μg/mL、20.5μg/mL;MPC90/MIC90分别为2、10.25μg/mL.结论利奈唑胺防MRSA菌株耐药突变的能力强于万古霉素.

    作者:李静;赵建宏;刘晓雷;强翠欣;张庶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清TBA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总胆汁酸(TBA)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肝病患者96例,其中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分别为32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TBA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TBA、ALT、ALP、AST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TBA的阳性率均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TBA是反映肝病情况的重要指标,在诊断肝病时的灵敏度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皮红泉;卢盛祥;陈超群;陈昌达;宋茂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肟组、头孢克洛组,每组各46例,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克肟、头孢克洛治疗,连续治疗5~7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3d,头孢克肟组患者的腹泻次数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急性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AAG)、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均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7.83%、无效率为2.17%;头孢克洛组显效率为32.61%、有效率为56.52%、无效率为10.87%,头孢克肟组治疗效果优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克洛.

    作者:姜云达;岳德永;顾立华;杨忠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发病后12 h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72 h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比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72 h时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PaO2、PaO2/FiO2、La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 h时治疗组的CRP、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5例并发ACS,发生率16.7%,治疗组中未见并发ACS病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快速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对腹腔脏器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福楠;杨连祥;刘洪峰;张磊;王立军;田贺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