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何天文;黄滨梅;钟志成;郭浩;陈柯艺;唐斌;尹爱华

关键词:育龄女性, ToRCH,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摘要:目的 通过对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筛查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地区育龄女性的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47/26 708)、1.57%(429/27 368)、0.68%(184/26 987)和4.20%(1 154/27 489);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43/885)、79.18%(9 444/11 928)、98.31%(1 108/1 127)和92.43%(1 502/1 625).结论 开展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工作,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种国产戊型肝炎抗体检测试剂的比较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粪-口途径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亦见于输血和垂直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损害.戊肝虽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但其病死率高于甲肝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在我国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已占首位[1].近年来,戊肝感染人群在多个地区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做好戊型肝炎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戊肝诊断试剂的重要性亦越来越突出.

    作者:常静霞;王洁;张怡青;汪茂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外周血维生素D,IL-6水平评价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的应用

    目的 研究外周血VD、IL-6评价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的应用.方法 病理学证实结直肠癌患者91例,检测外周血VD、IL-6和CEA水平;采用logistic拟合分析其对结直肠癌转移预后评估.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转移组VD(6.63±3.90)低于非转移组(10.05±3.98),P<0.001;转移组IL-6水平为16.13(10.15~43.80)高于非转移组为8.25(4.66~12.15),P<0.001;转移组CEA为9.49(2.38~117.34)高于非转移组为2.31(1.42~5.91),P<0.001.CEA与转移ROC曲线AUC=0.693,P=0.002,灵敏度为71.05,特异度为64.15;VD、IL6及CEA拟合ROC曲线AUC=0.824,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3.2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D、IL-6水平与转移预后有关,结合肿瘤抗原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的、有效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义华;李轲;曾莎;徐飞;陈双峰;丁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CC和CYFRA21-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含量升高的意义

    目的 探索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异常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CC、CYFRA21-1和肌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SCC、CYFRA21-1水平和肌酐均明显升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肾病组中,尿微量清蛋白大于200 mg/L组的SCC、CYFRA21-1数值高于尿微量清蛋白小于200 mg/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SCC和CYFRA21-1异常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郑英;凤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整治与病原菌耐药趋势变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连续监测并分析医院实行抗菌药物干预政策后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评估抗菌药物干预与病原菌耐药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3年实行抗菌药物干预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连续3年动态监测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其耐药性的变化,设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 干预前后产ESBLs菌株检出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病原菌对干预使用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原菌对对照1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性无显著增加,对对照2组抗菌药物耐药性影响不大.结论 长期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有益于延缓病原菌耐药性.

    作者:张任飞;潘淑;马瑜珊;张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凝血4项指标生物参考区间的实验室验证

    目的 该实验室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验证厂家推荐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并建立适用于该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运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 经验证厂家提供的凝血4项参考值范围,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r值均大于0.95,表明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FIB r<0.95,需要重新制定本室的FIB参考区间.不同性别间凝血4项结果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4项的测定受特定条件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应该建立该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测定的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检验结果.

    作者:戴庆忠;覃瑜;靳元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抗-HCV、抗-HI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共调查140 665例献血者,其中男86 179例,占61.27%,女54 486例,占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抗-HCV 5.52‰和抗-HIV 2.34‰.结论 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刘春荣;赵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郴州地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和相关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医院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534例,并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和检验相关资料.结果 患新生儿G-6PD酶缺乏者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9%,新生儿ABO溶血病占高胆红素血症的18.0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占28.1%,细菌感染者占27.4%.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构成以感染性因素为主,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易患高胆红素血症,加强患儿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检验结果和病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作者:李莉萍;李胜涛;史文元;彭小友;徐玉娟;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对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的检测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等对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检测K-正常水平与病理水平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0.38%和0.66%,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0.39%和0.95%;Na-正常水平与病理水平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14%和0.22%,批间精密度CV分别0.31%和0.45%;Cl正常水平与病理水平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0.60%和0.93%,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0.51%和1.54%,均满足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标准.准确度检测结果在室间质评的允许范围.线性:K-Y=0.989 7X+0.490 0,R2=0.997 4;Na-Y=0.996 7X-1.584 8,R2 =0.999 2;C1-Y=0.996 9X+0.294 3,R2=1.000 0.可报告范围:K-1.97~20.44 mmol/L,Na-28.80~195.95 mmol/L,Cl-13.20~164.54 mmol/L.生物参考区间验证通过.结论 验证方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电解质项目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方面均达到了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作者:禚金花;刘秀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贵阳地区铁路职工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铁路职工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为制订相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6~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4 659例铁路职工的血糖、血脂及尿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男女人群血糖、血脂及尿酸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升高,男性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女性,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尿酸水平则低于女性,各个年龄段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人群项目检出率高低顺序相同,且男性组各个项目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两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年龄段各个项目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路职工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标检出率较高,应重视铁路职工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及早的行为干预工作,以保证职工健康和铁路大动脉的安全.

    作者:朱武军;张富敏;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印迹法(LIA)检测ANA谱(ANAS)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风湿科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住院及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IF与LIA分别检测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ANA阳性共127例,ANAS阳性84例,终确诊AID 96例,各种特异性抗体均有检出,优势性检验发现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IIF检测ANA的阳性率高于LIA,但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则LIA检测ANAS优于IIF检测ANA,临床上二者不可互相代替,应联合检测,防止漏检.

    作者:左克;李生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4年广州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4年广州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特征,为提出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9~12月该院确诊的2 178例登革热患者做流行病学分析,并抽取芳村地区的200例患者统计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登革热疫情高峰期为9~10月,以21~<31岁发病率高,男女比例为1.00∶1.14.患者临床特征为发热、头痛等轻型登革热症状.实验室特征为登革热NS1抗原和(或)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登革热IgM抗体和(或)IgG抗体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较明显、肝功能及心肌酶标志物异常较多,肾功能、凝血及尿常规异常较少.结论 对疑似病例检测登革热NS1抗原和(或)登革病毒核酸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确诊,若发病5天后则可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早期中西医治疗及护理,患者的病情预后良好.

    作者:邓勤勤;刘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减少临床实验室差错的程序和风险分析

    近年来,临床实验室越来越追求检验全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方面的质量.检验中阶段已经有了许多研究结果,但大多数的差错发生在检验前阶段,并且差错与人员互动和标本传递次数都是相关的.在本文中结合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提出一种管理实验室风险的新方法.采用来自工业部门的一些方法,使其适用于医学领域和临床实验室过程[1,2].

    作者:章晓燕;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PCa)发病率逐渐增高,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PCa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39例前列腺癌(PCa)和6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做比较,探讨其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代谢症候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糖、血脂和hs-CRP)检测,比较hs-CRP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hs-CRP与代谢症候群的相关性.结果 在hs CRP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SBP、DBP、FPG、2hPG、TG指标与hs CRP呈正相关性.在HDL-C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HDL-C呈负相关性.结论 代谢症候群患者hs-CRP指标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hs CRP与患者BMI、SBP、DBP、FPG、2 hPG、TG、HDL-C指标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益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湖南郴州地区106例自然流产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与绒毛组织细胞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自然流产患者取绒毛组织原位培养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培养成功102例,成功率为96.23%,检出染色体异常共35例(34.3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0例(85.71%);结构异常4例(11.43%);数目合并结构异常1例(2.86%).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胚胎染色体检测对分析自然流产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咨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雷冬竹;黄东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4年昆明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及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对2014年昆明市延安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其病原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30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其年龄分布特点、季节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非重复性的130例临床诊断病例中,病原阳性检出79例,总阳性率为62.2%,其中EV71占检出病原的5.1%(4/79),CA16占检出病原的17.7%(14/79),其他型占77.2%(61/79).4个年龄组中,1~3岁组和3~6岁组高于0~1岁、>6岁组,4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月为HFMD发病高峰期,在全年发病例数及全年阳性检出例数的构成比中均为高,8月开始发病例数有减少趋势,但12月又有所增加.结论 手足口病5~7月为发病高峰期,以6月为高;发病率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2~6岁)为高.

    作者:王杨;李铮;曹向红;付晓野;高辉;赵思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筛查广东地区育龄女性TORCH感染,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东地区育龄女性的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47/26 708)、1.57%(429/27 368)、0.68%(184/26 987)和4.20%(1 154/27 489);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43/885)、79.18%(9 444/11 928)、98.31%(1 108/1 127)和92.43%(1 502/1 625).结论 开展育龄女性TORCH感染筛查工作,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何天文;黄滨梅;钟志成;郭浩;陈柯艺;唐斌;尹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安全用血初探

    目的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方式,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方法 对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1 377例,共输血2 085例,共收到临床回报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记录49例,发生率为2.35%,其中,过敏反应41例,占83.67%;发热反应8例,占16.33%,其他类型输血不良反应未收到回报.在4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红细胞悬液28例,占57.14%;血浆14例,占28.57%;红细胞悬液+血浆组5例,占12.25%;血小板1例,占2.04%;冷沉淀1例,占2.04%;洗涤红细胞未收到不良反应记录.结论 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增加献血员的抗体筛查检测,选择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应推广使用洗涤红细胞,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

    作者:贺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生活、工作环境相同,饮食种类和运动量基本一致的捐献单采血小板者56例,年龄18~30周岁;按血液采集标准在捐献之前、捐献后1h、捐献后15~25 d、捐献后26~35d,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红细胞C3b受体(RBC-C3b)、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变化情况.结果 与捐献前比较,RBC-C3b、RBC-IC及RBC-SOD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合理、正常间隔时间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膜无影响.

    作者:洪兴金;罗宏新;张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发病时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0例不同发病时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VEGF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6 h血清VEGF浓度(7.08±9.21) pg/mL,12~24 h血清VEGF浓度(24.67±17.19) pg/mL,3~5 d血清VEGF浓度(21.60±16.67) pg/mL,健康者血清VEGF浓度(5.58±9.59) pg/m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24 h血清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发病2~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随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作者:丁大朋;李士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