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克;李生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对诊断妊娠高血压的意义;评价Hcy、hs-CRP测定对妊娠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包括轻度妊娠期高血压49例、中度妊娠期高血压51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50例;并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及hs-CRP水平.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则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态监测孕妇血清中Hcy及hs-CRP水平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可以评价本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作者:平龙玉;杜立树;熊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该实验室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验证厂家推荐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并建立适用于该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运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 经验证厂家提供的凝血4项参考值范围,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r值均大于0.95,表明厂家推荐的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FIB r<0.95,需要重新制定本室的FIB参考区间.不同性别间凝血4项结果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凝血4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4项的测定受特定条件影响较大,为了提高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应该建立该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测定的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检验结果.
作者:戴庆忠;覃瑜;靳元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抗-HCV、抗-HI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共调查140 665例献血者,其中男86 179例,占61.27%,女54 486例,占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抗-HCV 5.52‰和抗-HIV 2.34‰.结论 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刘春荣;赵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和相关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医院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534例,并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和检验相关资料.结果 患新生儿G-6PD酶缺乏者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9%,新生儿ABO溶血病占高胆红素血症的18.0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占28.1%,细菌感染者占27.4%.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构成以感染性因素为主,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易患高胆红素血症,加强患儿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检验结果和病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作者:李莉萍;李胜涛;史文元;彭小友;徐玉娟;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印迹法(LIA)检测ANA谱(ANAS)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风湿科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住院及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IF与LIA分别检测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ANA阳性共127例,ANAS阳性84例,终确诊AID 96例,各种特异性抗体均有检出,优势性检验发现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IIF检测ANA的阳性率高于LIA,但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则LIA检测ANAS优于IIF检测ANA,临床上二者不可互相代替,应联合检测,防止漏检.
作者:左克;李生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2010至2014年参加全国优生优育免疫学检测(即TORCH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10至2014年的TORCH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参加全国TORCH室间质评5年10次总平均成绩为92.6%,其中有5次平均成绩均为100%,2次平均成绩低于80%(2010年和2011年第一次为76%和64%),未达到合格标准.5个项目测定的样本通过率、项目合格率、累积性能解释成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2至2014年均保持在90.0%以上.年度样本检测总不合格率以2011年高为18.0%,5个项目检测假阴性率以CMV-IgG高为14.0%,假阳性率以HSV2-IgG高为8.0%,经逐步整改,到2014年检测的样本通过率、项目合格率、累积性能解释成功率、总平均成绩均达到100%.结论 通过参加TORCH室间质评,对每一次回报结果要认真进行分析整改,并定期对EQA结果进行回顾总结,查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逐步提高和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作者:朱文元;唐贵文;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的活性变化在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西区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18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ACS组),糖尿病合并稳定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SAP组)和糖尿病无冠心病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法检测患者血清CHE水平.结果 ACS组、SAP组和糖尿病无冠心病组血清CHE水平分别为(9 586.42±1 721.33)U/L、(8 428.33±1 576.28)U/L和(8 283.27±1 422.34)U/L;ACS组CHE水平较SAP组和糖尿病无冠心病组均增高(t=2.587,P<0.05;t=3.359,P<0.05);SAP组与糖尿病无冠心病组的CH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人血清CHE水平与C反应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半年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CHE活性(10 211±1 925.32)U/L,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CHE活性(8 869±1 432.1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E在检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生化指标之一;血清CHE升高程度与预后及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冠心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崔兆娜;宁莉;吴万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方式,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方法 对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1 377例,共输血2 085例,共收到临床回报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记录49例,发生率为2.35%,其中,过敏反应41例,占83.67%;发热反应8例,占16.33%,其他类型输血不良反应未收到回报.在4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红细胞悬液28例,占57.14%;血浆14例,占28.57%;红细胞悬液+血浆组5例,占12.25%;血小板1例,占2.04%;冷沉淀1例,占2.04%;洗涤红细胞未收到不良反应记录.结论 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增加献血员的抗体筛查检测,选择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应推广使用洗涤红细胞,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
作者:贺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CLSI EP 10-A2文件初步评价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0-A2文件,连续5天按特定顺序测定高、中、低浓度mAST样本,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总不精密度,对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低、中、高浓度mAST样本偏差分别为-0.6、-0.4和0.6 U/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3.33%、1.10%和0.92%,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分别为-1.040、1.011、-0.196、0.000和-0.073,其t值分别为-3.215、1.060、-0.191、0.217和-0.5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T试剂盒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良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叶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简便快捷的腔镜小组织活检流程,缩短腔镜小组织病理诊断时间.方法 利用丙酮能与水、乙醇、石蜡相溶的物理特点,建立简便快捷的应用丙酮对腔镜活检小组织标本256例进行快速石蜡切片制作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应用该法进行组织标本处理及石蜡制片,缩短了病检时间,具有适用范围广、制片质量好、诊断快速等优点.单片出片所需的时间为3~4h(常规需48~72 h),制成的蜡块可切出3~5μm的薄片,切片染色后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清晰,切片优良率达到9S%,切片合格率达到100%,与常规切片病理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利用丙酮进行快速石蜡切片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刘九菊;李宝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患者及体检人群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6 47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8 387例,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443例标志物阳性患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体检人群中,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阳性例数为2 169例,阳性率为5.65%,在临床患者中,阳性例数为6 903例,阳性率为26.08%,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阳性项目采用化学发光法复检,二者符合率为92.67%.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是临床检测肿瘤的有效手段.在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及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筛查时,对检测结果要综合考虑,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及思想负担.
作者:郭晓英;王晓静;李剑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连续监测并分析医院实行抗菌药物干预政策后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评估抗菌药物干预与病原菌耐药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3年实行抗菌药物干预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连续3年动态监测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其耐药性的变化,设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 干预前后产ESBLs菌株检出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病原菌对干预使用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原菌对对照1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耐药性无显著增加,对对照2组抗菌药物耐药性影响不大.结论 长期合理对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有益于延缓病原菌耐药性.
作者:张任飞;潘淑;马瑜珊;张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新疆五家渠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填补本市该领域的数据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制订儿童铅中毒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AS-9000A型高准度微量元素分析仪对该市2 647例1~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按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 μg/L为超标,其中大于或等于200 μg/L为铅中毒进行评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647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为(58.79±38.13) μg/L,血铅超标343例,占12.96%,其中达到铅中毒者12例,占调查对象的0.45%;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该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接近国内总体水平,但血铅超标率高于国内总体水平,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该市儿童血铅水平.
作者:李红梅;侯鸿鹏;赵润玲;张文政;张小兰;唐晓彤;刘怀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2014年昆明市延安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HFM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其病原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30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其年龄分布特点、季节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非重复性的130例临床诊断病例中,病原阳性检出79例,总阳性率为62.2%,其中EV71占检出病原的5.1%(4/79),CA16占检出病原的17.7%(14/79),其他型占77.2%(61/79).4个年龄组中,1~3岁组和3~6岁组高于0~1岁、>6岁组,4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月为HFMD发病高峰期,在全年发病例数及全年阳性检出例数的构成比中均为高,8月开始发病例数有减少趋势,但12月又有所增加.结论 手足口病5~7月为发病高峰期,以6月为高;发病率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2~6岁)为高.
作者:王杨;李铮;曹向红;付晓野;高辉;赵思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本院1 2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MP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CR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sTREM-1、TNF-α水平.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CRP、sTRE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第1天相比,MPP组患儿治疗第4天、7天血清CRP、sTREM-1、TNF-α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血清CRP、sTREM 1、TNF-α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经ROC曲线显示,CRP、sTREM-1、TNF-α在MPP中诊灵敏度依次为78.3%、85.0%和92.5%,特异性依从性为76.0%、90.0%和89.0%.结论 血清CRP、sTREM-1、TNF-α在MPP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MPP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作者:郭健玉;曹登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并按照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32)、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n=74)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4);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科就诊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血清Hcy和UA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64±6.42)和(5.52±1.64)mg/L]、UA[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8.64±42.53)和(312.32±22.46)μmol/L和CRP[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5±2.12)和(2.25±0.84) 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患者血清Hcy[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24.83±5.23)、(12.54±2.52)和(17.64±3.84) mg/L]、UA[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442.53±45.25)、(343.63±23.54)和(389.46±36.72)μmol/L]和CRP[AMI组、SA组和UA组分别为(12.27±2.53)、(3.72±1.32)和(7.47±1.64)mg/L]水平明显高于SA和UA组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UA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84、0.362,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和UA水平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娄雪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观察患者在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第1、2、4d及从ICU病房转出或者死亡前的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按照预后情况进行分组,从ICU病房转出患者共110例纳入生存组,死亡组70例.结果 在进入ICU治疗第1天,2组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天开始,生存组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出现显著性下降,且直至转出ICU,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则从第2天开始,血清PCT的检测结果明显升高,且呈现持续升高趋势,2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检测比较,生存组为(27.83±4.8)%,死亡组为(9.2±2.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进入ICU后,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6h动脉血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27.83±4.8)%,及(9.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3,P<0.05).结论 由持续性升高的PCT水平可见患者病情呈加重趋势,而血乳酸清除率是全身灌注及氧代谢的关键指标,其水平升高也反映了无氧代谢的增多,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建林;肖伟利;哈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剂、离心力及离心时间对葡聚糖—泛影葡胺(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影响,优化实验方案.方法 取肝素、EDTA及2种抗凝剂混合后的3种不同抗凝血,采用Ficoll法进行分离,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类和计数,计算回收率和纯度;同时对EDTA抗凝血进行不同离心力及离心时间的处理,优化分离效果.结果 EDTA组获得PB-MC回收率为(51.32±50.21)%,纯度为(45.38±22.14)%;肝素组获得PBMC回收率为(24.52±19.10)%,纯度为(78.46±11.91)%;EDTA+肝素组获得PBMC回收率为(56.32±24.30)%,纯度为(80.27±1 2.4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BMC回收率方面,EDTA组与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A组回收率较高,而肝素+EDTA组与EDTA组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纯度方面,EDTA组与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PBMC纯度较高,而肝素+ EDTA组与肝素组比较,纯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存活率方面,肝素+EDTA组与肝素组、EDTA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EDTA抗凝血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表明,在离心力为600×g(1 800 r/min),离心时间为25 min时分离效果佳.结论 肝素+EDTA组回收率、纯度与单种抗凝剂实验组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混合两种抗凝全血进行细胞分离.EDTA抗凝血在离心力为600 g(1 800 r/min)、离心时间为25 min时,分离单个核细胞效果佳.
作者:蔡敏敏;顾晓琼;高飞;邱先桃;陈小娟;刘非;郑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G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的结果差异,验证HBV标志物室间质量控制的方法选择.方法 使用ELISA检测试剂和GIGA试条对420份标本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的标本做1∶256倍稀释后检测相关抗原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结果除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稀释后结果差异更加明显.结论 GIG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较ELISA法灵敏度低,有一定的漏检率,不适用于室间质量控制检测,应用ELISA法加以确证.
作者:吴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预测发生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0~、20~、和积分≥40共3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按照不同Lp-PLA2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中、低3分位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中Lp-PLA2的水平,评价Lp-PLA2水平反映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两组中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1),且两组间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及3支病变亚组中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支病变亚组Lp-PLA2水平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5);在不同Gensini积分亚组中,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积分≥40组与0~亚组比较,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p-PLA2高、中、低3分位组之间,进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1).结论 Lp-PLA2水平可用于评价临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对择期手术患者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对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梅;罗涛;吴园;杨莉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