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荣;卢灵峰;向成玉;杨葵;邓正华;刘靳波
目的:明确健康人群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 )和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对健康体检的价值。方法利用Luminex 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检测958例体检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同时对各体检者进行C13呼气试验,分析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男性血清PGⅠ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PGⅠ、PG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逐渐升高,而PGR缓慢下降。该人群中男性C13呼气试验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高于阴性者,PGR低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PG的分布与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的作用有限。
作者:赵应飞;田雪梅;赵佳;银广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哮喘儿童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24例反复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0~<1岁)250例,幼儿组(1~<3岁)150例,儿童组(≥3岁)124例。3组患儿均予以过敏原检测,比较其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源的分布情况。结果患儿过敏原检测总阳性率为39.69%(208/524),其中儿童组过敏原阳性率(66.13%)高,婴儿组(24.00%)低,3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牛奶、户尘螨及猫毛皮屑过敏原的阳性率位于前3位,且儿童组户尘螨和屋尘阳性率高,婴儿组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原检测对反复哮喘儿童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快速找到哮喘的病因,而且能够更早地识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儿童,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唐满玲;蒋最明;顾敏;纪青;李娟;胡卫;周志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同型半胱氨酸(H cy )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的活性受损,叶酸、维生素B6、B12的缺乏等因素使人体内 Hcy 水平升高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Hcy升高可以激活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的免疫系统,而免疫炎性反应可能导致H Hcy ,其可以促进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A是一种导致多关节功能障碍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发现,因心血管疾病(CVD)引起RA患者的死亡数占RA患者总死亡数的50%~60%[1]。有效控制 H Hcy ,可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RA患者的病死率。本文主要对 Hcy的生物学活性,以及H Hcy与RA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杨旭颖;高飞(综述);刘彦虹(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器官组织中大量淋巴浆细胞归巢及 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由于目前IgG4‐RD在我国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国内外IgG4‐RD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童杨(综述);管世鹤(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由美国Kary Mullis于1983年发明的[1]。它有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并且还有快速、简便、特异等优点,能将研究所需要的基因在试管内迅速扩增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由于PCR技术优点多,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很多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临床 PCR实验室。因业务需要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也建立了 PCR实验室,笔者参与了从PCR实验室的建立到接受上海市专家审核组审核,再到正常运行的全过程,在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上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并产生了自己的看法。现总结报道如下,以供上海市需要开展PCR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参考。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因胸部疼痛或不适感明显在该院心内科就诊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7例,其中34例非ACS患者纳入对照组,63例ACS患者分别纳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NT‐proBNP等指标。结果各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而血脂、血压、NT‐proBNP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且NT‐proBNP水平远高于预后良好的标准(NT‐proBNP<200 pg/mL)。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的各治疗阶段血脂、NT‐proBNP水平及血压均明显降低。结论心肌标志物NT‐proBNP在ACS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临床疗效监测,指导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
作者:唐敏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统计资料共有三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 BL )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该院5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217例纳入糖尿病肾病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但尿蛋白正常者纳入尿蛋白正常糖尿病组,同期11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化学发光法检测MBL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MB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BL水平也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BL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舒铭;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 K T细胞)在细胞免疫调节及杀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B16F10‐luc‐G5细胞作为靶细胞,以总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1)调节效应实验以NKT细胞或CD4+CD25+ T淋巴细胞为调节细胞,分为3组:NKT组、CD4+CD25+ T组、靶细胞空白对照组;另设有1640空白对照组(RPMI1640溶液)。(2)杀伤效应实验以NKT或自然杀伤(NK)细胞为效应细胞,分为3组:NKT组、NK组、靶细胞空白对照组。混合培养24、48、72 h后,通过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该培养系统的靶细胞生物发光,以监测NKT细胞的调节及杀伤效应。结果(1)调节效应实验:NKT组及CD4+CD25+ T组测定光子数分别与两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N K T组内培养24 h与72 h时测得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杀伤效应实验:NKT组及NK组与靶细胞空白对照组所测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养24、72 h时NKT组与NK组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T细胞具有抑制总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且抑制效应具有时间性,其调节作用较CD4+ CD25+ T 淋巴细胞强。NKT 细胞具有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但较NK细胞弱。
作者:黄建敏;师煜博;陈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部分出现葡萄膜炎的患者其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为阳性,对于眼部疾病症状先于脊柱关节病变症状出现的患者,在临床诊断时 H L A‐B27应当作为一项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的筛查指标,从而可以早期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并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眼部病变先于脊柱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测 H L A‐B27的重要性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刘薇;李嘉(综述);吴振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妊娠妇女和不孕妇女锌、铜两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及比值,为不孕症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广济妇产医院与贺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于门诊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孕3~12周)1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两组妇女全血铜和锌水平及比值。结果观察组铜元素和锌元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铜/锌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妇女与妊娠妇女锌和铜水平及比值有明显差异,但仍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
作者:唐钧;陈善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增加,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卵巢癌是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并且其病死率位居妇科肿瘤之首。主要原因是卵巢癌早期症状与卵巢良性病变相似,且进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仅有不到25%的患者就诊时属于早期[1]。卵巢癌晚期5年生存率仅20%~30%,且术后复发率高达70%,而早期发现卵巢癌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与有效的化疗,其5年生存率高达90%[2],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卵巢癌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盆腔检查、宫腔镜、阴道超声、诊断性刮宫和血清肿瘤标志物(T M )对卵巢癌进行诊断,可是至今仍没有高灵敏度的特异指标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发现复发、监测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由于附件在盆腔内的位置较深,频繁卵巢外扩散使盆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卵巢癌患者在亚临床阶段有一些相关基因的变异,产生一些相应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物即为 TM ,近年来发现其出现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并可以被检测用以协助诊断。此外,TM 在影像学改变及出现临床症状前数月即升高[3],因此早期 T M 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目前, TM已广泛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常用标志物有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等,几种标志物诊断价值并不完全重叠。本文就卵巢癌常用标志物CA125、HE4、CEA及CA724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白珊珊(综述);何雅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转向实践、从课堂迈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是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影响学生毕业素质和就业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实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实习生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医院对实习生的带教及管理情况等,有助于促进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帮助学校和医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
作者:郝坡;邓晶荣;牟凤林;王静;肖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习和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具有重大意义,必须落实在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度的建立上。
作者:徐艳;张绍基;刘福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血流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338例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血培养阳性组(61例)及血培养阴性组(277例),其中血培养阳性组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一步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4例)与革兰阳性菌组(37例),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PCT 与 CRP水平。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与CRP水平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 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CRP均可以作为血流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PCT较CRP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琳;陈丽平;刘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RBP4与Hcy在PIH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PIH患者40例纳入PIH组,另选取孕检健康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在孕20~24周、孕36~40周及产后第4周分别检测其血清RBP4与 Hcy水平,RBP4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cy采用酶循环法测定。结果 PIH组血清RBP4与 Hcy水平在孕20~24周、孕36~40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孕36~40周血清RBP4和Hcy水平均高于孕20~24周及产后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与 Hcy水平升高,可作为PIH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作者:汤希凡;秦辛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编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 (PBP2a)转肽酶区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及鉴定蛋白。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M RSA ,设计针对编码 PBP2a转肽酶区基因片段的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载体,双酶切鉴定并测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株;用0.7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Ni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目的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WB)鉴定重组蛋白。结果重组表达载体经BamHⅠ、EcoRⅠ酶切,产物在预期大小处出现条带,测序结果显示有两个碱基突变,无移码突变。所表达的PBP2a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B鉴定,在相对分子质量38×103处可见一新生蛋白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PBP2a转肽酶区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效表达,制备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作者:马洪玉;兰小鹏;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水平的关系,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组)与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各51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IL‐6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13)。结论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2)细胞因子水平失衡可能与丙型肝炎的炎性反应相关。
作者:唐正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临床医疗的应用,其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进行危急值报告管理,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并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本文针对信息化建设在500例重症监护室(IC U )患者危急值报告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立树;平龙玉;张曼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妇女(观察组)与行健康体检的20名妇女(对照组),并按照孕期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比较分析TBA水平。结果对比发现,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血清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及对照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6,P<0.05)。结论 TBA水平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有影响,所以妊娠期妇女应定期到医院做TBA测定。
作者:衡旭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