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泮庆
生物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生命活动24 h为周期的一种生理节律系统,因其节律特性类似于钟表而被叫做生物钟。生物昼夜节律依照周期的长短分为亚日节律(ultradian rhythm),周期短于1 d ,如呼吸、心跳等;近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周期接近于24 h ,如体温、血压、血细胞数量、激素分泌等;超日节律(infradian rhythm),周期超过1 d ,以月、年为周期,如迁徙、繁殖和冬眠等。近日节律是研究、应用多的节律行为。生物昼夜节律调控着生物的生理、代谢和行为,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异常可导致疾病或肿瘤的发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兴起了研究生物昼夜节律的学科--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时间生物学不断与多种学科交叉,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调控生物昼夜节律的基因相继被发现和研究应用,生物节律及其机制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也不断显现。现就生物昼夜节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菲(综述);孙成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含量及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p‐CH5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免疫比浊法、溶血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补体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测定,并与3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补体C3、C4、B因子水平均低于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CH50水平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胡娟;周彦;董双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3种神木县育龄妇女生殖道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200例育龄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测。结果1200例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Ⅰ度48例、Ⅱ度120例、Ⅲ度672例、Ⅳ度360例,其中细菌性阴道病600例,检出率50%;滴虫性阴道炎132例,检出率11%;真菌性阴道炎180例,检出率15%;纤毛菌性阴道炎96例,检出率8%、淋菌性阴道炎12例,检出率1%。结论神木县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总体偏高,应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作者:杜娟兰;高强;杨红梅;刘玉军;王永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室于2015年6月在肾脏内科透析患者留取的导管血标本中分离到人苍白杆菌1株,现对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冬梅;郭梅;陈兆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 #、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 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红丽;孙岳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探讨T2DM患者血清25‐(OH)D和HCY、β2‐MG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9例 T2DM 患者,根据尿清蛋白/肌酐(Alb/Cr)比值(UACR)分为正常Alb尿组(UACR<30 mg/gCr)45例,微量Alb尿组(UACR≥30且<300 mg/gCr)48例,大量Alb尿组(UACR≥300 mg/gCr)46例,选取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酶法测定血清 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2‐MG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肌酐(Cr)、血清钙(Ca2+)、磷(P5+)等生化指标。结果 DM 患者血清25‐(OH)D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降低,微量 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与正常Alb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HCY、β2‐M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降低,血清HCY、β2‐MG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25‐(OH)D水平与 HCY、β2‐MG呈负相关。
作者:冯小娟;李海英;蒋玲;秦继宝;安仲武;薄维波;刘霞;刘书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单胺氧化酶(MAO)联合检测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2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气温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 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肿瘤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 TBA水平升高为严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显;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 AO检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GGT 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及 MAO 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肿瘤患者肝脏分泌、合成及代谢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平宗;杨舸;汪永强;胡江红;汤雪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花都地区育龄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该院做孕前检查的夫妇及在该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新生儿的G6P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成人G6PD<13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G6PD<5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将新生儿G6PD<25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 G6PD<10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结果在该院育龄夫妇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6.07%,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5.92%(57/963),重度检出率为4.67%(45/963);女性缺乏检出率为6.16%(102/1657),重度检出率1.21%(20/1657);该院新生儿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13.01%(131/1005),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2.63%(71/562),重度检出率为9.79%(55/562);女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3.54%(60/443),重度检出率为1.35%(6/443)。结论广州花都地区为G6PD缺乏病的高发地区,女性的G6PD缺乏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但男性重度缺乏的检出率高于女性。
作者:丘雪峰;胡汉斌;曾小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德宏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来医院做健康体检的1763例体检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平均浓度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 HCY 平均浓度差异明显( P<0.05);女性脑梗死组与女性体检组 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治中有一定的价值,其浓度水平特别在男性患者中增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常规开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作者:杨必清;番云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Afinion AS100检测仪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118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的ACR标本同时在基恩特定蛋白仪上做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和在贝克曼 AU680上稀释做尿肌酐检测,探讨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2种仪器在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检测中显著相关,Afinion分析仪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Afinion分析仪所做的ACR与基恩蛋白免疫分析仪所做尿微量清蛋白以及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所做尿肌酐计算出来的ACR显著相关,但Afinion分析仪1台仪器上能同时出3个结果,方便,快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更适合实验室操作。。
作者:戴小勇;张春梅;黄丽丽;王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构建ICAT基因的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的 HL60细胞系。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针对ICAT基因干扰序列,退火后连接到PGLV3干扰载体上,与PG‐p1‐VSVG、PG‐p1‐REV、PG‐p1‐RRE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感染HL60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HL60稳定细胞中ICAT 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ICAT 基因的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滴度为2×108 TU/mL ;建立稳定转染的HL60细胞株。有效干扰验证显示,shICAT能明显降低ICAT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01)。结论成功构建ICAT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干扰ICAT表达的HL60细胞株。
作者:王晋蜀;王伟佳;王婷;张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各种肝病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123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了CRP检测,观察两组CRP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性时相反应高峰期,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的20%可以直接转向CRP的合成,故肝病患者CRP会增高。肝癌组与肝硬化组、肝炎组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且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还可以动态评估肝细胞受损程度。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变组,112例患者均行冠状造影,根据血管病变分为3组,单支血管病变组38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1例,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3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门诊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病变组CysC水平,病变组内部不同血管病变程度与CysC的水平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组较健康者CysC水平更低,病变组健康者的血清CysC水平为(1.02±0.22)mg/L ,对照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27±0.29)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08±0.27)mg/L ,双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02±0.24)mg/L ,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0.91±0.21)mg/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ysC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417,P<0.05)。结论 Cys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中具有预测价值,且其水平与病变血管数目呈负相关,在临床值得应用。
作者:黄余清;熊兴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5、7、14 d和1、3个月的CRP、ESR和SAA水平。并回溯性分析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的患者与术后恢复正常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区别。结果 CRP术后急剧上升,并于第3天到达峰值后迅速消退,术后1个月即恢复至术前水平;ESR术后持续上升直至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SAA术后急剧上升,于3 d内到达峰值并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其CRP、ESR和SAA水平在同一时间显著高于术后正常恢复的患者,且术后3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动态监测患者CRP、ESR和SAA水平可能有助于提早发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堵塞并发症。
作者:鲁会田;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唾液酸(SA)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检测12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2例肾功能正常肾脏疾病患者、57例体检健康者和120例肝细胞癌(HCC )患者血清PIV‐KA‐Ⅱ和SA水平。分别测定上述受试者血清尿素(Urea)和肌酐(Cr)水平,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值(eGFR)。结果健康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疾病组和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三组间血清PIVKA‐Ⅱ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H=2.902,P>0.05),且明显低于 HCC组(U值分别为319.50、203.00、665.50,P均<0.001)。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中各期之间血清 PIVKA -Ⅱ水平也没有统计学差异( H=3.991,P>0.05)。血清S A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疾病组和肾功能不全疾病组之间( H=63.685,P<0.001),以及在肾功能不全疾病组各期之间(H=64.689,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血清SA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705,P<0.001),与Urea、Cr水平呈正相关(r=0.599、0.704,P<0.001)。 HCC组血清SA水平较CKD1~4期均明显升高(U值分别为126.00、163.50、247.00、715.00,P均<0.001),较CKD5期无明显变化(U=419.00,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对血清 PIVKA‐Ⅱ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提高血清SA的表达水平,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见血清SA水平升高不仅对HCC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还可较好地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作者:公帅;孙桂荣;刘明军;席强;彭冲;孙晓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的临床应用以及院内PC T异常高值时是否需要立即抗感染治疗。方法统计分析院内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一年内PC T的高值情况,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不同的科室内,PC T高值情况意义不同,并且不是所有PC T高值时都应立即抗感染治疗。结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PC T高值结果并不能盲目判定为脓毒血症,很多情况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都会使其异常增高。临床应连续监测PC T的转化情况,了解其方法学的局限性,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培养等,对患者做出综合分析。
作者:陈园园;杜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来该院就诊,怀疑食物过敏的1010例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9种食物过敏原sIgE和IgE。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过敏原sIgE组间阳性率差异。结果9种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分别为:鸡蛋白8.9%、蟹3.5%、虾3.3%、牛肉2.4%、腰果1.4%、牛奶1.0%、芒果0.5%、菠萝0.3%和贝0%。各组间,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些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白、蟹和虾为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过敏原的阳性率随着婴幼儿辅食的添加而增加,之后随着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而逐渐下降。
作者:叶智良;韦僖雯;赵新;刘鼎;周绮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其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正确科学的治疗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阴道分泌物标本2093例进行支原体培养分析。结果支原体培养24 h计数大于或等于104 CFU可判定支原体阳性,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有743例,阳性率35.50%,其中解脲脲原体(Uu)727例,人型支原体(M h )16例。U 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大于90.0%,红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62.17%、88.03%,对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巴沙星敏感率分别为23.52%、23.80%1.10%、30.12%。M 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敏感率1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2.5%、6.25%、12.5%、6.25%、31.25%。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是0.00%。结论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低。
作者:贾雪芝;王晓妹;李岩;艾尔西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 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 (+)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 HBIG 200 U ,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 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 HBV DNA含量<500 copies/mL、500‐1×106 copies/mL、>1×106 copies/mL 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 HBV DNA 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 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 HBV DNA的阳性率。
作者:米永华;黎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至2014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鉴定,并采用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法进行ESBLs确认实验和改良 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认,用WHONET5.4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10株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标本分离率高,占55.87%。其次是脓液、分泌物、血液分别占9.53%、9.47%、8.78%;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IC U、呼吸内科、肿瘤内科,分别占16.10%、9.02%、7.8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7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逐年递减,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论对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鉴定和药敏分析,跟踪其耐药趋势,可指导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降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名烤;谢彩连;潘俊均;雷亚利;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