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

胡向国;余广超;刘菊珍;江忠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摘要:目的:调查2010~2012年广州华侨医院2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利用W HONET5.6软件对广州华侨医院2010~2012年206株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180株,占87.40%);科室分布则主要集中在ICU病房(65株,占31.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5.0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72.90%,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66.9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67.2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也较高,分别是47.80%和52.80%;2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137株,占66.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和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全血C反应蛋白(CRP)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该院于2012~2014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其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且辅助检查确认未发生转移病例97例作为非转移组,初诊时经辅助检查确认已转移病例53例为转移组,同时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非转移组与转移组病例初诊手术前与手术并化疗或放疗4个疗程后的血清CEA、血清CA199、全血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EA、血清CA199及全血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中转移组各项水平比非转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全血CRP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CEA、CA199、CRP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全血CR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至关重要,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少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Th17细胞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T 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60例,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 h17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10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IgE的含量。结果哮喘组外周血 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g E的含量及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0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 h17细胞表达失衡可能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子雯;申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及骨髓象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骨髓象的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9例,应用单参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的免疫表型,对患者进行骨髓象及血象检查,对患者的骨髓增生度进行分析。结果69例CLL患者中,LL/SL‐MC 33例(47.83%)、CLL/PLL‐MC 16例(23.19%)、TSL 9例(13.04%)、ATLL 4例(5.80%)、PLL 4例(5.80%)、HCL 3例(4.34%)。CLL患者以年龄50岁以上者居多。骨髓增生度极度活跃12例(17.39%)、明显活跃10例(14.49%)、活跃47例(68.12%),粒红比增高17例(24.64%)、正常29例(42.03%)、降低23例(33.33%),巨核细胞计数增高3例(4.35%)、正常30例(43.48%)、降低36例(52.17%)。69例患者全部表达CD19、CD20,阳性率为100%;其次表达CD22,阳性率为98.55%;CD23阳性率为97.10%,CD5阳性率为86.96%;所有患者均不表达CD10。结论69例CLL患者免疫分型以混合型为多,骨髓增生度较高;免疫表型则以CD19、CD20全部表达,其次分别表达为CD22、CD23与CD5,不表达CD10。

    作者:曲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全国范围内516家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验项目危急值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本研究针对我国临床实验室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了全国性的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国内这项质量指标的现状,并提供相关指标日常监督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参与该中心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专业的实验室发出1238份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为血液学检验中危急值相关调查。实验室通过专门的网络平台在线填报信息,并使用专用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处理。结果516家实验室报告了相关血液学危急值结果,调查中提交信息的大部分为三级综合医院。几乎所有的参与实验室都表明其已制定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参与调查的实验室中,除了RBC的选择百分比在20%左右,其他5项:WBC、Hb、PT、APTT和Fbg都被70%左右的实验室视为门诊、急诊和危急值项目。危急值界限来源选择多的为文献,尽管大部分项目的界限值在住院、门诊和急诊间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实验室的危急值界限与大多数实验室明显不同。结论我国血液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危急项目纳入和界限设定上尚存在一定问题,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作者:费阳;曾蓉;王薇;钟堃;何法霖;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东莞地区某院2012~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东莞康华医院2012年至2014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鉴定,并采用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纸片法进行ESBLs确认实验和改良 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认,用WHONET5.4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10株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标本分离率高,占55.87%。其次是脓液、分泌物、血液分别占9.53%、9.47%、8.78%;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IC U、呼吸内科、肿瘤内科,分别占16.10%、9.02%、7.8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7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逐年递减,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论对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鉴定和药敏分析,跟踪其耐药趋势,可指导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降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名烤;谢彩连;潘俊均;雷亚利;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地区性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及其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正确科学的治疗依据。方法对该院2014年1~12月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阴道分泌物标本2093例进行支原体培养分析。结果支原体培养24 h计数大于或等于104 CFU可判定支原体阳性,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有743例,阳性率35.50%,其中解脲脲原体(Uu)727例,人型支原体(M h )16例。U 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大于90.0%,红霉素、罗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62.17%、88.03%,对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巴沙星敏感率分别为23.52%、23.80%1.10%、30.12%。M 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敏感率10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巴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2.5%、6.25%、12.5%、6.25%、31.25%。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是0.00%。结论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Uu为主,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低。

    作者:贾雪芝;王晓妹;李岩;艾尔西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品管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的应用

    目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2014年9~11月、2015年2~4月该院急诊血常规实验室周转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TAT)不合格率由活动前5%降至活动后1.4%,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通过对急诊检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急诊检验及时准确性,实现无误检、无投诉、无抱怨,满足临床需求。品管手法的应用,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作者:李兰霞;张月玲;郭改玲;贾新勇;马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TG、TC、LDL‐C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减少(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清CRP、TNF‐α、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占甘伟;汪宏良;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分析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来该院就诊,怀疑食物过敏的1010例患儿,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9种食物过敏原sIgE和IgE。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过敏原sIgE组间阳性率差异。结果9种食物过敏原的阳性率分别为:鸡蛋白8.9%、蟹3.5%、虾3.3%、牛肉2.4%、腰果1.4%、牛奶1.0%、芒果0.5%、菠萝0.3%和贝0%。各组间,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些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白、蟹和虾为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过敏原的阳性率随着婴幼儿辅食的添加而增加,之后随着消化系统逐渐成熟而逐渐下降。

    作者:叶智良;韦僖雯;赵新;刘鼎;周绮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广州花都地区育龄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花都地区育龄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13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在该院做孕前检查的夫妇及在该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新生儿的G6P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成人G6PD<13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G6PD<5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将新生儿G6PD<2500 U/L分为轻度缺乏组, G6PD<1000 U/L分为重度缺乏组。结果在该院育龄夫妇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6.07%,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5.92%(57/963),重度检出率为4.67%(45/963);女性缺乏检出率为6.16%(102/1657),重度检出率1.21%(20/1657);该院新生儿G6PD筛查中,G6PD缺乏的总检出率为13.01%(131/1005),其中男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2.63%(71/562),重度检出率为9.79%(55/562);女性缺乏的检出率为13.54%(60/443),重度检出率为1.35%(6/443)。结论广州花都地区为G6PD缺乏病的高发地区,女性的G6PD缺乏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但男性重度缺乏的检出率高于女性。

    作者:丘雪峰;胡汉斌;曾小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检验专业带教方法的学习与探讨

    临床检验实习生是检验专业未来的生力军,也是检验医学高等教育的终极站,它上接学堂教育的理论基础,下启临床工作的实践操作。在笔者看来,临床检验实习的质量将会对专业人才有着重要影响。笔者所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多年来一直强调持续改进与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支持“走出去、学回来”的政策,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育理念。笔者通过多方求教后获得一些教学方法。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全面“灌输式”教学,即“权威授教”;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它是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2];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TBL ),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来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人才的培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教育理念,其次是可操作的稳定模式,这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方式等多个要素[3]。临床实习阶段是检验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强化理论、掌握技能[4]、熟悉环境的重要阶段,所以本实验室将立足于教学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5],对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有所突破。

    作者:王博;邓兴;刘希冀;王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6 h快速检测法、PCR检测法、血清抗体检测法在肺炎支原体(M 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次日咽拭子进行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 ,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M P特异性抗体;取M P快速培养基,对M 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140例患者中共有43例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肺炎24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慢性肺部疾病10例。M 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率为30.7%(4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45.0%(6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M P快速培养法(χ2=4.347,P=0.037);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554(t=6.868,P=0.000);MP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37.9%(53/140),M P快速培养法与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0,P=0.284);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338(t=4.050,P=0.000)。结论 MP 6 h快速检测法用时短、操作简单,但是依然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将其作为MP诊断指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作者:张广清;戴洪法;葛晶晶;黄美琼;刘玉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5′-NT、TBA及MAO 联合检测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单胺氧化酶(MAO)联合检测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2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气温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 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肿瘤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 TBA水平升高为严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显;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 AO检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GGT 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及 MAO 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肿瘤患者肝脏分泌、合成及代谢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平宗;杨舸;汪永强;胡江红;汤雪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毒蛇咬伤治疗前后血液各项检验指标异常检出率分析

    目的:分析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各项检验指标的异常检出率,探讨不同毒蛇咬伤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多项血液检验指标检测,将这些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中作出比较与分析。结果各种毒蛇咬伤均可引起部分患者一些检验指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蝰蛇咬伤后WBC、PT、APTT、TT、D‐D、CK、CK‐MB、LDH、Urea、Cr、Cys‐C升高和PLT、Fbg降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蛇伤(P<0.05),银环蛇咬伤CO2升高和K+降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竹叶青蛇、眼镜蛇和蝰蛇咬伤(P<0.05)。结论各种毒蛇咬伤由于毒蛇种类和毒量不同,引起血液检验指标发生变化和异常检出率也不同。

    作者:陈森雄;唐荣德;梁剑宁;张跃;曾燕玲;郭伟文;华关民;张冠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T2DM 患者血清25-(OH)D与 HCY 、β2微球蛋白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探讨T2DM患者血清25‐(OH)D和HCY、β2‐MG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9例 T2DM 患者,根据尿清蛋白/肌酐(Alb/Cr)比值(UACR)分为正常Alb尿组(UACR<30 mg/gCr)45例,微量Alb尿组(UACR≥30且<300 mg/gCr)48例,大量Alb尿组(UACR≥300 mg/gCr)46例,选取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酶法测定血清 HCY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2‐MG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肌酐(Cr)、血清钙(Ca2+)、磷(P5+)等生化指标。结果 DM 患者血清25‐(OH)D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降低,微量 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25‐(OH)D与正常Alb尿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量Alb尿组和大量Alb尿组血清HCY、β2‐M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降低,血清HCY、β2‐MG水平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增加,血清25‐(OH)D水平与 HCY、β2‐MG呈负相关。

    作者:冯小娟;李海英;蒋玲;秦继宝;安仲武;薄维波;刘霞;刘书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SHV 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菌药物被大量应用于临床,临床分离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成为细菌对新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是指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菌药物,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所抑制的一类酶,Ambler分类属于A类,Bush分类属于2be群,根据基因同源性的不同可分为5组:TEM 型、SHV 型、OXA 型、CTX‐M 型和其他型(如:PER型、VEB型、BES型等)。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菌株来源和用药情况不同,产ESBLs细菌的耐药基因型也有差异。SHV 型是较早发现的酶型之一,且产SHV型ESBLs的菌株日益增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世界各地已引起高度重视[1]。

    作者:张玲(综述);黄永茂(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孕晚期肌肉注射 HBIG与新生儿及产后乳汁 HBV-DN A含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 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 (+)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 HBIG 200 U ,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 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 HBV DNA含量<500 copies/mL、500‐1×106 copies/mL、>1×106 copies/mL 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 HBV DNA 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 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 HBV DNA的阳性率。

    作者:米永华;黎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两种生化分析系统血糖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2台生化检测系统的血糖(GLU)测定结果进行比对,为实验室不同的检测系统的检验结果互相认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40份氟化钠‐草酸钾抗凝全血对2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同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两种生化分析系统进行批内以及批间的精密度检测,以本实验室规定的精密度要求为评价标准。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9‐A2文件,以Beckman AU2700型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以Beckman DXC800为比较方法,分别测定40例患者血浆GLU的含量,计算实验方法与比较方法之间的相对偏倚(SE%),并以专业的室间质量评价检验项目及可接受性能准则的规定为判断标准,判断不同生化分析系统的一致性。结果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的血糖(GLU )均低于本实验室要求的精密度,实验数据可靠。Beckman DXC800的GLU在低中高3个医学决定水平的 SE%分别为3.6%、1.9%、0.8%,均低于可接受限。两种生化分析系统均一致。结论当实验室有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应对两种不同的检测系统的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郑寿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Afinion AS100分析仪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finion AS100检测仪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118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的ACR标本同时在基恩特定蛋白仪上做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和在贝克曼 AU680上稀释做尿肌酐检测,探讨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2种仪器在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检测中显著相关,Afinion分析仪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Afinion分析仪所做的ACR与基恩蛋白免疫分析仪所做尿微量清蛋白以及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所做尿肌酐计算出来的ACR显著相关,但Afinion分析仪1台仪器上能同时出3个结果,方便,快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更适合实验室操作。。

    作者:戴小勇;张春梅;黄丽丽;王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TNF-α、MMP-9、IL-6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与CH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CHF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并进行N Y H 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1例、Ⅲ级23例、Ⅳ级9例,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静脉采血且分别测定其血清BNP、TNF‐α、MMP‐9、IL‐6,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 LVEF、LVEDD、LVESD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心功能组血清BNP、TNF‐α、MMP‐9、IL‐6水平明显较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心功能组LVEF明显下降,LVEDD、LVESD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HF患者血清BNP、TNF‐α、MMP‐9及IL‐6与左心室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CHF患者血清BNP、TNF‐α、MMP‐9以及 IL‐6水平分别与 LVEF呈负相关(均 P<0.05),而与 LVEDD、LVESD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血清BNP、TNF‐α、MMP‐9、IL‐6水平是诊断CHF的良好指标,且可以准确地反映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

    作者:吴勇进;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