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综述);黄永茂(审校)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该院T2DM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A组),T2DM 单纯糖尿病患者54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受试者尿RBP、NAG和血清CysC水平,比较其差异,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阳性率。结果 A组尿RBP、NAG和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BP、NAG和血清 CysC水平均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NAG、CysC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93%、86.21%、84.48%,联合3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为94.83%,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RBP、NAG及血清CysC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且联合3项指标检测的综合敏感性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鲁丹;陈丽芳;蔡洁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痛风初次发作患者(痛风组)、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IL‐6、IL‐8的水平,比较3个实验组中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痛风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的黄嘌呤氧化酶、IL‐6、IL‐8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显著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 P<0.01);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黄嘌呤氧化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血尿酸、C反应蛋白、IL‐6、IL‐8及血沉等炎症指标在痛风发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建平;林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 #、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 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红丽;孙岳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含量及补体旁路溶血活性(Ap‐CH5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生化法和免疫比浊法、溶血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补体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测定,并与3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补体C3、C4、B因子水平均低于与健康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P‐CH50水平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C3、C4、B因子和Ap‐CH50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胡娟;周彦;董双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Afinion AS100检测仪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118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的ACR标本同时在基恩特定蛋白仪上做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和在贝克曼 AU680上稀释做尿肌酐检测,探讨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2种仪器在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检测中显著相关,Afinion分析仪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Afinion分析仪所做的ACR与基恩蛋白免疫分析仪所做尿微量清蛋白以及贝克曼AU680生化分析仪所做尿肌酐计算出来的ACR显著相关,但Afinion分析仪1台仪器上能同时出3个结果,方便,快速,准确,在实际应用中更适合实验室操作。。
作者:戴小勇;张春梅;黄丽丽;王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急诊检验结果的及时性是衡量医学水平和实验室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2012在内的国际卫生管理机构也对及时性提出要求[1]。而及时性主要是通过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来评价的[2]。TAT分为项目申请、标本采集、标本确认、标本运输、前处理、标本分析、结果回报、结果分析及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共9个时间段[3]。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可能会影响 TAT。目前,针对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 TAT 的影响少有报道。本文就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样本运输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急诊检验室在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急诊TAT的影响。
作者:徐全中;张秀明;温冬梅;吴剑杨;李曼;胡婷;索明环;萧金丽;阚丽娟;庞嘉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仪(FCM )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时抗体用量及标本保存时间对 HLA‐B27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应用Beckman Coulter FC500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HLA‐B27阳性细胞百分比,并应用SPSS19.0软件对抗体减量和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进行分析。结果抗体减半及样本保存至7 d检测外周血 HLA‐B27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M分析 HLA‐B27时抗体用量减半及适当延长标本保存时间至7 d ,对检测H L A‐B27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文艳;杨麟;欧阳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本院住院患者163例脑脊液常规标本,同时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进行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改良牛鲍计数板两种方法结果比较:脑脊液红细胞计数(t=0.752,P=0.457)和白细胞计数(t=1.616,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脑脊液细胞计数,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势。
作者:左万超;郑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 h快速检测法、PCR检测法、血清抗体检测法在肺炎支原体(M 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次日咽拭子进行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 ,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M P特异性抗体;取M P快速培养基,对M 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140例患者中共有43例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肺炎24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慢性肺部疾病10例。M 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率为30.7%(4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为45.0%(63/140),PCR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M P快速培养法(χ2=4.347,P=0.037);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554(t=6.868,P=0.000);MP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37.9%(53/140),M P快速培养法与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0,P=0.284);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0.338(t=4.050,P=0.000)。结论 MP 6 h快速检测法用时短、操作简单,但是依然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将其作为MP诊断指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作者:张广清;戴洪法;葛晶晶;黄美琼;刘玉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佛山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生物参考区间‐批准指南》文件,随机抽取538例健康体检人群,用Beckman coulter 5diff血液分析仪检测PDW ,并与原参考值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国内不同地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建立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测定的本地区的PDW的参考值范围为9.5~17.6。与原参考值范围相比,参考范围变宽,但参考值偏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PDW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佛山地区与南昌地区、宜昌地区、绵阳地区所报道的PDW参考值范围不相同。结论佛山地区有必要建立自己的PDW参考值范围。
作者:董晋豫;曾赤佳;陈仲桓;冉江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2014年9~11月、2015年2~4月该院急诊血常规实验室周转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TAT)不合格率由活动前5%降至活动后1.4%,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通过对急诊检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急诊检验及时准确性,实现无误检、无投诉、无抱怨,满足临床需求。品管手法的应用,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作者:李兰霞;张月玲;郭改玲;贾新勇;马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1、PG2)的含量及其PG1/PG2比值(PGR)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95例,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PG1、PG2的含量并计算PGR ,并随机抽取体检85例胃镜检查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及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溃疡患者血清 PG1、PG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PG1和PG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血清PG2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PG1、PG2的含量及其 PGR对胃癌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铭坤;梁景星;吕婉娴;林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嗜血杆菌引起人类机会性感染致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主要有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HPI),国内对嗜血杆菌研究也有60年历史。嗜血杆菌初次培养对营养要求高,在血平板上不生长或易被革兰阳性球菌抑制,不易培养。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可培养菌的分离培养条件,如专用培养基、CO2环境、人员业务水平所限而不能辨别菌落等因素影响,实验室往往忽略嗜血杆菌分离而导致其检出率极低,对其致病性、分布、分型及耐药研究应用较少,本文就此作简单的综述。
作者:梁建芬(综述);吴开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和阳性率及其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孕妇产前检查或拟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血标本再用相同方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阳性率及其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结果26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男95例(35.8%),女170例(64.2%)。非特异性自身抗体32例(12.1%),特异性同种抗体233例(87.9%),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201例(75.8%),M NS血型系统14例(5.3%),P血型系统1例(0.4%),Lewis血型系统11例(4.2%),Kidd血型系统3例(1.1%),Duffy血型系统3例(1.1%)。免疫球蛋白类型:IgG型204例(77.0%),IgM型58例(21.9%),IgG+ IgM 型3例(1.1%),抗体效价在4~512之间。37℃反应性:+/-~++++。血型不规则抗体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妇产科、血液科及感染科的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居前三位,分别为15.5%(41/265)、12.8%(34/265)及11.3%(30/265)。结论对孕妇或拟输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对防治新生儿溶血病,保障患者手术和治疗及时用血及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娟;张勇萍;杨世明;安宁;李丹;杨琳;陈扬;穆士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抗干扰性。方法采用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399例消化科患者便隐血,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阴性249例,阳性150例。化学法阳性结果共124例,占总数399例的31.1%,占阳性150例的82.7%;血红蛋白法阳性结果共99例,占总例数的24.8%,占阳性150例的66%。;转铁蛋白法阳性结果共计:112例,占总例数399例的28.1%,占阳性150例的74.7%;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任一种为阳性结果共计:130例,占总例数399例的32.6%,占阳性150例的86.7%。结论转铁蛋白法对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杨群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5、7、14 d和1、3个月的CRP、ESR和SAA水平。并回溯性分析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的患者与术后恢复正常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区别。结果 CRP术后急剧上升,并于第3天到达峰值后迅速消退,术后1个月即恢复至术前水平;ESR术后持续上升直至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SAA术后急剧上升,于3 d内到达峰值并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其CRP、ESR和SAA水平在同一时间显著高于术后正常恢复的患者,且术后3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动态监测患者CRP、ESR和SAA水平可能有助于提早发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堵塞并发症。
作者:鲁会田;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各种肝病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取123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了CRP检测,观察两组CRP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急性时相反应高峰期,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的20%可以直接转向CRP的合成,故肝病患者CRP会增高。肝癌组与肝硬化组、肝炎组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且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高于肝炎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还可以动态评估肝细胞受损程度。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生物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生命活动24 h为周期的一种生理节律系统,因其节律特性类似于钟表而被叫做生物钟。生物昼夜节律依照周期的长短分为亚日节律(ultradian rhythm),周期短于1 d ,如呼吸、心跳等;近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周期接近于24 h ,如体温、血压、血细胞数量、激素分泌等;超日节律(infradian rhythm),周期超过1 d ,以月、年为周期,如迁徙、繁殖和冬眠等。近日节律是研究、应用多的节律行为。生物昼夜节律调控着生物的生理、代谢和行为,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异常可导致疾病或肿瘤的发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兴起了研究生物昼夜节律的学科--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时间生物学不断与多种学科交叉,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调控生物昼夜节律的基因相继被发现和研究应用,生物节律及其机制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也不断显现。现就生物昼夜节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菲(综述);孙成铭(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0~2014年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敏感性试验,使用K‐B纸片法作补充;根据CLSI M100‐S24标准判断,用WHONET 5.6软件处理数据。结果5年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23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4.1%。其中,第一位是大肠埃希菌占41.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1.9%,第三位为阴沟肠杆菌占7.6%;呼吸道是肠杆菌科细菌常见的感染部位,占34.7%,其次为尿道,占28.6%;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以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小于10%;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相对较低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4.8%、30.6%;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细菌(CRE)的检出率:肺炎克雷伯菌高于大肠埃希菌,但近年来都有下降趋势,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CRE检出率分别为2.58%和0.96%。结论该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在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根据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萍丽;葛金莲;赵效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外周血和胸水两种样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为临床选取合适的送检标本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病例65例,收集血液和胸水标本,分别抽取DNA ,使用巢式 PCR扩增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65例NSCLC患者中有吸烟史的患者占44.6%。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有53例,占81.5%;非腺癌12例,占18.5%。NSCLC分期为Ⅲb者有34例,占52.3%;Ⅳ31例,占47.7%。胸水总检出率(36.9%)高于血清总检出率(18.5%),两种样本中19号外显子突变检出率均高于21号外显子的。19号外显子的突变类型为删除突变,即DelE746‐A750、DelE746‐T751,胸水中多出一种DelL747‐P753 insS。21号外显子的突变类型为点突变,即L858R和L861Q。结论虽然外周血中的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低于胸水中的,但是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在外周血和胸水标本中基本一致,循环DNA可以反映组织中DNA的变化。
作者:刘根贤;慕进勇;张守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