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孕妇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及诊断作用

谢桂扬;贝玲玲

关键词:胎膜早破,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田家炳院区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梅州市人民医院田家炳院区体检的健康孕妇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2项指标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健康对照组孕妇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降钙素原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与C-反应蛋白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胎膜早破的重要诊断指标,其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度,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凝血酶Ⅲ检测与血黏度的关系

    目的 对高血脂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标本抗凝血酶Ⅲ(AT-Ⅲ)与全血黏度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86例高血脂患者和186例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S-5100凝血分析仪和ZL-9600C血黏度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AT-Ⅲ和全血黏度.结果 高血脂组和健康组AT-Ⅲ与全血黏度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与全血黏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熹君;王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取消微柱凝胶法次侧配血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取消微柱凝胶法(MGT)次侧配血的可行性.方法 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首次MGT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326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处理次侧不合因素后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对照组病例中再次输血患者次侧配血不合2793例作为试验组,不做处理直接输注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3%(12/2793),与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5% (18/32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次侧不合未处理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输血风险并无增大.结论 MGT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安全性无影响,确定献血员和受血者血型正确无误时,可以取消MGT次侧配血.

    作者:冯志文;麦海;梁志东;黎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2~14岁青少年血清碱性磷酸酶生物参考区间验证

    目的 探讨适合于12~14岁青少年血清碱性磷酸酶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与指南中的C28-A2推荐方法,收集男、女12~14岁体检人员各40份标本,在经过性能评价验证可靠的检测系统上检测.结果 40例12~14岁男性青少年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91.0~484.0 U/L,平均(264.2±80.1)U/L,有28例数据落在参考区间外;40例12~14岁女性青少年ALP水平为75.0~364.0 U/L,平均(185.0±92.5)U/L,有23例数据落在参考区间外.试验数据有3例以上的检测结果落在现用的生物参考区间外.结论 该生物参考区间不适合用于12~14岁青少年,应重新建立该年龄段的ALP生物参考区间,12~14岁男、女性青少年ALP参考区间分别为237.7~292.8 U/L、160.7~225.2 U/L.

    作者:陈丽敏;郭明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据WHO估计全球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80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0年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523万,占全球发病的14.3%[2].早期确诊可以有效控制结核,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文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胱抑素C和尿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蛋白(α1-MG)的意义.方法 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12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研究,以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甲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作为乙组;同时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α1-MG水平.结果 乙组血清Cys-C、尿a1-MG水平明显高于甲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血清S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Cys-C阳性检出者37例,占57.81%,明显高于SCr的14例(21.88%)和BUN的12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Cys-C、α1-MG水平与血清SCr、BUN呈正相关性(r=0.791、0.702、0.987、0.751,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Cys-C、尿α1-MG可有利于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作者:黄双旺;沈素晶;宋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检测抗卵巢抗体的试验研究

    目的 建立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检测抗卵巢抗体(AOAb)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人源卵巢抗原,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IgG为标记抗体,根据免疫胶体金技术原理,建立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法检测人血清抗卵巢抗体.分别检测72份抗卵巢抗体阳性血清和88份健康体检女性血清,并与酶联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结果对比,其符合率为88.75%,特异性为90.91%,敏感度为86.11%.交叉试验与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测定抗卵巢抗体具有稳定性和特异性.结论 免疫胶体金渗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清抗卵巢抗体,便于推广普及.

    作者:李凯;李相新;文海军;韦僖雯;谭汝宏;江润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男性精液参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男性精液参数与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生殖中心第1周期长方案IVF-胚胎移植的371个周期,分析不同妊娠结局中男性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 临床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精子密度、活率、活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液参数对IVF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比较有限.

    作者:徐艳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97例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的血标本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对有疑问的血标本再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并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进行确认.结果 在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的97例血标本中,生理因素血标本14例(14.4%),疾病因素血标本27例(27.9%),临床治疗因素血标本16例(16.5%),其他因素血标本40例(41.2%).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97例血标本中,正定型不相符6例(6.2%),反定型不相符71例(73.2%),正、反定型均不相符20例(20.6%).结论 血标本因素可引起ABO疑难血型鉴定,在血标本采集、保存及送检过程中应进行规范化操作,保证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和质量要求,以确保ABO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杨琳;张勇萍;杨世明;安宁;李丹;穆士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sAg的性能评估

    目的 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使用前的性能评估.方法 以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定量检测项目HBsAg进行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携带污染率检测.结果HBsAg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1%,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及携带污染率均符合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要求.结论 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HBsAg的精密度、符合率、检出限及携带污染率均达到性能要求,同时能满足临床实验室检测要求.

    作者:左芳;刘更夫;尚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被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根据感染原因将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32例)和细菌感染组(40例),检测两组患儿的hs-CRP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水平为(14.52±2.51) mg/L,WBC计数为(15.11±3.08)×109/L,病毒感染组患儿hs-CRP水平为(3.03±1.01)mg/L,WBC计数为(8.02±2.03)×109/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80.00%)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的hs-CRP阳性率(9.38%)和WBC阳性率(3.13%)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患儿中开展hs-CRP和WBC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诊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吴杏喜;陈金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与探索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其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思辨能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对《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实验教学设施、师资配置、教学内容等的探索与改革.

    作者:方立超;李艳;黄辉;邓均;余抗抗;蒋丽莉;郑峻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表皮葡萄球菌icaADBC操纵子检出与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icaADBC操纵子在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的检出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特征;构建icaADBC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77株细菌中icaADBC的分布状况.结果 结果77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庆大霉素:62.3%,链霉素:61.0%,阿米卡星:22.1%,奈替米星:23.4%.icaADBC操纵子的检出率为20.8%,ica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离的icaADBC操纵子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作者:包裕杰;张雯雁;叶杨芹;奚婷;陈芳莹;范列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产生抗-E和抗-c抗体1例

    目的 通过本文案例提醒广大输血工作者,输注血小板也能产生(非D)Rh抗体.方法 回顾临床资料,结合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输血前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该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住院期间共输注了5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28 U浓缩血小板,在首次输血小板相隔22 d后,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并鉴定出抗-E和抗-c抗体.结论 仅输注血小板也能产生(非D) Rh抗体.

    作者:黄美容;黄健;张绍基;颜利江;陈月宽;杨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变化趋势探究

    目的 建立上海地区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值范围,探究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检查的1233例单胎孕妇和36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进行研究,按照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筛选标准选出其中993例孕妇作为建立正常参考值的“标准人群”.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在孕8~12+6周及孕13~18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建立TSH、FT4及FT3妊娠特异性参考值范围,研究其在妊娠期的变化趋势.结果 (1)孕8~12-6周、孕13~18周和非妊娠期TSH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1.48(0.08,4.49)、2.25(0.54,5.20)、1.76(0.56,4.90)mU/L;FT4中位数(P2.5,P9 7 5)分别为:10.23(8.09,13.81)、9.52(7.86,12.07)、11.22(8.64,15.36) pmol/L;FT3中位数(P2.5,P97.5)分别为:4.28(3.64,5.53)、4.12(3.17,5.16)、4.47(3.79,5.84) pmol/L.(2) TSH在孕8~12+6周较非妊娠期降低,在孕13~18周较孕8~12+6周升高.与非妊娠期相比,FT4及FT3水平在孕8~12+6周及孕13~18周逐步降低.孕8~12+6周、孕13~18周和非妊娠期各组间血清TSH、FT4及FT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孕8~12+6周时,TSH<P2.5者中79%(15/19)于孕13~18周随访甲状腺功能正常;TSH>P97.5者占71%(12/17),于孕13~18周随访TSH、FT4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发生特异性变化,不能采用非妊娠参考值范围.201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推荐的参考值并不适合于上海地区妊娠妇女.

    作者:郭苑青;胡荷宇;蔡蓓珺;张静;王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泸州市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80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而阴性率显著低于单项检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AFU、AFP、CEA、GGT)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能够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从而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南;朱跃进;卢祥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9例HCV疑似感染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TRFIA和ELISA进行抗-HCV检测.结果 在189例标本中,TRFIA检测抗-HCV阳性53例,ELISA阳性45例,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符合率为95.77%.当标本中抗-HCV的S/CO≥2时,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1≤S/CO<2时,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抗-HCV与ELISA相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提高了临床检测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江南;刘伟;张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检测在诊断睾丸生精作用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LH水平检测在临床睾丸生精作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到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原发性不育检查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且选择同期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男性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FSH、LH水平检测,比较健康对照组和不孕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少精组、极度少精组、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T/LH、LH水平,以及中度、重度和不可逆性睾丸生精障碍患者FSH、T/LH、LH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不育组患者FSH、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少精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极度少精组比较,特发性无精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中度生精障碍组比较,重度生精障碍组与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与重度生精障碍组比较,不可逆性生精障碍组患者FSH与LH明显升高,而T/LH明显降低.上述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H、T/LH、LH水平在睾丸生精作用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智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核酸疫苗,已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momp表达的蛋白作为蛋白疫苗,二者联合免疫BALB/c雌性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1)以嗜肺军团菌DNA作为模板,扩增得到momp基因,并克隆至pEGFP-C1载体获得重组质粒GFP-momp.鉴定正确后,将其转染到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omp的表达.(2)选取BALB/c雌性小鼠60只,平均分为4组,即磷酸盐缓冲液(PBS)组(A组)、空质粒pEGFP-C1组(B组)、DNA疫苗组(C组)、联合疫苗组(D组).以重组质粒GFP-momp作为DNA疫苗,重组质粒GFP-momp和MOMP蛋白作为联合疫苗,第1天A组肌肉注射PBS 50tμL,B组注射pEGFP-C1 50 μg,C、D组各注射GFP-momp 50 μg;第14天各组以相同剂量追加免疫1次;第21天A、B、C组用相同剂量再追加免疫1次,D组注射10 μg纯化的MOMP蛋白.借助对各试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指标的动态检测,来评价DNA疫苗与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 扩增出831 bp的mom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GFP-momp,转染入NIH3T3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抗体滴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杀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杀伤活性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mom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3T3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进一步得出嗜肺军团菌momp基因诱导产生的DNA疫苗和DNA-蛋白疫苗均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免疫原性.

    作者:窦娇莹;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原成年人贫血状况分布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成人贫血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直接抽样法,搜集201 4年1月至2015年8月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贫血的18周岁以上的患者957例,分析性别、年龄及不同海拔高度对贫血患病率及患病程度的影响.将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2次录入法,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统计学分析.结果 957例贫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0∶4.17,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重度贫血患病率2.2%,重度贫血患病率40.1%,中度贫血患病率38.7%,轻度贫血患病率19.0%.18~27岁组贫血人数多,不同年龄组贫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4000 m以上贫血人数高,与其他海拔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与海拔高度对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贫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女性贫血人数明显高于男性,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贫血人数也增加.

    作者:贾礼华;陈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2013年1~12月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HBV组)、无HBV感染健康妊娠妇女(正常组)及无HBV感染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各200例对象的常规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1)HBV组总蛋白高于GDM组而与正常组无差异,血清清蛋白显著低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HBV组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与GDM组、正常组无差别.(2)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母体并发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5%、3.5%、1.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1.5%、6.5%、2.0%;产后出血20.0%、7.5%、3.5%;蛋白尿22.5%、11.5%、4.0%;尿WBC阳性41.5%、13.5%、8.5%;尿RBC阳性26.5%、10.5%、6.5%;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5%、2.5%、1.0%;肝脏酶学指标升高31.5%、5.5%、3.0%;血清总胆汁酸升高34.5%、11.0%、4.0%.母体并发症HBV组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BV组、GDM组和正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13.20%、6.03%、2.50%;黄疸34.52%、16.08%、8.50%;肺炎7.61%、4.52%、1.50%;小样儿6.60%、3.02%、1.00%;窒息5.58%、1.50%、0.00%.HBV组母体、新生儿并发症显著高于GDM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孕妇母体和新生儿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糖尿病和正常妊娠孕妇,临床应加强对HBV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监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母婴健康.

    作者:邱先桃;刘非;丘媛媛;高飞;蔡敏敏;顾晓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